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掌權山賜名指路 長安街捧沙祈雨
字數:7205 加入書籤
卻說武夢明抱著嬰兒張文明隻身趟海,存了必死之心。值此危難之際,南海觀世音菩薩金光顯聖,將淨瓶楊柳枝,扯下一葉,落入海中,變為大船。武夢明上了大船,連連叩謝菩薩。東南風大起,一路順風而去。此之謂“渤海渡南華”也!有詩為證:
太宗皇帝盡塗鴉,孫李將軍二爪牙。
聖母並州逃虎尾,觀音渤海渡南華。
似孫、李二將這等奸臣,豈能目睹菩薩尊容?二將正興奮地下海抓她,誰知憑空出現大船,將她救了去。又見她在船上使勁磕頭,不自覺地朝天上望去。天上空空如也,隻有一群海鷗盤旋。二將頭朝天上張望,自言自語道:“莫非是海鷗大仙救了她?”
二將正張望著,不料海鷗排便下來,正落在二將臉上,為三千甲兵所恥笑。
話說大船靠岸,武夢明一路顛簸,無家可歸。眼裏遍地是繁華,不知何處是吾鄉。看官啊,就算是現在,也是出門萬事難,何況上古乎?處處都要看人眼色,低頭哈腰,隻有這樣人家才能給你一口吃的,給你一口喝的。
有時討不到吃的,就給人家做苦力,換點奶水喂養嬰兒。晚上沒住的,就到野墳地裏撿一些死人衣服,穿戴身上過夜。小小年紀備受塵世冷暖,實屬不易。好在困境隻是暫時的,光明遲早會到來。
話表洛陽福先寺慧智方丈夜間參禪,神遊之間,偶得一夢。夢中觀音菩薩現身,對方丈道:“慧智方丈,今有上界南華真人轉世釋子,因唐王信邪教袁天罡之言,進讒言說:東升一星者乃我佛釋子,西落一星者乃高祖李淵,誣害我佛釋子克死唐高祖。唐王聽了,派兵往曆城屠殺魏王張誌誠一家,其好友並州武士彠亦被官兵抓走,因畏懼亡於途中。應國公武士彠有一女,名武夢明,年歲十一,極具龍佛之象,是她於刀山火海之間救得釋子一命。如今他落難洛陽,望慧智方丈前往搭救。此釋子造化頗高,前途無量,乃我僧家之法門龍象,汝當善待之。”
次日,慧智方丈安排好寺中事務,叫了兩個隨行弟子,以化緣為由,遍尋佛家釋子張文明。
且不說慧智方丈雲遊天涯尋釋子。再說佛祖大弟子舍利佛奉旨來到北海峰掌權山,看天野之心是否已死。舍利佛乘雲至北海峰,但見:
海灘泥濘變淺,滄桑依舊人間。深山多少歲月,繁華不曾一見。囚身幽靜之中,狂心瞬間則止。每憶從前自在,不由以淚洗麵。癡羨花鳥魚蟲,自由自在無邊。
舍利佛見他一動不動,將頭埋在土裏。舍利佛怕他心死,有意激道“可憐,可憐,掌管聖祖廟的通天太聖居然落到這個下場,叫人好不悲傷。”
太聖一聽有人,將頭拔出,激切地連呼百聲“救我,救我!”舍利佛道:“通天太聖,你認得我嗎?”太聖精神一振,趕忙道:“認得,認得。您不就是佛祖門下十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佛麽。”
舍利佛道:“你知道你因何被困囚於此麽?”太聖連連歎氣道:“都怪俄不會做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如蒙赦免,以後再也不做見義勇為、殺富濟貧、懲奸除惡、打腐罵貪的事了。俄也想通了,俄就是個螻蟻小民,做好自己就行了,其他天下大事攬不了。隻求活命,變豬變狗變王八都使得。”,
可憐通天太聖,被困壓得久了,連最後的尊嚴也沒了。隻要能自由,能活命,吃糞都行。舍利佛聽他說了這些心死自卑的話,乃道:“通天太聖不要心灰意冷,你之所以有這場劫難,全因你狂妄自大,亂了神佛法紀。你適才所言見義勇為、殺富濟貧、懲奸除惡、打腐罵貪之事,乃是正義之事,你恢複自由後照樣可以做。”
通天太聖哭著道:“不敢做,打死也不敢做了。俄就是正義之事做多了才得罪了的人,才有這場劫難。你們這些歪嘴和尚,就隻會在嘴裏宣揚正義。你們就會哄我們這些沒腦子的去做,做成了,你們來表揚幾句,做不成,卻撇下不管了。要做也可以。見義勇為隻見小義而為之,殺富濟貧隻殺小富而濟之。懲奸除惡隻懲除小奸小惡,打腐罵貪也隻小打小鬧。”
舍利佛聞言嗔怪道:“好個侏儒野狖,卻會顧左右言他。你休講什麽正義,想你逼宮反天之時,心中可曾有正義?如今勢窮,桎梏加身,卻來大談正義,好令我同情於你,達到釋放你之目的。你真是黃鱔的尾巴——又尖(奸)又滑。”
他又惱道:“既如此,你來何事?莫不是看笑話來的?”舍利佛道:“我奉如來法旨,特來給你指一條出路。”聽到“出路”二字,立馬扯著嗓子大喊:“什麽出路?”
