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遺留物資
字數:3593 加入書籤
富國酒樓內,‘砰!’傳來一聲巨雷聲響,隨即又安靜下來。
不多時,一間雅室的門的開了,兩名高句麗商人拎著一隻木箱子匆匆走了,頭也不回,直接下了摟。
房間裏,段宏偉望著一桌子的白銀發呆,對方還真相信了自己,給足了六千兩銀子。
段宏偉走到窗前,向下方望去,隻見兩名高句麗商人上了一輛馬車,馬車急匆匆向城外駛去,估計他們今天就會離開大隋,返回高句麗。
這時,李鹿鳴走進了房間,望著一桌的銀子笑道:“他們相信了嗎?”
段宏偉笑了笑道:“他們可不傻,非要當著我的麵點燃了一顆紙火雷試驗,爆炸後他們就相信了,估計他們今天就會離開江南道。”
李鹿鳴點點頭,“估計他們搞不出煤精,最後還會來找你,你要及時告訴我。”
“請總管放心,我一定會及時上報!”
官房內,張亮正在向蕭夏匯報他剛剛得到洛陽情報。
“啟稟殿下,兩千枚瓷火雷一直就在倉庫內,宇文述認為它對戰爭作用不大,就下令封存了,根據我們的人了解,這批瓷火雷情況不太妙。”
蕭夏眉頭一皺,“出了什麽事?”
“兩千枚瓷火雷隻是在賬上,但實物卻不知所蹤,存放瓷火雷的倉庫內都堆滿了戰鼓,火雷怎麽也找不到了。”
蕭夏歎了口氣,不用說他能猜到,肯定是被關隴貴族搞走了,要不然元孝矩也不會專門跑來問自己買配方。
蕭夏點點頭,“我知道了,還有什麽情報?”
“還有就是殿下上次詢問的,關於遼東撤軍後糧草物資的情況,天子帶著百官從水路撤走,然後由薛世雄率軍撤退,其中主管倉庫的倉曹參軍是李德武,回來後不久,李德武就被朝廷革職。
進奏院喬管事專門詢問了李德武,他說臨走時把所有病死的將士都火化深埋,染病將士都坐大車帶走,雖然大部分都病死在半路,但遼東大營一個士兵都沒有丟下,倉庫大營全部都封存了,他很擔心,說那麽多糧草物資,如果白白便宜了高句麗就太可惜了。”
張亮將一份清冊呈給蕭夏,“這就是李德武提供的,遼東倉庫清冊副本,天子就是看了這份冊子,才心疼丟失那麽多糧食物資,惱羞成怒之下便將李德武革職為民。”
蕭夏接過冊子細看,眼睛亮了起來,光糧食就有兩百七十萬石,黑豆八十萬石,草料三百萬擔,各種兵甲都是以百萬計,還有生鐵五百萬斤,銅三百萬斤,銅錢五十萬貫,布帛兩百萬匹,還有其他不計數的物資,光大型倉帳就有上千座。
蕭夏心中大喜,笑了笑問道:“這個李德武就是裴矩的女婿吧!”
“正是!目前他被我們聘為進奏院記錄參軍,殿下應該看到了他抄摘的朝廷要聞。”
蕭夏點點頭,“我剛剛看到了,書法非常好,摘抄也頗有見地,此人才華出眾,值得一用。”
張亮行一禮走了,蕭夏負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隋軍倉促撤軍,不了解情況,但自己了解,瘟疫同樣在高句麗北部肆虐,給高句麗一萬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去遼水,幾十萬人病死,那邊應該是死亡禁區才對,沒有任何人敢進去。
可一旦宿主消亡,瘟疫病毒也就跟著一並消亡,瘟疫應該沒有了,現在隻是一個心理害怕,導致大家不敢前往,可到了明年開春,高句麗人就會去了。
這麽龐大的糧草物資,怎麽能白白便宜高句麗人?
想到這,蕭夏當即令道:“去把裴文安找來!”
不多時,軍部司通判匆匆趕來,躬身行一禮道:“參見殿下!”
“我想知道,遼東半島和東萊郡的鴿信聯係建立了嗎?”
“回稟殿下,已經建立了。”
蕭夏點點頭,“那就通知費青奴,讓立刻派人去寧遠鎮隋軍大營查看情況,如果糧食物資都在,讓他想辦法把糧食物資運出來!”
進入十二月後,遼東連下幾場大雪,已是一片冰天雪地,這天上午,遼河東岸寧遠鎮附近出現了一支數十人的隊伍,這支隊伍從遼東半島而來,是駐紮在遼東半島上的隋軍。
遼東之戰已經結束了半年,瘟疫也漸漸散去,但遼河兩岸數百裏依舊是死亡禁區,沒有人敢來查看情況。
事實上,隻要防護周全,就算還有瘟疫病毒,也不會被傳染。
這支隊伍每個人都戴著厚厚的口罩,手上也帶著鹿皮手套。
隊伍走進了死寂一般的隋軍大營,這裏看不見一個人,也看不見屍骨,隋軍在臨撤退時,把所有病亡的屍體全部燒毀掩埋,染病的隋軍士兵也是死在半路,大營這邊倒沒有多少人,不過遼東東岸全是滿地屍骨,高句麗到現在也不敢前來處理。
隊伍來到倉帳區,這裏占地很大,有上千頂大帳,全部被營柵包圍,大門上還貼著封貼,沒有人進去過。
隊伍砸斷鐵鏈鎖,進了倉庫大營,每座大帳帳門上也同樣貼著封條,保持著離去時的情形。
為首斥候校尉用刀劃開了大帳,這裏是糧食大帳,賬內寒冷而幹燥,一袋袋小麥堆積如山,一袋一石,正好是一萬袋。
校尉用匕首捅開一袋糧食,小麥‘嘩!’地流下,校尉用手掌接住一把小麥,攤在手上細看,沒有發黴,保存非常完好。
糧食大帳一共兩百七十座,意味著有兩百七十萬石糧食,眾人又來到兵器區,這裏各種兵器堆積如山,光盔甲就有數十萬件,戰刀和長矛都超過了百萬,全部都是新的。
校尉名叫李光,是遼東半島最北麵建安堡的守將,奉命來查看寧遠鎮隋軍大營內的物資情況。
李光的任務有兩個,一是查看疫情情況和物資保存情況;其次是尋找一條路,能把糧草物資運出來。
李光和手下用營柵和兩艘小船做了兩副大雪橇,在船上裝了幾十袋糧食,眾人坐在雪橇上趕馬,馬匹拉著雪橇疾速奔跑,一口氣奔進了遼河,又沿著遼河厚厚的冰麵向南疾奔,兩天後,雪橇抵達了遼河口東岸的建安堡。
李光立刻發一份鴿信給主將費青奴,目前疫病已經結束,糧食物資都在大營內,保存良好,建議可以用雪橇方式把糧食物資運送到建安堡暫放,開春後再運走。
十天後,六千匹挽馬和一萬士兵分兩批乘船抵達了卑奢城,隊伍開始浩浩蕩蕩北上。
遼水西岸很快便熱鬧起來,數千架大型雪橇滿載著糧草物資運往建安城,一直忙碌了一個月,一千多座大帳內糧草物資全部搬光,但更幸運的是,一萬士兵沒有一個感染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