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界觀受到嚴重衝擊的老朱!工業化的恐怖威力!
字數:10439 加入書籤
馬車滾滾前行,很快就到鋼廠深處。
老朱從馬車上下來,趙瑞連忙上前見禮。
“咱今日是微服私訪,不可行大禮。”老朱揮了揮手,示意他免禮,道:“你稱咱朱先生即可。”
趙瑞連忙應聲。
隨後,便領著老朱一行人,參觀鋼鐵廠的生產車間。
“這個鋼廠,采用了大明科學院的最新科研成果,結合冶鐵工人的實際經驗而建造。”
“鋼鐵廠每天可冶煉鋼鐵五十餘萬斤,超過原來全國總產量的十倍!”
“並且,這裏的鋼爐煉出來的鋼鐵,品質極好,遠勝從前。”
……
趙瑞的表情滿是興奮。
陛下微服私訪,到了大明製造局,能有機會當麵向皇帝陛下匯報自己的工作成果,他當然激動不已。
老朱聽著他的介紹,看著一爐爐滾燙的鋼水倒出,亦是驚得目瞪口呆。
老朱記得很清楚,此前讓戶部統計全國一年的鐵產量,共計是一千八百餘萬斤。
平均一天五萬斤左右。
這是全國的總產量。
而現在,僅僅是製造局下屬的一個鋼鐵廠,竟然就能達到原來的全國總量十倍以上。
實在太誇張了。
“慢著,你說這裏每天冶煉鋼鐵五十餘萬斤?”老朱發出了疑問。
“煉製一斤鐵需要四、五斤鐵粉,還需六、七斤柴炭,若每天煉鐵五十萬斤,則要運進來五百萬斤的鐵粉和柴炭。”
“這怎麽可能呢?”
這樣的運輸量,已然超過了原來每天運進金陵城的貨物總量。
若鋼鐵廠真有這麽大的運力,此處就該到處都是運貨的馬車了。
趙瑞聞言一愣,笑道:“先生請往那邊看!”
老朱聞言,順著他所指的地方望去。
觸目所及,便看到了堆積如山的鐵礦和煤。
但老朱的目光,並沒有在那裏停留,而是落在了一旁馬車上。
那是由兩匹馬拉動的馬車,讓老朱驚訝的,是馬車的裝載量。
因為那馬車明顯比普通馬車大得多,而且裝得滿滿的。
正常而言,兩匹馬根本拉不動這樣的馬車。
“先生說得沒錯,要煉製五十萬斤鋼鐵,確實需要大量的鐵礦和柴炭。”
“若是用馬車運輸,自然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我們主要依賴水運。”
趙瑞注意到皇帝陛下的目光,便笑道:“那是有軌馬車。我們正是通過有軌馬車,將鐵礦和煤炭,從碼頭上直接送到鋼爐附近。”
“有軌馬車通過軌道牽引,它的運輸能力,是普通馬車的十倍。”
“一輛馬車拉的貨,就抵得上普通馬車十輛。”
“正是有了它,才能運輸這麽多鐵礦和煤炭。”
趙瑞詳細地做著解釋。
鋼鐵廠全部使用的都是從遠方運來的煤炭,而不是傳統的木炭。
如何將這些物資運來,如何投入鋼爐,煉製成鋼鐵……
當老朱了解到,如此之大的鋼鐵廠,竟然隻有一萬名煉鋼工人的時候,更是驚得眼珠子都快要掉落了。
老朱對冶鐵並非一無所知。
他很清楚,民間素來的傳統是,一名鐵匠一天冶煉一斤鐵。
沒錯。
大明每天的五萬斤鐵,背後是五萬多名冶鐵匠的辛勤勞動。
這還沒有計算後續加工,將冶煉出來的鐵,進一步打製成刀槍、鋤頭,犁等具體工具的鐵匠。
可製造局的這個鋼鐵廠,竟然隻要一萬人,就能每天冶煉五十萬斤鐵,如此效率,匪夷所思。
朱高熾極為自豪:“正是因為大明鋼鐵廠煉製鋼鐵的效率提升,才能讓全國鋼鐵需求大幅提升時,價格仍保持在極低的水平。”
……
“這是滑輪組,廠裏很多需要吊運的貨物,都是通過它來吊起!”
