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重壓釋歸
字數:5848 加入書籤
遼國上京。
第二天一早,大宋河間郡王特使張嶸突然集結了五百隨軍,天剛亮就從客棧出發,一行人浩浩蕩蕩直奔上京西城一片低矮的民居。
這片民居很破敗,大多是木頭所造,裏麵混居著遼人,漢人,還有北方各個遊牧民族。
住在這裏的人有一個統一的特點,那就是“窮”。
這是一片典型的貧民窟,人間的苦難大多集中在此,走進去感覺不到任何歡樂祥和的氣氛。
誰能想到,失蹤已久的宋使蘇軾就藏在這裏。
五百隨軍簇擁著張嶸,不顧遼人驚愕的目光,張嶸大搖大擺地走進民居,非常精準地在一處破敗的房門前停下。
推門,入內,掀開屋子裏一塊毫無破綻的木地板,露出一條冗長黑暗的通道。
張嶸貓著腰走入通道,將神情憔悴的蘇軾攙扶出來。
多日不見陽光,蘇軾剛回到地麵,眼睛被外麵的光線刺激得驟然闔上,適應了很久才緩緩睜開。
將蘇軾扶到桌邊坐下,張嶸躬身便拜:“蘇學士受苦了。末將張嶸,河間郡王殿下特使,奉郡王殿下之命,入上京接蘇學士歸國!”
蘇軾枯槁的臉頰微微動容,嗓音嘶啞道:“河間郡王?趙子安?”
“正是。”
蘇軾露出感動之色,歎道:“老夫又拖累了,又欠了他人情啊……”
“殿下與蘇學士是忘年至交,不必見外。”
蘇軾緩緩道:“遼人欲除老夫而後快,你們送我離開上京,這一路上怕是處處凶險殺機,老夫也拖累你們了……”
“軍令在身,縱死必往。”張嶸鏗鏘有力地道。
蘇軾笑了:“久聞我大宋龍衛營驍勇威名,今日親眼得見,果然名不虛傳,不愧是趙子安的麾下。”
“蘇學士,上京不宜久留,不如現在就動身吧。”張嶸道。
“好,一切便交給張將軍了,老夫已是花甲之年,死不足惜,若路遇伏擊,不必以老夫安危為念,爾等保全自身,多在戰場上殺敵,老夫死亦值得。”
…………
今日的上京,全城震動。
張嶸和五百隨軍簇擁著蘇軾,從貧民窟裏緩緩走出,圍觀的遼國百姓大驚,消息很快傳到上京留守司。
留守司蕭征佘大驚,急忙帶領數千遼軍趕來,將蘇軾張嶸截住。
雙方遭遇,蕭征佘與張嶸透過圍觀人群,遠遠地對視,彼此皆麵無表情。
數日前,二人還在留守司互相談笑對飲,沒想到今日竟刀兵相見。
看著被宋軍圍在中央的蘇軾,蕭征佘的眼中閃過一抹驚訝。
遼軍將上京掀翻了天,都沒能找到蘇軾的蹤跡,今日卻被張嶸找到了,這對遼國來說不僅尷尬,而且很難收場。
盯著蘇軾那張憔悴的臉,蕭征佘沉默半晌,突然哈哈一笑。
“蘇學士,上次館驛走水,我等撲滅了大火,卻遍尋不著蘇學士的下落,可教我們好找,既然蘇學士無恙,為何不與我們通報一聲,卻躲在這貧苦之地不見天日?”
蘇軾冷冷一笑:“老夫若通報了你們,怕是活不到今日,館驛為何走水,你心裏沒數麽?”
蕭征佘歎道:“陛下一直掛念蘇學士安危,下旨全城尋找閣下的下落,本是一番善意,蘇學士恐是對陛下有什麽誤會。”
蘇軾哈哈笑道:“此事多爭無益,今日老夫無恙,貴國待如何?”
蕭征佘下意識望向張嶸。
張嶸嗬嗬一笑:“蕭留守莫看我,我奉大宋河間郡王之命入使,為的就是將蘇學士平安送回大宋……”
說著張嶸眯眼環視一圈,道:“蕭留守現在領這數千遼軍圍住我等,是打算送我和蘇學士離城,還是索性把我們殺了,一了百了?”
蕭征佘一驚,忍不住扭頭瞥了一眼遼宮方向,心中愈發遲疑。
蘇軾被找到的消息太突然,遼國上下尚來不及反應,張嶸已然要護送蘇軾出城。
然而蘇軾是耶律洪基要殺的人,耶律洪基沒表態,蕭征佘也不敢冒然放蘇軾等人離開。
“找到蘇學士是大喜事,張將軍何必急著走?不如與蘇學士同回我留守司,待我備下薄酒,為蘇學士和張將軍踐行再走如何?”
張嶸冷笑道:“緩兵之計?等遼帝的旨意?不必了,我們馬上就走,若蕭留守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截殺宋使,盡管下手便是,我等著!”
說完張嶸大喝道:“兒郎聽令!護送蘇學士出城,任何人敢攔阻,視為我大宋之敵,殺!”
五百隨軍盡管人數不如遼軍,但卻在重重包圍中豪氣轟應。
“殺——!”