舍利佛道:“南華真人與佛有緣,他和東陵聖母兩個近日常在一起聽我佛講經。一百年以後,南華真人將轉世為僧,往南海普濟寺取經,路過此間,你可與他做個徒弟。我給你取一個法名,他也好收你。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你便稱作‘空幻’罷!”有詩為證:
身壓北海不能挪,舍利佛來把命說。
今日法名袁空幻,明朝道姓卻知何?
那袁空幻聽到“一百年以後”的話就心涼了,唉聲歎氣道:“您老人家切莫說嘴,常言道:日裏講到夜裏,菩薩還在廟裏。一百年以後,我都死求了,還取什麽經。不如現在放我出去,我寫一份八千字的認罪書,交於玉帝,誠心悔罪認罪,再不反天了。乖乖回家種地,打下糧食全部上交天庭,隻求不再降罪,當個順民終了一生罷。”
舍利佛笑道:“你當初若有此心,也不會有如此下場。可惜你還在做夢,你在天上做官夢,如今被困,又做起遼東鶴返之夢了。你那鵲華山流金洞已被天庭蕩滅,你已是無家可歸之人了。你不堪進化,錯過為人之時。你狂傲無禮,眾人舍你而去。如今隻有皈依我佛,去六塵,守十戒。知四律,明五論。保護唐釋子南遊取經,功成正果,封汝大乘羅漢果位,那時汝亦有蓮台坐。”
袁空幻聽到鵲華山流金洞被天庭所滅,哪裏信?還是向往。不過又不能表現出來,還是以很乖順的口氣道:“您素稱智慧第一,可否給我一件事做做?不要叫我幹等一百年,等的心都死了。”
舍利佛將一塊芋頭大的石頭遞給他,道:“你將此石磨沒了,你便能見到他了。”他歡天喜地的磨了起來,心由此不死。有詩為證:
掌權山下指前程,一百年來未出聲。
心死恐傷磨石鏡,光陰從此付沽名。
再說唐王李世民安葬好李淵後,就有許多大臣上奏廢除佛法,拆毀寺廟。唐王道“這怎麽好?五年前朕剛讓三蔵法師西天取經,並與之結為兄弟。如今僅以一時之失而廢除佛法,將來禦弟取經回朝,朕有何麵目再見禦弟?”魏征上奏道“自陛下與三蔵法師結為兄弟後,各地的州官縣令也上行下效,癡迷佛教;大興土木建造寺廟,民間百姓被搜刮一空,佛法講的是教人向善,不是教人作惡。”魏征言直,唐王惱怒,指罵道“田舍翁住口,氣死朕也。左右,魏征出言不遜,誹謗我佛,與我打入死牢,聽侯發落。”
於是氣急敗壞的來到皇後之宮,長孫皇後見他滿臉怒氣,不禁發問,唐王素服長孫皇後,便將魏征之事說了。長孫皇後聽了勸道“陛下,佛教盛行,圈田占地,百姓無以為業。陛下,妾認為佛教傳之於外,多是粉飾太平,不宜久存於世。魏征敢直言,才是陛下的一尊佛。“
太宗聽了,恍然大悟。隻是礙於唐三藏不好做事,便問道“皇後之言是理,朕之本家乃道,非佛也,隻是朕當年命唐三藏西去取經,又與封為禦弟,今言尊道抑佛,恐不服也!”長孫皇後道“此不難,所謂上行下效,陛下何不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再召當代名流將《道德經》之典加以作注,而後散入民間,到時道教盛行,而佛教衰。”
太宗歎道“如今天下人都是些來來往往的名利過客,誰有那閑心看書,更別說道教之書了?隻怕是瞎費功夫,浪費朕的文墨。”長孫皇後道“我有一法,未知可行否?請陛下代決之。”問何法?
