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章)殊死搏鬥

字數:18861   加入書籤

A+A-


    “知道了嗎?龍躉石斑就得這麽做。”
    “把這塊做好的皮運回去給陛下。”
    霍海來到番禺後,過足了海鮮癮。
    這邊因為天氣炎熱,比後世都熱得多,所以食物極度容易腐敗。
    以前的漁民幾乎沒法送多少活魚回來,所以吃魚的少。
    而現在,活魚一船一船的往港口拉。
    大家都在港口購買新鮮的海魚,反而其他農產品價格降低了很多。
    要不是安國少季有意的調控,這邊的物價都崩了。
    而海上運回來的魚,如果已經死了的,就會被掏去內髒曬幹。
    做成魚粉。
    魚粉可以喂豬喂狗喂雞,而且喂養效果比普通穀飼都要好。
    番禺人之前哪接受過這麽大規模的蛋白質澆灌,也不太會做,所以霍海就把粵菜做法傳了下來。
    而粵來酒樓也在南越國各地給開遍了。
    這些酒店,讓粵菜的做法,極短時間就傳遍了南越國的城市。
    至於農村地區,就要慢慢傳了。
    除了番禺等沿海大城市能吃上魚,海上,從北方運過來的黃豆,是一船一船的卸貨。
    黃豆可以做豆腐,做法實際上已經開始在南越國流傳了,但是這邊沒有種植黃豆的習慣,而且種植的話,產量沒那麽高。
    但現在有現貨運送過來一切都解決了。
    這才是真正的蛋白質盛宴!
    豆腐的出現讓出了番禺之外的人,也吃得到蛋白質了。
    各地的產業,工廠,都開始加重體力活的程度了。
    如果是擱在以前,根本就沒法差遣他們做太多的重體力活。
    單人工程量上來,意味著各種工程的修建效率都大大提升了。
    安國少季還探查到一處煤礦,開始召集人大規模挖礦了。
    霍海也沒有急著做什麽舉動,就在番禺港口的營地裏住著。
    “趙嬰齊依舊在忍?”
    安國少季點頭:“有一種可能,他認為我們正在不惜民力的來完成這件事情,隻要忍下去,我們終究有一天會走。”
    霍海:“隨著煤炭的開采,他始終會明白過來的。”
    安國少季:“至少現階段不會出現什麽大的異變。”
    這個時候,門口傳來了很重的敲門聲。
    霍海:“進來。”
    門推開,是終軍。
    終軍拿著一封信函:“大消息!”
    “滇王投了!滇王已經投降了!”
    安國少季瞪眼:“這個時候滇王投了?恐怕有異變!”
    終軍:“路將軍馬上過來,他在巡營警戒。他說我們從海上傳回了消息,南越國的消息走內陸應該也到了。”
    是應該到了,畢竟霍海半天前就收到了探子的消息說滇王投了,南越國的人再怎麽廢物,過了半日應該也收到消息了誒。
    不過從長安轉一大圈,走海上的消息居然這麽快就到番禺了?難不成是安洛鐵路通車了?
    霍海還真就猜對了。
    雖然安洛鐵路建設還沒有完成,特別是沿途很多站點還有配套機構沒有完成。
    但是大部分路段已經可以通車了,甚至因為安洛鐵路比較巨大,上麵正在試運行第十六代火車頭。
    送信就是順便的事兒。
    很快,路博德來到,哈哈大笑:“武侯,打通了!如今搞定了滇國,那麽陛下應該馬上就會宣布擴大益州的範圍,應該會包含現在的滇國,以及武侯你說的緬這個區域,我們馬上就可以從陸路進天竺了!”
    霍海:“立刻以我的名義送一份信給天竺公司,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通過整個緬區,抵達大海,然後在海邊建立一個據點。”
    “我們馬上從海軍南基地調派蒸汽船,往更西方去探索航路,尋找他們建立的據點。”
    “隻要一找到……”
    路博德恍然大悟:“我們就可以從海上運輸糧食以及鋼鐵煤炭水泥等建築材料到緬海,然後在那邊建立永久據點,這樣一來路上海上就連通了!”
