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學點東西總不虧
字數:2483 加入書籤
葉采蘋點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出路。“呦,這個時間了,我要去老二家做胡辣湯了。”杜氏看了看天色,“中午幫工們的飯食,就麻煩娘你們了。”“去吧去吧!我這有小燕和秀秀呢。”葉采蘋挽著杜氏:“我隨大嫂一起去二哥家。”姑嫂倆一起往外走,杜氏說:“你曉得你大哥說的大冤種是啥不?”葉采蘋笑道:“那是冤大頭的意思,不知他啥時跟我學的。”“哦哦。大冤種……挺新鮮的。好像比冤大頭更冤一點。”“哈哈哈!”二人來到葉二全家。韋氏已經在燒水了,銀花在打下手。杜氏一邊洗手一邊說:“要送軒兒上課,瞧了瞧金花,又被花媒婆耽誤了一會,來晚了些。”“花媒婆?”韋氏一怔。“對呀,竟然要給小妹說個書生,笑死了。啥目的,當誰看不出一樣。”韋氏也聽笑了。葉采蘋說:“二嫂,後天我打算送錦兒倆丫頭到沈夫子家上課,隻上半天。銀花年紀小,一起來。”“沈夫子?是軒兒拜師的那個嗎?”“對。他有個女兒,跟錦兒她們差不多大,家裏有幾個先生呢。沈夫子說,可以連著錦兒幾個一起教,也好讓沈小姐多個玩伴。”韋氏卻皺起了眉,女孩子又不科考,學這麽多東西幹什麽?說實話,這段時間銀花跟楊小燕學刺繡都少了,因為家事太多。又要喂雞喂豬,又要割豬草和撿柴,家務活多著呢,哪有空去上什麽課。韋氏想了想說:“金花也去嗎?”杜氏道:“她在布莊好好的,她不想去呢。”韋氏鬆了口氣:“銀花正在練刺繡呢,我想她好好學這個。”葉采蘋輕皺著眉:“跟著沈小姐也能學繡活,銀花,你說呢?”銀花正埋著燒火,神色有些茫然,想到家裏的小雞和小豬,忙搖頭:“我想在家。”葉采蘋輕輕一歎,金花和小燕都有些大了,但銀花是家裏最小的,才十二歲,有的是時間學。又見銀花那懵懂茫然的樣子,就知她不會拿主意。想了想便站起來:“這事還是讓二哥拿一拿主意吧,我去找他。”“哎……”韋氏想說什麽,可葉采蘋已經轉身出門。葉采蘋猜想這會葉二全在屋側菜地忙活,便走了過去。葉二全家的菜地有一分地,小菜苗朝氣蓬勃的,旁邊還有山溪,澆水很方便。“二哥。”葉采蘋走了過去。葉二全放下鋤頭,笑道:“呦,小妹來了。”“二哥,後天我要送錦兒她們去沈夫子家學東西,銀花也該去。”葉二全一陣驚喜:“有這種機會?學的是啥?”“琴棋書畫之類的,也學寫字,讀書,還有待人接物,繡活也有的。還有看賬啥的,全都有。反正不管她將來幹什麽,學了總是不虧的。”葉二全越聽雙眼越亮:“嘿嘿,你說得對。”“那好,明天早上,我帶錦兒歡兒和銀花,一起到鎮上置辦幾套得體的衣服。”“勞煩小妹了。”葉二全不知如何感激的好。葉采蘋說完,便回家了。……胡辣湯做好後,杜氏便回家了,葉二全和韋氏一起送貨。“什麽,你答應了小妹,讓銀花去學東西?”韋氏皺著眉頭。“有機會為啥不去?”“家裏本來人就少,鵬兒去上課,現在銀花也去了,家事誰做?我一個人可忙不過來。每天做胡辣湯,就是靠著秀秀和銀花砍柴回來的,現在銀花去了,秀秀還願意幹?”葉二全沒好氣道:“那就請個人砍柴呀!以前小妹做湯時,就是花錢請葉興葉旺幫忙砍的,一捆才2文錢,一天用三四捆,還不到10文呢。”韋氏皺了皺眉。葉二全繼續說:“小妹都是為了銀花好。我昨晚怎麽說來著?不管啥,反正聽小妹和爹娘總是沒錯的。”韋氏雖然不願,但想到是葉采蘋堅持的,便點頭:“行吧,那就讓銀花去。”夫婦二人送完貨回來,看銀花正在喂小雞。“銀花。”韋氏把她招過來,“明兒個跟你小姑到鎮上置兩身衣服,後天到那沈夫子家學東西。”銀花雙眼一亮:“我、我可以去嗎?”“可以了,你爹讓你去。但你要小心了,聽說那沈夫子是個厲害人,他閨女是個小姐,可別把人得罪了。走路啥的,也得小心謹慎,要是把人家的貴重東西摔了,咱們可賠不起的。”銀花心裏一緊,點頭:“嗯。可撿柴和家裏的小雞崽啥的……”“撿柴咱們讓葉興葉旺去,小雞崽你不用操心,娘會喂得好好的。”銀花這才咧著小嘴笑。……葉采蘋家此刻正熱鬧著。葉大全家的幫工下工了,正在那裏吃午飯。能賺錢後,葉大全夫婦也很大方,雖然做不到吃頓頓五花肉和瘦肉,但吃個豬下水還是很好的。今天炒豬肝,明天炒豬心豬腰子。這全都是胡秀秀炒的。她原本是不會的,葉采蘋教她怎麽醃和舍得放油,她學了一次就記下了,炒得嘎嘎香。葉軒到家時,看到坐在角落裏蹭飯的趙婆子。他嘴角抽了抽,算了,蹭就蹭吧,那張嘴好歹給小姑出了幾次氣。葉采蘋正跟錦兒姐妹在書房說話。“後天我們就去上課了?那進貨出貨這些活計誰幹?”葉錦兒說。“放心吧,我早有人選。”她早就決定給兩個丫頭找女夫子,自然有所準備。之所以讓她們在作坊幹活,不過是想鍛煉她們。“咱們先去吃飯吧!”葉采蘋帶著兩個女兒到院子裏打飯。幫工吃什麽,她們跟著吃什麽,懶得另煮了。葉采蘋打好飯,見一群幫工聚在一塊說說笑笑的,隻有角落裏的一個十**歲少年有些悶悶不樂。察覺到葉采蘋看他,那男子笑了一下,便垂下頭繼續吃。這是趙郎中的兒子趙凡。趙郎中跟葉大全家關係還行,後來葉家有事,還借錢給葉家。可葉采蘋作坊連著兩次挑人,卻沒挑到趙凡。因這事,趙郎中一家很是鬱悶。但以前趙郎中蓋房,葉大全有幫忙,雖然心中鬱悶,還是過來還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