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有個小問題

字數:8391   加入書籤

A+A-


    會議室內,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白板前的許青舟,表情精彩,有驚訝,有愕然,還有難以置信。
    許青舟很淡定,又寫了兩排公式,緩緩說道:“在大模型裏邊,我們是不是可以讓模型同時包含信號和本底的貢獻,並允許它們之間存在幹涉項,同時計算出幹涉效應對信號強度的修正因子。”
    楊院士思索片刻,點點頭,“可行,小許,你繼續。”
    他真有想法?
    王啟銘嘴角抽了抽,這事情發展有點奇怪,他知道許青舟是數論天才,量子領域也有研究,可粒子物理與許青舟的研究方向完全不一樣。
    目光沉了沉,他幹脆拿起筆,打算驗證驗證真假。
    許青舟轉頭,在白板上寫起來,自言自語:“如果這樣的話,背景模型就需要大改,畢竟有幹涉項的存在,得加強,以便捕捉背景中的不同成分。”
    嗒嗒嗒~
    【.eft[\frac{D(xi F(xi;h】
    白板上再次出現數排公式。
    楊院士凝望著白板上的式子,表情嚴肅,在自己麵前的筆記本上勾畫起來,其他人也沒閑著,都開始用許青舟的辦法進行推算。
    張長青發現自己想多了,得,這位師弟強大得離譜,根本就不需要他出頭。感慨之中,他已經翻出稿紙,根據許青舟剛才說的思路計算下去。
    10分鍾過去。
    許青舟停下,退了一步,望著寫下的東西,轉頭,笑著說道:“我的想法就這些了。”
    這個補充裏邊,疊加原理和概率幅相加規則,還添加了幹涉項。
    許青舟看向王啟銘,“王教授,就這上麵的東西,你這邊有沒有要補充的?”
    “.”
    大家的視線看向王啟銘。
    張長青心中笑起來,對這位師弟很佩服,居然直接跟一位教授正麵開大。
    王啟銘臉色有些不自然,擠出牽強的笑容:“沒有,你提供的這個思路不錯。”
    其實,許青舟的方法很不錯,至少能讓排除本底的效率提高五成,但有點憋屈,“不錯”兩個字是他最後的倔強。
    最前方,楊院士無奈地搖了搖頭,心說這個小家夥還挺記仇。
    沈苑傑臉上帶著笑意,雖然同是科學院的人,但他也覺得王啟銘過分了,四五十歲的人,還為難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
    這頭,許青舟笑了笑,回到自己的座位。
    角落裏,陳佩佩又偷偷看了一眼剛坐下的許青舟,好吧,現在看起來這位小弟弟和自己完全不一樣。
    楊院士輕咳一聲,微微點頭,讚許地說道:“小許剛才提供的方式非常具有可行性,沈組長.”
    沈苑傑接過話頭,答應:“您放心,我們一定盡快完善好。”
    許青舟提出的改進方案裏邊,大部分都涉及的是模型這一塊,也就是他負責的內容。
    楊院士點了點頭,沉聲說道:“美國佬那邊比我們快上不少,我聽說今天已經在做最後的論證了。”
    楊院士的話一出來,大家突然有了壓力。
    王啟銘麵色不怎麽好看,本來想讓許青舟長點教訓,結果.
    呼~
    他心中暗暗歎息,安慰自己:隻要能完善方案,比什麽都強。
    “就到這裏,距離報告會還有兩天,我希望在這兩天裏邊,我們能把剛才的東西都落實下來。”
    “走吧,開工了。”
    會議結束。
    張長青摟著許青舟的肩膀,佩服地說道:“師弟,牛逼!”
    沈苑傑在旁邊笑著,小張話粗理不粗啊,又問:“你是怎麽想到這個改進方法的?”
    許青舟說道:“粒子物理和我研究的方向不一樣,但遵循的客觀規律是一樣的。”
    沈苑傑和張長青點點頭,很認同,但也略微有些感慨。世界的客觀規律就在那,問題是,不是每個研究人員都能注意到。
    有了新的方案,大家又重新開始忙起來。
    8月17日。早上8點,吃完飯,許青舟跟著楊院士去報告廳,9點,方案會議正式開始。
    報告廳出現在視線裏邊,楊院士轉頭看向張長青,笑著問:“小張,沒什麽問題吧?”