    霍海點頭:“等路上可以源源不斷有大軍過來,而海上不斷有物資送過去,然後再進入天竺也不遲。”
    這個過程可能慢一點,但是比較穩定。
    穩就穩在能把這個區域變成大漢法律管轄的範圍,免得先一批過來的人搞混賬事兒給後來人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迅速建立地區性統治,然後開始往四周發散,探索原住民。
    緬這個區域的原住民應該還在樹上搭鳥窩,屬於【有巢氏】那個階段,而且人口密度遠低於正常區域人口數量。
    等探索清楚附近的道路後,就要建立路上快速通道。
    建成之後,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雙邊貿易了。
    這個貿易對比海上貿易其實是比較虧的。
    但是,對於長遠發展來說,是大賺特賺,本來就是讓天竺公司犧牲大量的利益,來肥了大漢本身。
    這件事情霍海不說,別的經手人不說,股民是看不明白的。
    路博德點頭:“這件事情小會結束後就去辦,我現在擔心的是……”
    “南越國現在民心思變,而此時傳來了滇國投向大漢的消息,趙嬰齊會不會狗急跳牆?”
    “這樣一來,武侯你的計劃可就泡湯了。”
    霍海要追求的是,南越國全階層全部主動投降漢朝,選擇大漢。
    隻有這樣,未來這兒的人才不會有反心。
    這麽說可能不準確,任何時候都不缺少野心家,絕對會有人產生反心。但野心家沒法利用曆史遺留問題去挑撥當地大部分人的心態,不能讓大部分人起反心。
    隻要做到這一點,粵這個地區就穩穩的拿下了。
    而實際上,霍海這次過來,是要推進很多重要的事情。
    比如瘋狂的培養本地人吃麵食吃豆製品的習慣。
    要做到這一點說難也不難。
    簡單來說,讓他們賣一個人一天吃的米,能買回來一個人吃三天的麵食豆製品,那麽誰還會吃米呢?那太奢侈了!
    而米誰吃呢?
    米運送到北方,在海港的人,還有長安一代的人,必須全部適應吃米。
    在未來,通行全球的那些人,在其他地方吃不上大米,隻有回到大漢本土才能吃上大米,這件事情很重要。
    而讓粵區的人現在愛上麵食和豆製品,也是為了讓他們加強和北方的經濟交流。
    這個風氣至少要抓個幾十年,等一切全部穩定下來,才能開放限製。
    而北方的人,在吃慣了米之後,並且是吃慣了高價米之後,知道米有利可圖,才會不遺餘力的開發南方。
    現在,如果趙嬰齊起兵,大漢拉開架勢和趙嬰齊打一仗。
    無論結局如何,這個結局可都不算好,因為未來的人必定可以從裏麵挑毛病。
    對於這種事情,是無關對錯的,隻要有立場可以站,有其他角度可以站,就一定會有人投機。
    霍海笑了笑:“趙嬰齊不至於這麽敏感,如果他要是有能耐跳,早就跳了。”
    “安國少季。”
    正聽著的安國少季沒想到有自己的事兒:“嗯?”
    霍海:“你該去談戀愛了。”
    現在大家知道趙嬰齊是個什麽人之後,怎麽能不利用這一手王牌呢?
    安國少季笑了:“明白了。”
    武侯肯定馬上有重要舉動,需要自己去衝昏趙嬰齊的頭腦,讓他沒法冷靜的思考問題。
    看來,武侯要出絕招了。
    此時的霍海也是擺了擺頭。
    現在要幹的事情實在是太重要了,重要的沒辦法。
    否則霍海現在就想坐船去千乘。
    因為霍海已經得知葛三抵達了一個美麗的新大陸,在那邊找到了人類!
    那邊有很多奇特的農作物,傳遞消息回來的時候,葛三正在嚐試收集種子。
    如今算時間,葛三應該已經收集到種子並且在往回送了。
    霍海等這些種子太久了。
    要知道葛三應該不是送回來一枚兩枚,而是一船!隻要送回來,翻年就可以大規模種植。
    以美洲那些植物的產量,隻要種一輪,應該就夠明年往整個北方推廣了!