一聲喊殺,震撼全城,五百人腳步同時踏出,激起地上一陣黃塵,區區數百人的隊伍,卻走出了十萬大軍的氣勢,空氣中仿佛帶著金戈血腥的氣息,令人瞬間心生懼意。
數千遼軍被宋軍的氣勢所懾,情不自禁地往後退了兩步,包圍圈就這樣敞開了一道口子。
張嶸翻身上馬揮手,眾人昂然無懼地簇擁著蘇軾,在數千遼軍的逼視下緩緩前行。
蕭征佘額頭的冷汗潸潸而下。
這個時候,他根本無法做出決斷。
放任蘇軾離去,他怕被耶律洪基問罪。
下令截殺蘇軾和張嶸,他還是怕被耶律洪基問罪,沒有明確的旨意,殺害宋使的黑鍋肯定要由他來背。
進退兩難,遲疑失措,蕭征佘突然有些後悔,得知蘇軾被找到的消息時自己為何如此積極便跑過來了,裝聾作啞不好嗎?
“張將軍,給個麵子,莫讓我為難!”蕭征佘咬牙大喝道。
張嶸暴烈地道:“你我不熟,麵子給不了,要殺便殺,隻要你能擔得起後果!”
張嶸帶著五百宋軍,護送著蘇軾一步一步走出貧民窟,朝上京城門走去。
蕭征佘終究不敢下令動手,後果太嚴重,他承擔不起。
宋軍走一步,包圍他們的數千遼軍也跟著走一步,期間不斷有快馬趕去遼宮通報消息。
直到張嶸一行人快走到城門口,見城門已被關閉,張嶸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蕭留守,非要逼我拚個魚死網破嗎?”
蕭征佘遲疑了一下,道:“我未奉詔令,不敢擅開城門。”
張嶸猙獰地一笑:“那就破開城門!兒郎們聽令——”
話沒說完,一騎快馬匆匆趕來。
蕭征佘不由大喜,長舒了一口氣。
宮裏終於來旨意了,無論陛下的意思是殺是放,蕭征佘都不必擔責任了。
騎士翻身下馬,來到蕭征佘麵前低聲道:“陛下密旨,放蘇軾一行出城。”
蕭征佘如蒙大赦,一邊擦了擦額頭的冷汗,一邊喝道:“快開城門,送宋使平安歸去!”
說得大聲,尤其咬重了“平安”二字,小心思昭然若揭。
蕭征佘騎在馬上,深深地看了張嶸一眼,拱手道:“張將軍,你我雖是初識,但我敬你是條好漢,今日這等氣概,非英雄不能為也。”
“歸宋之路,千裏迢迢,望君珍重。”
張嶸嘴角扯了扯,勉強回了一禮。
蘇軾靜靜地看著打開的城門,眼眶頓時濕潤了。
門裏門外,恍如隔世,蘇軾沒想到自己竟真能活著離開上京,而遼帝居然也容許他大搖大擺離開。
身旁的張嶸朝蘇軾齜牙一笑:“蘇學士,咱們上路吧,走出這道城門,您從此便脫困而去矣。”
二人相視一笑。
盡管知道未來的路途上仍舊充滿了凶險,可他們此刻已擁有了自由。
…………
遼宮。
耶律洪基正大發雷霆,麵前跪著的耶律斡特剌和蕭兀納垂頭不語。
蘇軾被找到的消息早就傳到了遼宮,結果正如甄慶所料,耶律洪基並不打算痛快放蘇軾離去。
蘇軾在上京煽動謀反,蠱惑人心,犯了帝王的大忌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耶律洪基下旨殺蘇軾,結果蘇軾沒死,反而大搖大擺地出現,並且安然無恙地離開上京,這對帝王的威信無疑是嚴重的折損和挑釁,耶律洪基稱帝多年,從未如此窩囊過。
蘇軾這樣的人若不死,耶律洪基這個皇帝將來有什麽臉麵統率遼國文武,如果服天下人心?
縱是宋使身份敏感,不宜公然殺之,耶律洪基也打算將蘇軾囚禁起來,如同漢朝的蘇武一樣關押多年,隻要不殺使就不算壞規矩。
可是耶律洪基終究還是下旨放蘇軾離去了。
因為就在今日清晨,耶律洪基得到了一個來自南方的軍報。
宋軍趙孝騫麾下龍衛營三萬兵馬,數日前突然再次調動異常,由宋軍趙孝騫親自領軍,向遼國析津府方向逼近,並且在逼近的途中變陣,竟對析津府做出三麵鉗擊之勢,顯然宋軍已有進攻析津府的意圖。
析津府,是遼國的五京之一,它是遼國的南京,地理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它位於燕雲十六州的範圍之內,宋軍若克析津府,基本等同於宋軍拿下了燕雲十六州。
這可是潑天的大禍事,耶律洪基聽到軍報後,人都快昏過去了。
震驚於趙孝騫膽大包天的同時,耶律洪基連下數道聖旨,調集析津府周圍最近的兵馬趕赴南京馳援。
與此同時,耶律洪基猶豫再三,終究還是下令放任蘇軾離去。
銷假了,今日起恢複更新。
今天初五迎財神,祝大家財源滾滾,今年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