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衍聖公:與那道士皇帝分個勝負!以佛道為劍,轟殺天下儒宗!

字數:15684   加入書籤

A+A-




    孔家,大堂之中。

    好半晌後,孔家這一代衍聖公,也就是孔貞幹,終於幽幽的睜開了雙眼,迎著眾人關切的目光,不顧眾人的勸阻,掙紮著坐起身。

    “嚴世蕃,嚴賊,惡賊!”孔貞幹想到方才看到的信箋,依舊氣的渾身發抖。

    “父親,千萬保重身體啊!”這時,床頭邊上,身形有些纖弱,卻麵色紅潤的書生開口。

    這書生不是別人,正是孔貞幹的兒子,孔尚賢。

    (注:曆史上,孔貞幹於嘉靖三十八年去世,服務於劇情,時間線有所虛構。)

    聽到兒子的聲音,孔貞幹深吸口氣,擺擺手,示意身後為他捋順胸口的中年人停下後從床榻上下來,道:“召集所有人入祠堂!”

    “是。”孔尚賢點了點頭,轉身離去。

    而圍在床榻邊上的孔家其他人,也都在這一刻四散而去。

    不一會,孔家祠堂裏,孔家核心成員齊聚一堂。

    “叫大家來所為何事,想必都已經知道了,”孔貞幹幹枯瘦弱的手中,死死抓著手裏的信箋怒睜著雙眸,“嚴賊,欺我孔家太甚!”

    “不僅如此,他竟妄想通過變法,來鏟除我孔家!”

    聽到孔貞幹的話,孔家一眾嫡係紛紛大怒,各個議論紛紛,開始對嚴家父子批判起來。

    “爾等可知,嚴賊真正的目的是什麽?”孔貞幹雙手虛壓了壓,示意眾人安靜。

    等所有人都將目光朝他看來的時候,他這才沉聲道:“眾所周知,如今天下,我孔家就是儒宗之首,也是天下儒宗之正統!”

    “若是我儒家倒了,那屆時,整個儒宗都將會遭到重創,嚴賊此舉是要掘根!”

    “他是要掘我儒家的根!”孔貞幹的怒吼,石破天驚,目眥欲裂,“儒宗倒了,嚴賊以後行事將再無顧忌,荼毒天下也不會有人站出來!”

    “此等禍國殃民,荼毒天下之惡賊,當遭受天誅!”

    下方孔家眾人也是在這一刻憤怒異常。

    “我孔家,誓與嚴賊不兩立!”有須發灰白的老者站起來大聲吼道。

    “掘我儒宗之根基,老夫與嚴賊不死不休!”

    “不死不休!”其他人紛紛響應。

    看著群情激憤的族人,孔貞幹單薄滿是褶皺的眼皮下,眸子裏有精光浮動。

    朝廷要撤去他衍聖公的爵位,正式旨意還未下達,他要利用這最後的機會,與嚴黨甚至是與那道士皇帝,分出一個勝負來!

    不可否認,那位皇帝這七年時間裏,確實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更是讓大明迎來太祖,“太宗”都不曾有過的盛世。

    嗯,他說的太宗,自然是永樂皇帝了。

    他心裏從不認那道士皇帝當年大禮議,強行將永樂皇帝的廟號改成祖的荒唐行為。

    雖然你這個道士皇帝,這七年來讓大明迎來了盛世,天下百姓都對你改觀不少,人人都私下裏誇你,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羞辱孔家。

    更不意味著,你可以對儒宗下手!

    自古以來,沒有王朝可以動搖儒宗的地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辦不到的事情,你嘉靖更不行,就算是朱元璋,都……嗯,他死了!

