第七十章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二合一大章)
字數:9439 加入書籤
朱允熥的法子,讓老朱越來越感興趣。
想不到他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或許這正是少年的好處。
思維天馬行空,不拘一格。
才能想到常人想不到的法子。
大明能有如此聰慧的繼承人,真是社稷之福。
聽到老朱采納了自己的第一條建議,朱允熥心中也漸漸有了一些信心。
他在進諫之前,已經做好了被老朱拒絕的心理準備。
畢竟,要讓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轉變思想觀念,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此,兩世為人的朱允熥,是早就深有體會的。
前世他在家裏有事時想說服父母,好說歹說,無論擺多少道理,最後都隻能兩手一攤,就是不行!
根本說不通的!
然而,沒想到老朱比他預想中要開明許多,很愉快地接受了他的第一個建議。
這讓朱允熥心中不由有了些許的感慨。
據說一個人越聰明,見識越廣,就越容易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反之,則越是固執己見。
甚至根本不想聽別人的任何建議。
他印象中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很固執的人,不似李世民那般從諫如流。
但是,如今看來,也並不盡然。
老朱還是很樂意采納別人的建議的。
也對。
從一開始,老朱就采納了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
後來劉伯溫等人提的許多建議,他也基本上都是言聽計從。
說白了,老朱從來就是一個有主見,但又很聽勸的人。
而不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
隻要你說得有道理,他就願意聽,並按你提的建議去做。
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一代人傑,開創大明帝國。
“另一個辦法,便是在軍中推行雙主官製。”朱允熥緩緩道。
朱元璋微微皺眉道:“如今的五軍都督府,便設有左、右都督,以圖分權製衡。”
“大將統兵在外,必要之時,朝廷也會派出監軍監督。”
“這是自古以來就施行的方法,並不足為奇。”
“但監軍不懂軍事,有時反而會製掣將領,使戰事糜爛。”
“你這法子,又有何不同?”
朱允熥解釋道:“孫兒所說的雙主官製,要深入基層,一直到百戶。”
這是後世的經驗法寶,要建立在連隊上,正好是百戶這一層級。
老朱吃了一驚,道:“不可,軍隊作戰,首在令行禁止,權必歸於一人。”
“上麵有一個監軍,打仗時都多有製約,但影響還在可控的範圍內。”
“若是再深入下去,那便形成了雙頭指揮,士兵都不知道要聽誰的命令了。”
朱允熥搖頭道:“雖然是雙主官,但各有分工,負責各不相同,並不會形成雙頭指揮。”
“其中一名主官,負責軍隊的日常管理,指揮,訓練,士兵們聽他指揮。”
“另一人,主要工作是監察將士們的思想動向,做紀律檢查,以及軍隊的人事安排,將領任命前的考核等等。”
“這樣就能很好的掌控軍隊。”
“千戶以上,再設參謀,負責製定作戰計劃。”
“特別重要的事情,由幾人集體決策而定。”
“若是軍情緊急,則負責指揮的人,可以臨機獨斷,事後再匯報。”
“因為有雙主官,還有參謀等人集體決策,他們便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相互調動。”
“既能防止將領長時間領一軍,形成專權,又不怕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麵。”
他認真組織語言,將相關的方法,細細說了一遍。
老朱的眉頭,先是緊皺,慢慢舒緩,漸漸便隻剩滿臉的震驚了。
“好!好!好!”
待到朱允熥說完之後,老朱讚不絕口。
“熥兒,如此巧妙的辦法,你是怎麽想出來的呢?”
以老朱的眼光,自然看得出來,用他這個法子,不說一勞永逸的解決了武將專權,尾大不掉的問題,也相去不遠了!