皇後道“萬事以民為本,眼下盛夏將至,長安街比年幹旱無雨,陛下何不趁此機會發皇恩浩蕩之心,匯聚四方高僧妙道一起問天祈雨。如僧求得雨,便永列道前,四季受供。如道求得雨,也則如此,百姓那時必無話說。”
太宗稱善,盛讚賢皇後。果然,唐太宗放出告示,在長安街建好祈雨台。各地僧道紛紛前來,乞求祈雨,好顯尊位。
唐太宗自傘蓋龍車鳳輦處觀看,卻叫百官列席前排,主持查看。後一射之地又圍了無數百姓,都來爭相觀看。有看皇帝的,有看後妃的,有看當官的,更多人則看僧道比法求雨。時過正午,當官的請了旨,即叫“僧道求雨大典正式開始。”隻見光頭堆裏走出個惡和尚來,怎惡?但見
頭大如南瓜,眼大如蛇蛋,麵長紅點點無數。頭生鐵疙瘩一坨,胳膊上坑坑窪窪。皮爆流膿,大嘴巴嘟嘟囔囔,幹皮起泡。歪嘴念佛經,大肚入菩提。手裏一樣金剛鈴,項上一串羅漢珠。
和尚登上祈雨台,向西頂禮,合掌端坐,口誦萬遍阿彌陀佛,一個時辰過去,也不見雨來。害的那皇帝大臣百姓頂著火爐直烤,皇帝大怒,道“和尚不實,故弄玄虛,害萬民白期待一場,真真可惡。令,將和尚戴上枷鎖,押上囚車,遊街三日,然後驅出境內。”
眾軍聽令,果然把和尚戴上枷鎖,押上囚車遊街去了。當官的問道士“和尚沒本事,有失聖望,已被遊街去了。你道士若是也沒本事,就自家認了,千萬不要學和尚不會裝會,不然……。”
當官的話沒說完,道士搶著道“不然也遊街去嗎?”當官的道“小子想的倒美,和尚遊街,道士流放。”道士道“佛說眾生平等,道講萬物為一,儒曰天下大同,可是實際上呢?唉!不說了,不說了,如今隻好拚死一試了。”
隻見道士穿著八卦衣,手裏拿著木劍,紙符,搖搖玲,上了高台,燒了紙符,搖了玲兒,拿著劍舞雲作法,口裏念念有詞,念畢,叫一聲“風雲快聚。”但見
藍天忽暗,烈日忽涼。藍天忽暗,微風偷使柳絲飄。烈日忽涼,烏雲密布地遮陰。緊接著狂風大作,楊柳呼呼,門窗嗒嗒,吹的人睜眼不開,道士叫聲“雨來”。果然天上閃電一過,雷聲一震,那黃豆般的雨滴便密密麻麻的下了下來。
太宗見了連說“好道士,好道士,不失李家風範。”當官的見了道“果然是個有本事的道士,比和尚強多了。”百姓見了,就雨歡呼,都說“有救了,有救了,這年莊稼不白種啊!”
求雨畢,太宗封道士為司天鑒,掌觀天察人之職,可自由出入皇宮。從此道士的名位在和尚之上,由此,百姓求道者多,拜佛者少。有詩為證:
太宗皇帝觀祈雨,僧道兩家曾自詡。
低等僧人屈辱時,如來不肯平將取。
話說西天如來佛祖正在講經說法,忽覺得眉頭僵硬,不能舒展。眾佛問故,其閉目而開歎道“那北龍神洋果真是愚昧無知,可惜我三千本度世佛經就要流落在那齷齪不堪之所。”大弟子舍利佛問“世尊怎麽了?”如來佛祖搖頭道“無事,無事。你隨我到北龍神洋東土大唐走一遭吧!”