    霍海現在最擔憂的事情就是,美洲各部還沒有把土豆、番薯和玉米培育成型!
    那可就是大失策了!
    霍海之所以擔心這個問題,是因為害怕出現馬爾薩斯人口陷阱。
    隻要美洲的農作物能過來,沒問題,已經成型了,那就暫時不會出現這個人口陷阱。
    如果美洲的農作物沒用,那這個人口陷阱,就會在十多年後到來。
    大漢倒是不怕這個人口陷阱,沒吃的大不了全球去吃。
    但是這樣一來,苦心經營的,師出有名道德體係,就崩了。
    所以霍海很想遛,去千乘。
    但是現在,走不了!
    因為現在在番禺,還有一項比美洲農作物還重要的事情!
    所以,最終霍海隻是往千乘送了一封信。
    信上寫著,讓葛三繼續往南探索新大陸,看看能不能找到橡膠草類似的植物。
    霍海當然不能跟葛三說去找橡膠樹,隻能讓他在土著那兒找類似的樹。
    一旦找到,就必然是橡膠樹。
    找到了就要育苗帶回來。
    至於糧食,隻有霍海自己再去千乘時才能搞了。
    隻是此時的霍海根本沒想到,自己一年之內,都走不掉了!
    ……
    【安陽王本名開明泮,原是古蜀的王子,乃為古蜀國開明王朝帝王鱉靈的後裔。在秦國滅古蜀之後,輾轉到達交趾北部,建立甌雒國,自稱為安陽王,建都於古螺,今天的羸婁縣以東。】
    城中的人感覺有點奇怪,漢使幹嘛給大家說這個。
    但也有些人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是蜀人。”
    “你個撲街,現在不叫蜀人了,現在的蜀人是老秦人,咱們應該叫老蜀人。”
    “你個撲街,你才是老鼠人呢!”
    “那……咱們叫古蜀人好了。”
    “你真蠢啊,沒文化嗎,你看這後麵寫的,鱉靈大帝乃是楚人,死後隨著降水逆流到了長江上遊的成都,然後死而複生,代替了望帝杜宇,所以咱們是楚人。”(這時候認為長江上遊是岷江。)
    “你要這麽說的話,如今的大漢人難道不是楚人?所以咱們是漢人?”
    “你傻啊,我們本來就是漢人。”
    開明王朝的世係是非常完整的,從鱉靈代替望帝杜宇開始,世係就非常完整。
    普通人的這一套邏輯,讓讀過書的本地讀書人都為之一振。
    自己反複計算。
    好像是這麽回事。
    咱們這兒的人就是古蜀人,古蜀開明王朝是楚人,大漢也是古楚人,所以現在咱們理應是漢人。
    而此時,認字的人,正在看報紙後麵更重要的字。
    看的是倒吸涼氣。
    旁邊的人急忙問:“怎麽了?”
    看報紙的人抬頭:“好家夥!漢使將會在南越國各地建立霍氏銀行!”
    霍氏他們知道,畢竟他們在霍氏旗下打工,霍氏的事情,他們清楚得很。
    霍氏銀行,是由大漢武侯霍海和大漢皇帝共同出資建立的。
    在長安城內部,有一座金山一座銀山一座銅山,金銀財寶堆積如山。
    而霍氏在大漢每一座郡城都有分行開設,每一家都存儲了金瓜銀瓜,和數不清的銅錢。
    為的就是普通人做生意時,隻用帶上霍氏的借條就行,不用扛著死重的錢趕路。
    大漢來的工人和管理者,還有掌櫃這些人,早就把銀行的便利在工作中抱怨給了下屬們聽。
    他們聽在耳裏記在心裏。
    也羨慕著。
    如果有一天,霍氏銀行也開到了咱們這兒來,那是多好啊!
    那樣自己可以揣著霍氏銀行的欠條,直接去番禺闖天下!
    雖然咱們這兒是安陽王王城舊地,但畢竟現在隻是個普通地方了,哪有番禺好?!
    沒想到,現在霍氏銀行真的要來了?!
    “快看看有沒有寫,咱們能不能用錢兌換霍氏欠條!”
