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徐妙錦的分析!關鍵原因!
字數:8557 加入書籤
自從顧盼君出現在金陵城的街頭,生性好動,平日裏喜歡坐著馬車或騎著馬到處閑逛的徐妙錦便趕過去湊熱鬧看了看。
憑借女人敏銳的直覺和她的聰明,徐妙錦立即覺得此事不簡單。
尋常百姓家,並非不能出美女。
排除後天營養不良,保養不當等造成的破壞,在理論上,尋常百姓家出現美女的機率,和富貴人家應該是一樣的。
畢竟,上天是公平的。
可普通百姓的數量,比富貴人家多無數倍。
人口基數大,就更有可能出美女。
無非是很多被毀了而已。
然而,尋常百姓家的女孩,即使是出生在書香世家,在小山村長大,讀過很多書,從小養尊處優,可放到具體的待人接物上麵,與金陵城裏大戶人家的孩子相比,仍會有明顯的差距。
就好像學富五車的鄉下書生,考取了狀元,可在一開始的時候,仍無法與官宦人家的公子侃侃而談,毫不窘迫。
這倒不是什麽多大的毛病。
隻要給狀元一年半載的時間,就能完全適應,乃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畢竟,讀書能讀到金榜題名甚至是獨占鼇頭的人,無疑是聰明無比。
而待人接物這些事,都是些簡單經驗的累積。
聰明人看幾次,有心學一學,很快就能遊刃有餘。
但問題就在於這個時間上麵。
按理來說,顧盼君這樣的鄉下女孩,即令她再聰明伶俐,從小飽讀詩書,也不應在剛一進城時,就表現得那般落落大方,言行舉止能那般體貼得當。
除非有人教過她,對她進行過秘密的培訓。
什麽人會這樣做?
又是什麽人能大明數以千萬計的人口中,如大海撈針般,挑選出顧盼君這等姿色傾國傾城的女子呢?
非是朝中有權有勢的高官或權貴不可。
但自太孫殿下執政,尤其是在黃子澄案後,郵傳部成立,舉報監督之風盛行,三法司大改,都察院幾乎無孔不入的監督著百官和權貴的舉動。
還有誰有這般大的膽子,敢在暗中行“選美”之事呢?
徐家這樣的頂級勳貴都不敢。
恐怕連燕王朱棣這樣的藩王也一樣。
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當今太孫殿下,尚未婚配!
如果顧盼君是下麵的人,特意挑選來,準備進獻給太孫殿下的,一切便都說得通了。
為太孫殿下“選美”,都察院當然不會過問。
說不定如今執掌都察院的楊士奇,也參與其中。
畢竟,做這種事的人,一定是太孫殿下的親信。
而楊士奇無疑就是。
有這個大膽猜測後,徐妙錦便試著接觸顧盼君,越發覺得此女不僅長得好看,而且知書達禮,心思縝密,聰明伶俐。
同時,徐妙錦還注意到,有人在暗中保護此女,以防其被紈絝子弟所騷擾侵犯。
這更進一步證實了她的猜測。
於是,才有了徐妙錦替大哥徐輝祖求婚之事。
她想通過這一步棋,讓徐家與太孫殿下建立不一樣的關係。
徐輝祖對此卻不以為然。
他認為若真是朝中大臣進獻給太孫殿下的女子,大可直接進獻,又何必讓顧盼君去街上拋頭露麵,鬧出這般大的動靜呢?
徐妙錦卻認為,太孫殿下行事,素來不拘常理,每出人意料之外,思想也異於常人,他身邊的人,或許是由於沒有辦法,才出此下策。
直接進獻,可能就被直接拒絕了。
徐輝祖並不相信這個判斷。
但一方麵他確實寵愛這個妹妹,家裏的事,從來都是聽徐妙錦的安排。
另一方麵,徐妙錦行事表麵看起來有幾分任性,實則向來都非常妥當,從不亂來。
她既然這般肯定,或許真就猜中了呢?
