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機!朱允熥的承諾!

字數:6574   加入書籤

A+A-


    當大明海軍艦隊再度出現在長江裏麵的時候,就立即引發了一股新的熱潮。
    無數的民眾擁向長江兩岸的江堤上,想一睹大明海軍的風采,更想見一下那位傳說的太孫殿下。
    這段時間以來,關於大明海軍和太孫殿下的事跡,在《大明日報》的大力宣傳下,百姓們早已是耳熟能詳。
    諸如“神炮滅倭寇”,“談笑收台灣”,“神算滅倭軍”,“戲耍倭國將軍”,“仗義扶倭王”等等。
    不得不說,羅貫中寫這類故事的筆力非常強。
    連續幾篇文章刊登出來,太孫殿下在民間的形象,儼然已然超過了《三國演義》那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較之傳說中封神的薑子牙,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間更有“真龍出大明,從此萬世太平”的說法。
    站在江堤上,遙望著高大威武的戰艦,也令許多百姓油然生出自豪之感。
    大明日報在朱允熥的安排下,一直在有意無意的塑造民族意識。
    如今已初見成效。
    以前大部分百姓對此的態度,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反正老朱家當了皇帝,他們就給老朱家納皇糧。
    除此之外,什麽忠君愛國,那都是讀書人的事,是朝廷大臣的事,與他們平民百姓,沒有任何關係。
    可現在。
    在大明日報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民間百姓開始覺得,大明海軍威震海外,自己也與有榮焉。
    盡管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吃著勉強裹腹的食物,卻能驕傲的挺起胸膛。
    此時目睹大明海軍的戰艦,一個個更是自豪無比,不時的發出歡呼聲。
    戰艦上的海軍將士,亦隨之回應。
    所有人的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
    出征前,盡管士氣很高,但實際上,不少人心裏還是十分忐忑不安的。
    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說起來豪氣十足,可誰又真的願意去死呢?
    將士們想的當然還是建功立業,衣錦還鄉。
    但自古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呢?
    何況,他們要去的,還是海上。
    中原傳統文化中,一直都沒有發展出深厚的海洋文化。
    人們對大海的認知,大多數都停留在“海波凶險”這一層麵上。
    未知的,永遠是最可怕的。
    在很多人看來,恐怕此次出征,會死很多很多人。
    遠比出征北元死得更多。
    活著回來,便是僥幸。
    然而,令他們萬萬也沒有想到的是,大家都活著回來了。
    一萬多人出去,一萬多人回來,一個不少。
    除了幾十個人因水土不服而病了一場,還有十多個人因各種意外事故而受了一點傷之外。
    所有人都還在!
    光憑這一點,就是出征時難以想象的奇跡。
    更別說,他們還殲滅了倭寇,收複了台灣,征服了倭國,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此時此刻,每個人的心情都激動萬分,興奮無比。
    對於率領他們的太孫殿下,更是崇拜到了極點。
    經此一戰,他們都成了朱允熥最忠誠,也最狂熱的追隨者。
    戰艦溯長江而上,幾日後便到了金陵附近。
    “快看,那是什麽?怎麽在冒黑煙?”
    正當朱允熥在指揮艦內睡覺的時候,外麵突然傳來了嘈雜的驚呼聲。
    緊接著,耳邊便響起了一聲洪亮悠長的鳴笛聲。
    “這聲音?”
    朱允熥從床上一躍而起,飛快跑到外麵的甲板上。
    觸目望去,隻見遠方的長江河道上,一艘體形巨大,樣式古怪的船,正徐徐開來。
    沒有風帆,隻有滾滾濃煙從高聳的煙囪中冒出。
    “蒸汽輪船?”朱允熥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雖然他早就將蒸汽機的製造原理告訴了大明製造局的工匠們,也交待過朱高熾和趙瑞,這東西是大明製造局未來的主攻方向,無論如何也要將它製造出來。
    但朱允熥心裏很清楚,蒸汽機這東西,原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簡單。
    後世有好事者總結人類科技史,說人類的科技,歸根結底隻做了兩件事——燒開水和扔石頭。
    蒸汽機,就是燒開水的傑出代表。
    燒開水這件事,一直到後世的核電站,也仍然一直在做,沒有變化。