    讀書人繼續看了下去:“可以兌換,每一千文錢兌換兩千文五銖錢的欠條,但是要上交五十大錢給銀行,作為保管費。”
    “哦,對了,五銖錢,是咱們的半兩錢的一半重。”
    “大漢那邊一千克等於一公斤,一公斤等於兩斤或者四漢斤,一漢斤十六兩,和咱們是一樣的。而五銖錢是三點五克,咱們的半兩錢是七克。就剛好兩枚五銖錢就是一枚半兩錢。”
    這個計算算數如果是算別的,大家聽不懂。
    但是這是算錢,大家一下就聽懂了。
    就是我們用一千文錢可以換大漢兩千文錢,實際上重量購買力是一樣的唄?
    本來給霍氏打工的早就算是的大漢的五銖錢算法算工資了,大家熟悉的不得了,現在還能把自己家裏的錢也換成欠條,那是好事啊!
    所有人都知道,霍氏銀行多的是錢,隻要拿出欠條,他就一定能兌換出現金,所以根本不必存在家裏了。
    至於欠債的跟債主要保管費?
    還真就是這樣。
    別看名義上寫的是霍氏欠條,實際上是硬通貨,比本地的大錢還硬!這哪是什麽欠條,這分明是紙幣!
    當然,南越國的人也已經知道大漢那邊流行給祖先燒紙錢了,所以不叫霍氏欠條做紙錢,叫做紙幣。
    就算這裏距離番禺已經很遠了,但霍氏的影響力還是觸及了過來。
    要知道,霍府和公主府的人在這裏已經深耕了四年了。
    這裏大量的富人,實際上都是霍府公主府的人。
    他們帶頭,普通人不跟?
    他們為什麽不帶頭?他們中很多人都已經打算好了要去大漢過日子了,而很多就算選擇留下,也想的是大漢一統南越國,自己搖身一變成了有功之臣,成為了霍氏或者公主府商號在這邊的元老。
    何樂而不為?
    所以,大量的錢存進了銀行。
    本來大家就不怎麽買本地產物,全都喜歡買大漢運輸過來的東西了,加上錢存進去換成了紙幣,大家更加不購買本地產物了。
    本地頭鐵的不認大漢的錢不認大漢的貨物的怎麽會認霍氏欠條呢?
    南越國的通貨緊縮開始暴力加碼了。
    而這個時候,霍氏暫停了對糧食的大批量收購,轉為了售賣糧食的人,自己到牙行出售。
    這樣一來,用霍氏欠條,還可以繼續賣糧食,然後買大漢運過來的便宜糧食吃。賺取差價。
    而不認大漢不認霍氏的人,連以物易物都有點費勁了。
    他們可以選擇把貨物賣給認識的人,但人家拿到貨,轉手還是賣給大漢的各家商號。
    而如果不把貨物賣給商號,幾乎就賣不出去。
    本來霍氏收購糧食就是高於市場價收購的,這裏麵又給了大量的降價空間,現在降起來就跟天崩地裂崩盤了誒一樣。
    市麵上接下來出現了很多亂象。
    因為通貨緊縮,商品跌價,所以賣出去時,就有很多人缺斤少兩。
    賣家缺乏稱重的工具,買家更沒有。隻需要賣家把鬥子換了,很容易就能辦到缺斤少兩。
    但是,霍氏商號可有稱。
    一個人發現缺斤少兩後,很多人都去稱。
    大規模的缺斤少兩。
    這更加導致大家更相信大漢的商號不願意和本地人直接交易了。
    這更加讓本地貨物不流通的現象開始惡化。
    而此時,霍氏出手了。
    霍氏開始收購南越國各地的資產!
    隻要不是霍府公主府的內線的人的資產,霍氏全部收購!
    本來,本地的東西就在狂降價格,各種資產,當然也是降價的。
    米都降價了,田不降價?
    田降價了田舍呢?
    田舍降價,吊腳樓怎麽說?
    吊腳樓降價了,縣城的大房子怎麽說?
    甚至於,還出現了很多拋售現象。
    這些拋售的人是怎麽回事,沒人知道。
    但是他們拋出來的東西,除了霍氏之外,沒人買。
    霍氏和大漢的皇帝陛下,正在瘋狂的收購南越國的一切!
