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特優級

字數:8728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從陸豐養殖基地返回。
    江淼順路考察一下馬宮鎮鹽町養殖場的情況。
    作為海陸豐公司的發家之地,這裏的700畝養殖場,在半年前進行了一次升級改造,主要是將500畝露天魚塘的的池底和池壁,進行了全麵硬化,那200畝室內養殖場還是維持原來的狀態。
    不過隨著鰻魚繁殖技術的再次突破,目前鰻魚育苗區域,已經被縮小到隻剩下10畝室內養殖場。
    其他空閑出來的露天魚塘、室內養殖場,都用來搞其他水產品的養殖。
    露天養殖區1片。
    負責該養殖片的片長林永公正在拘謹地向他介紹著1片的養殖情況,此人是鹽町本村人,之前一直在養殖生蠔,去年六月份被招聘成為該養殖片的片長。
    “老板,100畝生蠔都是三倍體生蠔,由於我們第一批投苗的蠔仔比較大,目前已經達到了上市標準。”
    看著蠔塘之中,一大片石柱上,生長了一大堆生蠔,江淼通過鑒定麵板,看到了這些生蠔的肉質詳細情況。
    林永公已經下去,撬了十幾個生蠔上來。
    柯勇幫忙用小刀撬開蠔殼,露出裏麵乳白的蠔肉,蠔肉並不算太大,大概就三手指並攏那麽大。
    江淼倒是沒有忌諱,拿起一個敲好的生蠔,一口悶下去。
    入口滑嫩,先是微微的海腥味,緊接著便是甜鮮,嚼了幾口,非常脆爽,蠔肉毫不費勁就被嚼爛,沒有那種橡皮筋一樣的韌勁。
    而柯勇等人喜歡吃生蠔的人,也各自吃了一個。
    “這個味道?”
    “比我之前吃過的國內生蠔好吃很多,幾乎進口的幾種頂級生蠔差不多。”
    “確實不錯。”
    “很鮮甜。”
    作為在海邊討生活幾十年的林永公等人,加上以前家裏麵有養殖生蠔,他們自然知道本地普通生蠔的味道。
    本地生蠔養殖戶追求的肥大,但養殖場都是土塘養殖,這種養殖方式無可避免一個問題,那就是生蠔會吸入土塘底部的淤泥。
    同時養殖戶要麽直接抽海水養殖,或者直接依靠漲潮進行換水,這種情況,就非常考驗周邊的海水質量了。
    顯然長沙灣附近的海水質量是達不到優質的,畢竟這裏是河口海域,從河流帶下來的汙染物,肯定會或多或少汙染這些海水,因此這裏的普通養殖生蠔,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重金屬問題。
    這也是之前汕美專門整改了梅隴鎮、可塘鎮的金銀器、鍍金鍍銀、珠寶加工產業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這些產業就在長沙灣上遊河道上,將大量汙染物排入了長沙灣。
    現在哪怕是經過整改,長沙灣入海口的水質仍然一般,這是很多河流入海口海域的先天性問題,特別是河流周邊的工業越發達,入海口水質就越差。
    為了保證鹽町養殖場的養殖水安全,公司陸續投資建設了好幾套專門的海水淨化裝置,專門去除天然海水之中的重金屬、汙染物。
    而作為可以生食的生蠔養殖場,水體質量是時刻處於監控狀態,喂養的飼料和水藻也是精挑細選的,就是為了保證這些生蠔不會被汙染,無論是重金屬汙染,還是微生物汙染,都不允許出現。
    甚至還包括了微塑料汙染,都在海水過濾和淨化,以及飼料、水藻遴選過程中,進行了嚴格限定。
    這種級別的生蠔,海陸豐公司會使用特別的標簽,即“特優級”。
    目前海陸豐公司的產品有兩個標簽,一個是“特級”,另一個就是“特優級”。
    其中特優級,代表的含義就是特級之中的優秀品質,即優中選優。
    要達到特優級,必須在重金屬殘留、農藥殘留、微生物汙染、微塑料殘留上達到嚴格限定範圍內,同時還要求風味、口感、外觀,也要達到此類產品的最佳狀態。
    江淼咽下蠔肉之後,放下蠔殼:“永公,這批生蠔可以采收了吧?”
