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大會進行時

字數:4356   加入書籤

A+A-


    “我還和王老聊天的時候說過,不出二十年,當今數學界肯定有這小子的一席之位,誰能想到短短四年,你已經響徹數學界了。”
    夏國數學界還是有許多數學天才,比如王亞虹,正著眼於在三維空間中證明了1917年提出的掛穀猜想,亦或者鄧子煜,想要從微觀牛頓力學嚴格推導出流體力學的宏觀方程,解決了125年未解的狹義希爾伯特第六問題。
    但比較可惜的是,等有成果,最起碼還得再等兩屆才有可能。
    “王老身體還好吧。”
    許青舟沒繼續謙虛,不然顯得很假,而是問王一元老先生的情況,當初也多虧王老先生力排眾議,他才能拿到陳省身數學獎。
    “好著呢,每天還看幾個小時的資料,尤其是知道咱們夏國要出現一位菲爾茲獎得主,臉上都是樂嗬嗬的。”
    覃一貞點頭。
    夏國沒有本土菲爾茲獎得主,一直都是老一輩數學家的痛,如今能親眼看到夏國數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已經無憾了。
    許青舟和代表團的其他學者見了個麵,又去麻省理工那邊和熟人打招呼。
    羅伯茨教授和霍爾恩,還有數學係的一些老教授。
    有些學者想提前過來,和老友見個麵或者參加些私人座談會,因此會提前過來,時間不統一,許青舟和宋瑤都是單獨買的票。
    與此同時,蓉城,梧桐小區。
    許守雲和王霞萍已經眼巴巴地坐在電視麵前。
    “怎麽還不開始啊。”
    王霞萍小聲地抱怨。
    屏幕裏有兩個畫麵,一個是會展中心前方廣場的畫麵。
    右側則是大會現場的畫麵。
    許守雲端著茶杯,啜了口,風輕雲淡,“急什麽,那邊才8點40,還有20分鍾才開始。”
    嗬,就是婦道人家,兒子都說99%能得獎,這麽著急做什麽。
    老許腹誹,倒是沒傻到說出來,免得今晚隻能睡沙發。
    “青舟和小瑤在哪呢?”
    王霞萍緊緊盯著屏幕,希望在畫麵中找到許青舟和宋瑤的身影,但人太多,而且是全景畫麵,就看得到幾個點點走來走去。
    另外一邊。
    宋世鬆和張軍麗倆人同樣已經端坐在電視機前。
    準女婿成女婿,現在就更得關注了。
    巴西。
    大家聊了幾分鍾就進入大廳。
    會場後排是一台台攝像機。
    許青舟清晰的發現,他和宋瑤一進去,就有鏡頭調準到他們的方向。
    他很淡定,經過無數這樣的場麵,可以直接把鏡頭當成不存在。
    至於宋瑤,就更不會在意了。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許青舟和宋瑤在主會場第一排中央區域落座,這個區域是最好的位置,一般都是菲爾茲獎得主,國際數學學會主席,或者主辦方高官。
    倆人坐下。
    在外邊,宋瑤一直保持著高冷的形象,就像現在這樣,板著臉,氣場兩米八。
    但恰恰是這樣,總是讓人想調戲一下。
    許青舟左右瞧了瞧,沒發現鏡頭,伸到桌下把柔軟的手抓著,“我怕你緊張。”
    宋瑤抿抿嘴不說話,明明是自己想牽手。
    這時,一個白發老頭走過來,笑著打招呼:“許先生,我們又見麵了。”
    目前正在普林斯頓任教的菲爾茲獎得主格裏特·伯伊爾。
    兩人曾經在夏國數論報告會上見到過,當時許青舟主講的是孿生素數猜想的報告。
    許青舟站起來握手:“上午好,伯伊爾先生,三年不見,您看起來比以前更有精神了。”
    “多虧了你。”
    伯伊爾教授哈哈笑著,唏噓道:“曾經的我一度認為,自己將帶著黎曼猜想的遺憾入土,謝謝你,揭開了黎曼猜想的真麵目。”
    “作為感謝,我可以告訴您一個秘密。”
    “您說。”許青舟好奇。
    伯伊爾教授神秘地說:“我昨天過來,和一位老朋友喝茶的時候,他向我透露了些信息,今天的菲爾茲獎你或許可以期待一下。”
    “恕我直言,這似乎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許青舟聳聳肩。
    “也許。”
    伯伊爾教授笑而不語,在許青舟隔壁的位置上坐下。
    許青舟一陣咋舌,暗道這些小老頭都挺喜歡打啞謎。
    當地時間上午9點整,第28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拉開序幕。
    主持人上台,用了五分鍾介紹來賓,接著就進入發言環節。
    巴西數學家 Marcelo Viana教授(IMPA院長)致歡迎辭,強調此次大會是首次在南半球舉辦,並介紹籌備情況。
    大會組委會主席巴西數學家 Marcelo Viana教授致歡迎辭。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事們、女士們、先生們。”
    “康托爾與克萊因在19世紀末提出數學國際化的願景以來,我們從未停止對知識共同體的追求。今天,裏約熱內盧的晨風不僅吹拂著科帕卡巴納的海浪,更將全球數學家的智慧凝聚於此.”
    幾分鍾過去,IMU主席森重文發表講話,概述大會主題和數學全球合作的意義。
    相比奧運會這種大型活動,IMU更側重學術儀式感,開幕式時長通常控製在2.53小時,避免冗長。
    兩人進行簡短發言,就正式進入下個環節,在座數學家翹首以盼的頒獎典禮,今年頒獎有些不同,又增添了陳省身獎,也就是說IMU現在有四大獎項。
    在主持人的宣讀下,前三個獎項的獲獎者一一上台。
    高斯獎強調數學的應用價值,獲得者是斯坦福大學教授戴維·多諾霍。
    首次設立的陳省身獎獲得者,日本數學家柏原正樹,主要成就在代數分析和D模理論的完善。
    這裏有個特別環節,播放陳省身生前訪談片段,強調“數學無國界”的遺產。
    第三個獎項,麗塔·萊維蒙塔爾奇尼獎,主要聚焦於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學者,獲獎者是東道主國巴西自己的人,來自於巴西IMPA研究院的青年數學家卡羅琳娜·阿勞霍。
    對於這個獎得主,許青舟也能理解。
    東道主國本身就是發展中國家,稍微偏向自己國家的人,增強大會的文化認同感也沒毛病。
    前三個獎項頒發完畢,接下來就是萬眾矚目的菲爾茲獎。
    會場內,數學家們都稍微坐正,表情不一,大部分人都露出期待的表情,菲爾茲獎最多也就四個人,全世界99.9%的數學家都是陪跑的。
    當然,還有幾個則是微微屏住呼吸,緊緊望著台上的屏幕。
    就比如熱門候選人之一的考切爾·比爾卡爾,喬納坦·伯明翰,阿克沙伊·文卡特什
    唯一比較淡定的,可能就是許青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