    這個消息在整個南越國彌漫,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都知道這一點。
    趙嬰齊根本拿不準霍氏在幹嘛。
    但接下來,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霍氏銀行第二次宣布調整儲蓄,在霍氏銀行用金屬貨幣兌換欠條,不再收取手續費保管費,完全一比一兌換。
    以前一千文半兩錢,兌換兩千文五銖錢欠條,但是要出五十文半兩錢作為保管費。
    而現在,直接兌走,不需要保管費了。
    別小看這五十文,正在觀望的人瘋了一樣的開始兌換霍氏欠條。
    大量固守己見不願意用大漢的錢,認為不安全的人也是繃不住了,全都投了。
    南越國就算是鄉村,在挑夫挑著豆腐、毛巾、肉、麵粉售賣時,購買的人掏出的也是小額霍氏欠條了!
    隨著這個現象,本地除了糧食之外的商品繼續價格暴跌。
    包括地產田產。
    而此時,霍氏加大了收購力度。
    一座縣城的房子,昨天價值一萬半兩錢,但今天你隻能八千大錢賣給霍氏。因為如果你不賣的話,明天那就隻能以六千大錢賣給霍氏了。
    別人?別人沒錢買,也不會買!
    這個現象終於讓趙嬰齊看明白了。
    “他這是借了南越國人的錢,來購買南越國的東西!這還了得!”
    趙嬰齊看著賬目,番禺附近都被霍氏買了百分之六十了。
    他哪兒知道,其實番禺附近的田產,百分之八十都易主了,隻是有百分之二十是被南越朝堂的百官給買了。
    他們可不是傻子,霍氏會白花錢嗎?肯定不會啊,你看霍武侯那麽有風度那麽聰明又有商業頭腦又有才華的人,坐鎮番禺,瘋狂收購田產,難道是沒有目的的?
    當然有啊!
    那咱們也買。
    隻是,買歸買,不能告訴趙嬰齊。
    趙嬰齊不敢砍霍武侯還不敢砍咱們南越文武百官嗎?
    所以這些人全都在偷偷買,然後告訴趙嬰齊是霍氏買走了。
    至於南越國除了番禺桂林這幾座大城市之外的小地方,他們就沒買了,那些地方的田土,全都落到了霍氏手中。
    趙嬰齊看明白後,準備有所動作。
    但是,理智告訴趙嬰齊,還不行。
    霍氏居然掏出了幾十億的欠條,然後瘋狂收購南越國的田產地產。
    這是這麽好收購的嗎?
    雖然南越國的地產便宜,價格才洛陽的五分之一,長安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整個南越國這麽多地產,沒有百億大錢買的下來?
    所以霍氏後麵應該還有更過激的舉動。
    隻要霍氏做出更過激的舉動,自己再出手絕殺,那霍氏就會崩塌,自己甚至能扭轉局勢,把大漢在本地花錢購買修建的一切,都變成自己的私人產業!
    趙嬰齊也是聚集了南越國朝堂中比較重要的官員。
    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百官明白這個道理,但是趙嬰齊怎麽贏,他們是一點都不知道。
    都是看著趙嬰齊。
    而趙嬰齊說出了自己的絕殺方法。
    “霍氏銀行之所以挺立的原因,就是百姓認為,霍氏銀行有錢,隻要去兌換,就一定能兌換出錢來。如果兌換不出來,霍氏銀行就崩了。”
    此話一出,大家心裏是不屑的。
    一個小文官賈蔑開口:“王上,霍氏銀行的確有錢啊。”
    趙嬰齊微微一笑:“但是他們把錢拿來購買重資產了。”
    “我看過了,所有售賣田產房產的人,都是覺得現在不太平,想要把錢囤起來,所以他們不收欠條,收的是半兩錢。”
    “霍氏把半兩錢都給拿去買房子買田產了,如果全民都去兌換半兩錢,至少需要百億大錢,他們哪兒來的半兩錢可以兌換?”
