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鳳鳴於皋 第60章:命數
字數:5050 加入書籤
“什麽?你連丹田都沒有開辟?那你哪來那麽大的力氣?”
“我天生神力呀”
孫仲君一臉震驚。
陳添靈笑道“老道今日於門中打坐,忽然心血來潮,頓覺有異,於是卜上一卦,方知有貴客遠來,出了門兒,順著卦象一路來到這邊兒,碰巧就遇上二位施主了。”
夜、孫二人一聽,隻感覺驚奇不已。
其撫了一把長須,笑著又道“適才那一手功夫,表麵上使的華山劍法,但內力真正使的,卻是我派陳摶老祖傳下來的‘衝川定脈訣’。”
陳摶老祖!
盡管,孫仲君不知這位老祖原也在華山開山立派,但她也知其實乃曆史上的神仙人物,不亞於少林的達摩、武當的張三豐,卻不知他傳下的武功又是如何精妙。
陳添靈似乎看出了她的想法,接著道“我派武學,旨在固本培元、修身養性,唯獨這門‘衝川定脈訣’卻是異常凶險,專門用來針對經脈、穴府,稍有不慎,便會毀人一身修為。曆代傳人雖因這門功夫乃是陳摶老祖,不忍其就此失傳,都修練過,卻鮮有用到這門功夫。”
孫仲君不解道“陳摶老祖為何要留下這種歹毒的功夫!”
陳添靈道“以往,我也有些不解,可直到今日,見到這位夜居士,貧道才恍然大悟”
“川者,貫穿之流水也;脈者,即經脈也,正如一身之江河。”
“衝川定脈定字才是這門功夫的精要所在。”
“其真正的用途並非毀人經脈,廢人武功,而是為了助人疏通經脈,活絡破關。隻是常人筋脈通暢,本被勁力一衝,無事反倒變成有事了,而像小居士這般情況,才能令其展露奇效。”
二人聽完,皆大歎前人所留武功之玄妙。
孫仲君轉頭看向夜淩空,對他笑道“你說,陳摶老祖是不是早就預料了今日,這才專門傳下了這門武功?”
夜淩空笑道“怎麽可能?誰能料到那麽久後的事情。”
“怎麽不可能?”孫仲君噘著嘴,嚷道“《推背圖》不就都預料到了?既然,袁天罡、李淳風他倆能窺得天機,陳摶老祖那等神仙人物,又怎窺不得?”
相傳唐朝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推算國運,請來袁天罡和李淳風這二位術數大師,合力推演天機,結果這兩人一算起來,一發不可收拾,居然算到了兩千載後,並以此作出六十幅圖,且各附有讖語和律詩一首,暗藏天下變化
算到最後,李淳風原想繼續推演下去,卻被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故而這些又被稱作《推背圖》。
千百年來,《推背圖》所對應的讖語無有不中,堪稱曠世奇書!
夜淩空驚訝道“誒!你還懂得《推背圖》?”
孫仲君柳黛一翹,得意道“那當然了!讓你小瞧我!”
夜淩空忽生好奇,對陳添靈問道“道長,難道這世上真有天機命數?風水術數之道,真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陳添靈撫了撫蒼敘,緩緩道“我觀居士言談不俗,當是見識廣博,不知平日裏可喜愛讀閱史書?”
夜淩空道“愛不釋手。”
陳添靈點點頭道“《唐書·魏徵傳》裏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人之活動,皆有習慣,眾人齊聚,則立家國;曆史在輪回中不斷演變,自有軌跡,我道門稱之為‘道’。而其中有新的變化,也有一成不變的,即為‘變數’和‘定數’,通過觀察當今世上之‘數’,結合過往之‘道’,捋清脈絡,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天下大勢,這便是術數之道。”
夜淩空“原來如此我懂了!那風水相術、打金卜算呢?具體又有何奧妙?”
陳添靈道“世間萬物皆行其道,而非僅僅存於曆史日升月沉、潮起潮落,這些都是道。古人順應天時,觀察天星鬥轉、萬物衰榮,總結出‘二十四節氣’,將此融入曆法,便可掌握時氣變化,何時風和日暖、萬物複蘇;何時雨水豐沛、草木生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時氣變化之道,便可知何時改播種插秧”
“如芒種”
“芒者,即有‘芒’之作物,稻、黍、稷等;種,即種下;芒種之意,即是說‘此時可種有芒之穀物,過則失效’。”
夜、孫二人認真的聽著。而說到這會兒,陳添靈也終於說到正題。
“數術之道,其實是曆來前賢悉心觀察,對世間萬事萬物一切玄機的總結。隻要按著前人所有之法,再去結合各種信息,便能推演種種變化!”
