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如此稱九州(7k)(求月票)
字數:14697 加入書籤
碳矽集團三月首日的銷量周榜引起了軒然大波。
新能源車可以跑得快,沒關係。
新能源車可以配置多,沒關係。
但新能源車怎麽可以賣得多呢?!
更何況,碳矽集團的九州還不是……還不是純粹的新能源車!
帶個油箱的車還能叫新能源車嗎?
沒在全球任何市場得到驗證的技術路線怎麽能夠在華夏市場這樣賣呢?
伴隨著銷量周榜的迅速傳播,碳矽集團首先遭受的是潑天的質疑。
——1,奧迪·Q5,2750。
——2,別克·昂科威,2462。
——3,廣汽豐田·漢蘭達,1297。
——4,碳矽·九州,1215。
排在碳矽集團上麵的無不是聲名赫赫的品牌,又恰好分屬三個國家,德國大眾,美國別克,日本豐田,所以,一家成立沒幾年的公司憑什麽能這樣位列它們身後?
前幾天才剛剛意識到競爭威脅的廣汽豐田高管郭百迅,立即在微博上開諷:“有人會相信這樣一份定製版的銷量榜嗎?周榜?滑天下之大稽,碳矽集團是不是就這樣拚命擠一次周榜,以後宣傳的時候就用這份截圖來誘導客戶?”
碳矽集團在自家官網、APP與微博、抖音等公眾平台都推送了二月第四周的這份銷量榜。
郭百迅憑借經驗,猜測了碳矽集團想要搞的操作,認為這就是一次極好的機會。
他確實認為“九州”有和自家漢蘭達競爭的潛力,但絕對不認為它能立即做到這種程度,而對方現在這種操作無疑是迫切的想要把品牌樹立起來。
發一次周榜,用半輩子周榜。
郭百迅認為這才極可能是碳矽這次周榜的真相。
然而,這樣的周榜過於吸睛,迅速引起媒體的報道,極可能也超過了俞興的想象。
郭百迅是在二月最後一天抵達的申城,同樣要為申城車展做工作,恰好碰見碳矽新動作,直接和李暉碰了碰頭,剖析這件事,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讓俞興弄巧成拙的機會。
李暉對此深以為然。
兩人都是業內人士,對於來自中汽數據的上險量沒有疑問,所以,碳矽一定是已經交付了1215輛九州,但如何交付就有門道了。
關聯交易的左手倒右手?零公裏二手車的虛假繁榮?
俞興那種搞互聯網的本就擅長弄那類運營的東西,這次無非是想先把名頭打出來。
郭百迅在微博上接連發聲:“一家新車企急於做品牌,急於把車賣出去,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碳矽集團不應該用這種歪路子,歪路子也絕對不會長久,希望俞總多注意底下人的操作@俞興。”
他直接@了當事人,希望把這件事盡可能的擴大輿論範圍。
俞興自然不會搭理他,倒是也被秘書提醒了又有豐田的人跳出來,但……上次那個李暉是副總經理還比較有地位,這次這個郭百迅是專門搞營銷,完全沒必要親自出馬。
作為副總裁,崔之愚當仁不讓的在微博上出陣對線,也很樂於讓這種周榜的熱度獲得催化,二月最後一周的成績是真實的,而且由於大定轉化存在72小時的時間,三月至少第一周的成績仍然會延續。
崔之愚:@郭百迅,郭總不必因為我們的競爭就如此跳腳,又是歪路子,又是誘導客戶,周榜上的數字都是真實的,讓客戶看到真實的東西,我不認為這有什麽不好。
郭百川沒吆喝來掌門人,瞧見冒出來一位副總,覺得也行,揪著對方的話不放:真實?這是真實的?要不你再問問呢?
崔之愚:當然是真實的!哪裏不真實?
郭百川:漢蘭達的數據嚴重錯誤,拿著這樣錯誤的數據來誤導客戶,誤導市場,這不就是碳矽集團想要的嗎?
