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風雲這一卷的劇情總結

字數:9382   加入書籤

A+A-


    其實,前麵的幾卷,我也想寫個總結,說明一下這一卷在主線劇情中的作用。
    現在出了王靈官這檔子失誤,我幹脆一起說一下。
    這一章的內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說鹹陽風雲卷,小羽在鹹陽期間心態的轉變。
    第二部分,解釋王惡事件中,小羽的想法,以及我的想法。
    ********第一部分**********
    小羽最開始去鹹陽,純粹奔著利益去的。
    她來神州,本來是尋仙緣的。結果殺了黃安,在玄門圈子混不下去了。孟岐透露了大秦底蘊,她便去了鹹陽。
    這是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她的心態就是盡量撈好處,盡量利用前世記憶少沾染因果與業力。
    因為這種心態,她其實不願當大秦太師。她隻想等到劉邦攻入關中,大秦滅亡後,她帶著剩下的、聽話的嬴氏一族去西邊。
    ————————
    等孟岐掛印而去,她見識並掌握了大秦底蘊,她的心態已經變了,因為好處太多。
    這是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她依舊不打算改變秦漢大劫的既定命數,隻希望大秦堅持久一點,讓她能把嬴政留下的底蘊消化完。
    其實,她此時的想法比較自私,也比較愚蠢——拿到的好處越多,沾染因果越大,已經不是她想咋樣就能咋樣了。
    在盡量為大秦延續國祚的心態下,她開始幫神州疏通地脈,改變“龍脈死,精華泄,神州氣運逐漸衰弱”的局麵。
    然後,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小羽遇到了浮丘公,她的視角第一次從棋子升級到棋手,心裏有了些觸動。
    從剛入神州的小羽,到此時,是小羽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漲見識的過程。
    人的三觀會隨著見識的增長而改變。
    不過,此時小羽依舊隻有一股子“我不服,我不願待在棋盤上”的倔強,並沒形成新的三觀,也沒什麽偉大的計劃——無論是對她自己,也是對天下。
    ——————————
    接著,烈陽侯殺嫪毐,天地大劫進入第二階段,小羽回到鹹陽,心態也進入第三階段。
    她在地府見到了特權(權柄的權,權柄擁有真實力量)帶來的不公,也明白了天命的運轉模式。
    也即是說,她見到世界不美好,還恰好明白世界可以改變、該如何改變。
    小羽的性格,有讀者說她雙標。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隻說我作為作者,為小羽設定的性格:她是自私又狡猾的利己主義者,她明白三清道祖製定的世界規則是“秩序”,便爭取處處占據道德製高點(不等於她真的至高至聖);同時她又保留做人的基本道德觀,當她能力足夠,又讓她遇到時,她是很樂意伸出援手,做出改變,而不在乎什麽代價。
    嗯,當她能力足夠,她不在乎代價。她能力不足,代價鐵定是“事情辦不成,她也會送命”,她便不會幹。
    比如,她年紀很小時,就在沙丘拜玉帝、三清、佛祖。
    難道她真的虔誠?扯淡,她隻是想討好能給她好處的無上存在。
    比如,她遇到朱一套女兒被欺辱,她會幫忙,不在乎什麽代價。
    她遇到西蜀被妖患威脅,主動擔任西蜀宰衡,免費除妖。可她除妖時,並非所有妖精全部殺死。
    有個叫“珠兒”的半妖,不曉得讀者還記不記得。
    總之,小羽不會學習超人,主動尋找需要幫助的人。可如果讓她遇到了、發現了,而她有有機會拚一把,能夠將事情解決,她願意拚一把,哪怕會遇到危險。
    說完小羽的性格,我們再回到她的“第三階段形態轉變”。
    她在地府見到了不公。
    她又剛好從浮丘公事件中知道:天地大劫猶如一次係統更新,盤古世界是硬件,生存於世界的種族是軟件、是數據,依附硬件存在。
    此時人族為天地主角,人道的運轉規則就是盤古世界的操作係統。
    從封神大劫,到此次秦漢大劫,都是人道規則要發生改變。
    封神大劫,主要完善神道,神道為人道服用,完善神道來服務人道,讓人道更好地發展。
    到了秦漢大劫,“天道”(不是天帝,包括天帝、神仙、凡人在內的所有三界眾生)認為“人皇之權”過於強大,已經對人道造成反噬。
    於是,新的操作係統會削弱皇帝的權力,把皇帝從人皇(人王)變成天子。
    人皇不僅有皇朝氣運加持,還能操控真實不虛的天地權柄。這種權柄,小羽湊地“天地人”三才之力時講過,這裏不再詳說。
    總之,人皇之權太強,天子依舊保留人道氣運加持,依舊鬼神難侵(保留名分,名義上的權力),卻失去人皇之權(真實的力量)。
    小羽之前不懂,不懂便不會多想。
    現在她懂了,按照她的性格:遇到了,且有機會有能力拚一把,她該怎麽做?