徐輝祖也就隨她去了。
反正徐輝祖並不想與門當戶對的勳貴聯姻。
正如他自己所言,勳貴從前都是一條戰線裏的戰友,有過命的交情,任何人當皇帝,都會因此而產生猜忌。
唯有彼此保持距離,盡量不來往,才能將皇帝心中的疑慮打消。
所以,徐家要麽和皇室聯姻,要麽便娶普通人家的女兒,而不是與門當戶對的勳貴聯姻,才是明智的做法。
顧盼君即令不是有心人準備安排進獻給太孫殿下的女子,就是一普通的平民女子,隻要知書達禮,而非刁蠻任性,無教養之人,娶她為國公正妻,也沒啥大不了的。
但後來發生的情況,有點出乎徐輝祖的意料。
顧盼君的哥嫂,同意了徐妙錦的求婚,答應將妹妹嫁入徐家。
可顧盼君自己卻不願意。
徐妙錦認為這更能說明問題,因而天天前去做“勸說”。
徐輝祖也覺得有些古怪,可一連幾日,也沒見什麽狀況,又有些疑惑了。
此際聽到徐妙錦的話,他頓時深感意外。
“我還能騙大哥不成?”徐妙錦翻了一個白眼。
接著,便將自己在集市中如何碰到朱允熥等一行人,又如何處理善後,都細細說了一遍。
徐輝祖微微點頭,道:“聽你這般分析,那人應該是太孫殿下無疑。他身邊那名男子,該是太孫殿下新近提拔的楊榮。”
“看來,顧盼君此女,果然與太孫殿下有牽連。”
“倒是你料事如神,猜對了。”
他頓了頓,道:“不過,如今你去顧家將婚退了,我家便與顧家再無牽扯,你忙來忙去,豈不是一場空?”
小姑娘笑嘻嘻道:“怎麽能算一場空呢?我不是還認了顧盼君這個妹妹嗎?”
徐輝祖笑道:“不過是場麵上的客套話而已,誰還能當真不成?”
他頓了頓,又道:“再說,如今雖然證實了顧盼君是有心人準備進獻給太孫殿下的,但即令太孫殿下將她納為己有,是否會封她為太子妃,仍是兩說之事。”
“說不定連一個偏妃都撈不到,也不是沒有可能。”
“堂堂大明太孫,想要一個女人,隨便給一個名份便是。”
“即令不給,也沒多大關係。”
“你又如何能確定,她到了太孫殿下身旁,就一定會得寵,一定能爬上高位呢?”
徐妙錦在亭子裏的桌前坐下,盯著徐輝祖剛才寫的字看了看,道:“若那顧盼君隻是長得好看,大哥你說的便有理了。”
“一個好看的花瓶,太孫殿下將她帶回家,享用了再養起來就是,用不著也不會冊封她為妃。”
“別說太子妃,就是偏妃都不可能。”
“可我接觸過此女,她不僅知書達禮,人更是聰明伶俐,有一顆七竅玲瓏心,雖然年歲不大,處事卻極為老練。”
她頓了頓,變戲法似的從懷裏掏出一些零食,自顧自的吃起來,邊吃邊道:“依我對太孫殿下的分析,他雖然聰明,有蓋世之才,卻與勤奮的皇帝陛下不一樣,他是一個很懶的人。”
小姑娘悠悠道:“能想出用簡報的法子批閱奏章,處理朝政,也隻有懶鬼才想得出來。”
朱允熥看的《每日簡報》雖然是朝廷絕密,外人都看不到。
但編簡報可是一個不小的工程,需要將奏章匯總編輯,再加上反複審核,確認無誤,參與的人員數量可不少。
當然,為了保密,就算是編輯,審核的人,大多也僅僅隻知道自己負責的那一小部分內容,而不是簡報的全部。
不過,調集數百人編簡報這件事,並不是秘密。
朝廷官員都知道。
徐妙錦當然也早有耳聞。
徐輝祖微微皺眉,不明白妹妹一會兒說顧盼君的能力,一會兒說太孫殿下的秉性,兩者之間有什麽關聯。
但妹妹不會無緣無故的提起,他一時想不明白,也沒有插言問話,繼續聽下去。
“有簡報之後,處理朝政方便多了。”
“但除了朝政,還有家務事要處理。”
“皇帝家的家務事,可是很麻煩的。”
“太孫殿下連處理朝政都想出了偷懶取巧的法子,那家務事便會更加如此。”
“可偏偏家務事又和朝政不同,偷不得懶,取不了不巧。”
“最好的辦法,是娶一個賢內助。”
“俗話說得好,‘男主外,女主內’嘛。”
徐妙錦不斷往嘴裏塞零食,說話的聲音卻沒有停止的跡象。
“他是太孫殿下,將來是要登基繼位的。”
“後宮家務,可不容易處理。”
“別看朝中人才濟濟,可大臣的都是男子。”
“後宮的事務,又不能讓一名男子來處理。”
“太孫殿下想偷懶,必須要找一名女子,此女必須讀過不少書,人還得聰明伶俐,知禮儀,懂進退。”
“這樣的要求,放在一名男子身上,我大明或許能找到一千個,一萬個,乃至更多。”
“朝廷裏的官員,一抓一大把,許多人都能做到。”
“但放到女子身上,就不簡單了。”
“天底下認得幾個字的女子,大多都是大戶人家出身了。”
“學問能達到尋常秀才的程度,已然是鳳毛鱗角,整個天下都挑不出多少。”
“便是以太孫殿下之貴,要找這樣的人,也不容易。”
“偏偏那顧盼君就正好符合要求。”
“別說她長得國色天香,就算是貌似無鹽,醜陋萬分,隻要能幫太孫殿下處理好後宮事務,恐怕太孫殿下也願意將她收入後宮。”
“反正太孫殿下富有天下,將來自然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後宮佳麗三千,想要什麽樣的美色得不到呢?”
