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老朱的明悟!一條繩上的蚱蜢!

字數:9742   加入書籤

A+A-


    朱高熾並不懂這些經濟學原理。
    隻是想著老朱既然對朱允熥另眼相看,那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推到朱允熥身上準沒錯了。
    至少可以免得自己挨罵。
    至於此舉會不會導致朱允熥挨罵,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老朱聞言,身軀一震。
    過去幾個月,他可是一直在研究經濟學。
    朱孫曾經在信中與他闡述過相關的道理。
    銀行有貨幣放大作用。
    隨著銀行的成立,金融業的發展和繁榮,市麵上的錢一定是越來越多的。
    銀錢隻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
    朝廷單純的增加銀錢,卻不增加商品供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隻會導致大明寶鈔像過去那樣瘋狂貶值,直至無人願意使用。
    朱孫在信中明言,表麵上看起來,控製掌握大明經濟的是大明銀行。
    但實際上,真正的根本還是在大明製造局和大明科學院。
    隻有發展科學技術,充分利用技術進行大規模生產,才能使社會物資極大豐富,也讓物價保持穩定。
    大明寶鈔之所以一直能幣值穩定,就是因為大明製造局生產製造的產品,讓大量貨幣找到了宣泄口。
    對於這個道理,老朱始終有些弄不太明白。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還是不太懂。
    此際,卻突然如撥雲見霧般,霍然開朗。
    ……
    假如沒有大明製造局生產出來的各式各樣豐富的產品,銀錢將會緊密和糧食綁定。
    要穩定大明寶鈔的幣值,就必須有數不清的糧食。
    可糧食的生產,終究是有限的。
    銀行設立之後,大明流通的銀行,激增數十倍。
    糧食產量,即使在朱允熥使出渾身解數之後,增加數也不會超過二分之一。
    在短時間有這樣的漲幅,已經非常逆天了。
    但相對市麵上數量暴漲的銀錢而言,仍是杯水車薪。
    糧價並沒有隨著銀錢數量增加而跟著上漲,關鍵就在於銀錢流向了購買玻璃製品,鐵器……以及大明製造局生產的各種工藝品。
    朱孫在信中還說,讓百姓們爭相購買無用之物,表麵上看起來,會帶壞社會風氣。
    但實際上,這是對底層百姓的拯救。
    他們會覺得日子越來越好。
    因為一天賺的錢,用來買米,就能吃一個月。
    其餘二十九天賺的錢,都用來買鏡子,買玻璃擺件,買鐵製品銅製品……以後如果棉花羊毛供應充足,還可以用來買數不清的衣服等等!
    人的欲望無窮無盡,百姓們並不會因為吃飽了肚子而偷懶不工作。
    相反,他們會為了購買這些“無用之物”,努力工作。
    “奢靡之風”,會成為他們生活的目標,工作的動力!
    他們會追求更漂亮更好看的衣服,他們不滿足於衣服隻能穿暖禦寒。
    他們會想要房間裏的裝飾更漂亮,不滿足於用房屋簡單的遮風蔽雨。
    他們還想吃更好吃的山珍海味,想要吃大廚燒製的美味佳肴,而不僅僅是填飽肚子。
    他們想辦比別人更奢華的婚禮,想戴金項鏈金耳環……他們想在外人麵前表現得更有麵子……
    當追求奢華,追求攀比,成了新的社會風氣,絕大多數人,都會臣服於這種風氣下。
    他們甚至願意為此而沒日沒夜,加班加點的工作。
    這看起來是很“壞”的社會,風氣腐化,人心不古,人人都在追求“攀比”。
    但它至少非常穩定。
    因為那時候,糧食依然能維持在很低價格。
    即使最窮的窮人,也能不費吹灰之力的填飽肚子。
    大家便不會再冒著殺頭的危險來推翻朝廷了。
    如果真有人活不下去了,隻要他能看空看透社會風氣,丟棄外界無用之物,不追求人前的麵子,不好任何虛榮,那他馬上就能活得非常輕鬆!
    可這樣的人,注定隻是極少數。
    身在社會,絕大多數人,都是看不透的,也放不下“麵子”的。
    所以,他們會自願做牛做馬去努力工作。
    可不管他們怎麽抱怨苦,抱怨累,抱怨壓力大,他們又絕不會舍命造反。
    因為如果他們真有不要命造反的勇氣,又怎麽會連“麵子”這種身外之物都放不下呢?
    如果他能放下“麵子”,不追求和別人“攀比”,不追求好看的衣服,不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看的馬車……隻求簡單的吃飽穿暖,那他本來就可以生活得十分輕鬆,他又何必造反?
