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一合之敵
字數:5561 加入書籤
飛狐兵馬司以西三十裏外,當兩萬遼軍意外地遭遇早已列陣以待的宋軍時,遼軍將領知道,突襲的目的已失敗。
現在不可能撤軍,隻能選擇正麵對決。
但遼軍將領也不慌張,他的麾下有一支重甲騎兵,這是被耶律淳曾經當做殺手鐧的一支軍隊,是遼軍精銳中的精銳。
重甲騎兵數量不多,隻有兩千多人。
整個遼國的重甲騎兵也不到一萬,不是遼國不願意擴充重甲,而是重甲騎兵的打造條件實在太苛刻。
首先是戰馬必須身強力壯,將士也必須魁梧有力,然後就是兵器與重甲,鐵甲上的每一片甲葉,都必須經過反複錘打精煉,就算是座下的戰馬也要全身覆蓋鐵甲。
想要打造一支重甲騎兵,是非常耗費國力的,就如同後世的重裝合成旅一樣,傾舉國之力也隻列裝了二十九個旅,是國家不願意多造嗎?
當然不是,是因為貴啊!
今日,遼國這支兩千人的重甲騎兵就在宋軍對麵列陣,遼軍將領深知宋軍火器的厲害,但此刻卻也信心滿滿。
他深信,再厲害的火器也不可能穿透重甲,重甲騎兵隻需要一輪衝鋒,就能撕開宋軍的防線。
是時候該讓宋軍知道什麽叫真正的實力了,靠著一根燒火棍真以為能天下無敵嗎?那麽古往今來的所有戰爭,付出的那麽多條人命,未免太廉價了。
決定勝負的,隻能是一刀一槍的浴血拚殺。
天色漆黑,東方卻已隱見曙光。
醜時,寅時,卯時……
隨著天邊的魚肚白越來越亮,黎明前的曙光刺破了黑暗,荒野之外,對陣的兩軍將士情緒也越來越緊張。
血戰的時刻快到了!
“來人,戰鼓準備好,眾將士聞鼓而擊!”折可適扭頭吼道。
宋軍將士轟應。
折可適此刻的眼神充血興奮,死死地盯著對麵,那一片片黑影幢幢的遼軍,在他眼中已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顆顆可以拿去換戰功的首級。
在這個即將啟戰的時刻,折可適心中對趙孝騫突然湧起了無限的感激。
若不是當初機緣適會在西北結識了郡王殿下,他也不會記得自己,更不會把自己千裏迢迢從西北調來真定府。
軍人以戰為生,折可適也不例外,他渴望戰功,渴望升官封爵,渴望光耀門楣,名滿天下的折家軍馳騁捭闔西北,折家子弟人人如龍,不管在哪裏,都是大宋的先鋒悍將。
今日即將又開戰,但對折可適來說,這是郡王殿下送到他嘴邊的戰功。
戰鼓被推到後軍陣中,折可適仰頭望天,東方已現光明,灰暗的光線下,已依稀能看清對麵遼軍的陣容。
借著黎明的曙光仔細望去,折可適突然笑了。
果然,遼軍前陣大約兩千餘重甲騎兵已列陣,這些騎兵全身覆蓋黑色的鐵甲,甚至臉上都覆蓋著鐵甲麵具。
座下的戰馬更是威武神駿,依稀比普通的戰馬高了一頭,戰馬也是全身覆蓋了鐵甲,露在外麵的隻有四蹄。
這支重甲騎兵手執的兵器是大約一丈左右的長槍,當陣型內的長槍舉起來,仿佛一片黑色的叢林,無形中透著一股濃濃的殺氣。
“這就是遼國引以為傲的重甲騎兵?”折可適眯眼喃喃自語。
他的臉上並無半點懼色,反而一片躍躍欲試的興奮。
聞戰而喜,我欲決之久矣!
當天邊越來越亮,靜謐的戰場四周光線也越來越足時,仿佛事前約定好了似的,兩軍的後陣中同時傳出了戰鼓的聲音。
隆隆的戰鼓節奏明快急促,將士們的戰意也被戰鼓聲徹底點燃,雙方兵馬開始蠢蠢欲動。
“四千兵馬壓住左右翼,餘者正麵迎敵!”折可適舉劍高呼。
話音落,對麵的戰鼓突然停下,與此同時,兩千餘重甲騎兵策馬開始向前推進。
戰馬的速度不算快,畢竟是重甲,但給人一種非常厚實,無堅可摧的窒息感,看著他們一步步推進,就像一堵銅牆鐵壁朝眼前壓來。
折可適仍無懼色,他的信心十足。
升級後的燧發槍,他親自試過效果,驚歎於郡王殿下神奇的巧思的同時,更對所謂的重甲不屑一顧。
他知道什麽射程內,能將看似厚重的鐵甲擊穿。
今日便是第一次實戰。
遼軍的重甲騎兵已開始加速,馬蹄踏著肥沃的土地,如狂風般卷集而去,策馬狂奔的同時,陣型卻絲毫不亂,像一支尖利的鐵錐,狠狠地插向宋軍的心髒。
折可適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重甲騎兵的距離,從八百步,到六百步,四百步……
“全軍準備,第一排!”折可適揚手,隊伍兩側的旗官高高地舉起了令旗。
折可適一咬牙,手臂重重揮落,旗官的令旗也同時揮落。
“放!”
