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軍隊改革
字數:3210 加入書籤
天氣漸漸轉暖,田地間,各種勞作開始熱火朝天。民以食為天,所有人都期盼著能有一個好年景。冀縣南麵的空曠原野上,袁熙帶著手下觀看百姓軍練兵。
距離百姓軍駐紮在此已經兩個月了,這兩月間,所有人都沒有放鬆,不但是長官和指導員,連士兵都卯著一股勁。這些人從正規官軍中出來,成了百姓軍這支雜牌軍,心中其實是有一些想法的,但百姓軍的氛圍又相當好,便也打消了他們想法。
在易京圍困公孫瓚的大將高升率兵來冀縣以後,和袁熙做了交接,便匆匆趕回去了。如此,袁熙便將幽州的軍政一把抓了。也是他的身份關係,否則袁紹肯定不會放這麽大的權力。
袁紹給他的軍隊都是二流貨色,精銳都抽調到了南方。也不想想幽州臨近北疆,北麵大漠裏都是胡虜,沒有精兵怎麽行呢。但這時候袁紹滿心思都是南下,便顧不上了。況且幽州之地,隻要守住居庸等幾個關口,問題也不是很大。匈奴人鮮卑人自顧不暇,也不會來騷擾幽州。
袁熙將這批二流弱兵分做兩半,老弱病殘去屯田,精兵強將收編入百姓軍。而糧餉則全部供應百姓軍。
看著眼前涇渭分明的兩撥人,袁熙還是深深皺起了眉頭。
趙雲指著前方道:“新加入的這批士兵,大多是新兵,戰鬥力不足。而且,士氣也不高。恐怕不能迅速融入到百姓軍中來。”
袁熙道:“呂方呢?去洗腦……哦不,做思想工作,你是政委得負責起來。”
呂方也就在一邊,忙道:“正在做呢,不過效果不理想。按我的看法,還是打散編入一連二連比較好。”
袁熙道:“也行,給大家也升升官。”
幾個人笑了起來。每當組織擴大,班長就升排長,連長就升營長。這次新加入的足有兩千人,趙雲這個營長,足足能升旅長了。
“不過。”袁熙叮囑道:“要慢慢來,稀釋比例過大,不利於組織建設,我看就慢慢來吧。我們有的是時間。”
呂方接了吩咐,便下去安排工作了。袁熙這套領導班子,漸漸也開始運轉順滑了。隻是總覺得缺了一些關鍵角色。
他轉向一邊觀看的田疇,道:“田先生,你覺得我昨天關於參謀部的想法怎麽樣?”
將軍隊搞定了,袁熙便打算將後世的參謀製度給借用過來,用以提高決策的準確性。這時候的打仗,完全是靠個人,每個將軍帶領一支部隊,打到哪裏算哪裏,帶兵的人厲害,兵就厲害,帶兵的人弱,兵就弱。正因為曹操那邊優秀的將領多,這才能經常打勝仗。袁熙這邊沒什麽將才,便得依靠計劃和集體智慧,減少犯錯幾率。
田疇雖然不通軍事,但做事籌謀有度,是適合做參謀的料。德國人說,有頭腦又勤奮,就可以做參謀長。田疇正好兩者都有。
田疇晃了晃大腦袋道:“你說的,我回去仔細思考了一下。雖然也有可取之處,卻無法適用。其一,所謂的參謀部需要了解戰場上每一個細節,方才能製定方案,這就需要臨前線實地考察,但真正作戰的時候,恐怕沒有多少時間。最了解實際情況的,還是那些一線將軍。其二,就算你有了命令,若要下達下去,仍然有可能滯後,導致貽誤戰機。前敵將領雖然沒有那麽細密的考慮,但卻能第一時間下決定。要知道,戰機一瞬即逝,如果要等參謀部下達命令,那就晚了。”
袁熙頭痛起來,他說的這兩個問題,正是古今外部條件不同。現代部隊有無線電通訊,能夠實時指揮軍隊,將決策智慧集中起來,就像是大腦連接身體,有效而直接。但古代得靠傳令兵,通訊不便,一來一回,容易貽誤戰機。參謀部起到的作用就小了很多,很多時候就是閉上眼睛打仗,亂打一團。
“呃……這個我再想一下,回頭再完善一下。”
田疇道:“與其想這個問題,不如想想如何提高將領的見識。”
袁熙眼前一亮,道:“關於這個我也想過,帶兵將領是一支軍隊的大腦。要提高決策的正確性,就得多總結多學習戰例。我已經讓呂方將古今戰爭案例整理出來,接下來會將將官集中起來講解。另外,每場戰鬥結束,每個人都要總結得失,傳示全軍,以供學習。”
田疇想了想,道:“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袁熙滔滔不絕道:“還得總結幾條原則,單兵作戰,小團隊作戰,大兵團作戰,什麽時候守,什麽時候追,什麽時候強攻,什麽時候突圍,都要有細則,編寫成冊,供連以上軍官學習。最好還有幾條口訣,能夠讓全軍熟記。”
趙雲插嘴道:“關於這一點,我們中間恰好有一個人非常熟悉。”
“誰?”
“高順。”
袁熙一拍腦門,怎麽把這個猛人給忘了。自從高順加入百姓軍以後,便如同水進了大海,馬上就是去了關注焦點。但實際上,高順在百姓軍現在也是如魚得水,不但因為驚人藝業,廣受將士好評。數次比武,他所在的一連一排一班都能夠勇冠三軍。還因他的經驗豐富,連笑麵虎李平這個排長都得聽他的。
“很好,這件事情就著落在高順身上了。”
袁熙對趙雲道:“子龍,你也得加緊訓練了,想娶我義妹貂蟬,還得過高順這一關。”
趙雲臉上一紅,尷尬地笑笑。這個麵對千軍萬馬不會眨一下眼睛的硬漢,似乎在女人身上開不了竅。
商量妥當。袁熙下令,百姓軍新編組兩個連,組成兩個營。剩下的人全部在冀縣駐紮。其餘人隨著他南下。
如今易京一帶算是衰敗了,但接壤南皮一代的土地也就空出來了。袁熙打算將這些土地挖掘出來,一部分當做籌碼和崔家做交易,一部分打算開墾出來進行屯田,剩下的便鼓勵流民認領耕田。為此,他打算下令,隻要願意在這些地方開墾耕種的人,隻要三年之內勤奮耕作,三年之後,這些土地就歸他所有。
相信有了這個措施,那些依附於幽州大族的佃戶,也能有個寄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