    這是一個完美的閉鎖循環。
    在那個“禮崩樂壞”,追求“奢靡”的社會裏,放得下的人不需要造反,放不下的人不可能造反!
    朝廷的統治,自然穩定無比。
    當然,並不是說,在那樣的社會,禮義廉恥,道德文章,就不重要了。
    相反,朝廷仍然需要大力宣傳。
    特別是對待官員上麵。
    要讓官員保持清正廉明,因為還要靠官員去維護社會的秩序。
    但那個社會,整體上是一個完全靠“消費”來驅動的社會。
    要鼓勵老百姓們消費,而不是限製他們。
    那時候的老百姓,衣服都一定要穿漂亮好看的,而不是縫縫補補的。
    老朱當時身處申城,目睹申城的發展,有些感觸。
    但申城的建設才起步,還是一個貿易港口,缺少生產這一重要環節。
    對朱孫所說的話,有些體會,但還不是很深刻。
    此際來到這裏,才真正明悟過來。
    朱高熾注意到老朱的神情變幻,又接著補充:“太孫殿下說,酒樓的房間裏,擺設的家具,就是樣品,是給大明製造局做宣傳。”
    “來大明製造局的商人,可以很直觀的從房間裏擺設的商品裏,看到哪些是自己的喜歡的,哪些銷量會很好,從而給製造局下訂單進貨。”
    老朱點頭,揮了揮手道:“咱都知道了,天色也不早了,咱想早些歇息。你先退下去吧。”
    朱高熾恭身行禮,退出了房間。
    走出去之後,他長籲了一口氣,心情也瞬間放鬆了許多。
    明明是想在皇爺爺麵前,贏得他老人家的讚揚和褒獎,但不知為何,到最後竟然隻想著不挨罵就足夠了。
    皇爺爺的氣勢,真的太強了。
    從前自己沒有感受,或許是年齡太小的緣故。
    如今年歲漸長,便慢慢能感受到皇爺爺的“龍威”是何等可怕了。
    怪不得父親總說,朱允熥當日能在朝堂上當眾反對立朱允炆為儲,其膽量之大,氣魄之高,古今罕有。
    他以前總不明白,畢竟那時他隻是一個不常見到老朱的孫子。
    見麵也隻感覺皇帝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
    而今自己掌事,才知道皇爺爺的可怕。
    果然,朱允熥的能力不是自己能比的。
    能爭得太孫之位,也絕非僥幸。
    父親選擇臣服於他,甚至不惜拜他為師,還真是明智啊!
    不知不覺間,朱高熾對朱允熥的“忠誠”,竟又提升了不少。
    ……
    房內。
    待朱高熾離開,老朱來到窗前,通過幹淨透明的玻璃,俯瞰下方的城市。
    此時天色已黑,外麵燈火通明,一片繁華景象。
    據說金陵城除了專門的夜市之外,目前仍實行宵禁。
    朱允熥並沒有急著改變這一政策。
    但這裏是金陵城外,故而並不禁止夜行。
    此時外麵人群熙熙攘攘,較白天還勝三分。
    老朱輕歎了口氣。
    直至今日,目睹了大明製造局下屬工廠的生產效率,才真正明白朱孫曾要信中的描述的“生產過剩”是怎麽回事。
    可惜,在原來的老朱看來,既然生產都過剩了,那天下窮人應該生活得都很好了。
    然而,在朱孫的理論中,事實並非如此。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在生產過剩的時代,仍然普遍存在。
    窮人的生活,還是會勞累無比,困苦不堪。
    老朱當初不太理解,如今終於懂了。
    畢竟,人活一口氣。
    “攀比”和“虛榮”是萬惡之源,卻也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
    好在隻要國家稍加調節,那個生產大量過剩的社會,窮人至少是餓不死的,除非他自己想死。
    相比從前大多數人都吃不飽肚子的大明,仍然是巨大的進步了。
    “朱孫,還真是一個奇人啊!”
    原來隻是覺得朱孫見識不凡,與自己也頗為談得來,雖素未蒙麵,卻神交已久。
    如今看來,自己從前還是小覷了他。
    他的見識,認知,還遠在自己從前的預估之人。
    這甚至不能以“奇人”來評價,已堪稱“神人”了。
    “明日見麵……”
    老朱念頭一起,忽然又想起了另外一樁事。
    “如此神人,真的會被《科學》期刊的主官困住,會被那些官員奪去自身名利,以至不能出頭嗎?”