……
“鋼鐵廠不使用一般的柴和木炭,而是燒從地底裏挖出來的煤炭。”
“有特製的鼓風機,使煤炭充分燃燒。”
……
“大明鋼鐵廠煉出來的鋼鐵,品質還要超過外麵淬火十次以上的精鋼。”
“太孫殿下說外麵那些鋼鐵,品質都不行,大明鋼鐵廠一定要牢牢把控品質。”
……
“這是螺紋鋼,是用來放在水泥裏麵,提高水泥建築物堅固度的。”
……
“這是專門用來鑄槍鑄炮的鋼。”
……
“這是大明製造局最新的槍,裏麵有膛線,打得又準又遠。”
……
“這是最新的座鍾,特別精巧,現在各部衙都用它來看時間,比原來的計時器可準多了。”
……
老朱聽著趙瑞的介紹,臉上的震驚之色,越聚越濃。
鋼鐵廠利用了許多“機巧”的工具,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所需要的人力。
他親自看了一下煉鋼廠煉出來的鋼鐵,果然品質非凡,遠勝原來的冶鐵廠。
“大明製造局下麵有幾十個工廠,除了鋼鐵廠,還有造紙廠,織布廠,鬧鍾廠,槍械廠,火藥廠……”
趙瑞見皇帝陛下興致很高,當下又帶著他們繼續參觀別的工廠。
老朱越看越心驚,越看越感到不可思議。
對於工匠的作用,他還是很清楚的。
否則,當初也不會征發近二十萬各類工匠來金陵城。
但老朱又何曾想過,同樣生產製作,還可以擴展到這等規模。
幾十萬工人,幹了原來需要幾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才能完成的活!
熥兒開創的“科學”一脈,竟然有如此之大的作用?
震撼,深深的震撼。
在大明製造局的工廠裏逛了一天,老朱整個人都麻了。
製造局工廠給他帶來的衝擊,實在太大。
以致於素來喜怒隨心所欲的老朱,也久久回不過神。
從工廠裏麵出來,趙瑞推來一輛形狀古怪的車子。
前麵一個輪子,後麵一個輪子,兩輪呈一條直線。
車身皆是鋼鐵製作,有些地方也用了木頭。
看上去十分奇怪。
“這是自行車,也是太孫殿下的發明。”趙瑞一邊做著介紹,一邊踩著踏板,騎了上去。
老朱也來了興趣,待趙瑞停下來後,便自己上去騎,卻發現根本不能穩住車子。
“此車要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平衡技巧後,才能騎行。”
趙瑞笑著道:“太孫殿下說咱們這自行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目前隻能供人玩耍一下,實用價值不大,說是沒有橡膠輪胎,就不算真正的自行車。”
說話間,他撓了撓頭,臉色稍顯窘迫。
對於自行車,趙瑞隻是感到新奇有趣。
覺得皇帝陛下一定會喜歡,才拿出來給老朱看。
但心情一激動,話就多了。
言多則必失。
太孫殿下說的“橡膠輪胎”究竟是什麽,他自己也不清楚。
好在老朱並沒有追問,笑道:“此物頗為有趣,咱要一輛。”
他剛才試騎沒有成功,反而激起了好勝心。
趙瑞連忙應聲,心裏的緊張感也隨之退去。
老朱笑道:“蒸汽機呢?外間不是都傳,蒸汽機才是大明製造局的頭號寶貝嗎?造出來了嗎?帶咱去看看!”
趙瑞臉色稍稍一僵。
最新的蒸汽機試驗機確實已經造出來了,正在試驗運行中。
隻不過,朱高熾整天在旁邊守著,忙碌地做著測試。
還特意交待他,這次不能再像上次一樣,弄一個半成品就拿出去給外人看。
一定要等徹底成功了,再上報朝廷。
趙瑞也抱著同樣的想法,故而才一直沒有帶老朱去看最新的蒸汽機。
現在皇帝陛下點名要去,那就再也不能逃避了。
當下,趙瑞領著老朱一行人前往。
還未達到,便先聽到一陣陣轟隆隆的震動聲。
朱高熾滿身油煙,從裏麵走了出來。
剛才聽到趙瑞來報,說皇爺爺親至,他來不及清洗身體,換衣服,隻能就這般出來迎接。
老朱沒好氣地狠瞪了一眼。
堂堂親王之子,弄成這幅樣子,太不像話了。
由於還有其他工人在場,也沒有當場訓他。
朱高熾領著老朱等人進去。
入眼便看到兩台巨大的機器,正在不停地運轉中。
機器的轟隆聲,震耳欲聾。
連帶著講話的聲音,都聽不太清了。
隻看到有轉輪飛快地轉動,巨大的水管,正將池子裏的水,從左邊池子,抽向右邊的池子,從低處抽向高處。
高高噴起的水柱,展示著蒸汽機的驚人功率。
將老朱久久震撼得無言。
他像一個好奇寶寶般,東看看,西瞧瞧,對此物感到無比驚奇。
離開蒸汽機所在的車間,到了研發人員平日裏開會研討的房間,巨大的噪音消失,朱高熾才得意洋洋在向老朱做起介紹。
講述蒸汽機的運作原理。
老朱是極聰明的人,雖然此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卻是一聽便懂。
“倒是一件寶貝,較之原來用人力腳踏的水車,抽水灌溉農田要強很多倍了。”
“不止是抽水灌溉農田,還能用它來推動輪船和火車。”朱高熾拿出朱允熥畫的蒸汽輪船,還有火車的圖片,給老朱做介紹。
“你說的這些蒸汽輪船和火車,需要使用大量的鋼鐵。”老朱饒有興趣地聽他說完,又一針見血地指出其缺點。
