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集市買香蕉

字數:4645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
    “奧德彪,起來了!”
    一大早,雷馬納就在奧德彪家裏的盧戈外大喊大叫。
    他想這麽做很久了。
    這幾天都是他被奧德彪從睡夢中吵醒,現在終於輪到他來攪亂奧德彪的清夢了。
    “有沒有搞錯,這才幾點鍾?”
    奧德彪從睡夢中被叫醒,看了一眼還沒完全大亮的天空,有點氣惱。
    “是你懶散太久了,你以為香蕉自行車手是那麽好當的嗎?去晚了哪個雇主會找你拉貨。”
    雷馬納冷哼一聲,也不管奧德彪睡沒睡醒,一個勁地催促他快點。
    其實平時倒也不用那麽早去集市搶活。
    但今天不同,因為雷馬納已經整整四天沒有去運香蕉了。
    那些熟悉的雇主估計都臨時找其他自行車手送貨。
    他今天要帶著奧德彪早點過去,好讓那些雇主知道,他雷馬納又回來了。
    沒讓雷馬納就等,奧德彪就洗漱完畢,推著自己剛買的二八大杠出來了。
    大多數布隆迪窮人的洗漱是很簡單的。
    隻是用清水稍微洗一下臉,用手抹抹擦幹淨就行。
    至於刷牙的話,也沒有牙刷,一般用簡單的棍子刷牙。
    如何在不傷害牙齦的前提下清理好口腔,那是從小連到大的本領。
    但奧德彪今天有點懶,也省略了這個步驟,直接漱漱口就完事了。
    都重生布隆迪了,也就別潔癖了。
    奧德彪倒是想用牙刷牙膏洗臉巾洗漱,但根本用不起。
    這些東西簡直貴的離譜,一個最便宜的牙膏三四千布朗。
    牙刷也是三四千布朗。
    洗漱用品全來一套的話,小一萬布朗了。
    牙膏什麽的還都是消耗品,用完就沒了。
    這誰能消費的起?
    但偏偏這種東西越少人買,它運送成本就越高,賣的也就越貴。
    沒辦法,誰叫布隆迪沒有工業呢。
    沒有工業,隨便一個牙膏牙刷都是被卡脖子的存在,人家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
    商家表示,用不起牙刷,你就用樹枝嘍。
    “走了~”
    雷馬納看到奧德彪洗漱完畢。
    把自行車頭一轉,大喊一聲就率先騎了出去。
    雷馬納最喜歡去的地方是這附近三裏外的一個集市,那裏早上有很多果農聚集。
    當然,大部分還是種香蕉的老農。
    時間久了,就有很多雇主專門趕過來那裏購買便宜的香蕉。
    他們或是城裏店鋪采購,或是一些私人釀造香蕉酒的小作坊老板,還有一些二道販子。
    反正雇主種類很多。
    有老農,有雇主,他們這些香蕉自行車手也自然而然地跟去找活幹。
    所以那裏就成了一個不小的聚集點。
    “人真多啊~”
    奧德彪看著人來人往的集市,不禁感歎道。
    三公裏的距離,他和雷馬納騎了不到十分鍾就到了,簡直便捷。
    不過如果他們在這個集市找不到雇主雇傭他們的話,他們還要騎去十公裏外的另一個集市。
    如果另一個集市也沒有雇傭他們的人。
    那他們今天大概就會空手而歸。
    市集裏,賣香蕉的老農叫賣聲此起彼伏,與顧客討價還價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這邊集市沒有非常大的農場主,都是一些老農自己種的香蕉。
    非洲人選擇香蕉當主食有非常大的“投機取巧”成分。
    因為這東西不需要育種,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建大棚,無性繁殖隻要挖個坑就可以。
    省時省力,收割起來也很簡單,用小刀一劃就能帶下來一大串,夠家裏人吃上很多天。
    非洲人就愛種這樣的農作物,類似的還有木薯,在非洲的種植麵積都非常大。
    兩者都因為種植簡單,特別受到這些非洲老哥的喜愛。
    “奧德彪,這裏,快過來!”
    雷馬納在不遠處突然向東張西望的奧德彪大聲喊著。
    他遇到熟悉的老雇主了。
    “赫瓦德老板,真是好久沒見,今天又來選香蕉了嗎,您的生意真不錯?”
    等奧德彪走到近處,雷馬納已經開始和那位雇主攀談起來了。
    而那位雇主正專心地和麵前賣香蕉的老農砍價,沒怎麽搭理雷馬納。
    雷馬納也不氣餒,見雇主正忙。
    就識趣地閉上嘴巴,帶著奧德彪乖乖站在一旁。
    而奧德彪閑著無聊,也打量起麵前老農的香蕉。
    其實非洲的香蕉與國內吃的香蕉不是一個品種。
    非洲的香蕉個頭更大,沒有這麽多的甜味,口感和少了糖的香蕉差不多。
    但是澱粉含量很高,這種香蕉被稱為“非洲紅薯”,也叫飯蕉。
    一畝飯蕉運氣好的話,產量可以達到2萬斤以上,全年都可以掛果,非常不錯。
    一般來說,今年種下的飯蕉,來年還能結出果子。
    但是接著種的話產量就會嚴重下降。
    因此隻要是不懶的農戶,在飯蕉樹結完果後,就會拿砍刀把樹砍了,重新栽培。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麽非洲香蕉看著都是青色的,沒熟就摘下來。
    這是因為香蕉在成熟過程中會分泌大量的乙烯,這種物質具有顯著的催熟作用。
    一旦采摘下來,香蕉的綠色外皮會逐漸變黃,隨後變軟變熟。
    然而,正是因為乙烯的分泌量極大,香蕉的儲存期限相對較短,就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變質。
    再加上非洲各國比較貧窮落後,交通運輸非常不便。
    如果等香蕉黃了再摘下來的話,在路上就會全都壞了。
    所以隻能等香蕉還是青皮時就摘下來,等雇主買回去後再慢慢進行催熟。
    實際上當年華夏交通不便時也有這種問題。
    古代南方就有香蕉了,但北方人基本聽都沒聽過,就是因為香蕉很難運過去。
    當年東北王張作霖第一次見到香蕉時還以為是南方特有的茄子,拿到後廚讓廚師連皮切放上醬油炒著吃。
    這還是在華夏已經有電話和電報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可想而知香蕉的運輸在古代有多困難,根本運不到北方。
    也正因為這些香蕉都是布隆迪農戶個人種的,壓根沒有什麽所謂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的說法。
    所以香蕉的口感、大小、價格都各有差異。
    能不能買到又便宜又好的香蕉,那就要看雇主的眼力和砍價本領了。
    當然這些暫時都不管奧德彪的事情。
    香蕉不管好壞,他們隻負責運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