作為被列入榜單的品牌,作為廣汽豐田的營銷部BOSS,郭百川這種當事人身份對數據的指證還真是有極高的權威性。
崔之愚對此都吃了一驚,本以為對方是說碳矽的數據不真實,沒想到是從漢蘭達的銷量著手,進而炮轟榜單數據失真。
誰能比漢蘭達廠商更清楚它自己的銷量呢?
隨著郭百川的指責,相關微博評論裏的風向便偏向了他那一邊,連熱搜裏很快出現“碳矽榜單造假”的詞條。
崔之愚的微博變得沉寂,忙著和中汽數據確認數據的準確性,結果得到一個數據肯定正確的答案。
中汽數據說沒問題,當事廠商說數據失真,應該信哪邊?
崔之愚一度還是懷疑中汽數據,又找人去問乘聯會的數據,結果……乘聯會的數據確實和中汽數據不一樣,但乘聯會是基於經銷商上報的終端銷量,而不是直接的上險量。
乘聯會的數據是漢蘭達上周賣了1409輛,存在8%的差異。
崔之愚認為是兩邊對銷量統計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問題,但碳矽周榜已經榜單裏標明是基於上險量的統計。
他再度上微博貼出中汽數據和乘聯會的數據問題,並@郭百川。
郭百川這次沒有回複。
同時,關於“碳矽榜單造假”“九州周榜數據失真”的熱搜詞條已經在穩步前進,引發更多的圍觀與討論。
工作群裏的銷售副總裁蔡俊輝瞧著這種情況,忍不住發聲提醒:“崔總,對方可能是故意混淆的吧,現在都是移動互聯網,都是碎片式的傳播,不管事實怎麽樣,標簽可能就先打上去了。”
崔之愚如夢方醒,立即尋求補救措施,並打算和老板匯報,但直到傍晚才見到俞總。
俞興簡單聽了兩句,擺手道:“不礙事。”
崔之愚鬆了一口氣。
俞興繼續說道:“也不是他一家在質疑,微信、微聊朋友圈,包括樂音、微視、抖音,都有質疑的聲音,不用那麽緊張,咱們發展的過程中被質疑是正常的。”
他隨手把自己收到的“小報告”發給了崔之愚。
崔之愚打開微信,瞧見了不知道是誰發給老板的截圖。
現在不光是廣汽豐田,還有寶馬、奔馳等國內高管都有或多或少的批評聲,多是認為碳矽訂單注水,同時還有之前就被提及的新技術的穩定性問題。
崔之愚認真的瞧了一遍便覺得心情有些沉重,瞧見老板若有所思的在喝茶,問道:“杜總要怎麽處理?”
碳矽集團負責營銷推廣的是杜明哲總監。
“明天上午,我要接待市裏的領導視察。”俞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明天下午會有央視的團隊來看我們的數據到底是真是假。”
崔之愚一時間沒反應過來,說道:“我們的肯定是真的。”
俞興“嗯”了一聲:“我大致明白漢蘭達那邊想搞什麽,但我們不用自證,本身該標明的都標明了,而關於技術問題,專利申請了,測試也是測試過了,等兩天,到時候你拿著新聞去@漢蘭達的人。”
碳矽周榜不光表明數據來源,還有起售價的限定,是20萬起的SUV,實際上,不光是中大型,而是把中型也一並囊括了。
崔之愚問道:“什麽新聞?”
俞興露出一個微妙的笑容:“晚上七點的。”
崔之愚反應過來了,之前央視也有來人拍攝碳矽發布會的素材,剛才就沒想到,現在這麽明顯,那就是……
他驚訝道:“俞總,你要上新聞聯播了?”
