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勸楚帝回京
字數:4728 加入書籤
石敢當深吸一口氣,“陛下若是這樣,請饒恕罪臣沒法同意。”
柳小山和墨玉洞二人,不約而同停下夾菜的動作。
兩人對視一眼,扭頭看向一旁的林峰。
後者臉上的笑容消失了許多。
石敢當深知已然得罪林峰,索性解釋,“陛下,我深受大楚皇恩,今如今未曾死戰,就降於陛下,已然是對不住楚國。”
“現在陛下又讓臣跟你一起征伐楚國,這豈不是徹徹底底,讓臣成為一個不忠不孝之人。”
“希望陛下,能夠理解罪臣的苦衷。”
石敢當站起身來,衝林峰深深一拜。
林峰笑了笑,擺著手說道“老將軍可能誤會朕了。”
石敢當麵露訝然之色,很明顯在等林峰接下來的話語。
“朕隻是想讓老將軍,跟在身邊多一些時日。”
“老將軍和大軍一同行動時,可以不露麵,朕說到做到,還望老將軍應允。”
林峰滿臉誠懇,言辭懇切。
墨玉洞和柳小山二人放下心來,聽陛下的語氣可以知道,陛下並沒有生氣。
石敢當眉頭一挑,本以為這位年輕的大庸國陛下,已然被激怒,可未曾想,林峰的心胸如此寬廣。
盡管自己當著他的部下駁斥了他麵子,林峰仍舊是一副和善的模樣。
石敢當深吸一口氣,隨即重重點頭。
“既然如此,那麽罪臣願意跟隨陛下,一同南下!”
林峰聞言大喜,當即招呼著三人喝酒吃菜。
夜晚,軍營裏。
墨玉洞和柳小山麵色嚴肅,站在書桌旁邊林峰放下毛筆,端起一旁的茶杯,淺淺喝上一口。
“老將軍歇息了嗎?”
林峰抬頭望向墨玉洞。
後者連忙拱手,“回陛下,老將軍不勝酒力,已經被人安排到房間睡著了。”
林峰點了點頭,背著雙手,從書桌後麵走出。
柳小山和墨玉洞二人麵向林峰。
二人未曾說話,都在等待著林峰開口。
“朕推測,楚國眼下有生力量很少,前方的蕭關,軍隊絕對不會很多。”
“我等完全可以一鼓作氣,將蕭關拿下,隨後分兵進擊,以最快的速度控製楚國的疆域。”
“再發帖張榜安撫百姓,將我大庸國的各種政策,完完全全的挪移到楚國的疆域上。”
逐漸讓楚國百姓,對我大庸國升起認同感。”
墨玉洞,連忙開口,“陛下,臣願意當大軍先鋒,進取蕭關。”
劉小三也急忙拱手,“陛下,臣願意當大軍的先鋒,一定能將蕭關雙手獻於陛下。”
林峰轉身看著二人,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你們兩個任何一個領兵,朕都很放心。”
“何況眼下的楚國,也是秋後的螞蚱。”
“隻是這一路南下,墨玉洞你立下的功勞已然不少,又身居左將軍的要職,可謂是武將中第一人。”
“柳小山你鎮守鳳凰城,斬殺數名楚國老將,重創楚軍,乃是大功一件。”
林峰說到這裏,止住話語,嘴角微微上揚,看著兩人。
墨玉洞和柳小山二人心思活絡,頓時明白林峰的用意。
兩人當即表態,“請陛下放心,我等絕不爭功。”
林峰伸手拍在二人肩頭。
“朕乃是一國之君,麾下不止有你們兩員將領。”
“南征以來,有多少將領渴望立功,卻沒有機會。”
“朕把最難的城交給了你們兩位,你們也順利的完成了任務,已經立了最大的功勞。”
“如今一些小功勞,就分給其他將領吧,否則將領們心中,多多少少會心生怨氣。”
“還望你們二人、要多多理解朕的苦心。”
墨玉洞急忙開口,“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我等皆是陛下臣子,陛下無需考慮我等臣子。”
“若臣子對陛下的用意,心生怨氣,或是不滿,那便不是陛下的忠臣。”
林峰點了點頭,好一會兒後轉移話題。
“朕讓石敢當跟隨我們一同南下,主要在於這一位,對蠻人相當熟悉。”
“若是有他的幫助和情報,朕的大軍攻克南南與北蠻,想必會十分容易。”
墨玉洞點了點頭,酒席上,他就猜出了林風的用意。
第二日清晨整裝待發,林峰騎在戰馬上,拔出寶劍,淡淡開口“出征,目標蕭關!”
鳳凰城城門打開,大軍一眼望不到頭,一路向南而去。
與此同時,蕭關內,年輕楚帝再一次使上了性子。
李達跪倒在地,老淚縱橫。
“陛下,您就聽臣一句勸吧,南下回到京城,這蕭關由老臣來替您守。”
旁邊一位位文臣武將紛紛下跪,眾人全都哭泣。
“陛下,您就回京城吧。”
“陛下,李老將軍說的對,您回京城吧。”
“陛下您乃是一國之君,乃是天子,容不得有半點閃失啊!”
“陛下,末將願意留守蕭關。”
“蕭關城破,末將必定戰死在城樓之上。”
年輕楚帝雙手背在身後,臉上的神情很是憤怒。
“李老將軍,你不要再逼朕了好嗎!”
楚帝轉身,狠狠的瞪著跪著的李達。
“老將軍,朕並不是什麽經不起風雨的花朵。”
“朕的骨子裏流淌著楚國黃金家族的血液。”
“朕也要學先祖一般,開疆拓土,造福萬民,你們為什麽就不認可朕呢!”
楚帝迅速向前走上兩步,停在李達的跟前,居高臨下的俯視著李達的頭頂。
“李老將軍,難道就因為朕的年齡小,你就看不起朕嗎?”
“高祖十三歲即位,不也一樣禦駕親征。”
“平叛亂,滅海盜,西征北門,南征南蠻,如今朕已經十八歲,為何爾等就如此輕視朕!”
李達聽聞此言,低著的腦袋,沒人看到,他雙眼絕望的閉上,淚水無情的從眼角滑落。
“啪嗒啪嗒”
淚珠一滴接著一滴滴落在地板上。
李達重重將額頭磕在地板上,“陛下,臣並非輕視陛下。”
“陛下少年英雄,比之高祖,乃是青出於藍,臣之所以勸陛下回京,乃是因為京城才是楚國的心髒所在。”
“陛下您若是坐鎮京城,那賊人才不敢起兵反叛。”
“百姓日夜遙望京城,他們心裏也才能夠感到心安了。”
“我等文武百官,無一不是心向陛下之人,無一不是想著楚國能長治久安之人。”
“陛下啊,如今之情形不比高祖當年,如今我楚國,內憂外患。”
“蕭關城外,有大庸國百萬之眾,敵人氣勢洶洶,大有一股滅我楚國的氣勢。”
“陛下,您不能有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