    孔貞幹攥著拳頭,凝視著京城的方向。

    ……

    京城,嚴府後堂。

    已經有弱冠之齡的嚴紹庭,恭敬的給爺爺嚴嵩,父親嚴世蕃奉上一杯靈茶後,退至爺爺嚴嵩身旁,然後默默的凝望著堂外的大雪。

    自從嚴家祖孫三人都踏上修仙路之後,日常給爺爺和父親二人端茶奉水,就是嚴紹庭的活了。

    畢竟修仙之事,乃是機密。

    有道是法不傳六耳,道不傳非人。

    雖然嚴家祖孫三人加起來已經六耳了,但也可以理解為六耳之外,至於‘非人’自然是府上除了他們祖孫三人之外的所有人了。

    所以,為了保密,事關靈茶,飯食這些,基本上都是嚴紹庭的活了。

    而對此嚴紹庭也沒有什麽怨言。

    他自幼便早慧,成熟像是個小大人,自然明白修仙事關機密,至於府上其他人,都不配知曉,更不配接觸靈物的道理。

    再說,給爺爺和父親做飯,本就是盡孝,並無不妥。

    “汝貞啊,”嚴嵩喝了一口熱茶,而後看向胡宗憲,“你如今已經入閣,也被皇上敕封了仙官官身,算是進入了我大明最核心的圈層。”

    “有些事情,我也該告訴你了。”

    聽到嚴嵩的話,胡宗憲趕緊放下手裏的靈茶,拱手肅容道:“閣老請說。”

    “嗯,”嚴嵩點了點頭,語氣溫吞,“我不知道你是否知曉,其實當日皇上詢問推舉何人入閣的時候,我推舉了兩個人。”

    “一個是你,”嚴嵩說著,抬眼看向胡宗憲,“另一個是應德。”

    胡宗憲聞言,神情間絲毫不見意外之色,點了點頭道:“其實早在收到凋令,平瀛州府的一刻,我就已經知曉了閣老的用意。”

    “還請恕學生眼拙,”胡宗憲說著,輕歎一口氣,道:“隻當此前,閣老如此是因為景王殿下,沒想到如今內閣中又出現了第三股勢力。”

    “武勳派,也是新黨。”說著,胡宗憲微微搖頭,頗感無奈,“我的身份卻是有些尷尬了,人人皆知,我是閣老的人。”

    “但,瀛州府一行,卻又讓我成了武勳派的代表之一。”胡宗憲眉宇間滿是愁容,看向嚴嵩,道:“這些疑問,一直在我心間縈繞,幾次想要拜訪閣老,但都沒有機會。”

    說著,胡宗憲不著痕跡的瞥了眼嚴世蕃,卻是迎來後者的一記冷眼。

    沒錯,三年來,胡宗憲都不曾正式登門拜訪嚴嵩,不是他不想,而是沒機會,原因自然是這位小閣老堵門不讓進了。

    不過仔細想來,嚴世蕃其實也不過是個幌子罷了,胡宗憲知曉,若是嚴閣老真的要見他,嚴世蕃也阻攔不了。

    至於閣老為什麽這麽做,胡宗憲心裏明白,定然不會是閣老對他有意見,這其中必然有深意,所以胡宗憲也隻能按捺住。

    “嗬嗬,”嚴嵩笑了笑,寬慰道:“如今見也不遲。”說著,語氣微微一頓,又跟著道:“汝貞,其實我想讓入閣的人選並不是你。”

    聽到嚴嵩這麽一說,胡宗憲點了點頭,他並不意外。

    閣老如此精明之人,他未入閣前就能看透的道理,閣老自然也明白。

    那就隻能是,閣老另有深意了。

    這也是閣老三年來,對自己登門拜訪都避而不見的原因。

    今日,他終於可以從閣老口中得知了。

    “你跟應德不一樣,”嚴嵩緩聲說著,“應德與我嚴家的關係,最多也就勉強算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關係。”

    “我需要他身上嚴黨的烙印,他需要我幫他實現報國的理想。”說到這裏的時候,嚴嵩頓了頓,話鋒一轉,道:“想必你也已經聽說了,在京城郊外,皇上特批了一塊靈田給我。”