俞興糾正道:“是咱們。”
崔之愚心潮澎湃起來,也瞬間理解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待遇。
國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政策顯而易見,“九州”也正是如此才具備和傳統燃油車更強的競爭力,如今一款這樣定位的產品得到出乎意料的市場反饋,自然要作為重點宣傳。
隻是,宣傳之前也必然要驗證數據的真實性,不然就淪為笑柄了。
恰恰,碳矽集團是真的不怕驗證,是真的沒有半點注水,反而還存在大定三天的轉化時間。
崔之愚念頭轉動,忽然笑道:“俞總,那你一定要多提我們對技術的驗證與測試,我就不和他們在微博上對線了,等到新聞出來再一個個的@他們。”
俞興過去是有比較豐富的輿論經驗的,建議道:“我們又不是隻發一次周榜,我估摸著新聞也不是立即就上,可以等周榜和新聞都出了再提提。”
崔之愚精神振奮,先前的擔憂已經煙消雲散,單純企業來爭辯確實容易攪進渾水,有更權威的背書便能更好的推進宣傳工作。
俞興總結道:“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車造好賣好,其它的都有各種應對辦法。”
“九州”獲得初步成功,但後續的工作還很多,包括規劃中的快速上市也要依賴於接下來的推進。
微博上的熱搜繼續掛著,對線的崔之愚默默下線,而先前並不回應數據問題的郭百川瞧著這樣的情況,重新冒了出來,這次開始更多的談論“九州”的品質問題。
類似郭百川這樣的質疑並不少,隻是,他的利益更加相關。
俞興自己這邊在周榜公布之後就收獲不少詢問,他有的會回一回,有的則是置之不理。
最讓他覺得好笑的是熊瀟鴿。
熊瀟鴿發來一條:俞總,我相信你,我相信碳矽。
俞興回複:我沒說你不相信啊,熊總,你這話說的,那又有誰是不相信的?
誰不相信呢……
李鬆不太相信。
他是在1號下午的時候才注意到碳矽周榜,隨即便是大吃一驚,繼而冒出深深的疑問。
李鬆最近一直在試圖對樂視抽絲剝繭,心裏本就存了一肚子的質疑精神,現在瞧完周榜再看業內的輿論反應,腦子裏那根弦更加彈奏起懷疑的樂章。
他直接給媳婦打電話,談到碳矽周榜的不合理性。
徐欣都沒耐心聽完:“賣的太好就不合理了?大家都說配置好,剛上市衝一衝銷量不很正常,申城這邊提車的用戶占了將近400輛,免費牌照真是給‘九州’錦上添花了,這兩個配在一起就是相得益彰。”
說來也怪,市場上便宜的還沒貴的賣得好。
“不是,你沒看到業內人士都出來質疑了嗎?”李鬆說道,“寶馬的副總石俊良都給了數據分析了,那是1215輛車啊,就這麽幾天時間,碳矽就20家門店,這不符合常理!”
徐欣和臨港是有更多溝通的,不光是和俞興,還和崔之愚等人有微信聯係,知道“螞蟻搬家”等一係列動作,而且,碳矽是發售即同步上市,備貨也早就籌備的很充足。
她手上還有事,懶得多解釋:“我看你是想做空想瘋了!碳矽又沒上市,你盯著它幹什麽?神經病!”
徐欣罵了一句就掛掉電話。
李鬆沒有沮喪,反而把這當成嘉獎。
做空就得有股瘋勁,就得向過山峰學習。
想想人家過山峰,人家“空頭之王”的美譽是怎麽來的?
就是敢把目標對準大眾、寶馬那種全球汽車巨頭!
李鬆給媳婦發了條都敢造假,俞興的碳矽憑什麽不能懷疑?”