    理所當然,她想摻和進來:憑什麽這群準大羅能引導大劫的走向,確定人道變化,我不能按照我的想法,在新的操作係統中添加我的程序代碼?
    她的動機就是親眼所見的不公。
    就是她在閻王麵前說的那句話:沒有什麽特權,是理所當然存在的。
    如果大家忘記她為何說這句話,可以回看1092章。
    我這裏隻說結果。
    結果是,小羽的思想進入第三階段:不如以現有的大秦帝國為平台,搞一場大的。
    現在,請讀者進入不同視角:在小羽的視角,她一步步走來,都很隨機,很“天命”;上帝視角,為何熱幹麵要安排小羽留在大秦搞事,而不去別的地方?
    比如,去大漢當國師?
    答案書中也透露了。
    在873章,小羽傳授呂雉《庶民之力》時,小羽的心理活動:她這個當師傅的,都不敢去見《庶民之力》大成的呂雉......喔,應該是呂後。
    怕被弑師。
    如果把諸位換在小羽的位置,你們敢去見掌握力量的呂後不?
    見都不敢見,還怎麽當大漢國師?
    還有劉季。
    劉季的描寫比呂雉多,我這裏隻挑選兩處:第一處,還記得劉季借福運幫無崖子渡劫的拜師考驗嗎?
    他偷奸耍滑,壓根不願為無崖子承擔風險,發現不對勁,立即溜號。
    別說小羽的行為有利於人道。晁錯的政策還有利於劉氏大漢呢,不也被宰了?
    第二處,在小羽送韓信給劉季時,托夢給劉季,在夢中見到劉季。無崖子向大漢皇帝劉邦請封,劉邦是什麽表現?若忘了,可以回看1042章。
    其實不用我說太多,諸位也了解劉邦與呂雉兩口子的為人。
    張良就是劉邦的國師啊,張良什麽結局?
    劉邦當了皇帝,他立即遠離朝堂,明哲保身。
    韓信、彭越、黥布之類諸侯王,就不說了。
    再說個樊噲,樊噲跟劉邦關係多鐵?
    隻因樊噲是呂雉妹夫,而當時呂家已經威脅劉家統治,劉邦毫不猶豫,下達了殺樊噲的命令,隻是陳平沒執行這一命令。
    其實,蕭何也活得戰戰兢兢。
    同樣是一國丞相,看看李斯活得多瀟灑?
    政哥的氣量真沒得說。可史書上,好像沒誰誇讚過嬴政善待功臣......白起不是嬴政的鍋。呂不韋沒直接殺掉,被發配了。
    劉季是寬厚長者,是講義氣的豪俠;已成大漢皇帝的劉邦,進化成了政治生物,考慮得就多了。
    劉季的大漢,對小羽而言,不是個好掌控的平台,項羽更不用說,
    換成大秦呢?
    若嬴政還活著,小羽有多遠跑多遠。
    嬴政死了,胡亥大帝......連趙高都能拿捏胡亥大帝,小羽的能力比趙高還差?
    除非小羽回到西蜀選擇躺平,當個逍遙散仙。隻要她欲要在中原、在盤古世界的中心舞台有一番大作為,大秦不是完美平台,卻是相對來說最好的選擇。
    站在上帝視角,小羽選擇大秦,依舊是作者熱幹麵的利益權衡。
    我都不明白,為何到現在還有人說小羽精神大秦人......嬴政都被黑成啥樣了,政哥才是大秦本尊啊!
    ......
    回到小羽心態與思想轉變這一話題上。
    以上,我詳細講述了小羽想法的三個階段,此時小羽就在第三階段:不知道能做些什麽,但打算爭取做些什麽。
    此時她還是比較迷茫的。
    等到了下一卷,楚漢爭霸,她的思想還要進入“第四階段”。
    那時她力量更強,見識更廣,對大劫、對人道、對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入,她會有目的、有計劃地改變世界。
    就像她在大秦朝堂上,對文武百官說的:新的朝代,一定要讓世界比之前更美好。
    她行,她就上。她不行劉邦行,劉邦上。
    當然,羽太師永遠是羽太師,她不會去爭奪“真命天子”的位置。
    她是在引導人道、改造人道,是帝師。
    再說說第三階段中,羽太師幹的事兒。
    她讓胡亥鎮守滎陽,讓李斯處理朝政,讓烈陽侯負責軍事,又讓眾皇子去中原“奮鬥”。
    她自己幹啥?
    依舊疏導神州地脈。
    諸位發現了沒有?
