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對弈,黃子澄的高招!

字數:8932   加入書籤

A+A-


    秋風輕拂。
    王府內的琉璃池水微蕩,清澈見底。
    但水麵之上,荷葉已枯,蓮蓬低垂。
    幾片殘荷輕輕搖曳。
    殘荷聽風,聽取喳聲一片。
    池內有魚兒穿梭於明暗光影交織中,不時躍出水麵,輕吐氣兒,泛起層層漣漪。
    三人就坐在池子邊的亭子內,心思也各有不同。
    朱允炆心中的思緒,方孝孺和黃子澄自是不知。
    更不曉他已暗中另布殺局。
    兩人還在商議朝中之事。
    “眼下他手握監國權柄,對文武百官有生殺予奪之權,我等自是十分被動。”
    黃子澄聲色微寒,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他越是囂張不可一世,便越會滅亡得更快。”
    稍稍一頓,又道:“此前我等費盡心神,搜集了吳王三十六條罪狀,隻是那日朝堂風雲變化,局勢瞬息不同,實是出於我等的意料之外。”
    “這些罪狀和有關的奏折,便被暫時壓了下來。”
    “但我們所做的事,絕不是白費功夫。”
    “隻要時機一到,還是可以將其再呈給陛下。”
    “當時的時間緊迫,所製作的罪狀還十分粗糙,多有不對的地方,經不起細查。”
    “事後我反複推敲,查漏補遺,將其罪狀做得十分牢固可靠,再無任何漏洞。”
    “根據他這幾日的所作所為,又給他增加了三條大罪,共計有三十九條罪,條條皆非同小可。”
    “如今要等的,僅僅是一個機會而已。”
    朱允炆在思索中回神,道:“我們之前讓人散布要立吳王為儲君,讓吳王登基,方能天下大興的謠言,如今看來,恐怕不妥。”
    “觀那日皇爺爺在殿下的言行舉止,皇爺爺多半不會因此而疑他。”
    “說不定反而更加高興。”
    “憑白給他送了一個好名聲,又因此更得皇爺爺的歡心,此計不能再推行下去了。”
    “此時停止,已經晚了!”方孝孺搖頭道:“消息散播出去之後,市井之人四處添油加醋的傳播,就算我們不再做了,他們也會繼續傳。”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
    “這段時間,金陵知道這個謠傳消息的人,恐怕都已經有數十萬了。”
    “我們也不可能就此事公開站出來辟謠,還能如何阻止?”
    朱允炆的臉色刷地一下變了。
    自己等人謀劃了許久,費了大量的心血精力。
    結果卻是要給朱允熥做嫁衣裳?
    哪怕想到朱允熥之後必定會死於自己與母妃的聯手之下,但此際想起來仍是憤憤不平。
    “啪!”朱允炆猛地一掌,打在亭中的石桌上。
    這一下用力過猛,刹時間隻覺得手奇痛無比,他不敢叫出來,隻能苦苦忍住,表情變得痛苦無比。
    “咱們這位陛下的性子,確實是大出之前的預料之外。”
    黃子澄緩緩歎道:“自古天家無私情,身為帝王,沒有不猜忌儲君的。”
    “然而,當今陛下,卻與眾不同,不能以常理度之。”
    “大概是陛下出身微末,自小缺乏親情,故而特別看重。”
    “不過,我倒也覺得咱們之前這招,也未必不行。”
    黃子澄目光望向水池中遊過的魚兒,淡淡道:“此時陛下與他關係正好,這些謠言,便隻會讓陛下心中更歡喜,認定他是上天選定的儲君。”
    “但若哪一日,陛下與他產生了嫌隙,事情就會發生逆轉。”
    “那時候,這些謠言,將會成為意圖謀反的證據,成為殺他的刀。”
    “咱們並不定是為他做嫁衣裳,大可不必因此而後悔。”
    這番話倒是讓朱允炆心裏舒服了不少。
    黃子澄又問道:“殿下今日去吳王府,可曾認真觀察吳王的傷勢,依殿下之見,吳王是真的傷重,還是裝的呢?”
    方孝孺目光也望了過來。
    朱允炆微微沉吟,半晌方道:“恕學生無能,學生也不敢完全肯定。”
    “不過,他的傷縱然是真的,應該也沒有他所表現出來的那般嚴重。”
    方孝孺輕輕點頭,道:“此子雖然年少,心機卻深不可測,遠勝常人。”
    “況頭部之疾,神醫亦難辨真假。”
    “我等自然更無從判斷。”
    他說到這裏停了一下,好奇問道:“那日派人去刺殺他的人,究竟會是誰呢?”
