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一章 充補降兵

字數:4387   加入書籤

A+A-


    馬進忠,字葵宇,其人籍貫陝西延安。′2*c′y/x~s\
    明崇禎初年,陝北饑荒嚴重,民不聊生,馬進忠率眾起義於陝北,號“混十萬”。
    後在明將左良玉追剿及引誘下投降明軍,隸左良玉部多年。
    此番,其同五親將另一,張世勳,原袁繼鹹部將,一齊誠降蕭軍,複歸明軍序列。
    這事兒說來,之所以能有這般效果,實際,亦跟左良玉暴斃後,叛軍內部暗力角鬥有關。
    郝效忠、金聲桓、王得仁三個,份屬同黨,就在九江內訌,燒死袁繼鹹後,郝效忠搶班奪權之心,就已十分難耐,霸氣外露矣。
    其人早年經是左良玉壓製,還多少有些收斂。
    郝效忠,名不副實,溜須鑽營極是拿手。
    可就月餘前,左良玉突然暴斃吐血,其人大駭間,乍感時機現。
    遂三月中,內聯金、王二將,下得狠手,趁內訌事,排除異己,勾當成型。
    後為能順利接續左良玉同清狗西、北夾擊之勢,作他皇帝美夢,遂強推東犯後繼。
    對此,馬進忠本就持反對意見,早在左良玉媾乞清廷,勾聯外族蠻夷,起兵之初,就已是多番勸阻,隻奈人微言輕,無法抗衡是也。
    不得已隨軍到此。+w,e′i`q,u?x,s¨.n¢e?t+
    後九江事發,張世勳亦無端卷入內亂中,舊主身死,他亦難能不受連帶牽扯。
    於是乎,馬、張二將,同遭郝、金、王三部排擠,便已成難解死局。
    本來嘛,大軍困頓九江半月有餘,他倆就沒少跟著吃瓜落。
    對來郝效忠作首多是不滿。
    眼下,安慶一戰,郝、金、王三部並立把持局麵徹底瓦解,更郝效忠、王得仁死崩戰間,馬、張二將順理成章,就直是歸附蕭郎帳下了。
    意料之內,情理之中。
    而,再言校對後五營,那些雜七雜八,烏合之眾。
    形勢就更有複雜來。
    這些個往昔左良玉搶扯收編來的外營將校,此番東來呢,跟於大軍身後,助長威勢尚可。
    早左良玉還在時,此一十數萬兵,他個原主大帥都難堪完全調得動。
    後九江事下,郝效忠牽起頭,看是咋咋呼呼,公推左夢庚接任。
    實際上,這些後營編雜,他個後來者,就更難管服了。
    三月末,亦算是因利勢導,好說歹說,這批人才並未直接撂挑子散場。
    求爺爺告奶奶,攏在最後,以擴軍陣。
    這會子,既前線慘敗,莫名其妙跟來作俘,就更不隨心,其誌必異也。~q·u`s·¨c*h,e`n¨g..^c\o?m`
    所以,這些個兵啊,別看烏泱泱擠茬一處。
    可,旦有風吹草動,必是趁亂夥同四逃。
    今日,肯堪抻去五六日,才耐不住性子,發夜逃遁,業算已經是給足了蕭軍部顏麵矣。
    此一結果,亦遲早之事。
    遂這其間,倘說,真就令蕭最顯氣憤處,或恐就還屬那金聲桓。
    其人見利忘義,曲勾小人耳。
    本來,蕭對此人攜部歸降,就心有忌憚。
    原想得法子,是打算對他一部,盡快抽編打散,不給金聲桓攜部逃脫之可能。
    但不成想啊,一夜匆亂,這老小子走的倒真叫個幹脆。
    此子不仁不義,如此這般,放虎歸山後。
    待是後繼西走,奔返湖北溯回。
    過不經年,料必還會成就大禍患。
    隻徒勞無奈,初十無力多顧罷了。
    ............
    且經此一事後,蕭同諸將議,亦俱覺是此間萬不可再等。
    什麽南京回詔另來打算,那怎還等得急呀!
    靠上峰敕令幹活兒,真真就是黃花菜都要涼,哪道你都甭想趕上熱乎的。
    於是,未免初十大亂再就發生。
    蕭意力主,迅速拆編,就地對湖北之降軍,化整為零,以充各部軍伍。
    具體操作嘛,大致可分作三部分完成。
    一,原郝效忠部殘剩兵馬,兩萬之數,直並撥此戰蕭軍水戰勳將,新晉安慶賀舟管帶。
    同時,增配陳九郎、藍七二部,與賀舟一同統管此水軍一鎮。
    賀舟主,劃一萬四千之兵,陳、藍二將嘛,則各分撥三千,兼接原部鳳陽兵,總算起來,此一鎮,業已兩萬二千人數,可分轄七八小營了。
    由此便可瞧出,蕭郎將身對賀舟來,能有多大期許。
    當然,之所以這般個砍瓜切菜,歸堆兒劃拉,也盡是一時兵多將少,無奈之舉。
    什麽個經驗才能的,此前沒有,做著做著,便也就有了嘛。
    事逼近前,都到這份兒上了,兵我給,可看得不得行,就亦全憑自個兒本事矣。
    二,原王得仁一部,殘餘一萬五千數兵額,分差對開,撥劃黎弘生、趙應元部。
    此一戰,後經搜斂西追殘逃後陣兵馬時,黎、趙二部,俱是得艦多艘,戰船無計。
    現下,由再編各部七八千水軍,想是假以時日,或混成水陸通才將軍,亦未可曉也。
    三,後五營規束殘剩五萬部卒,先頭劃撥兩萬,填入虎臣麾下。
    他此戰神勇,不計安危,縱是先前不熟諳水師戰法,但真到動真格兒時,果決虎將也。
    先鋒悍勇無算,此役安慶東,那左良玉兒子左夢庚,亦就正他黑廝所擒。
    倘傳武要是還在,那這哥倆戰功或還可堪一較。
    眼下,既傳武已故,那他李虎臣,便就能算數得勳頭一等了。
    蕭將早日飛舟捷報,各級將官請賞,頭個便也就是這黑廝。
    奈何南京這會子還不見回批。
    不管怎樣吧,這兵馬上,蕭也自是少不得他。
    此前,其部虎臣業已有來一萬舊部,這回,新添兩萬,總三萬之眾。
    甭消理什麽職銜不職銜的,光是這般兵馬實力,亦早不輸一鎮總兵,乃大將軍身位矣。
    除此,待他黑虎臣挑走先手,餘下還盡三萬人,眼前軍伍處,恐就多少有些吃不下了。
    為解尷尬窘局,蕭又快馬召回池州駐防許繼祖一部。
    予了他五千兵,並且,著其領帶剩餘兩萬五千降兵即刻歸返河南地。
    交孫培忠一部全權處理消化。
    最後,至於再剩嘛,統歸就算是些後勤輜重,跟軍隨來的腳夫農戶。
    這些人,非戰時卒丁,不過因規模龐大,一時蕭也難作消解。
    大數遣返回籍後,餘留可供使派者,統掖銘祿去理會,至此不在話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