“真正難得的,反而是能幫他處理好後宮事務的女子。”
徐妙錦侃侃而談,講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斷。
在這個世界,男子受到的教育,強於女子千倍萬倍。
尋常百姓家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哪怕家裏很窮,隻要還有一口飯吃,也大多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咬緊牙關送他去上一年半載的學堂。
這倒不是為了去參加科舉之類的。
那需要數十年脫產學習,底層百姓根本供不起。
隻是為了認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不至於做一個睜眼瞎。
《大明日報》的讀者,便大部分都是這種人。
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麽高的發行量。
在這個時代,能考取秀才,已然是讀了很多書的人,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博士,甚至更高。
知識水平從來都是分層級的。
正如後世有博士,有碩士,還有本科,專科,高中,初中一樣。
這裏麵,初中生的數量,肯定是博士的千倍。
而在大明,隻讀過幾天書,念過幾個月或者更短時間私塾的人,數量也同樣是秀才舉人的千倍萬倍。
別以為窮人家的孩子就完全不讀書。
他們大多數隻是讀的書不多,知識儲備量不足以參加科舉而已。
實際上,就算窮得如老朱家這樣的,也因到廟裏當和尚而讀了一兩年的書,奠定了他後來的基礎。
大明的開國武將,哪個人小時候家裏不窮呢?
但基本上都還是認識幾個字的,隻是書讀得不多罷了。
但這一條,也隻對男子成立。
女子就真的是絕大多數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也不認識了。
連學堂的門,都從來沒有進過。
甚至很多家境還算殷實的人家,女兒也是連一個字都不認識的。
當然,大戶人家是例外。
大戶人家的女兒,還是會讀書識字的。
但是,也不會像對待要參加科舉考試的男子那般,讀很多很多的書,接受很高的教育。
一般是在年歲不大的時候,學三五年,就完結了。
《紅樓夢》裏的林黛玉,也不過是念了六年書(她自謙說一年)。
六年,放在後世,才小學畢業。
雖然古代因為隻學語文,故而學的內容更多更深入,然而,除了極少數的天才,大部分小孩子的接受能力畢竟是有限的。
正常人通過三五年的學習,語文文化水平能達到後世初中生的程度,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何況,因為這個時代的女子讀書,沒有考試壓力,沒有升學壓力,學得好或者學得不好,全憑個人自願與興趣。
實際上,除了極個別如李清照那等天才之外,大多數人讀了幾年書之後,是不如後世初中生的,甚至可能連後世的小學生都比不上。
畢竟,骨子裏天生就喜歡讀書的人鳳毛麟角,尤其是小孩子,大多都是在家長和老師壓迫下才讀書。
這個時代的女子在沒有人逼迫,沒有任何壓力的環境下讀書,能讀成什麽樣子,可想而知。
故而,徐妙錦才說顧盼君這樣的女子很難得,整個大明都找不出多少。
講完自己的分析,徐妙錦話鋒一轉,笑道:“我這個妹妹,可不是白認的。”
“若我所料不差,此際太孫殿下就該帶著那顧盼君,前來我徐家登門拜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