    賈蔑懵逼了:“半兩錢?但是霍氏銀行不止在咱們南越國有啊,他們在大漢也有,別說一百億錢,就算是兩百億三百億也拿得出來。”
    趙嬰齊哈哈大笑:“蠢!從一開始,孤王就抓住了他們的命脈,規定了在南越國隻允許用半兩錢,所以,百姓都隻會兌換半兩錢,不會兌換五銖錢。”
    “現在霍氏銀行裏已經沒有半兩錢了!”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皆驚!
    所有人都沒想到這一點。
    趙嬰齊想到了。
    大家猛然一想,好像是這麽回事!
    以前穩定發展,所有人都手握著田產地產,都出租給普通人耕種,自己收租子。
    現在局勢不穩定,他們都把這些換成了半兩錢,放在家裏。
    現在霍氏的半兩錢,都是南越人存的,都拿去買田了,現在哪有錢拿去兌換欠條?
    如果所有人都去兌,那就兌不出來。
    如果兌不出來,百姓就不會相信霍氏欠條了。
    這樣一來,霍氏欠條就成了廢紙了!!!
    而這個時候……似乎能吃下好大一口肉啊!
    趙嬰齊哈哈大笑:“如此一來,到時候霍海狗急跳牆私自鑄造半斤錢……孤就可以出兵殺了他,這事情就算說到長安去,漢皇也沒話說!”
    “因為他們現在講究的就是商業信譽,他們自己說的。孤不敢出兵對付朝廷,但是出兵擊殺私自造幣的霍海。”
    “如此以來,他搞了這麽久的資產,就全是孤的了。”
    “至於田產地產,當然也會給諸位愛卿分一點。”
    眾人一聽,好像是這麽回事啊!!!!
    等會後,幾人湊在一起。
    “幫誰。”
    “說吧,別藏著掖著了,難道你們購買了田產的事情以為我不知道?”
    他們現在也很糾結。
    他們自己的半兩錢也兌換成暴跌價格的田產了。
    這比一年之前購買便宜將近一半,本來購買一百畝的錢,現在購買了二百畝。
    但是,如果霍氏真的輸了,這些東西又歸趙嬰齊後,自己這錢豈不是白花了?
    因為如果霍氏輸了,自己搞二百畝地,根本不需要出錢!
    “廢話,誰贏幫誰。”
    “你們說王上料定武侯還會有更瘋狂的舉動……”
    “如果霍氏還有更瘋狂的舉動,那就說明王上猜對了。如果沒有,那就是王上說錯了。”
    這一天沒有等太久。
    十一月,報紙宣布《居民存款將能獲得利息,年利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每存一萬大錢在霍氏銀行,完整的一年後將會獲得一萬零五百大錢。
    倘若是存三年,三年後獲得一萬三千大錢!
    而作為憑據,不再是霍氏欠條,而是銀行存折。
    存折原則上隻能本人或者其家人去取。
    看到報紙,趙嬰齊嘴都笑歪了:“哈哈哈哈,瘋狂,太瘋狂了,不愧是追名逐利最厲害的霍武侯!”
    趙嬰齊認為自己早就看穿了霍海的本質。
    什麽跟其兄一樣遠擊大漠,放屁,那肯定是匈奴突然變拉胯了,匈奴不會是上任了個傻子單於吧。
    還是霍去病這人不惜欺君,給他霍海搞了個假戰績。
    這人這幅樣子,根本不像是正經文人,也不像是正經武將,而是個貪婪鬼!
    居然提出了付利息去收獲存款。
    趙嬰齊知道,百姓比霍海還貪婪。
    他們肯定會願意存的。
    趙嬰齊繼續看向報紙,笑的更狂妄了:“哈哈哈,居然專門規定隨時可以提取,隻是定期存款提前取出就沒有利息了。”
    “他肯定是怕普通人不信任,才出此下策!”
    “終於!終於撞本王手裏了!終於!”
    趙嬰齊一眼看過去,已經是光芒萬丈的未來。
    自己發動百官去兌換欠條,並且放出話去,說霍氏銀行根本沒錢,霍氏銀行花錢買了南越國大量的良田,根本沒有錢了。
    隻要有一個人開始去兌換,接下來就是滾雪球一樣的擠兌。
    隻要有一個人兌不出來,那所有人都會去瘋狂擠兌。
    瘋狂的百姓管你什麽霍氏什麽大漢皇帝的資產,椅子都給你搬空!