徐欣沒回。
李鬆不氣餒,反而愈發來了精神,這天晚上便招了手下,籌備第二天對臨港貨運的追蹤。
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
次日,天還沒亮,李鬆就帶人前往臨港,蹲守碳矽工廠的物流板車。
一夥人開著好幾輛車,分別追蹤不同的板車,繼續追蹤到交車的轉運倉庫。
李鬆自己就開了一輛車,停在路邊的盯著動靜。
臨港工廠→轉運倉儲→一線門店→提車客戶。
李鬆上午跟了兩趟,跟到人家的小區,下午跟了兩趟,又跟到人家的小區,晚上又跟了兩趟……
他有點懵,沒瞧見想象中的關聯交易,隻看到提車車主的喜悅。
到了深夜時分,“較真”小組的行動信息匯總,都沒有發現異常,但也都覺得碳矽門店是真的很忙。
李鬆沒覺得奇怪,認為這種風口浪尖或許是碳矽集團行事更加謹慎。
接下來兩天,小組行動持續追蹤,把範圍擴展到了申城之外。
李鬆出差了,忙活著自己的較真。
徐欣也出差了,倒是沒忙活碳矽集團的事,而是和遊說同行合力吃掉阿裏兜售的價值9億美元的美團股份。
碳矽九州開門紅,上次過來“打折送禮”的阿裏沒有失諾,雖然這種交易的理由出自老板吃飯時的一個小賭注,但兩邊還是順利對接了。
紅隼這邊定下來2億美元的規模,剩下的7億美元則是由今日資本、IDG兩家尋找資金來共同配額完成。
交易意願與折扣都是俞興拿到的,領頭名義是紅隼的,配額與合作自然就由他們兩家來做,目標則是臨港這邊交好的機構。
隻是,出乎劉琬英和徐欣的預料,美團的股份竟然沒有她們想象的那麽受追捧。
浙產投和啟明創投有些猶豫,但還是願意參與到這一輪,之前參與碳矽集團上一輪融資的經緯創投和方源資本十分躊躇,最終就想婉言謝絕了。
“杜總,美團絕對是有巨大前景的,它和企鵝聯合在一起,團購市場後麵的局勢就徹底定下來了。”徐欣真是無奈,“杜總,這不是讓你幫忙,俞總的意思是好東西一起分!”
她很能把握俞興的心思。
杜宇宸聽到徐總提到俞總,猶豫道:“徐總,阿裏是擺明了要死磕下去,就像京東和企鵝聯合,難道就撼動了阿裏的市場嗎?阿裏太強了,我不認為美團後麵能很舒服。”
徐欣直皺眉。
杜宇宸又說道:“徐總,你就直說吧,是不是俞總和你們湊不夠錢?”
徐欣:“……”
“我這邊的資金也不充沛。”杜宇宸斟酌道,“我會給俞總打個電話聊聊的,他應該能理解我。”
徐欣沒想到對方心裏覺得自己是來打秋風的。
她盯著杜宇宸看了幾眼,搖頭道:“算了,這事不強求,現在搞得我們要強買強賣一樣,杜總,你別後悔就行。”
杜宇宸不後悔,他認為團購市場還會有明顯的變數,阿裏是最大的變數,百度次之。
再說了,如果這個股份真那麽香,阿裏會那樣輕而易舉的打折嗎?
所謂的飯桌賭約,他都覺得那是掩飾,不排除是俞總和馬總一起做戲,之前就聽說俞總還買了阿裏很多的股票,兩邊私底下還有什麽利益勾兌是很難知道的。
杜宇宸不想接盤,倒是趁著徐總的到來而詢問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徐總,大家現在對碳矽的周榜都有很多疑問,你在申城,又經常去臨港,這裏麵到底有沒有水分?”
徐欣沒好氣的白了一眼:“你問我幹嘛,你直接問俞總啊。”
“嘿嘿,我不問,我就當是真的。”杜宇宸笑道,“如果俞總認為有必要摻水,那就是確實需要這樣運營,車圈嘛,水深,BBA不也就那樣,今年還得被重罰呢。”
他評價道:“隻要不被逮住就行。”
徐欣微微歎氣:“沒摻水,是真的。”
杜宇宸問道:“真是真的?”
徐欣點頭:“真是。”
杜宇宸心裏狐疑卻斬釘截鐵的說道:“好,徐總,我相信你!”
徐欣看著麵前這位精明的投資人,等到回了臨港就把他的表現說給了俞興聽。
既不看好美團前景,也對碳矽銷量存疑。
俞興聽得哭笑不得,隻能感慨道:“倒也難怪外界都懷疑我們了,連我們自己的股東都不確定,還有什麽好說的?”
徐欣頷首,又問道:“俞總,你要不要給他打個電話,再爭取爭取?”
俞興搖頭,評價道:“驢性發作,強求不得。”
徐欣:“……”
雖然不是說自己,但聽著這樣的評價總有點不自在,好歹也是投資人,物傷其……呃……
徐欣換了個舒服的話題,問道:“碳矽這邊的訂單怎麽樣?領導怎麽看?央視怎麽采?”