話說如來扮做一個遊方的老和尚,手裏拿著缽盂。舍利佛扮做一年輕徒弟,服侍如來左右。
如來微服私訪,早已驚動長安街城隍土地,富人家的門神、灶王爺、還有三界五仙等都來暗中迎接。眾神祇輪流請佛祖入住,並托夢催百姓進貢珍珠美味,一日三餐,不在話下。
話說這天長安街上人海如潮,人頭攢動之間,如來個高,看見前麵有輛囚車押赴過來。囚車上捆著個大頭和尚,後麵插一標牌,上寫著‘求雨無能,欺君害民’字樣。街頭百姓見了囚車裏的和尚,不分老小,更不分男女,都脫鞋脫帽,撿磚拾瓦的打那和尚。
把和尚打的滿頭的包疙瘩,和尚哭的淚流不止。舍利佛要去救,如來道“不必,他官法比我佛法厲害,且看來。”於是繞開囚車,來到一佛寺,信徒極少,對麵有一老子廟,男女老幼都去上香禮拜,十分鼎盛。
如來穿梭在人流之中,要到廟裏看望老子。不料卻被守廟的小道士攔住!見進廟的是兩個和尚,心裏很是蔑視道“什麽人啊?”如來道“貧僧乃遠遊的和尚,專程到貴國參拜老子廟,還望通融。”小道士道“你這和尚好怪,道有道祖,佛有佛祖,你不參拜佛祖,卻來參拜道祖,是何道理呀?”
佛祖笑道“佛道本無門派之分,同樣講的是修行,貧僧參拜一下又能如何呢?”小道士還是不放,道“可以,隻是怕你不做,傷了麵子。”如來道“做什麽?”小道士道“我主下旨,道居僧於上。僧若見道,須的行三跪九叩的大禮方可拜見。”舍利佛大怒,要出手傷人,如來抬手示意,道“貧僧是來切磋道法的,又不是來計較小事的。”
說著果然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來到老子廟。參觀遊覽一番,連聲讚歎。廟裏道士見來的是和尚,也不獻茶,也不看坐,更不管飯。
如來攜舍利佛離了老子廟,又穿梭在長安街中,三街六市應有盡有。但見每戶人家門上都張貼老子畫像,焚香進貢。更有大儒名流,聚在茶樓酒肆講說《道德經》,底下座無虛席,聽到妙處,輪番喝彩。
佛祖離了繁華地,在偏遠村巷看到一群小孩玩過家家,孩子們看到和尚來了就把好吃的東西放到缽裏,紛紛離去。隻有一個小女孩在地上捧了一把沙子走到和尚麵前笑著道“送給大和尚師父。”說完就把沙子放在和尚的缽裏。佛祖問“你叫什麽名字?今年幾歲?”小女孩道“我叫武夢明,今年十一歲了。”佛祖笑道“十一歲還玩沙子?”夢明道“一粒沙含一世界,我非玩沙,我玩天下也!”
佛祖點頭,從懷中拿出一根如意,道“夢明,你我有緣,你送我世界,我送你如意。”說著便把如意送到武夢明手中。
舍利佛正要生氣,卻被如來佛祖使眼色喝退。武夢明走了以後,舍利佛問“世尊剛才為何要讓那小女孩把沙子放在缽裏?她這不是在輕蔑世尊嗎?”如來佛祖笑道“非也,此女乃東陵聖母轉世,她被玉帝行刑之時,曾言:若得來世為人,必為我宣揚佛法。我觀她有龍骨之象,日後必成主宰,今日之辱是為日後之榮。”
舍利佛不解道:“武夢明不是和唐釋子在洛陽受難,如何卻在長安?”佛祖道:“光陰荏苒,已是一個月之前的事了。洛陽福先寺慧智方丈自受觀音菩薩托夢,便以化緣為由,四處尋找。最終得以找到,慧智方丈收留了嬰兒釋子,得知武夢明乃應國公武士彠之女,乃付了盤纏,雇了馬車回鄉。途中偶遇其舅舅楊師道去長安,武夢明聽說其父亦被押解長安,乃乘車同去。來到長安後,才知其父已於途中故去。其舅楊師道求官而去,不曾管她。留她一個人閑浪。”
舍利佛歎道:“她遭受如此劫難,尚能如此開懷。”佛祖道:“這正是此女有帝王氣魄。”這正是:
寒英出蕊經霜苦,落筆成春詩意長。
欲知武夢明後來之事,請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