    朱允炆接言道:“想來就是我那二叔秦王了。”
    “爹爹不在了,他覺得自己才是順位繼承大明江山的人。”
    “如今皇爺爺要將吳王立為儲君,他心裏豈能沒氣?”
    “指使人刺殺,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皇爺爺借故重重打他的板子,肯定也是因為此事。”
    方孝孺眸內眼波變幻,道:“秦王的嫌疑確實是最大的。”
    “不過,秦王是藩王,常年久居外地,不在金陵。”
    “如今是因故太子的喪事,才回來一趟。到金陵的時日,也不是很長。”
    “而那群行刺的人,卻是樸家餘孽。”
    “試問遠在幾千裏之外的秦王,又是如何和樸家搭上線的呢?”
    “若說回京之後,雙方才聯係上,那他們的關係進展,也未免太快了一些。”
    “短時間接觸,如何能互相信任?不怕泄露?”
    “此事怎麽看,都透著一股子古怪。”
    黃子澄卻是笑了起來,道:“這是他吳王才需要頭痛的事,咱們根本不用猜來猜去。”
    “別看吳王現在表麵上風光無比,可他在朝中的根基非常淺,還樹敵無數。”
    “這次的刺殺,隻是一個開端,日後他要麵對的危機,隻會越來越多。”
    方孝孺端起茶杯,用茶蓋輕輕撥了撥茶水,吹了一口氣,方小小淺喝了一口,放下杯子,道:
    “說起來,陛下將王弼等人謀反案交給了黃兄審理,卻不知黃兄審得如何了?”
    聽到這句話,朱允炆頓時眼前一亮,精神也驟然興奮,道:“對!王弼等人可是梁國公藍玉的心腹,唯藍玉之命是從。”
    “藍玉又堅定的支持他朱允熥,若是將王弼等人皆定一個謀大逆的罪名,將其滿門抄斬,那藍玉就少了左膀右臂,勢力必將大減。”
    “沒有藍玉等一幹武將勳貴給他撐腰,看他朱允熥還有什麽本錢和別人爭大位!”
    “就算皇爺爺給了他,他又坐得穩嗎?”
    不料,黃子澄聽到這番話,卻是輕輕搖頭。
    方孝孺心中一驚,連道:“怎麽?可是查不出什麽證據,不好給王弼等人定罪嗎?”
    他神色一變,嚴肅道:“其實王弼等人那日圍攻吳王,就已然是大罪了。”
    “能不能查出其他證據,也不打緊的。”
    “況且,此案既然已交到你手裏審理,為了國家大計,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黃兄可千萬不能墨守成規,拘泥於成法。”
    “雖然我輩讀書行事正當堂堂正正,但值此關鍵時刻,也需要變通一二。”
    “沒有罪證,便給他造出一兩件,安上去就行了!”
    黃子澄還是搖頭,在朱允炆和方孝孺不解的目光中,他笑道:
    “其實我一開始,心中所想,亦和獻王殿下以及方兄剛才所說,一般無二。”
    “但我後來左思右想,總覺得哪裏不對?”
    “雖然王弼等人率眾圍攻吳王是大罪,確係大罪。”
    “但王弼是藍玉的人,這一點不僅我們知道,陛下也知道。”
    “吳王在朝中沒有根基,他所倚仗的,就是一幹以藍玉為首的武將勳貴。”
    “王弼等人,本就是我參的。”
    “陛下卻又將王弼等人交我審理,這不明擺著,要我給他們判死罪嗎?”
    “你們說,陛下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朱允炆雙眸瞳孔驟然放大,猛地一拍大腿,道:“黃老師的意思是,皇爺爺要殺王弼等人,以此助朱允熥立威?”
    方孝孺卻是立即出言否認了他的看法,道:“若果真如此,陛下便會將此案交給吳王殿下來辦,而不是你了。”
    黃子澄微微笑著,用手摸了摸胡須,臉露得意之色,道:“我苦苦思索,最後終於想明白這其中的奧妙。”
    方孝孺和朱允炆都將目光射向他,等待著他的下文。
    黃子澄卻不著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才緩緩開口:“有兩種可能!”
    “第一,陛下想要殺他們。”
    “原因也很簡單,藍玉在軍中權勢太大。”
    “那日那般劍拔弩張的狀況,吳王帶著錦衣衛,都壓製不住,可藍玉幾句話便能讓數千人乖乖退去。”
    “這樣一個人,若是再不削一削他的權勢,將來陛下不在了,還有誰能駕馭得了呢?”