    “差不多了,就看專營店那邊的安排。”林永公點了點頭。
    江淼知道要售賣高級水產品,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是水族箱和專業的水產品活體運輸車輛。
    水族箱方麵,那些麵積比較大的專營店,和近期陸續開業的6家倉儲超市,都已經配備了專業的水族箱和配套設施。
    而水產品活體運輸車,目前隻有8輛,顯然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8輛專業運輸車是遠遠不夠的,物流事業部已經讓采購部加緊采購。
    江淼洗了洗手:“這一畝蠔塘,估計可以達到畝產1.6萬公斤,產量還可以。”
    對於這一點,養殖過生蠔的林永公一清二楚:“我們采用了高標準的管理技術,必須控製養殖密度,不然會影響生蠔質量。”
    如果不采用高標準管理,那一畝甚至可以畝產2.5∽3萬公斤。
    別看畝產上萬公斤,實際上去掉殼之後,就3200公斤左右的蠔肉,殼肉比為4:1。
    江淼問了一下黎子軒:“子軒,市場調研部給這個生蠔的定價是多少?”
    黎子軒趕緊翻了翻手機的備忘錄,才抬起頭來回道:“老板,是每公斤100塊錢。”
    “100塊錢?還可以,對了這個生蠔有名字嗎?”
    黎子軒看了一下手機:“就叫汕美特優級生蠔。”
    江淼搖搖頭:“太普通了,而且汕美這個地區太廣泛了,不能使用這個名字。”
    他思考了一會,吩咐道:“你給市場調研部傳達一下,將這個生蠔的商品名改為鹽町生蠔,加上特優級標簽。”
    “好的,老板。”黎子軒迅速在手機備忘錄上記錄下這件事。
    這種頂級生蠔,自然要搞一個區域限製,如果使用之前的汕美生蠔,那汕美其他地方的養殖戶,也可以說自己的生蠔是汕美生蠔,畢竟這種市級名詞是不能申請專利商標的。
    江淼又想起一件事:“永公,你這幾天有空去找一下你們村的村委會,讓他們成立一個生蠔養殖合作社。”
    雖然林永公心裏麵非常高興,老板還是關心本地村民的,不過他還是提醒道:“老板,我們這個技術條件太高,普通村民承受不了這種養殖成本。”
    “所以才讓他們成立生蠔養殖合作社,統一規劃好蠔塘,然後由公司幫他們采購和建設一個海水淨化站,加上公司出售的特種飼料,就可以養殖好生蠔,既然我用了鹽町這個名頭,就應該讓當地村民一起養殖。”
    “沒問題,我相信村委會一定會全力配合的。”林永公笑著點了點頭。
    江淼也是考慮到管理問題,加上周圍已經沒有多少魚塘可以租了,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必須拉上周邊的村民。
    至於隔壁鎮的晨洲村,他們那邊的生蠔養殖養殖規模非常龐大,生蠔水上養殖麵積達12平方公裏,約1.8萬畝,生蠔年產量高達1.8萬噸。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晨洲村養殖生蠔的技術相當落後,1.8萬畝養殖麵積,才年產1.8萬噸,平均畝產就1000公斤左右。
    如果按照海陸豐公司的技術,1.8萬畝養殖麵積,哪怕是從小苗開始養殖(養殖周期需要9∽11個月),每年差不多可以生產36萬噸生蠔。
    這就是技術的碾壓。
    而且鹽町生蠔的質量是可生食級別的高標準生蠔。
    盡管兩者的蠔種是一樣的,但是養殖技術和養殖條件的差異,給兩者的價值帶來了天差地別。
    不過這個產能絕對是過剩的。