“一切正常,我們上周還是很手忙腳亂的。”俞興答股東問,“市裏大領導來了,我就中規中矩,也沒太怎麽樣,但中規中矩應該就行了吧,央視那邊反複確認了我們的數據,還看了我們手裏等待轉化的訂單,又在臨港蹲了一天,最後是拉著我和力勁集團的劉相尚一起做了采訪。”
力勁集團是香江上市公司,是超大型壓鑄機的供應商。
央視團隊在抵達臨港的晚上就詢問俞興,能否與供應商代表一起接受采訪。
俞興提供了重要供應商的名單,力勁集團便這樣被選中。
他給力勁打了電話,結果是董事長劉相尚親自飛來了,不僅如此,他還把兒子劉卓銘也一起帶過來了。
劉卓銘是80後,08年進入力勁,是作為接班人培養的。
徐欣點了點頭,對於這幾天的輿論風波並不在意,問了個更為關鍵的問題:“俞總,你們第二周的銷量大概能有多少?”
“我們已經要開始做簡易的擴產了。”俞興說道,“這周差不多能有1300輛左右,三月剩下的時間要看能不能穩住這個數字,四月會有個申城車展的刺激,這樣有Q2的成績初步做出來,我們心裏就徹底有底了。”
上一周的銷量實際上是包括了21日發布會和22日這兩天累計的轉化儲備,所以,這一周能稍微增長到1300輛也仍舊在優秀範圍。
徐欣心裏默算,如果三月勢頭不減,單月銷量或許就能突破5000輛!
這就不再預測後麵車展刺激與上市熱銷所帶來進一步的催化了。
她一時間感慨莫名:“俞總……你這麽下去,真要因為新能源封神了。”
新能源的產業地位不一樣。
“封神不好,捧高了容易摔下來。”俞興笑道。
徐欣覺得這恐怕由不得俞總自己。
她晚上在碳矽食堂蹭了頓飯,回到家裏便瞧見丈夫李鬆擰著眉頭坐在沙發上。
“又發什麽神經呢?”徐欣問了句。
李鬆鄭重其事的說道:“碳矽的交車數據可能是真的!”
徐欣:“……”
李鬆隨即說了自己與團隊連續五天的追蹤,最終沒有發現絲毫異常。
徐欣聽完哭笑不得,忍不住借用了俞興的評價:“你真是驢性發作啊!”
李鬆歎息:“碳矽什麽時候上市,我覺得我以後得買它的股票了。”
徐欣還真給了個答案:“也許明年就能上市。”
“啊?明年?”李鬆吃了一驚,“能這麽快嗎?明年年底?去美國還是香江?”
“今年年底很可能就啟動上市流程,最快能在明年年中,大概率是美國,也可能是香江。”徐欣思索道,“俞總傾向於更容易資本運作的美國。”
李鬆消化著這個消息,忽然問道:“你說,碳矽以後會不會出海啊?”
徐欣眨了眨眼,露出個笑容:“我還真問了他同一個問題。”
她繼續說道:“他說,現階段肯定不行,暫時也沒計劃,但如果未來能出海,車型名字倒是可以和九州搭在一起,叫做‘寰宇’,九州寰宇。”
李鬆覺得這就是俞興心裏還是有未來出海計劃的。
他思索了一會,由衷的說道:“我現在是真的有些佩服俞興了,他還真能在臨港熬了這幾年,最終造出來這樣一款產品。”
業界對俞興當初選擇造車是有不解的,也不認為他能殺出重圍,但“九州”問世便激起千層浪,也必然會繼續用銷量粉碎質疑。
3月9日,與之前上午的發布時間不同,碳矽集團這天是在傍晚6點40分發布了新一期的銷量周榜。
三月第一周銷量榜單。
前兩名沒變,仍然是Q5和昂科威,但九州以1326輛的成績壓過漢蘭達的1087輛,成為這次周榜的第三名。
漢蘭達的改款將至,老款即便進入清理庫存的階段,仍然讓消費者很是觀望。
連續兩周做榜單,問世第一周便是第四,第二周幹脆壓下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殺入三甲。
這一次不光是負責營銷的郭百迅,連同執行副總裁李暉,兩人一起在微博與朋友圈火力全開,抨擊碳矽與九州所存在的問題。
隻是,還沒到半個小時,微博與微信朋友圈都出現了很多新消息的提醒,再點進去一看便是“新聞在報道臨港”“九州上電視了”“李總別說了”之類的內容。
李暉趕緊順著提醒去看新聞,還瞧見了央視采訪的尾巴。
記者提問:俞總,你怎麽看國內新能源產業的未來?