    “殺掉王弼等一幹人,自然是削弱了藍玉的權勢,也會因此而影響到吳王。”
    “但反過想,沒有王弼等人的支持,藍玉勢力大減,吳王是不是就更好控製他了呢?”
    “藍玉的勢削了,可吳王的勢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壯大了。”
    “我若是給他們定了死罪,殺了王弼等人,就反而幫了吳王。”
    朱允炆點頭,正待插言說什麽,黃子澄卻又接著往下說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陛下並不想殺他們。”
    “因此將此案交給我審理,待到最後定罪的時候,吳王再出麵幹涉,將王弼等人從輕發落,甚至法外施恩,不給他們加任何罪。”
    “吳王手中有陛下親賜的寶刀,有號令百官的權力,何況他眼下還是監國。”
    “他若出麵幹涉,我不得不從。”
    “如此一來,王弼等人就會因此而獲救。”
    “他們也必定對吳王感激涕零,從此對他忠心耿耿。”
    朱允炆拍掌讚歎,道:“老師真有麒麟之才。”
    “這番分析說得太對了!學生受教了!”
    “如此說來,王弼等人左右都殺不得,不如幹脆將他們都無罪釋放了,不給朱允熥任何機會。”
    “他想要再施恩來收買人心,也無處下手。”
    但聽到他的話,黃子澄卻還是搖頭。
    “哪有這麽簡單!”
    “參他們的人,本來就是我。”
    “現在又將他們無罪釋放,那就是說我參錯了,就該治我的罪了。”
    “我如今啊,已經沒有退路了!”
    他輕歎了一口氣,站起身來,走了兩步,道:“況且,若是真將他們就這般放了。”
    “那群武將勳貴就會以為我們都怕了他們。”
    “外麵的人,更會以為獻王殿下也怕了,再不敢和吳王作對。”
    黃子澄仰頭,望向上方天空飄過的悠悠白雲,歎道:“若是這樣的話,人心就散了!”
    “以後朝中還誰敢支持你,和吳王去爭儲君之位呢?”
    “恐怕除了我們兩個,誰都不敢了!”
    “這一局,我們沒有退路,也不能退!”
    朱允炆臉色一變再變,心想看來事情很是麻煩。
    他有些煩躁不安,道:“那可如何是好?”
    黃子澄轉身回頭,淡淡一笑:“我已經想出對策了。”
    朱允炆頓時喜出望外,道:“老師果然足智多謀,堪比諸葛再世。”
    黃子澄臉上笑意更盛,對他這記馬屁,似乎還極為受用。
    他緩緩道:“我的法子很簡單,那就是拖!”
    “既然案子歸我審理,那我便能找到足夠的理由去拖。”
    “王弼等人謀反一案,事關重大,案情複雜,要審理清楚明白,需要較長的時間。”
    “這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事,誰也挑不出毛病!”
    “我就將王弼等人在牢中一直關著。”
    “這些人在軍中關係錯蹤複雜,樹大根深。”
    “他們一直關在牢中,生死未卜,軍中不知有多少將領,怕查出什麽,牽連到自己,要整天整天睡不好覺了。”
    “王弼等人,也會認為吳王和藍玉等人見死不救,因而對他們心生怨恨。”
    “藍玉則會去求吳王盡快處理。”
    “可案情未明,吳王若強行幹預,將他們放了,就不能起到收其人心的效果。”
    “他們會認為,自己本來就無罪,無須吳王相救。”
    “吳王收不了他們的心。””
    “反過來,若是吳王在咱們還沒有審理明白之前,將他們都殺了,立威是立威了,可案件未明,證據不足,這就是無罪而誅。”
    “消息傳到軍中,軍中將士會怎麽看?”
    “他吳王以後還要不要將士們擁護他?”
    “若果真如此,往後誰都會對吳王敬而遠之。”
    “軍中更有許多將士,會從此對吳王恨之入骨。”
    “吳王最好的辦法,就是等,等我上報審理的結果。”
    “那我就一直拖!”
    “眼下是吳王即將正式立為儲君的關鍵時刻,我們耗得起,他卻耗不起。”
    “這般拖著,陛下和吳王的謀劃,便全成了枉費心機,我們也就能化被動為主動了。”
    朱允炆翹起大姆指,連連讚歎:“高啊!高啊!老師果然厲害!有老師出手,一切難題,皆能迎刃而解!”
    亭中三人相互對視了一眼,然後各自仰頭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