    江淼不會允許如此大麵積養殖,畢竟鹽町生蠔每公斤100塊錢的價格,屬於偏高一檔的產品。鹽町養殖場100畝蠔塘,加上鹽町村一千多畝蠔塘,平均每年可以生產2.4萬噸生蠔,即2400萬公斤,這差不多已經滿足國內的生蠔愛好者需求了。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生食生蠔的。
    一旦產能擴得太大,很容易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到時候反而得不償失。
    不過除了鹽町生蠔之外,鹽町養殖場還有其他水產品。
    比如此時江淼正在查看的南美白對蝦。
    以及不遠處的中華絨鼇蟹(大閘蟹)、羅氏蝦、青蟹和新對蝦。
    高標準養殖條件下,這些水產品的質量都非常好,全部屬於特優產品。
    江淼老家的新鄉那邊,已經在前段時間,組建了一個對蝦養殖合作社,專門給海陸豐公司養殖白對蝦。
    這是海陸豐公司正在推動的一村一品計劃。
    晨洲村那邊的情況則比較複雜,不少養殖戶不願意改變傳統養殖方式,他們內部分歧比較大。
    因此江淼也沒有勉強,隻能在鹽町村、新鄉、浪清村這三個地方先推動一村一品計劃的落實。
    鹽町村養殖鹽町生蠔、浪清村養殖青蟹、新鄉養殖白對蝦,這些村的養殖麵積都在上千畝左右。
    江淼看著網兜裏,活蹦亂跳的白對蝦,在鑒定麵板的數據之中,這些白對蝦的質量非常好。
    由於水質和食物被嚴格管控,讓它們體內的重金屬積累非常少,各項重金屬含量隻有普通白對蝦的百分之一不到。
    哪怕是蝦頭的蝦胰腺之類,重金屬含量也非常低,對於喜歡吃蝦膏蝦黃的食客而言,這簡直是一個福音。
    江淼將網兜裏麵活蹦亂跳的白對蝦倒回池裏,他心裏麵默默想到:必須加速布局一村一品計劃,隻有規模化養殖,通過集中處理水質和定製的特種飼料,才可以保證水產品的質量。
    單打獨鬥的小養殖戶,是很難調控水質的,哪怕是有海陸豐公司提供的特種飼料,也沒有辦法百分百確保產品質量。
    畢竟小養殖戶的資本有限,讓他們投資一套幾百萬的海水淨化設備,顯然是強人所難,就算是他們有這個錢,也很難下定決心。
    而且小養殖戶還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他們沒有能力建立品牌,隻能靠當地人口口相傳,這種情況下,他們將麵臨嚴重的劣幣逐良幣。
    久而久之,小養殖戶也選擇了隨波逐流,加入了劣幣的行列之中。
    這也是為什麽江淼要建立從生產、運輸、銷售的全鏈條產業鏈。
    沒有獨立的銷售渠道,就意味著必須接受經銷商的定價,而經銷商之中,絕大部分都要低價,品相勉強過得去的產品,他們不會要高價又高質的產品。
    原因自然是這種高價產品的風險也非常大,一旦賣不出去,砸在手裏,那會損失非常慘重。
    有時候,高價產品和低價產品在外觀、口感上,又體現不出來太大的差距,普通消費者自然是看價購買,畢竟普通消費者又沒有辦法檢測產品質量。
    海陸豐公司建立自己的專營店體係,就是為了確保自己有一條直達消費者的渠道,加上廣告宣傳、檢測報告等,先吸引住一部分追求產品質量的消費者。
    其實國內願意消費高質量產品的消費群體不少,雖然沒有上億人,但至少有幾千萬。
    特別是經過了近三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一部分民眾消費習慣已經開始逐漸從以前的吃飽喝足,轉向吃好喝好,即從追求量,變為追求質。
    加上這幾年簡中互聯網的食品安全浪潮異常猛烈,高質量產品越發有市場起來。
    但是那些高價產品,可不一定是高質量產品。
    然而很多行業從業者非常浮躁,根本不想沉下心來做好產品,而是想著通過以次充好,賺取高額利潤。