    從前,老朱對這一點從未懷疑。
    因為他也清楚,這樣的事情,確實普遍存在。
    官員聘請的幕僚,其能力本事遠在官員自身之上的,到處皆有,並非罕見。
    朱孫的解釋,也完全說得通。
    但真正了解朱孫此人,又會發現沒有那麽簡單。
    以他的能力,即使龍遊淺水,恐怕也不是區區《科學》期刊的主官能壓得住的。
    除非他自願潛伏……
    “且不去管他,明日見麵,自然就知曉了。”
    老朱搖了搖頭。
    隨後,便在吉垣的伺候下,洗涮睡覺。
    他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在外麵轉了一天,也確實有些累了。
    ……
    金陵城。
    東宮。
    夜色已深,朱允熥正聽著下麵人的匯報。
    “皇帝陛下今日去大明製造局的工廠參觀了,晚上在製造局的酒樓下塌休息。”
    那人將老朱如何進製造局煉鋼廠,如何與守衛發生衝突,後來又怎樣進去參觀,看了之後,有什麽反應等等,皆詳細匯報了一遍。
    老朱一行人的行蹤,雖是絕密,但也不可能瞞過探聽司的耳目。
    當然,朱允熥並不敢,也絕不會派人去監視老朱。
    那隻會引來不必要的誤會。
    但一路上外圍的治安,警戒,還是有暗中清理,加強的。
    畢竟,不能讓老朱深處險境,要確保其平安無事。
    對於老朱每天具體做了什麽事,說了什麽話,他並不知曉。
    不過,今日老朱進入製造局,情況自然不一樣。
    不用探聽司去打探,趙瑞也會將事情詳細上報。
    “看來,皇爺爺今日受到的震撼很大啊!”
    揮了揮手,示意匯報的人退下,朱允熥笑了一聲。
    楊榮在旁邊提醒道:“殿下,陛下此番回來,是要見朱孫的。”
    “若他得知殿下就是那位“朱孫”,隻恐會大發雷霆。”
    朱允熥的笑容刹時間凝固。
    當時是因為老朱寫信給《科學》期刊,他才用“朱孫”的名義,給老朱回信。
    本想著將老朱先應付過去就行了。
    沒想到,老朱後來竟然越寫越來勁。
    兩人通信的內容,從國事,談到家事,再談到個人理想,抱負,乃至私事。
    幾乎是無話不談。
    在介紹大明科學院的醫藥成果時,甚至還提到了能讓男人重振雄風的藥。
    老朱還在信中說,自己年齡大了,有些不支,真有此藥,一定要多為他留意一二。
    當然,這是秘密,千萬不可對外人說。
    ……
    朱高熾的捏了捏眉心,事情似乎還真有一點點複雜,有一點點麻煩。
    老朱不會真的生氣吧?
    講道理,這事可真怪不了他。
    是老朱自己先寫信過來的,可不是由他發起。
    再說,你自己第一封信都署名“朱元璋”了,那不是明著告訴身份了嗎?
    後麵的信雖然沒有提起,可那是因為沒必要了啊!
    何況自己也不算瞞著,自己的署名可是“朱孫”。
    就是告訴老朱,自己是他的孫子。
    老朱沒有想到,總怨不得自己吧。
    但是。
    老朱會和他講道理嗎?
    朱允熥忽然有點頭大了。
    “你有什麽主意嗎?”他問楊榮道。
    楊榮縮了縮頭。
    這種皇帝爺孫之間的事,他可不敢瞎摻和。
    “太孫殿下聰明睿智,才華蓋世,千古無人能及,自有化解之法,學生愚鈍,不及太孫殿下萬一……”
    高帽子你倒是挺會給人戴的。
    朱允熥怒罵道:“滾!”
    楊榮很麻利,沒有一絲猶豫,當即恭身行禮,往後退去。
    “回來!”
    朱允熥又將他叫住,笑嘻嘻道:“給皇爺爺的信,都是你代筆的,明日去見皇爺爺,可少不了你。”
    楊榮的神情頓時僵住。
    皇帝陛下知道那些信是自己寫的,會不會將自己當場打死啊?
    但信確實是自己代筆,逃不掉了!
    他有點欲哭無淚。
    “怕什麽,醜媳婦總要見公婆的。”朱允熥笑道:“放心,皇爺爺不是不講理的人。”
    “再多將你活活打死,不會牽連你的家人。”
    “何況,還有我在一旁護著你。”
    “咱們現在是一條繩上的蚱蜢,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你還是快想想,有什麽化解之法。”
    “畢竟,救我就是救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