鋼鐵是很昂貴的東西……
但說到這裏,老朱卻忽然愣了愣。
以如今大明製造局煉鋼廠的凍煉效率,鋼鐵價格能降到極低。
畢竟,原來一斤鐵的成本,是一個工人勞作一天。
而如今變為了一天五十斤。
理論上,價格能降到原來的五十分之一。
據趙瑞的介紹,大明科學院和大明製造局仍在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進一步改進提高生產效率。
未來或許一個工人一天就能生產一百斤鐵,甚至兩百斤,三百斤,乃至上千斤。
那時候,或許朱高熾說的這些,就真有可能輕輕鬆鬆實現了。
在此之前,朝廷要給一名明軍打造全副的武器和盔甲,需要一大筆的銀子。
因而,全副盔甲的明軍,隻有極少數的精銳。
大部分普通士兵,都隻能用簡陋的盔甲和武器。
但眼下大明製造局將鋼鐵生產提高到這等層次,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會先製造標準大小的蒸汽機,發放給各地的官府,專門用來抽水抗旱救災。”
“還有用來抽幹煤礦的地下水。”
朱高熾也是十分聰明伶俐的人,這時候當然不會去反駁老朱的話。
朱允熥也告訴過他,蒸汽輪船和蒸汽機車的願景雖然好,但不要太過於著急去實現。
一步一個腳印。
慢慢來推動。
早期的蒸汽機,充分發揮它抽水的能力就好了。
當然,還有用於紡織。
不過,眼下紡織最重要的問題是缺少原料,缺少棉花和羊毛,而不是紡織效率更不上。
大明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至少眼下根本不為紡織而發愁。
等將來棉花和羊毛等原材料的供應上來了,才是蒸汽機驅動紡織機大顯身手的時候。
故而,朱允熥才將其早期應用,聚焦在“抽水”上麵。
糧食是社會生產生活的根本。
而紡織帶來的變革,要等出海後,不愁原材料和市場再說。
人力水車在華夏曆史上,有著極為悠久的曆史。
也可以說是百姓們最重要的生產工具之一。
然而,人力水車又怎麽比得上蒸汽機“抽水”的效率呢?
在抗旱救災上,就不存在勞動力過剩這回事。
能投入多大的力量,就投入多大。
早一天讓田地灌溉到水,便能搶救更多的農田。
還有一點則是,原來不適合做水田的地方,有了蒸汽機抽水供水,也可以嚐試改成水田。
在原來的曆史上,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早期生產的一千多台蒸汽機,基本上全部是用於抽水。
後來才慢慢擴展到其他機器上。
“製造一台蒸汽機,需要多少錢?”
老朱問到了問題的關鍵。
在他看來,這個鐵疙瘩,零部件很多,結構複雜,就算鐵價便宜,但要製作成不同的零件,成本恐怕不會太低。
“這主要看功率的大小。”朱高熾解釋道:“功率越大,價格越高。”
“太孫殿下說用馬力來衡量功率,目前的成本是一馬力四十兩銀子。”
“一台十五馬力的蒸汽抽水機,價格大約是六百兩銀子。”
“我們正在通過標準化,采用流水線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根據測算,如果將標準全部製定好,鋪開來大規模生產,假設每年生產一萬台,則每台的製造成本能降到現在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大約是四十兩銀子一台。”
接著,朱高熾又詳細解釋何謂馬力。
即用一匹馬來踩水車,看它八小時能抽多少水。
再用蒸汽機進行對比。
測量後得出的數據,即為一馬力。
目前研製的蒸汽機,有兩種型號,一種為十五馬力,一種為三十馬力。
隨後,他又解釋何為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流水線作業,如何降低成本等來
……
“雖然算起來,一馬力機器的價格,比買一匹馬還要貴。”
“但是,機器的保養費用便宜,不像養馬那麽費勁。”
“而且,機器可以晝夜不停的運作,除了出現故障維修時,和必要的保養時間之外,全年無休。”
“實際上,一馬力的機器,能幹的活,超過五匹馬都不止。”
老朱輕輕點頭。
中原大地此前被草原蠻族統治了幾十年,許多農田被他們改成了牧場,導致中原馬匹數量激增。
因此,明初馬匹的價格並不貴。
如今,一匹中等品質的馬,不過十兩銀子而已。
但中原王朝能養的馬,終究是有限的。
機器卻能源源不斷的生產,這就不一樣了。
如果真像朱高熾所言,十五馬力的蒸汽抽水機,一年生產一萬台,豈不就相當於多了十五萬匹幹活的馬?
哦,不對。
一馬力機器相當於五匹馬能幹的活,這樣算的話,是相當於一年多了七十五萬匹馬。
下一年還能繼續增加。
一年更比一年多。
如果生產技術再改進,效率再提高,成本再降低……
直觀的算法,立即讓老朱感受到了“工業化”的恐怖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