    胡宗憲聞言,點了點頭,沒有插話,聽嚴嵩繼續把話說完。

    “當日瀛州府國戰,那些身形如鬼魅的孩子你應該也見識過了,對仙武衛想必也不陌生,”在胡宗憲的注視下,嚴嵩繼續道:“那塊靈田,就是專門用來培養靈獸大軍的。”

    “屆時,我大明將會出現一支完全超越凡人的仙朝新軍,這支新軍由仙武衛駕馭靈獸大軍……”

    聽到這裏,胡宗憲心中恍然。

    他的政治嗅覺並不比內閣其他人差,此刻經過嚴嵩這麽一提點,頓時就全都明白了。

    軍權!說到底,不過是這兩個字。

    嚴閣老如今已經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了,又深得皇上的信任,如果這個時候再染指軍權的話,那麽怕是會引起皇上的猜忌。

    而唐順之跟嚴閣老的關係,並沒有自己親密,舉薦他入閣的話,那就能撇清自己了。

    “看來,你已經明白了……”將胡宗憲的神情收入眼底後,嚴嵩笑了笑,“而選擇你入內閣,是皇上特意敲定的。”

    迎著胡宗憲疑惑的目光,嚴嵩將其中利害關係和皇上的意圖說了一遍。

    “這麽說,皇上想用我來平衡裕王跟景王二位殿下,但我根基薄弱,需要閣老的幫扶?”胡宗憲說著,眼神中有了然之色。

    “不錯。”嚴嵩微微頷首,道:“不過你要明確一點,得助於嚴,卻不屬於嚴,你要發展自己的派係,這也是我今日要告誡於你的。”

    “閣老?!”聽到嚴嵩的話,胡宗憲一驚,就要開口說什麽卻被嚴嵩抬手打斷。

    “不必多說了,”嚴嵩身子微微前傾,凝視著胡宗憲,宛若慈父般,諄諄教誨,“切記,日子很長,你要為自己,為家族著想。”

    “以後這大明,必然會出現一個又一個長生久視的修仙家族,這也是內閣所有人的選擇!”

    “未來,大明會朝著何等方向發展,沒有人知曉,這修仙家族發展是必然的。皇上也不會允許任何人獨善其身!”

    “修仙家族,與仙朝之間,緊密聯係,彼此利益不可切割!”

    聽到這裏,胡宗憲眼皮一跳,身子猛的一寒,張了張嘴,道:“那豈不是要發展成,從漢末一直到唐末才結束的世家門閥割據的局麵?”

    聽到這裏,嚴世蕃也是一怔,猛的朝著老爹嚴嵩看去。

    “隻有如此,大明才能擰成一股繩,去迎接更大的挑戰……”說著,嚴嵩搖搖頭,輕歎道:

    “未來如何,誰能說的準呢,或許皇上另有打算也不一定。”突然,他望著堂外的大雪,又哼笑道:“我們能看到的,皇上豈能看不到?以皇上的霸道權禦之術,所有人……”

    “都不過是掌中物罷了!”

    堂外大雪簌簌,天地間垂掛而下朦朧的大幕,或許是修仙的關係,嚴嵩的視線卻是前所未有的清晰,越看越遠,直到天穹。

    隻見天穹之上,怒雲翻滾,蘊藏著無盡的威勢,嚴嵩默默收回視線。

    他是看的清楚了,可心中卻越發的畏懼!

    ……

    在所有人的矚目下,孔家出手了。

    無數的信箋、飛鴿傳書,從曲阜發出,飛向整個大明兩京一十三省。

    孔家經營數個朝代,曆經春秋,代代傳承下來,真要論底蘊,沒有任何一個家族能與之媲美,一言既出,說句十方響應也不為過。

    一時間,天下學子,士人紛紛響應孔家,開始對嚴家父子,口誅筆伐,大肆批判。

    不僅如此,就連嚴黨一係的官員,也紛紛開始倒戈,更有甚者,揚言寧做孤臣,不做嚴犬!

