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蕭承啟的釋懷

字數:4293   加入書籤

A+A-


    望著空蕩蕩的天空,莫青瑤久久難以回神。
    她知道,許紅玉絕對沒有躋身地仙境。
    但明明還不是地仙的許紅玉,為何能飛?
    之前甚至從未發現過。
    莫青瑤輕歎了口氣,搖了搖頭。
    “許先生這些弟子,沒有一個簡單的。”
    想起同樣不是地仙也能飛的趙蓁,莫青瑤反而理解了。
    作為許先生的弟子,有一些不同於尋常人的地方,也很合理。
    莫青瑤沒有發現,身邊那位女子地仙盯著天空看了許久。
    眼睛裏,隱隱約約有奇異的光彩閃爍。
    片刻之後,又重歸寂靜。
    話說許紅玉騰飛之後,身形筆直向西,直奔鎮西大軍的軍營。
    許紅玉其實在雙江城吞掉整條玉液江的江河水運躋身一品之後,便已經擁有了飛行的能力。
    她這種飛行與地仙又有不同,地仙飛行,更像是一種本能的蛻變和升華。
    自然而然。
    許紅玉的飛行卻是操縱天地元素的力量,將自己托舉升空,然後向前飛行。
    在速度上或許比一般的地仙慢不了多少,但若論靈巧性,還是差了一大截。
    許紅玉之所以有自信敢孤身獨闖軍營,就是因為有這個底牌在。
    她若想走,除非是地仙來攔。
    一品高手,既打不過她,更追不上她。
    荒州邊軍大營坐落在荒州西部接近邊境線內兩百裏處。
    之所以不在邊境線上,主要是因為邊境線那一片地帶是一片無人區。
    環境極其惡劣,不易生存。
    駐紮在那裏,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實在太大。
    所以鎮西大將軍,二皇子蕭承啟便將軍營駐紮的地點選在了兩百裏內。
    是一片難得的草場。
    其中還有一條大河洶湧而過,並且分流處許多細小的分枝。
    這條大河名為漠河,源頭來自於荒州西北部那一望無際的雪山融水。
    從荒州西北一路南下,到了荒州中部又急轉直上,往東北流去,進入雍州,過雲州、幽州,最後在青州直入東海。
    也正是因為漠河在荒州中部忽然改道,這才造就了荒州中部以下,常年幹旱,風沙漫天的地理環境。
    反而是西北部則常見綠洲。
    這裏也是荒州人口最為繁榮的地方。
    坐落著荒州境內最大的一座大城,原名為盈豐。
    乃是當年統治這裏的齊國的國都。
    後來齊國被滅,這裏也成為了大周治下的荒州州府,更名為荒州城。
    二皇子蕭承啟的大軍就坐落在荒州成西北門外二十裏,一處豐茂的草場邊上。
    荒州十萬邊軍,平日裏若無戰事,並不會時時刻刻待在軍營中。
    主要工作乃是耕作和放牧。
    隻有等到大雪封了天地,他們才會入營中參訓。
    如今夏至剛過,正是西北草場鬱鬱蔥蔥的好時候。
    雖然蕭承啟身負皇命來鎮守西北,但也並沒有在這個時候浪費十萬大軍的勞動力,讓他們整日無所事事的待在軍營。
    而是讓大軍回到各自的家中,進行農事生產。
    隻留下了一萬大軍值守軍營,若有戰事,再召回那些將士。
    所以此時的鎮西大軍軍營之中,滿打滿算也隻有一萬多即戰力。
    荒州的天,暗的比較晚,若按照中原的時間計算,此時應該已經戌時末了。
    但天色依舊明亮,隻是稍顯暗沉。
    鎮西軍營上空,不知何時飄來一朵雲團。
    一名少女正趴在雲團上,一雙玉足翹在身後,搖搖晃晃。
    中軍大營中,已經點起了燈火。
    蕭承啟在親兵的服侍下,換下了戰甲,穿著便裝坐在帳中看書。
    其實來到荒州之後,他一直都挺悠閑。
    因為這裏根本就沒有什麽事需要他去做的。
    說是鎮守西北。
    可蕭承啟曾派人去查探過不知多少次,西北境外,除了連綿無盡的雪山,根本就沒有人煙。
    他想象不到,那無盡雪山裏,究竟有什麽敵人值得他這麽一位皇子親自來鎮守的。
    平日裏閑來無事,他也撿起了看書的習慣。
    而且看的還不是什麽兵書,而是從京都臨行前,太子殿下,也就是他的六弟送給他的一套儒學經典。
    據說是出自太子的先生,揚州一個教書先生之手。
    蕭承啟之所以願意耐下心思來看儒學,除了這是太子送給他的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聽說這一套儒學很有可能會取代現在的經義,成為將來天下讀書人治學科舉的新一代聖賢大道。
    一開始蕭承啟並未將這些書籍放在眼裏。
    他認為這些東西之所以有可能取代現在的經義,隻不過是因為那人是太子的老師,占了分明大義的好處。
    隻是當他翻看過幾頁之後,這個想法便不由自主的發生了改觀。
    因為這套儒學之中,不管是對治國平天下,還是修身齊家,都有極為明確且深刻的剖析。
    將那些為人處世的道理,說的明明白白。
    若能真的讀懂悟透這些書籍,必定能夠成為一個內在圓滿,外在無暇的聖人。
    看過這些書後,蕭承啟才終於明白,六弟蕭承平麾下那名謀士,那個一介白衣,毫無功名位份的讀書人,為何能夠成為大周所有皇子心中欲除之而後快的人。
    蕭承啟一直以為,他之所以在奪嫡之爭中輸給蕭承平,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蕭承平身邊有趙虎這名謀士存在。
    是趙虎讓他的每一步謀劃,每一次算計,都幾乎毫無作用。
    那位外貌上並不出彩的讀書人,從來不離開那間宅子。
    但卻能在京都那個風雲際會的地方,俯瞰眾生。
    僅僅幾次看似無意的出手,就能引起難以想象的結果,讓四皇子和五皇子的勢力和盤算徹底瓦解。
    早早便被天子封王,趕去了封地。
    若非是天子出麵說情,這兩位皇子甚至是必死無疑。
    那時候蕭承啟怎麽也想不通,那趙虎不過是一介白衣,出身更是平平無奇,如何能擁有這般逆天的眼光和智謀?
    如今看過蕭承平贈送的這一套書籍,他漸漸釋懷了。
    相比於他,身為儒學傳人的蕭承平和趙虎,確實更適合成為大周天下的治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