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基礎不能變
字數:4143 加入書籤
張軍和沈靈珺則不一樣,兩人的感情,明顯是那種男女之間的。
張軍開玩笑說道“嫂子,回頭我去說說東哥,讓他以後也識趣一些。”
“別一天天的就跟個木頭一樣。”
趙秀麗雖然羨慕,心裏還是非常傾向林東的“別跟他說了,他這人就這脾氣,這輩子估計也改不了。”
三人閑聊了一會,趙秀麗也著急回去,便起身告辭。
張軍本來想留著她一起吃個飯再走,趙秀麗明沒有答應。
在趙秀麗走後,兩人又湊在一起開了幾句玩笑之後,也差不多到了飯點。
現在外麵吃飯,味道確實不錯,也不用擔心衛生問題。
畢竟現在的國營飯店也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調味料。
加的味精都是糧食做的,醬油也是非常純正用大豆釀的,所有的食材也非常幹淨。
可沈靈珺總覺得在外麵吃確實是太貴了,如果自己做飯吃,同樣的菜隻要花到四分之一都不用的價格。
吃完飯,沈靈珺就忍不住算賬“我們每天吃飯就要花掉大幾塊錢,這樣實在是太不劃算了。”
“我們要快點把房子租下來才行,但房子租下來,我們自己做飯。”
張軍倒不覺得在外麵吃有多貴,也不是吃不起。
國營店的服務員,確實有點讓張軍受不了“行啊!我媳婦兒做的飯比那些大廚做的飯要好吃多了。”
沈靈珺瞪了張軍一眼“你就知道說話哄我開心。”
“我做飯是什麽樣,我自己還不知道?”
“人家飯店的廚師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
張軍說道“那不一樣,每個人的口味鹹淡都是不同的。”
“這個世界上,做飯最符合我口味的肯定是我媳婦。”
“廚師不知道我喜歡吃什麽,但你知道啊!”
沈靈珺頓時忍不住笑“你說話怎麽這麽好聽?”
張軍認真說道“因為我說的都是真心話啊!”
兩人牽著手朝著招待所走。
張軍最是喜歡這種時候,兩個人說著一些無關緊要的話,不用考慮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時間就這麽慢慢流逝。
…………
次日,張軍和沈靈珺正吃麵,趙海清就找了過來“張同誌。”
張軍見是趙海清,立刻招手“師兄,坐!”
“媳婦,師兄是劉伯伯的學生,以前不知道,昨天才知道的。”
沈靈珺聽到趙海清是劉善書的學生,也頓時感覺親近了不少“師兄,難怪以前覺得麵熟呢。”
趙海清讀書的時候,沈靈珺年紀還很小,但她是在農大長大的。
趙海清禮貌笑笑“沈姑娘就是沈教授的女兒吧?”
沈靈珺說道“師兄以後叫我名字就行。”
張軍也說道“是啊!師兄以後就不用跟我們見外,直接叫名字就行。”
趙海清也想跟張軍拉近關係“那行,以後我就不客氣了。”
“這有什麽客氣可講的,服務員,來碗肉湯和一碗麵。”張軍朝著剛經過的服務員說了一句。
服務員“哦”了一聲,連腳步都沒有停一下就走了過去。
趙海清想要阻攔“我已經吃過了,不用!”
張軍拉著趙海清“吃過了再吃點。”
趙海清的工資不算高,他隻是一個辦事員,一個月才三十八塊錢,生活過得估計也不富裕。
看趙海清的年齡,十有**也已經成家。
趙海清推脫不過,隻好坐下“張軍,我已經跟丁局長約好了。”
“今天就能跟你麵談,你什麽時候有時間?”
張軍說道“我現在就是閑人一個,什麽時候都有時間。”
如果這邊沒消息,張軍今天做半天的翻譯,下午會去化肥廠給那些研究人員上課。
那些化肥廠研究人員的底子有點薄弱。
在張軍看來,他們很多人都沒有資格去搞研究,就連做個助手,都不太夠資格。
趙海清說道“那吃了麵就去,其實丁局長也支持在城步村做試驗村。”
“至於你擔心的問題,就按照我昨天說的辦法,是能夠把你說的風險給最小化的。”
張軍並沒有說這事,而是問道“師兄,先不管試驗村放在什麽地方。”
“你覺得試驗村應該怎麽做?”
趙海清想了一下,問道“我提意見你聽?”
張軍笑著說道“那肯定聽!隻要你說的話有道理。”
趙海清說道“我先說說我的態度。”
“我始終覺得,農村問題,就跟很多語文題一樣,是有很多解讀和回答方式的。”
“也就是說,農村的問題,答案並不一樣。”
“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提高農村的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
“你們覺得我說得對不對?”
張軍似笑非笑的說道“那思想問題呢?”
趙海清正色說道“思想問題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選的路,會不會讓我們以後走倒退路。”
“我們目前的路,目的是讓農民當家做主。”
“這個基礎不能變,如果為了發展,把這個基礎變了,然後又慢慢演化成以前曆朝曆代的模樣,那我們就是罪人。”
任何朝代在成立之初,都會經曆一個給普通農民分地的過程。
換句話來說,在新朝代成立之初,會有很多地主的土地會被收到朝廷手裏。
朝廷會把這些土地分給農民。
農民拿到土地後,就能過上好日子,經過一兩代人的發展,這個朝代就能發展到一個鼎盛時期。
因為所有農民手裏都有土地,他們能吃飽穿暖。
到了鼎盛之後,會持續一段時間,然後就會出現農民雖然能吃飽穿暖,但沒有太多餘錢的情況,家裏出現一點意外,需要一筆錢,他們拿不出來,農民就隻能去借高利貸,賣女兒,當這兩者都走不通,那就隻能賣地。
漸漸的,越來越多的農民沒了土地,這些土地都集中到了地主手裏。
農民就隻能去做佃戶,給地主種地。
收上來一百斤糧食,地主拿走兩到四成,朝廷收稅要兩到四成,農民就隻有五成左右的糧食可以自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