    然而,這還不算完,伴隨而來的還有紛遝至來的彈劾奏本,全都是彈劾嚴黨罪行的。

    甚至不少還有整頓吏治之前的,更有甚者不惜以同歸於盡的方式,再次拿當年的朱紈案來說事,揚言嚴嵩買通了自己,針對朱紈。

    此外,像是什麽夏言案,貪汙收回,結黨營私,更是多不勝數,每日都有奏本送入內閣。

    不過這些彈劾的奏本都被壓了下來。

    然而這些可難不倒那些人,奏本被彈壓,那就去西苑跪著,死諫。

    玉熙宮外,禦史言官,朝中大大小小,四品以上,半數多的官員全都跪在了西苑外。

    這些官員,在這一刻不光有清流,還有昔日站隊到嚴黨的。

    不過如今他們隻為兩件事。

    一,彈劾嚴嵩父子;二,勸諫皇上不能取消孔家衍聖公,更不能聽信讒言輕易變法。

    嚴府後院靈田,嚴嵩的茅草屋裏。

    “嘭!”盛怒的小閣老嚴世蕃看著手上的彈劾奏本,直接拍桌而起,怒聲道:“反了,那些原本靠著我嚴家才站到如今位子的人,竟敢公然抨擊我嚴家,忘恩負義的畜生……”

    “好,好,好得很!”嚴世蕃踱著步,而後豁然轉身,怒聲道:“敬酒不吃吃罰酒,那老子就如了他們的願,讓他們連孤臣都做不成!”

    榻上,盤膝而坐的嚴嵩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而後睜開雙眼,抬了抬眼,看向嚴世蕃。

    “從你決定變法,處理孔家的一刻開始,今日的局麵就已經是注定了的,”嚴嵩語氣溫吞,拿起桌上幾份奏本,溫吞道:

    “動孔家,就是動天下儒宗。”

    “儒宗是個很寬泛的東西,但正如你所說,它自漢朝開始就已經存在了。”

    “它是自漢朝開始,曆朝曆代,無形之中造就的規則,它束縛的不光是現實,還有人心。”

    “士人學子,以儒治國,將儒家經典視作明燈。它規範著人的一言一行,思想上人人遵循禮法,不敢逾越半分!”

    “那是種比肩天道一般的規則!”

    “對它動手,注定會迎來反噬,”說著,嚴嵩語氣微微一頓,語重心長,道:“世蕃啊,你一個人,是成不了事的。”

    聽到老爹的話,嚴世蕃眸光一閃,寬大的袖口裏,拳頭攥的緊緊的,看著老爹沉默片刻後,突然道:“爹,我不會放棄的。”

    看著嚴肅的嚴世蕃,嚴嵩突然發出一聲慈祥的哼笑,抬手對嚴世蕃招了招,示意坐下說。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嚴嵩緩聲道:“你需要幫手。”

    “幫手?”聽到老爹嚴嵩的話,嚴世蕃低頭略一思索後,抬起頭看向嚴嵩,明悟道:“百家學派支持者、商人、受戶籍限製的百姓?”

    “嗬,”聽到嚴世蕃這麽說,嚴嵩笑著搖搖頭,道:“這些人隻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人,比他們更為重要……”

    看著笑的像是一隻狐狸的老爹嚴嵩,嚴世蕃想了想,還是沒有想到還有哪些人能幫自己。

    “我們還有幫手,”嚴嵩語氣溫吞,抬眼看著嚴世蕃,一字一頓,道:“玄圃宮。”

    玄圃宮?聽到這話,嚴世蕃一愣,繼而反應過來,道:“您說的是,清風?”

    嚴世蕃怎麽也沒想到,自己要跟孔家對轟開戰,清風能幫到自己什麽?

    “爹,清風隻有皇上一個人能用,我們可不能指揮那丫頭……”嚴世蕃搖頭說著,突然語氣一頓,像是想到了什麽,道:

    “爹的意思是說,道門?!”

