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進展不斷
字數:4064 加入書籤
回到大營,裴文安低聲對蕭夏道:“殿下,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與其問朝廷要魚,不如問朝廷要漁!”
“什麽意思?”
“卑職的意思是,最好把從前的南朝工匠都要回來,我們現在隻有百名優質鐵匠,如果鐵匠增加到一千人,兩萬支槊刃四個月就能打造出來。”
蕭夏點點頭,“魚和熊掌我都想要,先試試看吧!看看天子能不能答應!”
蕭夏心中也沒底,他最近提的要求太多,父皇不一定肯給了。
不過他有一招殺手鐧,那就是遼東,一切往征討遼東上套,說不定還有一線希望。
回到自己官房,蕭夏當即給天子寫了一份奏卷,交給房玄齡,由房玄齡用專門的奏卷套封好,派人送往洛陽新設立的進奏院。
進奏院的官員會通過奏卷套的顏色和式樣,來決定交給朝廷還是直接上陳天子。
蕭夏又問房玄齡道:“最近我有沒有什麽大事安排?
房玄齡看了看記錄道:“六十四名江南官員會陸續來江都報到,明天第一批就到了,需要殿下接見,然後是募兵已經開始了,殿下要求我提醒,再就是第二批煤炭這兩天該到了,江陵過來船隊也是這幾天到,對了,殿下說過這兩天要視察鹽行。”
一大堆事情在等著自己,蕭夏隻得無奈歎口氣道:“那就放在二月吧!你記一下,二月初我要去巡視梅根監和冶塘監,同時巡視吳郡和毗陵郡的鹽鋪!”
下午時分,數百艘滿載煤炭的貨船抵達了江都煤碼頭,隨著碼頭不斷增加,江都有了專門的鹽碼頭和煤碼頭。
蕭夏帶著一群官員來到了煤碼頭,大管事鄭榮迎上來躬身行禮,“參見殿下!”
“煤礦小河的疏浚結束了嗎?”
“去年已經完成一半,今年開春再做三個月就能結束了,卑職在彭城縣成立了商行,招募了七名管事,各施其職,碼頭,倉庫都在開建,各項進度很快。”
“煤炭開采情況如何?”蕭夏笑問道。
“回稟殿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煤炭開采太多運不出來,彭城郡那邊貨船不太願意運煤,都嫌髒,好容易才找到一隊貨船,還開了雙倍的運貨錢才勉強答應。”
蕭夏眉頭一皺,回頭問劉文靜道:“有沒有多餘的船隻,組建我們自己專門的運煤船隊?”
劉文靜搖搖頭:“卑職也不清楚,現在船隻管理比較混亂,據說各縣也有很多閑置的船隻,之前還有幾百艘船,後來被鹽行借去了。”
蕭夏不滿道:“鹽行那邊不是有一千多艘船了嗎?他們還要什麽船?”
“關鍵是到底歸誰管,說是歸財產署管,可他們說隻管固定財產,房屋、土地、田產,而船隻馬車他們管不住著。
而說歸軍方駕署管,他們隻管馬匹、大車和軍船,說民船和他們無關,最後鹽行打個借條往我桌上一扔,他們就把船開走了。“
說到這,劉文靜很無奈道:“殿下,該要的管理機構還是要,不能為了節儉而不作為,以後船隻隻會越來越多,河道堵塞,碼頭混亂。
還有,我們的官船到到底有多少?賬簿記錄上說官府的萬石商船有幾十艘,但我們連一艘都沒有見到,到底這些萬石船在誰的手中?據說還有很多官府船隻在江陵、襄陽那邊,他們借去就沒有還回來。”
蕭夏擺擺手手,打斷了劉文靜的抱怨,“我知道了,立刻成立交通運輸署,當務之急,要先湊出一支運煤船隊!”
劉文靜答應道:“卑職先把鹽行的幾百艘船要回來,他們不夠可以租民船,不能把官船全部拿走。”
劉文靜吩咐一名官員幾句,官員匆匆去了。
蕭夏隨即來到碼頭,碼頭正忙碌卸煤,運煤的船老大愁眉苦臉,雖然賺了雙倍的船錢,但船裏裏外外都弄髒了,他怎麽給別人運貨?
蕭夏見滿地都是煤粉,再細看卸下的煤,基本上都是煤渣和煤粉,大塊煤不多。
他奇怪地回頭問鄭榮道:“我記得上次煤都是以大塊為主,為何這次都是碎煤和粉煤?”
鄭榮連忙道:“回稟殿下,這船煤其實是最後的船隻,裝船時基本上是塊煤先裝,剩下的粉煤和碎煤最後裝船。”
“原來如此,我還以為煤質都變細碎了。”
劉文靜在旁邊笑道:“殿下,這種粉煤不好再用了吧!”
蕭夏微微笑道:“怎麽會不好用呢,你忘記我們在河西怎麽製作三珍餅嗎?”
“殿下是說用水把他們攪成餅再曬幹?”
蕭夏搖搖頭,“光用水不行,還得加一點黃泥,增加黏性,煤和泥大概二八分吧!捏成一個個雞蛋大的煤球,賣給百姓燒火,以後大家就不用買柴了!”
劉文靜眼睛一亮,“這是個好辦法,江南柴禾貴啊!一捆柴要好幾十文錢,以後大家燒煤,山也不會砍成禿子了。”
“這件事需要慢慢來,目前煤產量不多,主要用在熬鹽、熬硝和冶煉上,就算做出煤餅也要先考慮軍用,等煤炭足夠多了再考慮民用吧!”
蕭夏考慮的當然是蜂窩煤,它的出現將極大改變人們的生活,使用火更加安全、高效和經濟,使人們從木柴時代進入到煤炭時代。
但蜂窩煤實際上在西漢時就發明了,但不知為什麽沒有推廣起來,或許和煤炭的產量低有關係。
………
接下來的幾天,蕭夏都很忙碌,接見官員,江陵的船隊也到了,鋪天蓋地停泊在長安對岸的京口沿岸,軍部的駕署官員逐一進行登記造冊,由三座官方的造船工場開始了軍船全麵翻新維護。
這天上午,蕭夏來到了火藥署,這是他臨時安排的,軍器署署令王樸送來一份通知,今天上午將進行火藥試驗。
火藥匠頭邵發帶了七個徒弟,自從去年底硝石運來後,他們師徒八人便開始沒日沒夜的研究,熬硝、配藥,反複試驗,總結經驗。
也漸漸被他們摸出一點點規律。
火藥署位於江都城西麵,距離江都城三十裏,緊靠一座大山,占地百畝,由官署、研製所、倉庫和試驗場洞組成。
蕭夏來到研製所,大匠邵發迎上來,“參見殿下!”
蕭夏微微笑道:“聽說你們琢磨出一點名堂,是什麽名堂?”
“啟稟殿下,我們發現了硫磺和炭的關係。”
“怎麽說?”
“把火硝固定為七分,如果硫磺多放,就是爆炸藥,如果硫磺少放,炭粉多放,它就不會爆炸了,而會把竹筒衝上天去,我們叫火箭藥。”
“不錯!不錯!”
蕭夏讚許道:“居然造出發射藥了,有沒有什麽研製好的火器?”
“卑職給殿下看個好玩的東西!”
邵發拿了一個兩截的竹筒,走到外麵空地上,把竹筒放在地上,點燃了火繩,片刻,‘嘭!’竹筒騰空而起,足有數丈高,緊接著‘啪!’一聲巨響,竹筒在天空爆炸了。
蕭夏哈哈大笑,這是二踢腳啊!居然被他們發明出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