以後武將專權的隱患,可以降到最低。
那個負責監察將士思想動向,做紀律檢查,參與人事安排的人,某種意義,就是常駐的“文官”或“監軍”。
但在形式上又不是。
同屬軍方安排,又不會相互掣肘,且是常規,形成了定製。
武將的權力,因此而受到了極大的製約。
這個辦法,看似簡單,實則太巧妙了。
若朱允熥不是他的孫子,而是某位大儒,恐怕老朱都要佩服當場行禮拜謝了。
自己也曾經為此苦思許久,卻始終沒有想出良策,如今,被他一席話輕鬆點破。
此刻老朱心中既興奮,又歡喜。
朱允熥低頭,臉上再度浮現一抹悲傷,道:“以前爹爹還在的時候,經常幫皇爺爺監國理政,總是憂心忡忡。”
“孫兒想給爹爹分憂,就常常在房子裏胡思亂想。”
“這些法子,都是那時候想出來的。”
老朱長歎了一口氣,再度將他攬入懷中。
“好孩子,真是個好孩子!”
老朱的眼眶又一次濕潤了。
還是兒子朱標看得準啊。
怪不得兒子要立熥兒為繼承人。
他如此優秀,又是嫡子,不立他還能立誰呢?
自己差點就看錯人,立錯人了。
那才真悔之晚矣!
爺孫倆就這般呆了許久。
老朱享受著難得的天倫之樂。
盡管今日之前大哭了幾場,但他此刻的心情,卻是前所未有的好。
“你四叔那般對你,確實是他的不對,但他畢竟是伱的四叔。”
老朱提起了朱棣。
以往對這個兒子,他還是頗有幾分滿意的。
此時想起來,卻覺得很氣。
他怎麽能這般對待熥兒呢?
不知不覺間,老朱都忘了,是自己縱容和默許,故意創造機會。
換個角度說,某種意義上,就是他讓朱棣去做,去考驗朱允熥的。
“孫兒知道,皇爺爺,孫兒並不怪四叔的。”
朱允熥腦海裏念頭飛轉,道:“四叔心地善良,昨日的事,必定不是他自己的主意。”
“孫兒聽聞四叔身邊有一個名叫姚廣孝的妖僧,法號道衍,此人詭計多端,心懷叵測。”
“四叔昨日做的事,一定是他鼓動的。”
老朱聞言,怒道:“好大膽的妖僧,竟敢挑撥離間皇家骨肉親情。咱立即下旨,將其淩遲處死。”
朱棣是自己的兒子,再怎麽樣也不能殺。
但一個妖僧,不殺還留著幹啥?
朱允熥忙道:“皇爺爺,殺就不必了。”
“四叔和他感情深厚,殺了他,恐怕四叔會對孫兒心生怨恨,因此而產生誤會,傷了叔侄情誼,就不好了。”
“孫兒想請皇爺爺下旨,令姚廣孝離開燕王府,入孫兒的吳王府。”
“如此一來,他便不能再蠱惑四叔做壞事。”
“孫兒必定對姚廣孝嚴加管教,使其改邪歸正,再不作亂。”
他早就對妖僧垂涎三尺了。
如今有機會,就要弄到自己的府中。
老朱看了他一眼,有些奇怪他這個提議。
但這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自然不會駁他。
當下答應道:“行,咱聽你的,等下就令人去傳旨。”
朱老話鋒一轉,又道:“這也是一個機會,正好敲打一下你四叔,還能讓他對你感恩戴德。”
“你的那些叔叔們,畢竟是你的長輩,很容易倚老賣老,持仗自己的輩份,你卻不好駕馭。”
“就要讓他們犯一些事,再好好敲打,而後施恩挽救。”
“如此一來,他們便隻能乖乖聽命。”
“你爹爹曾前便是這麽做的,你可以效仿他。”
朱允熥立即想起來。
朱標在世的時候,秦王、晉王、燕王等諸王,總是會犯不少事。
致使老朱龍顏大怒,然後朱標再苦苦求情,維護兄弟。
弟弟們自然對他感激不盡。
對他這個大哥,不服不行!
以前沒有細想,此時聽老朱說起才明白。
看來這其中固然有諸王驕縱的原因,但又何嚐不是老朱故意為之?
以此來幫助朱標在弟弟們麵前樹立威望,讓那些弟弟們對朱標心悅誠服呢?