    “悟性還算不錯,”嚴嵩點了點頭,“不光是道門,還有佛門。”

    “以佛道為劍,”嚴嵩說著,身子微微前傾,凝視著嚴世蕃,“轟殺這天下儒宗!”

    佛道為劍,轟殺儒宗?!

    看著近在咫尺般,凝視著自己的老爹嚴嵩,嚴世蕃吞了口口水,道:

    “爹,您到底想說什麽?”直覺告訴他,老爹要說的,不光是這些,可能所圖甚大!

    這些年,他在老爹身邊,可沒少長進,自然知道,老爹的目的肯定不止這些。

    “嚴世蕃!”嚴嵩沉聲喝道:“你要知道,你那點小心思,瞞不過皇上,也滿不過所有人。你要學會思考,為什麽皇上會同意!”

    “那是因為你提出的,“啟思革新”的根本目的,符合了皇上,符合了大明的利益!”

    “皇上想要讓大明進行一場變革,一場打破儒宗束縛,太祖製定之下,八股牢籠的規則變法!說白了,就是臣民思想上的變法!”

    “之前葡萄牙的那個商人,你可還記得?”嚴嵩沉聲道:“他說,在那片遙遠的大陸上,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變法。”

    “近些年,我通過葡萄牙的商人,搜集了大量的那片大陸上發生的一切,他們的國家,文化、體製、風土、人俗……”

    “在那場大變革開始之前,那片大陸與我大明還有此前其他朝代的體製並無不同。”

    “重點是那場令人驚歎的變法,那是一種思想上的變法,與你提出的‘啟思革新’不謀而合,你提出的變法就是一個字……”

    “破!”嚴嵩沉聲道:“破除舊製!”

    “此外,接下來我大明的‘工匠業’、‘商業’,‘百家學說’等等也都將會興起……”

    “這些種種,與遙遠的海外那片大陸上發生的事情,有太多相似之處了!”

    “而你的提出的‘啟思革新’的變法,能否成功,”說著,嚴嵩深吸了一口氣,抬起手抓著嚴世蕃的肩膀,道:

    “那片大陸上發生的變法,就是最好的參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之!”

    嚴嵩的話,宛若洪鍾大呂,在嚴世蕃的腦海中轟響,震得他腦袋嗡嗡的。

    葡萄牙的商人,他自然是接見了不少,畢竟未來大明要擴張海外,了解對手很必要。

    而他老爹,自然也就接觸到了那片大陸上,海外諸國發生的一切。他也順著聽了一耳朵,不過後來,他就沒興趣了。

    海外諸國?蠻夷而已,他們能修仙嗎?他們能懂什麽是天朝底蘊嗎?嗬!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老爹竟然聽的滋滋有味,還有了這麽一番深刻的感悟。

    其實說白了,這三年他能提出‘啟思革新’這個變法點子,也是受到了老爹研究海外諸國的一些啟發。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驕傲和尊嚴,隻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變法之路上,有蠻夷的影子罷了。

    “爹,您的意思是,挑起儒釋道三家的矛盾,繼而引申到諸子學說,最後讓大明的臣民也進行一場思想改變,徹底打破陳舊的王朝體製,從而完成這場變法?”

    “不錯!”嚴嵩點了點頭,“借著儒釋道三家大戰,在大明引入百家學說,徹底破掉陳舊王朝體製,讓大明完成一次脫胎換骨。”

    “我知道你提出變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搬倒孔家,但皇上認真了,那你就不能馬虎。”

    “你要記住,嚴世蕃,”嚴嵩沉聲道:“任何內部爭鬥,最終結果,必須是大明獲利!”

    “大明沒有獲利,就等同於損失,大明利益受損,你想想皇上會如何?”