    到時候為了保命,為了平息民怨,霍氏隻能出來借錢。
    但是沒人有錢借。
    除非,把地賣給我!賣給我這個南越王!隻有我南越王可以造幣,才能解決這個困境!
    到時候,自己以百分之一的價格收購霍氏今天收購的一切,都算是給他們麵子沒有整死他們!
    而霍氏的魚當頭,霍氏的大船,霍氏的所有東西,都是孤的!
    趙嬰齊深吸了一口氣,聞到了空氣中稻花的香味。
    自己的爺爺,就算拿下了所有田地,也是分給了大軍將士,如今,在自己手裏,卻可以把整個南越國沿海平原的良田全部集中在一起。
    自己是掌握南越軍隊的人,又掌握了南越所有良田和城市土地,等於自己掌控了南越的所有一切!
    鐵板一塊的自己,不再需要借用越族來維護統治。
    而是讓所有人都變成自己的家奴。
    鐵板一塊之下,自己豈不是如當年周武王?
    周武王當的天子!我為什麽當不得?!
    稻香,金錢,權力。
    趙嬰齊睜開眼睛時,不知道的是,自己眼睛裏透露的貪婪,遠比他認為霍海的貪婪還要貪婪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
    ……
    南越國的百姓,有錢的瘋狂存錢。
    所有錢都往霍氏銀行聚集。
    “錢留在家裏有什麽用,回南天還生鏽,直接放到銀行存起來,要取錢的時候利息百分之五啊!如果存三年以上,每一年都是百分之十的利息啊!”
    “三年後,一萬三,再存三年,利滾利,一萬七。再三年利滾利,二萬二!十年翻一倍啊!”
    “我們自己賺錢,我一萬大錢的本錢去買田,要種一百年都種不成二萬大錢啊!”
    大家可能不太會算數,但是非常會算錢。
    存折瘋狂的發出去,銀行的錢越來越多。
    霍海背負雙手:“商富,這次經驗一定要記好了。長安未來也要實行這一套。”
    “一百個普通人的存款,聚集起來借給一個商人,商人能把這一百個人的存款在商業上發揮出三百人的價值。”
    “而且,商人還會給我們比我們給存款戶多十倍的利息。”
    “未來銀行變成了一個盈利的公司,不再是每年往裏麵貼錢發工資了。”
    商富震驚於霍海的想法如此天馬行空,但卻如此的好用,南越國所有人這麽短時間就接受了這一套,長安人會不接受嗎?
    關鍵是,一個普通人很難積累到發家致富的第一桶金去做商業。
    但是,如果集中一百個普通人的存款,讓一個商人去發展,就很容易成功了。
    回過頭來一百個普通人也分到了這個商人成功的回報,銀行也吃到了回報。
    這對商業繁榮度的貢獻,比以前所有的手段都要厲害!
    隻是,如果鏈條崩塌,比以前的所有東西的毀滅性都要大。
    商富不知道的是,這才哪兒哪。這都隻是銀行業最初級的小手段。
    在宏觀來看,存和商業貸,幾乎沒有任何風險。
    除非遇到經濟危機。
    但是……霍海早就給這個世界設計了一套獨特的【漢心脈動】體係,一個比貨幣潮汐還恐怖的體係,讓全球的人去給大漢兜底,根本不可能爆發經濟危機。
    代價是,全球人都要把本來應該過的日子降低三檔質量去過。
    但好處是,大漢不來,他們本來該過降低一百檔的日子。
    對於這個時代過了百萬年苦日子一路過到今天的人來看,霍海簡直是神佛,普撒光輝。隻是靈山腳下,撒的多點罷了。
    ————
    24年最後一天跨年到元旦晚上寫的,一開始寫的煩躁,有點寫不出來(卡文),看到字數已經一百二十萬字了有點嚇到了,沒想到能寫這麽多,更沒想到寫到這個字數了,居然才寫了一半!
    但,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