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地煞道果-劍術】

字數:4103   加入書籤

A+A-


    【當前道行無法承載地煞道果,已進行自適應封印。】
    【地煞-劍術(二重封印)地煞七十二術之三十八,劍術,所凝結而成之道果。劍術者,參透劍與炁合一之玄妙,乃是元神禦劍之法,白光起處殺人於無形。當前效果劍心通明、禦劍術。
    ——劍心通明你天生親近於劍,有一顆純粹的劍心,任何劍術,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隻需稍加習練,便能精通如意。
    ——禦劍術以氣禦劍,攻伐無雙(禦劍所需之元神憑依,需至少陰神境才可擁有。可憑借道果之威,你作為凡人,雖無道行在身,卻也能夠強行馭使。但請注意,此術消耗極大,使用需慎重!)】
    絲絲縷縷的光華編織成字體,在張長靈眼前一一跳動浮現。
    隻是,與獲得【天罡道果-隔垣洞見】時的金白色、如火焰燃燒的字體相比,【地煞道果-劍術】所呈現的,卻是黑金色,粘稠如液。
    與此同時,張長靈再度進入了奇異的第三視角。
    他看到了,一顆圓滾燦爛、表麵篆刻形如劍體大道之紋的“地煞道果”,融入他的身體,並飛入鎮壓中宮的天罡圖錄內。
    剛出現的“地煞道果”,表麵氤氳著濃烈的黑炁,可在經過天罡圖錄洗練並重新浮現而出時,那些黑炁已消散無形。
    兩圈金箍出現在“地煞道果”的表麵,它融入張長靈的體內,而就在這時,位於天罡圖錄上方、滴溜溜緩緩旋轉著的“天罡道果-隔垣洞見”綻放毫光。
    “地煞道果-劍術”似是受到了驚嚇,不敢再靠近,最終停留在天罡圖錄的下方。
    一白一黑,兩枚道果,以“天罡圖錄”為界,相映對照。
    視界驟然回縮,張長靈眼前回歸正常。
    白霧流動,贈出了“地煞道果-劍術”的白猿道人,麵容變得無比蒼老。
    他凝望著張長靈,嘴角噙著溫和的笑意“先生,請試劍。”
    張長靈輕吐口氣,抬起手,一柄白霧之劍驟然成型。
    無形的氣機彌散四方,朝著兩人衝來的黑木長老,麵色大變,眼神無比驚恐。
    以“血脈神通”僥幸逃得一命的它,實力本就不及巔峰時期。
    它想逃,但在氣機的鎖定下,身軀仿若凝固在琥珀中的昆蟲,難以動彈分毫。
    下一刹。
    張長靈手中的白霧之劍消失。
    “叮——”
    空氣中,似有輕鈴聲響起,視線從上往下看,可見籠罩整座廟宇的白霧,被整齊的一分為二。
    一條血線,自黑木長老眉心處的血洞為始,豎直向下,蔓延到整個身軀。
    “砰!”
    高達四米的妖軀轟然倒下,而在它後方的偌大寺廟,也隨之出現了一道可見天光的鴻溝。
    那佛台之上,蓮座凋零。
    這座埋葬了無數人血與肉的邪寺,在今日,徹底坍塌。
    黑木長老跪倒在地,眼神一點點熄滅。
    它死死盯著前方的張長靈,以及白猿道人,口中不斷有血液湧出“黟山……妖洞……不會放過你們……”
    “砰!”
    三尺塵土,隨著屍身的倒地而飛濺。
    幾縷濃鬱的烏黑之氣,在黑木長老死後,從它體內遁出,欲消散天地間,這時,張長靈體內的天罡圖錄,微微一閃,強大的吸力,將這幾縷烏黑之氣強行攝取而來。
    【斬殺“煞猿”一隻,得“地煞殘氣”三縷。】
    【地煞殘氣地煞,主凶殺,“地煞道果”逸散於天地之間的殘缺之氣,可通過“天罡圖錄”轉化以提升自身道行,也可用於解鎖“天罡圖錄”上新的“天罡道果”。】
    內視己身。
    天罡圖錄的頁麵上,浮現一顆“道果”的圖案,而這三縷被攝取的“地煞殘氣”,填充在這圖案之內。
    目測的話,想要將這枚道果圖案填滿,至少需要一百縷這樣的“地煞殘氣”。
    “先生。”
    沒等張長靈分析這全新提示的含義,一聲輕喚,令他回過神來。
    他轉過身,看向一旁並肩相擁的白猿道人與他的母親,微微沉默。
    若是自己再努力一些,是否可以挽救這場悲劇?
    恐怕,不行……
    白猿道人的母親,本是一靈猿,數十年來,早被煞猿摧殘得本源枯竭,能堅持到現在,除了她心中的思念外,也有煞猿“懲罰”她與白猿道人的緣故。
    即便沒有被黑木長老的人身吸收,她也頂多再堅持一點點時間罷了,初見時,張長靈“觀炁”視線中,老嫗渾身的灰黑之氣,便是側麵的證明。
    “先生不必傷懷。”
    看著張長靈的表情,白猿道人自己,反而神情釋懷。
    他溫柔的抱著懷中已死的母親“能在最後明心見性,得見靈台,窺得長生之劍,餘此生已滿。”
    他仰躺在地麵,望著霧氣散盡後碧藍如洗的天空,臉上浮現淡淡的笑意“唯遺不能拜別恩師。”
    “師父,弟子,終見長生矣……”
    低喃聲中,白猿道人緩緩閉上了眼。
    張長靈張開嘴,想要說些什麽。
    這時,周遭的一切陡然凝固。
    就連殘餘的白霧,都停滯在了半空。
    眼前之景,不斷向前拉伸,張長靈的視線驟然上浮。
    浮光掠影中,他看到了坍塌的妖寺,看到了老嫗曾孤坐的沿山小道,也看到了山腰平台的石亭,最後,定格在那被歲月塵埃所掩埋的茅草屋上。
    恍惚間,有一少年,腰係紅繩葫蘆,在母親不舍的目光中,腳步漸行漸遠……
    “高山間,雲霧縹緲,曾有登山人,見仙人舞劍。”
    “然近看時,方知舞劍者,非是仙人,乃一白猿。”
    “登山人大驚,眨眼後,白猿不在,唯見一道人,溫笑搖頭。”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掃去心中塵埃,明心見性,得見長生。”
    “……為師甚慰。”
    溫和的聲音,在張長靈耳畔響起。
    他低下頭,望向高山之巔。
    隻見一老道,鶴發童顏,牽著一渾渾噩噩的白猿,對著他深深作揖行禮。
    “劣徒一生艱苦,心結難消,今幸得先生相助,得見長生自在。”
    “老道在此,謝過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