    被老爹盯著,嚴世蕃瞳孔一縮,想到嘉靖那鬼神莫測的手段,不由打了個寒顫。

    “可是爹,就算清風丫頭願意幫忙,嗯,皇上必然會暗中默許的,”嚴世蕃頓了頓,又道:“我們該如何讓佛道兩家為我所用?”

    “如今清風為國師,道門勢大,佛門低調,必山的必山,他們會出山?道門我們也要考慮吧?這其中的難度不小啊……”

    嚴世蕃皺眉沉思著,“除非,佛門也有人當國師,嗬,這怎麽可能呢……”說著,自己都笑了,隻覺得自己的這個想法太可笑了。

    清風能當國師,充滿了巧合與偶然。再想要如法炮製,皇上會願意陪他們演戲?

    “如何不能呢?”然而就在這時,就聽嚴嵩語氣幽幽,道:“道門是我們送入宮裏的,隻有佛門之人也安排入宮,佛道方可為劍!”

    “爹,您認真的?”聽到這話,嚴世蕃驚了,不可思議道:“可是皇上他……”

    說著,就見老爹盯著自己看,嚴世蕃頓時閉嘴了,沉默半晌後,道:“爹,為了兒子,您受苦了。”

    他知道,這事必須是要老爹去求皇上了,以老爹跟皇上之間的君臣默契,他去求了,皇上就能明白是什麽意思。

    同時也相當於是變相的向皇上立軍令狀了。

    因為他知道,請皇上下場出手的代價,可不低,成則罷,敗了代價會很沉重!

    就比如之前,海瑞大鬧東南,清流沒辦法了,請皇上出手,代價是徐階家族的利益網直接被戳了好幾個窟窿,破財不算還要割地。

    這一刻,嚴世蕃突然發現,這場變法,自己雖然提了出來,可真正辦的時候,三年時間,終究還是有些準備不足。

    用他以往的想法,最多就是引入百家、還有靠著那些商人、受製於戶籍的百姓。

    可這些人終究是太過薄弱了,根本鬥不過這滿朝的官員。

    這次的反撲,他想過會很大,但沒想到會如此之劇烈,那些滿朝禽獸,竟然死都不怕也要攀咬嚴家一口,孔家有什麽好,竟然命都不要了?

    “嗬,”看著兒子的樣子,嚴嵩哼笑一聲,笑的頗為慈祥寵溺,道:“放心,爹幫你。這場變法,仙朝史書上,定有你一筆!”

    “嗯!”

    嚴世蕃重重點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對了,爹,您具體打算怎麽做?”嚴世蕃收斂情緒後,問道:

    “兒子有什麽能幫得上忙的?”

    聞言,嚴嵩略一沉吟,抬眼看向嚴世蕃,道:“此前,我嚴家坐鎮台州,是誤以為裕王一脈,要從福建入湖廣之事,你可還記得?”

    聞言,嚴世蕃略一思索,點了點頭,道:

    “記得,在整頓吏治之前,湖廣地區原本是我們嚴家一係的官員控製,整頓吏治後背裕王提拔的官員掌控,所以我們當初才會誤判。”

    (注:見第133章。)

    “以至於我們最後果斷紮根台州……爹,這湖廣地區,可是有什麽特殊之處?”

    “就在兩年前,浙江送上來一批,當初因為‘庚戌大獄’而連坐的最後一批官員名單,其中一個人的過往,引起了我的注意。”

    當年為了整頓吏治,朝廷掀起‘庚戌大獄’,浙直很多官員被連瓜帶根的一刀切了,其中自然也有不少冤枉,兩年前是最後一批需要審批的官員,該殺還是該放,都是要上報的。

    時值嘉靖閉關,內閣瘋狂的攬政績,梳理內政,嚴嵩身為內閣首輔,為了避免很多冤假錯案自然要審批很多公文。

    “什麽人?”聽到老爹嚴嵩這麽說,嚴世蕃也來了興趣,按理說當初整頓吏治,浙直和兩廣的所有要員都被處理了。

    剩下都是一些可有可無的小官,處理起來也就是看心情的事了。

    沒想到竟然還有人能引起老爹的注意。

    “到不是什麽大才……”嚴嵩微微搖頭,說著似是在找什麽,然後起身來到一旁的書架處,探了探頭,然後拿下一遝泛黃的厚厚本子,笑了笑,吹了吹灰,道:“找到了。”

