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離火莊
字數:4359 加入書籤
秦檜說完,憂心忡忡。
馬晨材聽了,沉默不語。
事已至此,隻要自己兒子沒有落到錦衣衛手裏,一切都好說。
大不了,那徐川上奏折彈劾自己,官家責罵,罰俸祿便是。
到時候,秦檜自然會為自己說情
馬晨材這樣想著,秦檜忽然道:“這件事情,你要即刻進宮,主動向官家說明緣由!然後跪求官家的饒恕!”
“不能讓那徐川先把事情捅上去!這樣,官家也不會怎麽著你的。記住,要說你兒子根本沒有殺人,明白嗎?”
“大人,這樣成嗎?在下若是主動向官家認罪認罰,而那徐川最後又什麽都沒查出來,豈不是虧了!”
秦檜擺手,“多說無益,馬大人,聽老夫的安排吧。”
馬晨材點頭,“在下這就進宮,求見官家。”
皇宮內,馬晨材將自己編好的話,一一說了。
趙構聽了皺著眉頭道。
“今天,朕讓那徐川,抄了張瑉的家,你知道,抄出來多少銀子嗎?”
馬晨材沒料到趙構會是這個問話,猶豫了一下,才道,“此事臣尚未聽說,不知多少。”
“二十多萬!”
趙構怒喝一聲。
馬晨材一驚。
這個數目有點大啊。
“此人身居高位,卻貪贓枉法,真是罪該萬死!官家,這種賊臣子,應該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你真是這麽想的?”
“微臣所言所說,皆是心中所想,絕無半點假話。如今國庫虧空,金兵南下又有戰事,這些蠹蟲不思為君分憂,卻貪斂國帑,自謀私財,罪不容誅!”
“是啊,朕看到張瑉如此**,震驚不已,恨之入骨!好臣難得,良臣少見,忠臣更難尋。”
“馬愛卿,你管著刑部,管著我大宋的刑名,這大宋的律法,你自是最熟悉不過了。此事,那徐川已經向朕稟告過了。”
“不過,他說的,可是和你說的不一樣啊。”
“你說是你府中的下人把那書生給失手打死了。徐川卻說,是你兒子,故意毆打,將那人打得遍體鱗傷而死。”
馬晨材額頭上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心裏開始想著應該怎麽回話。
直接說出兒子打死人的實情,那便是自己這個刑部尚書犯了知法犯法的罪責。
若是繼續謊稱自己兒子無罪,是那徐川汙蔑,那便可以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
但若是說謊,後續趙構查出真相後,便是罪加一等!
這個時候是否應該冒險!
馬晨材心中有了肯定的答案!
“官家,一定是那徐川汙蔑的!我兒雖然生性頑劣,但絕不是能夠打殺百姓的惡徒!”
“微臣之前審問那徐川謀害金國使團的事情,必然是徐川因此懷恨在心,徇私報複!”
“望官家明察!那錦衣衛如今囂張跋扈至極!居然敢隨意抓捕臨安府尹,而不向刑部、吏部通傳,更沒有向聖上請示,這完全是欺君之罪!”
趙構:“別跪著了,你起來吧。”
“你剛才說的,朕知道了,這件事情,錦衣衛還在查,想必會還你一個公道的。”
“不過,那抓捕府尹的事情,是朕允許了的。你不必多言。”
馬晨材一驚,這個徐川是聽了皇上的命令抓的那倆人?
從垂拱殿出來,一直到回府,馬晨材心裏都在琢磨這件事情。
錦衣衛。
經曆司指揮同知姚斌來找徐川。
“大人,那火槍廠已經差不多選好地方了,就在城外的三裏地的一個大莊園裏。”
“那裏本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地方,是附近村莊的裏正,後來聽說是和山上的一夥土匪有勾結。”
“被富陽縣衙給給逼走了,莊園也被查封了!”
“我去看過了,那裏地處偏僻,是個安靜的地方,又是在城的西南處,是下風處。”
“莊園有高牆掩映,也便於守衛。院子裏有大片空地,可以建造鐵爐和靶場。”
徐川點了點頭,“就按你說的辦,盡快在這個地方把廠子建起來,一個月內,我要看到火槍從流水線上下來!”
“在下一定抓緊督促!”
“唉,我覺得咱們錦衣衛現在人手還是不夠用!你再吩咐下去,讓十八路州府,舉薦能人來臨安府。”
“參加錦衣衛的公開選拔!這次,咱們再找五百人!”
“微臣這就去辦!”
等人手差不多富裕了之後,徐川便打算派出錦衣衛鎮撫使,在十八路州府建立錦衣衛的分支衙門。
到的時候,整個大宋便有一張錦衣衛的嚴密網絡!
臨走之前,徐川還不忘提醒姚斌,讓他多帶些人手,護衛好那山莊。
從此以後,那初生產火槍的莊園,便改名叫做“離火莊”。
別院,詔獄司的一排房子裏。
何雲山、史仕傑正在寫著供狀。
從來都是拿捏別人命運的兩個人。
一日之間,已經從雲端跌落進了井底。
兩個人哭也哭過了,鬧也鬧過了,現在已經完全老實下來了。
“大人,在下已經寫完了,請過目。”
一個小旗將供狀接過,跑著離開的房間,送到班占魁的公房中。
公房內,排列著三個大架子,架子上,都是一個個盒子。
“大人,那何雲山的供詞!”
班占魁接過看了。
麵色一喜。
這個何雲山一案,能夠牽扯出不少人來。
拿著供狀,班占魁去找徐川。
“大人,這是何雲山的供狀,他在裏麵說了受馬晨材指使,給馬文竹脫罪的事情。”
“此外,還說了自己在臨安府尹任上七次貪汙的事情。都是收人銀錢,替人辦事,攏共收受賄賂四萬兩銀子。”
“此外,還幫助過六部、禁軍中的十六個犯罪之人脫罪。這些他都細細寫在供詞裏麵了。”
徐川看了看涉及到的那些人,賄賂涉及到臨安府中的一些富商。這些富商有些是攀附大官,有些則是祖上為官。
這富戶也是涉及到不少背後的官員的。
“這些行賄的人,簡單調查一下,若是他們背後有官員撐腰,便重點記錄下都是哪些官員,待日後查辦。”
“這些六部的行賄的人,最多的不過是五品官,不用多說,直接抓了便是。”
“抓回來,細細審問,讓他們吐露罪行,繼續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