這一手看似簡單,實則極為高明。
確實要學著點。
朱允熥認真點頭道:“孫兒知道的。”
老朱又恨恨道:“還有朱高熾和朱高煦那兩個小兔崽子,小小年紀,人小鬼大,好的不學,盡學壞的。”
“這是老四沒有教好的孩子。”
朱允熥腦海裏靈光一閃,這兩個家夥昨天做的事,他可記得一清二楚。
上躥下跳,唯恐天下不亂。
昨天讓他們跑了,但這個仇,朱允熥可是記下了。
非報不可!
當下,他說道:“孫兒覺得他們兩個隻是有點淘氣,倒是有趣得很,人也非常聰明。”
“不如就讓他們留在金陵城,住在孫兒府上。”
“孫兒可以順便帶帶他們。”
若是將這兩個家夥帶到府上,不僅可以得報大仇,還能利用他們兩人,鉗製朱棣。
一舉兩得。
老朱笑道:“咱正有這個意思。”
“咱們爺孫,想到一起了。”
“老四教不好孩子。”
“他們兩個,以後就教給你管教!”
“不聽話就給咱狠狠地打。”
老朱竟然本來打算這樣安排,朱允熥喜出望外,道:“孫兒一定會將他們兩個管教好,不讓皇爺爺失望。”
……
……
……
日落時分,朱允熥的馬車終於駛離了皇宮門前。
坐在馬車內,再無第二個外人,他的神情方慢慢鬆懈下來。
不得不說,和老朱在一起相處,神經時時刻刻都繃得很緊,唯恐出現什麽意外,真的很累。
故而,老朱留他在宮裏過夜時,朱允熥找借口謝絕了。
他真擔心自己夢裏會說什麽不該說的話。
也隻有此刻一個人呆著,心情才能徹底放鬆。
今日朝堂一戰,可謂是大獲全勝。
賺得盆滿缽滿。
後來與老朱在皇宮後院交談,又有許多新的收獲。
此際心中難免有幾分歡喜和得意。
掀開馬車的窗簾,便見日頭已經到了老西邊,正斜斜落下。
夕陽揮灑,晚霞滿天,分外好看。
街上沒有什麽行人。
昨夜應天府接了吳王殿下的命令,連夜派出大批差役,抓那些宵禁之後,仍違法擅自外出的人,鬧出了很大的動靜。
今日百姓們已經在議論紛紛,此時自然早早回家。
唯恐落在後麵,天黑之前,未能到家,被差役抓到,治罪下獄。
馬車緩緩走在靜謐的街道上,四下無音,唯有馬蹄聲嗒嗒,車輪滾滾向前。
皇宮離吳王府並不算遠,走過兩條街道後,便已過了一半行程。
朱允熥也看膩了夕陽,落下窗簾,閉上眼睛,坐在馬車內休息,養精蓄銳。
突然。
一道不算太大的破空聲,驟然響起。
一支箭羽刺破車窗,“砰”地一聲,射入朱允熥身旁的坐椅上。
距離他的身體,隻有半寸之遙。
下一刻。
又是接二連三的箭矢之音傳來。
“有刺客,保護吳王殿下!”
侍衛大聲叫喊。
隨後便是慘叫聲彼起此伏,不斷有人倒在地上。
金陵城內,竟然敢有人當街行凶。
還是行刺自己這位堂堂的吳王殿下。
委實有點不可思議。
蔣瓛手底下那群錦衣衛,在幹什麽呢?
朱允熥心念飛轉,從簾子的間隙裏,悄悄望去。
映入眼簾的,是一群黑衣蒙麵人。
其中一人,速度迅快無比,其他人則分頭攔住侍衛,彼此配合親密無間。
轉瞬間,那人已殺到眼前。
刀光閃爍。
人影撲向馬車,直刺而來。
刀如電閃,光芒四耀。
生死之際,朱允熥的腦海內,驟然響起今日上朝之前,楊士奇所說的話。
“你若贏得今日朝堂之爭,情況就會大變。”
“大位之爭,從來都凶險異常。”
“狗急跳牆,鋌而走險!”
“任你諸般算計,機關用盡,謀劃周全,卻終究敵不過以力破法!”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