    她思想進入了第三階段,行為上依舊在第二階段——盡量履行大秦太師的責任與義務。
    有一種混一天是一天的感覺。
    就像我前麵所說,她打算爭搶,但她不知道該怎麽做、要做什麽,思想上還比較迷茫。
    小羽不是一出場,便全知全能,什麽都曉得,什麽都能辦到,幹什麽事都計劃周全猶如《琅琊榜》。
    她在不斷成長,無論道行還是思想。
    然後我們順勢進入下一個階段,王惡這段劇情。
    ******第二部分******
    王惡出場比較早,比讀者看到的更早,因為他與薩守堅是一對兒。
    有薩守堅就有王惡。
    薩天師之於王惡,猶如唐僧之於悟空。
    薩守堅很早出場,間接鋪墊了不少。
    我來解釋一下這段劇情。
    要解釋這段劇情,還要從小羽遇到段玉函、段桂生父子說起。
    這本書即便不是《西遊記》同人,也采用了西遊記的設定。
    蟠桃的功效,這一話題肯定越不過。
    段玉函父子是早早埋下的伏筆,西蜀都城隍吃人的劇情,本該屬於段桂生。
    數千年後,段桂生偷偷吃人,段玉函先大義滅親,然後又過去幾千年,段玉函自己也開始吃,最後小羽殺了他,段家父子輪回了很多世,一直在畜生道償還罪業,小羽很內疚很自責。
    總之,小羽與段玉函父子的故事,有一個比較慘的結局。
    我本來是打算通過這個故事,具體描述長生對一個“活人”的異化,進而說明蟠桃對神仙有多重要。
    然後這本書發布後,遭遇了不少挫折。
    我不敢寫得這麽慘,把段氏父子的戲份拆給西蜀城隍與王惡。
    我倒是沒冤枉王惡。
    王惡本來就是吃人時被薩天師(薩守堅)降服,這是“中華神話史實”。
    隻不過,原本大綱中,沒有小羽去降服他的劇情。
    原本是小羽殺王惡,被薩守堅阻攔。
    說完過去的主線,現在我再解釋此時新的主線劇情。
    小羽是現代人,她的某些三觀,與現代讀者一樣,見到要吃人的邪神,殺意甚堅。
    但是就如我前麵所說,小羽是個故事人物,她思想與手段,都會隨著見識與能力提升而改變,變得更符合盤古世界的規則。
    如果讀者朋友還記的,西蜀都城隍之所以吃人,也是心靈在時光中腐朽、癌變。
    西蜀都城隍原本很有責任心,正直勤政,連萬年地仙都敬佩不已。
    最初西蜀都城隍人品德行,都堪比聖賢,他最後卻墮落到吃人。
    當時小羽隻是不理解,卻幹脆利落地砍死了他。
    直接砍殺,符合當時小羽的見識與能力。
    如果我再寫一個邪神吃人的案例,再讓小羽一劍砍死,然後不停循環,是不是重複無用的劇情?
    畢竟,一個劇情,總要服務一個目的。
    西蜀都城隍的劇情,服務“讓小羽初次接觸時間之毒”這一目的。
    下次類似的劇情,理論上是不是該深入了?
    所以,在大綱上,王惡劇情服務的目的,是“幫小羽找出時間之毒的解藥”。
    第一個劇情是發現,第二個是解決。
    這不是為王惡開後門,或者熱幹麵三觀扭曲了,主角小羽人設崩了(這倒是事實,再次向大家道歉)。
    沒有王惡,也有“李惡”,總得有人來試藥,幫主角找出解藥。
    這是作為作者,我這麽寫的原因。
    再說主角小羽,她的思想轉變比較複雜。
    此時,她已經從棋子變成執棋者,她考慮問題應該更深入,成就也該更大。
    最後,我再解釋一下,為何要安排“時間之毒”這個主線。
    原因也簡單,這本書采用《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的設定。
    豬八戒、沙和尚都吃人。
    奎木狼吃人,天上很多神仙都吃。
    今天我不寫西蜀都城隍、王惡吃人,來日要不要寫八戒與沙僧他們吃人?
    總不能等到幾十萬年後,羽太師都成聖了,忽然發現神仙竟然吃人,大為震驚,大為憤怒,開始研究懲罰與解決之法。
    換句話說,小羽今日研究出懲罰與解決之法,等後麵西遊人物登場時,他們才會受到來自羽太師的懲處。
    當然,盤古世界其實已經有一套懲罰與解決之法。
    是道祖提供的。
    懲罰就是天劫與殺劫,業力和因果誰也逃不掉。
    解決之法是苦修道家心法,或者吃蟠桃。
    但道祖提供的方法明顯有缺陷,不然西遊世界中,不會有那麽多神仙吃人。
    小羽是在打補丁。
    至於王惡的最終結局,我現在不透劇,隻能說,因果與業力,才是西遊世界的最大賞罰機製(前提是沒人幹擾)。
    等薩守堅出場,等薩守堅得道時,會展現過去做錯事,能帶來多慘烈的代價。
    ......
    囉裏八嗦說了這麽多,謝謝大家看完。若有疏漏,還請見諒(碼字碼得腦袋都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