“所謂風水,藏風聚水也,其實道理不難”
“水是萬物生機之源,離開了水,無論草木、鳥獸,還是我們人,都無法生存。你看那些水源附近,通常都是草木旺盛,尋常人也都近水而居,許多村子靠著一口井,便能生根繁衍。”
“藏風,就是要避開風大之處。風吹萬物凋零,就連佛像,被經年風吹日曬,也會逐漸風化,人若居於風口,不久就會被風邪入侵,身體衰弱。”
“我再舉一例”
“例如,建房通常要麵陽背陰,讓門戶能夠吸收天地陽氣,如果房間裏過於陰濕,不但容易招蟲,還會容易發黴,住進去的人就容易生病。”
“所以,當兩個宅子前後挨在一塊兒時,位於後麵的宅子,一般會比前麵的宅子高出一些,令其不至於被遮擋住陽氣,這就是風水之理。”
陳添靈說的通俗易懂,就連孫仲君也聽明白了。
可孫仲君卻還有些不解“既然風水之術如此簡單,為何那些風水先生,還要帶什麽羅盤分金定位,還要什麽推演八卦,弄得神神叨叨的。”
陳添靈笑道“有些自然是裝神弄鬼也有些,或許是真的有些道行在身的”其話音一頓,接著又道“剛才,我跟你們說過,數術之道乃是前人對世間萬物的變化認知,而這其中的道理,又莫過於周易八卦,世間一切數術之道莫不是據此進行衍化。”
《易經》,古來號稱萬經之王,其中道理自是非同小可。
夜淩空前世對此也學過一點,但也僅懂些皮毛,聽他所言,頓時來了興趣,便問道“道長,這‘易經八卦’究竟有何等奧妙?照你的意思,似乎他是古人對宇宙萬物一切規律的總結?”
“規律?”陳添靈細細品味,反複推敲,笑道“這個詞用的甚好。”
跟著娓娓道來。
“所謂《周易》,是講述‘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道理。前者成於上古伏羲,仰觀天,俯觀地,察覺天地變化,洞徹宇宙玄機,把天地萬象之變化歸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卦,對應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相,八卦衍化出六十四卦,概括宇宙萬相,根據卦象推演,便能料定天地之種種變化。”
“伏羲將‘八卦’藏於竹簡之上,作出《歸藏》,唯‘三皇五帝’這等王者方能閱之;後來,軒轅氏又把《歸藏》進一步完善,作出《連山》。”
“及中古周文王,精研《歸藏》、《連山》,漸覺‘伏羲八卦’雖博大精深,卻尚有欠缺,於是創下‘後天八卦’,用來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作為區分,前者推衍‘天道’玄機,後者道盡‘人道’規律,作《易經》以收藏,向來被周王室視作不傳之秘,隻有曆代周天子和王室長者方能學習,可由於周王室後世子弟不肖,不幸日漸失傳”
“待近古時分,幸得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閱遍群書,盡得‘八卦’奧妙;之後,孔丘問道於老子,老子又將《易經》傳給孔子,孔子歸去後,及弟子後學將《易經》編纂成書,注經解傳;經傳合一,終成《周易》。至此,世人便以‘周易八卦’為基礎,推演天道、人道之變化,而今世間高明的數術之道莫出於此,脫離了《周易》,便等同於招搖撞騙”
夜淩空道“原來如此。”
陳添靈接著又道“不過,周易八卦非常人所能洞悉,古往今來,也僅有寥寥數人方能窺得半數精髓,貧道自幼修行,到如今也僅敢說自己隻通了些兒皮毛而已。”
夜淩空道“道長實在過謙”忽然想到一事,好奇道“對了,道長,為何隻是半數精髓?”
陳添靈笑道“古往今來,洞悉一切變化者,唯老子一人爾,故而老子被尊為‘道祖’。”
夜淩空又道“這又是為何?”
陳添靈撫著一把長須,笑道“天機不可泄露”跟著又道“除去此事,夜居士可還有什麽想要知道的,貧道必然知無不言!”
夜淩空想了想道“按照道長所說,既然天地萬物皆存其道,是不是意味每個人生下來就命中注定了一切?若我已數術之道察覺到自身命運,我的命運又是否能改?”
陳添靈道“天地萬物不斷變化,冥冥之中固然有著定數,卻也存在變數,
“例如一個人生於窮苦之家,按無變化,終其一生,大抵也會是窮苦之命,這便是定數;可若他下定決心想要改變自身命運,奮發學習,日後考取功名,憑借後天努力改變自身命運,此即變數”
“常言道三分人事,七分由天,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未來在不斷變化,命運並非不能改變,隻是須以大毅力、大恒心、大氣運,方能改逆天改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