轟轟一陣巨響,四周一片煙霧升騰。
而對麵正在衝鋒的重甲騎兵,已呼啦啦倒下一片。
這個結果不僅遼軍將領震驚了,就連重甲騎兵也震驚了。
每個遼軍將士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戰場上仿佛時間突然被停止了似的,短短那麽一瞬,雙方的動作都凝固了。
遼軍主將眼中瞳孔縮成了針尖,眼神裏終於透出絕望的光芒。
他親眼看到一片片重甲騎兵從馬上栽落,被後麵的騎兵踐踏成泥。
可是……這怎麽可能!
這是重甲騎兵啊!他們每個人身負六十多斤的重甲,宋軍的火器居然還能擊穿?
被耶律淳引以為殺手鐧的這支精銳,宋軍的第一輪火器齊射就已教他們做人,不僅教做人,還教他們重新投胎做人。
相比遼軍的震驚,對麵的宋軍陣前卻爆發出一陣歡呼。
第一批重甲騎兵的落馬,證實了火器升級後的威力。
所謂的重甲騎兵,在宋軍的火器下終究亦非一合之敵。
折可適興奮地揮了揮拳頭,策馬在中軍陣中來回行走,最後索性來到後軍,將擂鼓的將士一腳踹了下去,自己光著膀子親自接過鼓槌,用力地敲了起來。
“傳令,陣式不可亂,左右翼壓上去!準備——!”折可適一遍擂鼓一邊大吼。
…………
與此同時,飛狐兵馬司東麵的易水邊。
張嶸領龍衛營一萬兵馬,悄悄地渡過了易水河。
神不知鬼不覺地渡河是最麻煩的一件事,張嶸的方法與今夜的遼軍一樣,都是繞路到二十裏外的易水河邊,選取河道最窄的一段,將士們臨時搭好一座座浮橋,悄然過了易水。
接下來便是策馬狂奔,朝拒馬河北岸的遼軍大營席卷而去。
遼軍大營總計三萬餘人,今夜為了突襲飛狐兵馬司,遼軍出動了兩萬兵馬,大營內還剩一萬餘人。
而張嶸麾下的一萬龍衛營將士裏,火器兵隻有一半,其餘的五千人馬則是宗澤麾下曾經的一萬邊軍。
這一次其實是張嶸和宗澤兩人領軍。
這也是趙孝騫的意思,剛被並入龍衛營的一萬邊軍需要經曆真正的戰火洗禮,否則難堪大用。
以前張嵐領軍時,向來是消極迎戰,逃跑潰敗已成家常便飯,敗仗打多了,將士們骨子裏已漸漸失去了血性,失去了戰意,放下兵器他們與普通的農戶沒什麽區別。
這樣的軍隊,必須用實戰和流血喚醒他們的血性。
至今趙孝騫沒給他們裝備火器,他們仍在使用冷兵器,不僅是出於謹慎,更是為了考驗。
還是那句話,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武器。
一萬兵馬在深夜裏策馬飛奔,沿途或許已被遼軍斥候崗哨發現,但張嶸並不在乎,他趕的是時間。
飛馳的馬背上,張嶸眯著眼,剛張開嘴便被灌了一口冷風。
扭頭望向與他並肩而馳的宗澤,他與宗澤算是比較熟了,當初龍衛營還在汴京時,趙孝騫便將宗澤從治河的文官調進龍衛營任武將,宗澤一直在協助種建中領兵操練。
此時看著宗澤騎在馬背上難受的樣子,五官都被冷風吹變形了,張嶸心中卻是滿滿的敬佩。
據說宗澤還是元祐六年的賜同進士出身,正經的文人,居然也幹得了這顛簸奔襲的活兒,文化人確實不簡單。
“老宗,到達遼軍大營後,你率麾下從南北麵分襲,我率麾下正麵突入,切記,我的部將發起進攻後,你再動手。”張嶸大聲道。
宗澤點了點頭,表示收到。
這事兒沒法跟張嶸爭,因為宗澤的麾下至今還是手執冷兵器,隻能作為輔助兵種,從側麵策應張嶸所部。
張嶸搓了搓凍僵的手,又拽住了韁繩,興奮地笑道:“今日若能活擒耶律淳,那可就露臉了,郡王殿下的功勞簿上,我列為首功不過分吧?”
宗澤苦笑道:“你最好莫指望,耶律淳是老狐狸,他若發現無可挽回,一定會先逃走的,上次圍殲遼軍,不還是讓他逃了。”
張嶸哈哈笑道:“做做夢也無妨,萬一呢?真若活捉了耶律淳,別的不說,官家最少也得給我封個爵,不然就升三級官兒,我跟種將軍平起平坐,哈哈!”
宗澤翻了個白眼兒,這麽離譜的夢,你是真敢做,跟種將軍平起平坐,看他不活劈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