    “看看。”說著,嚴嵩將黃紙本子遞給嚴世蕃。

    接過黃紙本子的封麵,眉頭一挑,念道:“西遊釋厄傳?”念完,抬頭驚訝的看著老爹,道:“話本故事?”

    “繼續往下看……”嚴嵩笑著抬了抬手,示意嚴世蕃稍安勿躁。

    見此,嚴世蕃隻好繼續閱讀下去。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念完定場詩,嚴世蕃搖搖頭。

    身為一個修仙者,他對這種神怪異誌話本,可沒什麽興趣。

    要是知道修仙,沒有踏上修仙之路前,他還會對這些仙神、誌怪傳說話本感興趣,以滿足他對仙神的想象與向往。

    至於現在,再看那些三流文人撰寫的神話,誌怪話本,隻覺得無趣。

    嚴世蕃看的很快,不一會便把這一遝本子看完了,輕呼出一口氣,皺眉道:“亂七八糟,爹,這話本有些粗糙了吧?莫非是初稿?”

    “是初稿,”嚴嵩微微頷首,道:“此人名叫吳承恩,這‘西遊釋厄傳’初稿完成於嘉靖二十一年,嘉靖二十八年此人入南京國子監。”

    “一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才考上貢生,卻沒有選上官,最後回鄉隱居直到嘉靖三十七年,可惜好景不長,後來朝廷掀起‘庚戌大獄’此人再次入獄,一直到兩年前,名單才送上。”

    “你知道,我一直在關注佛經故事,道門經典,翻看卷宗時,無意中看到此人所撰寫的故事,再想到你此前提的啟思革新,我便有意要利用儒釋道三家……便差人送來全文。”

    “兩年前,也就是嘉靖四十七年,此人已經赴湖北,任荊王朱翊钜府紀善一職。”

    簡單介紹了一番吳承恩的過往後,嚴嵩點了點故事,道:“這書雖然是初稿,可其中很多故事情節,都含蓄的隱喻了佛道之間的一些競爭,當然,或許是初稿的緣故……”

    “裏麵還有一些對朝廷的映射,最後還有一些不怎麽明顯的三教合一的想法。”

    “若是,將此書作為推手,無限放大,挑起佛道之爭,至於寫這書的吳承恩,自然是就是儒家代表了,嗬嗬……”說著,嚴嵩慈祥的笑著,道:“我們可以定製好一些框架,再由此人撰寫,以此挑起三教大爭……”

    “南朝,關於儒釋道,曾有“沙門不敬王者之爭”、“因果報應之爭”、“夷夏之爭”、“神不滅之爭”,四次大爭。”

    “這些,都是可以加以借鑒的嘛……”

    “等大亂之後,東南寧波府,不是還有一把劍嗎?”

    “一刀切了,大亂之後便是大興。”

    “如此,乘機引入百家學說,完成你的變法……”

    “……”

    注1:大約16世紀,歐洲人已經對自己所居住的大陸,有了相對明確的地理認知,並將其稱為“歐洲”,考慮這種地理認知的形成和命名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了長期的曆史過程。服務於劇情,本書采用‘那片大陸’稱呼,後續隨著時間推移,大明這邊了解到歐洲後換名。

    注2:據曆史記載,1550年,意大利藝術家和藝術史家瓦薩裏在其著作《藝苑名人傳》中首次正式使用“文藝複興”一詞,來描述那一時期的藝術和文化成就。

    服務於劇情,本書不會提到‘文藝複興’這一概念,以‘那場變法’來稱呼。(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