俞興:就像我在發布會上說的,這是一場產業革新的開始,國內與國際市場都必然會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對新能源的未來充滿信心。
依舊中規中矩的回答。
鏡頭從俞興臉上移開,隨即便是碳矽工廠的畫麵。
機器轟鳴,震徹廠房。
超大型壓鑄機如鋼鐵巨獸般矗立,巨臂緩緩下壓,液壓係統發出低吼,熔融的鋁合金便精準壓鑄成完整的車身結構,多餘的金屬毛刺被瞬間剝離。
數台機械臂同步起舞,電池模組被輕盈翻轉,電機在托舉下進行毫米級對接,冷卻液霧化成細密白汽,在頂燈照射下折射出光芒。
整條產線冰冷運轉,機械鏗鏘,零件脆響,新能源的骨架在傳送帶上錘煉成型。
李暉呆住了,好一會才去尋找之前的新聞內容。
央視畫麵給了不短的時間,不僅報道碳矽集團首款新能源車型麵世的熱銷,還播放用戶提車的畫麵,又由力勁集團董事長介紹壓鑄機的技術與驗證,最後是對碳矽集團董事長俞興個人的采訪。
從數據到技術到回應,這一段隱隱就是對如今輿論的回擊。
李暉回神,心中難說滋味。
“李總,微博的熱搜都撤掉了……”郭百迅打了電話過來。
李暉無奈:“撤就撤吧,這還能怎麽辦?”
郭百迅說道:“那這怎麽搞?九州的勢頭看起來有些猛啊,我們改款的漢蘭達能不能壓住啊?”
李暉沉默一會:“或許能。”
然而,等到他掛斷電話,再看今日份周榜,看著已經爬到漢蘭達上麵的九州,想著自己去親自體驗過的車型,這天晚上徹底的失眠了。
李暉隱約有種不妙的預感。
上周是九州第一次在漢蘭達的下麵,那不會是九州的最後一次吧。
……
六座九州襲擊市場。
僅僅兩周時間,這熱銷的兩千多輛按照它的定價便是7億多的營收。
兩周時間賣7億!
第一個周榜出爐的時候,人在銅市洽談的奇點汽車沈海寅被領導問了一句。
“聽說碳矽的俞興對奇點汽車不太看好?”
沈海寅不慌不忙的回答:“他是增程,我是純電,他不願意看好我。”
不是不看好,是不願意看好。
如此回答堪稱微妙。
領導也就問了這麽一句。
然而,第二個周榜出爐,已經離開的沈海寅接到領導電話,提到省裏多了一次交流,還請了專家來參與。
沈海寅急忙再飛到銅市,並與本地領導積極探討合作的落地。
隻是,等到省裏的團隊過來,他瞧見對方的座駕便是一愣,赫然是新近上市的六座九州。
這裏怎麽會有九州?
沈海寅還沒反應過來就瞧見從車裏和領導有說有笑下來的碳矽集團掌門人。
他愕然失聲:“俞總,你怎麽,怎麽來了?”
“熊總拉著我來看看,我說我不是專家,他們非說我是專家。”俞興含蓄一笑,“沒事,沈總,我就是聽聽看看,而已。”
熊瀟鴿說了一句話:“誰造出九州,誰就是專家嘛,敬畏市場,尊重市場。”
沈海寅心往下沉,沒想到自己會被追著殺,而與之前不同,短短半個月時間,臨港的俞興已然和上次見麵不同。
他還是努力擠出笑容:“俞總,我們一起為新能源事業添磚加瓦。”
俞興頷首,對麵前這位沒有意見,除了熊總,臨港的主任也打電話代為邀請,也就由此一行。
他握了握手:“咱們積極交流。”
同行領導皆笑著點頭,願意就新能源產業的未來積極與臨港專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