    張長青是這次會議夏國組的發言人,需要上台去闡述方案情況。
    “已經準備好了。”張長青很自信。
    經過兩天的計算,方案中加入多變量識別光子的方法,還提供了信號與本底的幹涉效應對信號強度的修正因子和光子能量的標定。
    這套方案已經很完美,不出意外,能贏。
    今天算是許青舟這段時間以來最輕鬆的一天,平時七點多就起來搞計算。
    在會議大樓門口,楊院士就帶著許青舟和張長青停下,和對麵的熟人打招呼,為首的是一個白發老頭,身後跟著一個金發碧眼的女人。
    “楊教授,我們又見麵了。”艾比·貝克熱情。
    楊院士笑著伸手:“好久不見。”
    “走吧,我相信今天一定能聽到兩場精彩的方案報告。”貝克教授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楊院士同樣說道:“我也很期待。”
    五個人朝會議室的方向走過去。
    進入大樓,貝克教授笑著說:“昨晚我們在辦燒烤趴,本來想請夏國的朋友過去,但聽說你們在趕方案,太遺憾了,等實驗結束,我們一定要好好喝一杯。”
    “夏國有句古語,叫‘慢工出細活’。”
    貝克教授點頭,誇讚道:“你們夏國人很仔細,我很認同你們經常說的那句話,太平洋容得下美國和夏國兩個國家,接下來的實驗,要是有你們的輔助,肯定能有不錯的成果。”
    楊院士淡淡笑著,心態很好,或者說心裏有底,修改過後的方案非常不錯,比曾經的那些方案都好。
    會議還沒開始,就已經有針鋒相對的火藥味。
    許青舟進入會場的時候,報告廳裏已經有20多個人,除了LHC專家組,還有參與這次實驗的其他成員。
    張長青和工作人員溝通完,就過來跟許青舟聊天。
    “這個老頭就是美國組的負責人艾比·貝克,怎麽說呢,很厲害,粒子物理學界頂尖專家,就是人有點刻薄。”
    說著,看了看講台上的女人。
    “那個女人,是他的學生,米婭·萊恩,深得艾比·貝克真傳,是個很厲害的一個人物。”
    許青舟不由得多看了講台上和工作人員說話的女人一眼,不到30歲,有點雀斑,臉上沒什麽表情——和高冷的宋校花有得一比。
    之所以感興趣,是曾經聽說過這個女人的名字,那時候,這人也已經是世界一流的粒子物理學家了。
    似乎注意到有人在觀察自己,米婭的目光看過來。
    嗯,是夏國的那個叫“許青舟”的人。
    米婭的眼神很冷,但對於許青舟這樣遭受過無數次宋瑤死亡視線威脅的人,毫無壓力。
    兩個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暫交匯,就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距離會議開始還有10分鍾,許青舟掏出手機和宋瑤聊天。
    許青舟:“在忙?”
    宋瑤:“不忙,在家看看書。”
    宋瑤:“照片\jpg。”
    書桌的一角,二喵懶洋洋地躺著,續上了在燕東園時候的日光浴。
    許青舟:“不,我想看你的,這樣才能彌補相思之苦。”
    隔了2分鍾。
    宋瑤:“照片\jpg”
    謔,她在家穿的居然還是高中的校服有點意思。
    許青舟咂舌,點擊保存的同時,又想著得讓宋瑤把這套衣服帶回去。
    許青舟:“這麽久才發照片,是不是去鏡子麵前整理過?”
    宋瑤不說話,裝死。
    許青舟:“都老夫老妻了,還要什麽偶像包袱,再邋遢的樣子我不是都見過。”
    宋瑤:“拳頭\jpg。”
    如果在身邊,估計要被宋瑤捶了。
    和宋瑤聊了10分鍾,見米婭已經在台上調試麥克風,許青舟放下手機,翻開筆記本。
    “先生們,女士們,早上好。”
    打完招呼,米婭就直接進入正題:“首先,我將向大家說明整體的架構,我們都知道,本底問題是雙光子道分析的主要障礙.”