    所不同的是,蒸汽機是用木頭、煤、石油等材質來燒開水,而核電站則用核原料來燒開水。
    深究起來,大家都是燒開水,還真沒有本質區別。
    但燒開水與燒開水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
    曆史上的蒸汽機,其實出現的年代非常早。
    最早的蒸汽動力機器,可以一直追到公元一世紀的汽轉球。
    但蒸汽動力的發展卻異常緩慢,甚至是長期停滯。
    因為氣密性的問題,要實現高壓,製作出可以代替人類作業的蒸汽機器,實際上很不容易。
    萬萬也沒有想到,自己出海幾個月,大明製造局竟然將蒸汽機都發明出來了,還能推動輪船前進?
    “好奇怪的船?”鄭和等人都圍了過來,看著遠處的蒸汽輪船,目露不解之色:“太孫殿下,那究竟是怎麽了?是大船著火了嗎?”
    朱允熥搖了搖頭,略帶激動的語氣道:“不是,那是蒸汽輪船,能改變這個世界的神物。”
    鄭和、張輔、朱能皆是心頭一震。
    太孫殿下都如此說,那必定非同小可了。
    “令戰艦調整航向,靠近那艘蒸汽輪,本宮要過去看看。”
    朱允熥當即下令。
    很快,戰艦與蒸汽輪船緩緩靠近,朱允熥登上小舢板,離開戰艦,來到了蒸汽輪船上。
    “參見太孫殿下!”
    一上船,朱高熾便帶著人前來迎接,恭敬行禮。
    他全身上下皆是煤煙,髒兮兮的,看上去便似成了黑人一般。
    若不仔細辨認,朱允熥差點都要認不出來了。
    “你們將蒸汽機造出來了?”
    “嗯!”朱高熾點了點頭,有些沮喪道:“可蒸汽的力量沒有太孫殿下說的那般強勁,推動大船非常吃力,而且蒸汽機體積龐大,要燃燒大量的煤炭。”
    朱允熥立即去察看了一番。
    其實他也看不出什麽來。
    隱約隻記得曆史上瓦特改良蒸汽機,采用了與氣缸壁分開的辦法,大幅提高了燃煤的利用率,這才使得蒸汽機具備了廣泛的實用價值。
    但他也就記住了這些,剩下的皆是一抹黑。
    不過,朱允熥真正能做的事情,是投資,鼓勵,以及引導發展的方向。
    具體的技術細節,本來就不是他所擅長的事。
    “太孫殿下,蒸汽機好像也沒啥用。”朱高熾小聲道。
    他曾經聽朱允熥描述蒸汽機的神奇,可真正製造出來之後,才發現與描述中相差太遠了。
    船行的速度,比風帆戰艦還慢得多。
    若是水流稍快的時候,逆流而行則根本推不動船,會被水衝到下遊去,隻能靠人力在岸上用繩拉住。
    要產生蒸汽,需要將水燒開,這又要大量的煤炭。
    船的載重,都用來運煤了。
    除此之外,還有機器太過於龐大,複雜,各種毛病不斷……等等。
    用它來推動大船前進,遠不如使用風帆。
    甚至連用槳劃都更好一些。
    “不,它太有用了!”朱允熥堅定道:“命令工匠們,集思廣益,想辦法來改進它。”
    “再造第二台,第三台這樣的機器。”
    “一直到將蒸汽機造好為止!”
    朱高熾歎道:“可這種機器造價昂貴,且製造困難。每造一台,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耗費的銀子之多,足足能製造數百門速射炮了。”
    他明顯有些失望,甚至都不想繼續下去。
    朱高熾這些天一直在弄蒸汽輪船,連睡覺都要顧不上了,可越做就越失望。
    毛病太多,優點太少。
    雖然新奇,卻終究沒什麽用。
    “不!”朱允熥搖了搖頭:“你聽著,不管花多少錢,蒸汽機都必須造下去。”
    “去告訴工匠們,誰能想出改進蒸汽機的辦法,造出實用的大型蒸汽機,本宮許他國公之爵!”
    此言一出。
    不僅是朱高熾愣住了,就連旁邊的鄭和,朱能,張輔都嚇了一跳。
    國公?
    整個大明的國公才幾個人?
    無一不是隨老朱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人。
    其他人,哪怕官品高至六部尚書,卻連封侯都不可能,更別說國公了!
    可現在太孫殿下居然說,誰造出能實用的大型蒸汽機,就許以國公爵位。
    這話傳出去,恐怕不知道要驚掉多少人的眼珠子了?
    蒸汽機真有這般重要嗎?
    造出來,就能比得上征戰四方,平定天下的大功?
    “太孫殿下!”朱高熾輕輕喊了一聲:“封國公是不是太過了?”
    他已經從自己的父親朱棣那裏,聽到了老朱有意要改革宗室製度的消息。
    換句話說,他雖然是燕王長子,但未來能不能承襲王位,還是不一定的事。
    一名工匠,加封國公,未免太過驚世駭俗。
    “本宮絕無虛言!”朱允熥的態度堅定無比:“任何一名工匠,不管其出身地位高低,隻要他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將大型蒸汽機造好了,本宮便封他為國公。”
    “其他人,凡是提出有用之建議的,也一律論功行賞,封侯加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