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發裏約熱內盧
字數:4378 加入書籤
許青舟的郵箱在第二天就收到技術轉讓辦公室(TLO)發來的協議草案。
這類協議,一般需要聘請外部知識產權律師審核協議細節,但家裏有宋校花這樣一位現成的專業人士,倒是不用那麽麻煩。
公寓客廳,小廢物二喵正玩自己的逗貓球。
許青舟享受著宋校花的吹頭發服務。
吹風嗡嗡的聲音消失。
宋瑤踩著拖鞋去放吹風筒。
許青舟則是在她的位置前坐下,他今天主要在寫8月2日的報告書,宋瑤這邊也開始檢查協議的內容。
見宋校花回來,許青舟順勢把她拉了坐在自己的腿上,問:“怎麽樣?”
“條款寫得還算清晰,需要補充的內容不多。”宋瑤滑動鼠標,給許青舟看在協議中標記出來的紅色部分。
“這裏可以加一條,後續團隊成員同樣要簽署協議,確保他們的貢獻不會觸發《知識產權政策》.”
許青舟攬著纖細的腰肢,一半注意力放在宋瑤說的內容上,至於另一半嘛,則是在手上的柔軟上。
剛洗完澡,香噴噴的宋校花可太讓人稀罕了。
“專利後續產生更大收益,例如多次許可,學校可能主張.你再捏的話,我就把你的爪子剁了。”
宋瑤低頭瞧著往自己衣服裏鑽手。這貨睡覺時候希望放這裏,平時貼貼也會放這裏都快養成習慣了!
對於許青舟,她現在已經總結出了一套禦夫之道。
《宋氏禦夫春秋》第1條:當許青舟敢上房,第二天鐵定敢揭瓦,所以要把某些東西扼殺在搖籃裏,不能放任這人的變態行為。
“咳~情不自禁,宋老師,您請繼續。”
許青舟端正坐好,兩個人待久了,這樣抱在一起這手啊就下意識地往衣服裏放。
宋瑤暗中深吸口氣,壓製住異樣的感覺。
她續上剛才的話:“學校可能主張重新談判,需在協議中明確一次性支付的終局性,可以加入“Full and&nent”條款。”
她最近查看了相似案例,這份協議給的條件算是寬鬆,清晰說明研究經費完全由許青舟承擔,並明確標注免去的設備使用費不是“資金支持”。
對於許青舟而言,這點極其重要。
一旦使用學校設備,就有可能被視為對研究的實質性貢獻,觸發默認的IP共享條款。
當然,盡管轉讓專利,並且甚至都沒有要求分成,但麻省理工象征性地收取專利首次出售或授權的總收入中1%的一次性款項。
對於一次性款項,宋瑤同樣進行補充,主要是縮短支付周期,從原先的60天內改為30天內,避免長期財務不確定性。
是,麻省理工現在的態度非常好,可在絕對的利益麵前,什麽都有可能發生,因此每一條都要寫清楚。
半晌。
宋瑤臭著臉把許青舟趕到對麵去了。
沒辦法,洗完澡,倆人都換了輕薄睡衣,這樣坐在一起,能夠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對方的一舉一動。
擱人
7月29號中午,許青舟把宋瑤更改的協議發給對方發過去。
技術轉讓辦公室。
負責人弗雷克招呼朋友:“亞當斯,你看看許青舟發來的協議。”
穿著西裝的中年起身。
他就是亞當斯,技術轉讓辦公室的律師。
亞當斯端著咖啡過來,盯著協議看了許久,微微點頭,說道:“嗯,很專業,看來他找了個不錯的律師。”
“你怎麽看?”弗雷克問。
亞當斯說:“從法律的角度上看,寫得很完善,規避了他們,當然,也包括我們的所有風險,和學術委員會的要求一致。”
“歐克,那我把文件報告給上麵。”
弗雷克開始走流程,給學術委員會的負責人威爾森發去反饋,有些感慨的說:“真搞不懂,許青舟為什麽要去凝聚態.”
“我年輕的時候甚至想過去研究宇宙學,後來才發現,這樣容易多出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亞當斯聳聳肩。
下午就簽署了《知識產權分割協議》,全權負責項目的一切工作,包括團隊的組建,進度等等。
兩天一晃而過,31號早上,許青舟和宋瑤搭上前往巴西裏約熱內盧的航班。
公務艙。
“我得睡會兒。”
飛機進入平流層,逐漸穩定,許青舟這邊的睡意也不斷湧上來。
昨晚一個沒忍住,和宋校花大戰了三百回合,雖險勝半局,可身體也險些被掏空了。
“我看資料。”宋瑤比許青舟有精神。
許青舟轉頭瞧著身旁的女孩,嘀咕道:“真就一點都不累?”
宋瑤下巴揚起,露出了特有的矜傲,就差點說:“嗬嗬,就這。”
“昨晚也不知道誰”許青舟撇撇嘴,迎上宋瑤威脅的目光,聰明地選擇不說話,抱著手閉目養神。
宋瑤鼻子裏“哼”了一聲,把平板拿出來。
飛機上也不想搞莫頓教授安排的任務,反正她完成三分之一,肯定能按時交報告。
金融投資與估值的周期並非固定,而是企業生命周期、投資策略與市場動態的三元函數,例如研究對象Miracle Life的季度全麵評估和月度裏程碑修正,就會在融資節點引發跳躍式的調整。
蘋果的季度微調和年度框架調整,這樣的重大事件也會觸發即時重估。
目前,她們正在做對衝基金量化的研究。
宋瑤想了想,打算研究研究做空模型,模擬實踐對象的話,選擇炙手可熱的特斯拉。
特斯拉作為高Beta股票,日內波動率常超5%,並沒有“速度限製”機製,這意味著可以使用高頻策略優勢。並且,散戶交易占比高,達到約30%,易受情緒驅動,導致價格短期偏離基本麵。
宋瑤拿出張手稿筆帽在白紙上點著,思索該怎麽動手,完成量化驅動空頭策略。
“首先是模型架構,建立高頻數據層,抓取特斯拉的盤口移動,通過衛星圖像檢測特斯拉工廠停車場車輛密度.”
再就是信號生成層,構建統計套利模塊,還需要再利用新聞事件,解析特斯拉發布的文件,識別關鍵詞,生成事件衝擊概率矩陣。
最後是風控,需要使用動態對衝和熔斷機製,就算在極端情況下損失可控,防止連鎖反應。
大概的流程就這些。
大約半小時,手稿上就出現了完整的流程圖。
看起來簡單,這樣這樣,那樣那樣,似乎就能做空特斯拉,光細節的執行上就極其繁瑣。
爬取各種數據,建立複雜的數學模型,開發遊擊算法、狙擊手算法
要規模化運行這類做空策略,最低就需要5億美元的資金。
當然,她可以考慮通過量化ETF或對衝基金跟投間接參與——在看到有資金做空的時候跟一下,賺點小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