    那些所謂的有機產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目前市麵上90%的有機產品,都是存在問題的產品。
    當然,這種問題並不是說這些有機產品不能吃,或者說產品農殘嚴重超標之類,而是這些產品達不到有機的標準線,是使用普通農產品冒充的有機產品。
    如果市麵上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有機產品算有機,那海陸豐公司簽約種植戶養殖戶生產的東西,就是超有機產品了。
    哪怕是質量嚴格把控,對土壤、農藥化肥、飼料、水體進行嚴格管控,海陸豐公司仍然不敢標注自己的產品是有機產品。
    一方麵是因為海陸豐公司的產品確實不符合有機農產品的標準,至少在不使用化肥農藥方麵,這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另一方麵,則是江淼看不上有機標簽,這個標簽由於管理混亂,隻要拿錢就可以買到有機認證,這種混亂的大環境下,江淼還真看不上所謂的“有機”名號。
    畢竟一個錢就可以買到的認證,能指望它有多少含金量?
    這還不如海陸豐公司的特級標簽、特優級標簽,畢竟公司的標準非常嚴格,而且還三天兩頭進行全麵抽查,根本不會出現問題產品。
    比如眼前鹽町養殖場的水產品。
    除了從去年九月份開始銷售的南美白對蝦,其他水產品到今年一月份才陸續上市銷售,但附近村民、城區的有錢人群體,已經提前幾個月進行了預定。
    整個鹽町養殖場的青蟹、生蠔、白對蝦、羅氏蝦、大閘蟹,除了留下來做繁殖用途的那一批,剩下的全部被本地客人預定得幹幹淨淨。
    價格比市場價格高又如何。
    那些經常過來參觀的食客,可是非常清楚海陸豐公司是如何養殖這些水產品的。
    因此這一批貨,連汕美本地都出不去,就被本地人給預定了。
    這也和這兩年汕美的經濟發展有關係,特別是被海陸豐公司重點輻射的馬宮鎮、紅草鎮、梅隴鎮、公平鎮,本地居民收入飆升了很多。
    加上本地人對於吃喝方麵的消費,可比其他地方的人舍得。
    本地人的收入飆升,又有很強的消費欲望,加上知道海陸豐公司產品質量很好,自然讓海陸豐公司的產品非常搶手。
    其實,海陸豐公司本部的員工也有很強的消費力,他們會購買產品,然後打包發回去老家。
    從這一點來看,海陸豐公司在本地培育的消費市場,已經變得非常強大了。
    其實從專營店每日營收數據,也可以看出來。
    海陸豐專營店在城區、海豐縣、陸豐市、陸河縣的7家專營店,每天營收都在1.2∽1.5萬元左右,比珠三角地區的專營店還高不少。
    培育市場的消費力,看似吃力不討好,甚至會給其他企業做嫁衣,但如果不這樣做,消費者沒有消費力,企業遲早會在內卷之中,與整個經濟體一起被經濟危機衝擊。
    因此江淼必須通過技術合作的方式,抽合作企業的血,實現利益的再分配。
    例如現在國內卷得起飛的飼料產業,他們要使用海陸豐公司技術,隻能乖乖交專利費,江淼可不管他們如何降價,反正每噸埃及塘虱魚粉該給專利費,一分錢都不能少。
    哪怕是海陸豐公司不吸這些飼料企業的血,他們也會在內卷之中,將利潤給壓到微利。
    光伏板企業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江淼是絕對不會放棄專利費的,包括仙豆大豆也一樣,專利費是一定要收的,因為這關係到海陸豐公司的大戰略。
    考察了鹽町養殖場,江淼剛回到家裏麵,就看到一臉沮喪的何幼薇,正和書雅在聊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