    米婭的聲音在報告廳回蕩,許青舟對美國組的方案也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從框架上來看,對方使用的方法和他們有不少重合的地方。
    就比如最初部分,因為本底的產率往往遠高於信號產率,所以大家開始都需要對事件進行精確地選擇。
    接著,再使用相應的數據驅動方法來評估本底產生的水平。
    而在本底問題上,都選擇了蒙特卡洛模擬,用模擬工具GEANT4生成大量的模擬數據。
    當然,重合的地方有,兩個小組在物理工具和數學工具上的選擇不同。
    就比如在建立模型時使用的信號模型搭建方式完全不一樣,他們這邊使用的是高斯函數,美國組使用的是布雷特維格納函數。
    最大的區別在於,美國組在抑製本底事件時使用了重整化群理論,夏國組利用的是量子力學的疊加原理和概率幅相加規則。
    “重整化群理論.”
    許青舟眯著眼,沒有繼續聽下去,而是提起筆,埋頭計算。
    重整化群是一個在不同長度標度下考察物理係統變化的數學工具,物理作用,即扣除背景,用截斷技巧,把積分上限取為某個有限值,被用於處理實驗數據中的微擾發散問題和提高測量結果的精度。
    除了量子場論和粒子物理學,這個理論現在更多地被用在凝聚態物理學裏邊。
    許青舟重點關注這個的原因很簡單:就目前而言,重整化群理論其實是不完善的。
    好像在七八年過後才被修正好。
    如果使用這個理論,很有可能導致Higgs粒子的質量隨著能標的變化而變化。
    這就會導致在不同能標下得到的Higgs粒子性質存在差異。
    重整化群方程是:
    【[μμ+β( gR-γΓ( gR]ΓR= 0】
    正當許青舟沉在計算中的時候,隔壁楊院士等人的表情有些凝重,他們的心情那才叫坐過山車,昨晚還在高興方案很穩。
    誰知道今天就直轉急下。
    美國組的方案非常完備,即便他們以十分挑剔的目光來看,目前都找不出什麽太大的問題。
    和他們的方案對比,基本可以五五開。
    方案完成度相似的情況下,夏國組的勝算並不大。畢竟,美國和歐洲的各國的關係就不用說了。
    60分鍾時間。
    米婭的方案報告會結束,環視一圈,問道:“各位有沒有什麽需要補充的?”
    會議室中大家小聲地議論,但包括前麵的CMS的專家都在緩緩搖頭,說了個“完美”。
    貝克教授輕輕笑著,對於這個場景不意外,是,在夏國人麵前,他雖然說得很輕鬆,但實際上整個小組還是忙活了數日。
    方案出來之後,他自己又論證過十幾遍。
    十分確定,這套方案是沒有問題的。
    有傲氣但不能輕敵,尤其還是麵對夏國人。
    米婭的視線再次環視一圈,看有沒有人提問,這次重點看的夏國組的方向,目光平淡,可極具挑釁意味,等競爭對手找漏洞。
    楊院士搖頭,無奈歎息,恐怕要與開頭實驗的主導權失之交臂了。
    張長青等人臉上露出苦澀的表情,雖然很不甘心,但也是跟著搖頭。
    米婭的目光頓了頓,落到側麵的埋頭嘩嘩寫著什麽東西的青年身上。
    不過,對方很認真,根本就沒主要她的視線。
    結果已經毫無懸念了。
    見大家都搖頭,米婭合上筆記本,準備做最後的致謝,下台。
    “稍等一下,我有個小問題。”
    就在這個時候,會議室響起一道突兀的聲音。
    刹那間,所有人的視線都順著聲音的方向看過去,印入眼中的是一張還帶著稚嫩的夏國人麵孔。
    米婭同樣愣了一下,放下手中的筆記本。
    “呼~”
    許青舟長吐了口氣,目光看向身前的稿紙,心說緊趕慢趕,終於還是趕上了。
    最意外的,應該還是許青舟周圍的楊院士他們,表情都有些意外。
    他們本來都已經在心理準備,畢竟,像文學之類的東西,還能憑借主觀反敗為勝,可搞研究的,1就是1,2就是2。
    而且,雖然很不甘心,但有輸有贏很正常,3月份的實驗,夏國組就贏了英國組。
    他們腦海中有一個共同的疑惑:許青舟有什麽問題?
    許青舟已經開口:
    “關於重整化群的部分,在第45頁展示報告的第三部分,第9點,公式\frac{d&nH^2}{d&nu}=\alpha&nH^2 +\beta \cdot g^2。”
    “通過數值求解重整化群方程來得到 MH^2(λ隨λ的變化曲線,你們是否嚐試過代入Higgs粒子Yu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