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說好簡單的歡迎儀式呢?

字數:4775   加入書籤

A+A-


    “老張,你這是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你的成績大家都知道,明年說不定就能申請上長江學者,這個時候咱可千萬不能慪氣啊。”
    田尚勇擔心老友太上頭,趕緊勸說。
    鄭旭搖了搖頭,認真地說道:“我已經考慮好幾天了,京都材料研究所正在招人,我想去試試。”
    “材料研究所”
    田尚勇停頓,略微思索,“你說的是許青舟辦的那個研究所?”
    “是。”
    田尚勇再次沉默下來,半晌後皺眉說:“這是個選擇但老鄭,也就是說,要在一個二十多歲年輕人手下幹活。”
    雖然這個年輕人是菲爾茲獎得主,同時,因為希格斯伴粒子和5億美元的專利成為物理界炙手可熱的新星。
    可許青舟終究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他們都是四十多的人了.
    “學術界,達者為先。”鄭旭不在意地說道。
    “老鄭,我還是希望你能慎重考慮,鋰枝晶難題和穿梭效應難題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甚至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都沒辦法。”
    田尚勇:“跑到那邊去,短時間內很難出成績,咱們現在可正是需要研究成果的時候。”
    “再者說,你老婆和孩子怎麽辦?”
    鄭旭不置可否,知道老友說的也是實話。
    一旦選擇去京都,就意味著要重新開始,最重要的是,家人可都在這邊。
    他歎了口氣,點了點頭:“謝謝你,老田,我會再認真想想的。”
    波士頓這邊。
    22號的聚會過後,回國前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安排妥當,專利代理人莉絲·安德森繼續根據專利的進度,許青舟這邊隻需要配合做些書麵答複就行了。
    剩下2天,收拾東西,或者和宋瑤出去吃吃喝喝,逛逛街,順便又購入了兩個大行李箱,在一起生活了兩年,生活物品不知不覺中就多了一大堆。
    公寓內。
    許青舟靠在門框,宋瑤則是在考慮怎麽收撿櫃子裏的衣物。
    女孩哼著歌,把衣服疊整齊,放進行李箱。
    他回憶了下和宋瑤的初識畫麵,當時他正在抽煙吧謔,沒錯,剛重生回來燕東園的抽屜裏邊都還有大半包華子呢。
    都在角落裏邊放了四年了,不知不覺中就把煙戒了。
    多虧了這妮子。
    宋瑤拿起床頭櫃上的一個小玩偶,在許青舟麵前晃了晃,有些懷念地說道:“以前你惹我生氣,我就把它當成你揍了發泄的。”
    許青舟咋舌,心說怪不得看起來有點扁,感情是被揍的。
    宋瑤頓了頓,繼續說道:“可惜現在用不到了,能夠直接揍你。”
    “.”
    許青舟扶額吐槽:“某個人就偽裝成清冷淑女,誰能想到私下裏是一個暴力狂。”
    “想挨揍就直說。”
    宋瑤把玩偶塞進行李箱。
    許青舟撇嘴,這個時候再頂撞宋校花不是明智的選擇。
    宋瑤把床上的衣服收拾完,看了眼第二層櫃子,“你自己的東西自己收。”
    裏邊都是些絲襪,超短裙什麽的情趣小玩具.
    沒錯,都是這個變態喜歡的東西。
    “明明是你.”
    許青舟本來想反駁,被宋瑤一個眼神把後麵的話瞪回肚子裏。
    剩下的日子過得平平淡淡。
    6月25日。
    倆人推著四個行李箱,在機場和前來告別的卡森,凱莉爾等人告別,最後踏上了回國的飛機,離開這座生活了2年的城市。
    12小時過後。
    上午8點。
    首都機場,T3航站樓要客接待區。
    許青舟和宋瑤出來的時候,倒是愣了愣,在登機前,張曉輝已經提前打電話說將會有一個簡單的歡迎儀式。
    &n叫簡單?
    許青舟望著遠處黑壓壓的一片西裝革履的人,頓時有些無奈,不就是回個國嘛,搞這麽大的陣仗。
    “許教授,好久不見。”杜昌道笑著迎上來。
    菲爾茲獎得主和沃爾夫數學獎得主歸國,這對於夏國學界來說絕對算是一件大事。
    京大肯定得到場。
    京都材料研究所雖然並不屬於京大管轄,但近水樓台先得月,未來肯定少不了各種大型項目,隨便分出來一些就足夠彌補京大項目空缺了。
    並且,能夠為京大提供不少本科生,研究生實習機會,未來說不定還能成為博士後流動站。
    “杜校長。”許青舟打招呼。
    杜昌道介紹身旁兩鬢有些白,看起來不怒自威的老人:“這位是組織部的王同副部長。”
    “您好,王部長。”
    許青舟和宋瑤向老人問好。
    “許教授,宋小姐,歡迎回國。你們要是願意的話,就叫我一聲王老吧。”
    “王老。”
    倆人喊。
    “季主任。”
    許青舟目光看向一側的老熟人,材料研究所臨時管理辦公室的負責人,季雲石。
    “許教授,宋小姐,歡迎你們。”
    “這段時間辛苦季主任了。”
    “分內的事情。”
    季雲石笑嗬嗬地伸手,心中感慨,曾經就知道眼前的年輕人不一般,沒想到短短三四年時間就已經這麽了不起了。
    杜昌道又介紹了身旁的幾位同行者,比如教育部副部長,京都市的領導,科學協會的主任等等。
    “許教授,歡迎回來。”
    “歡迎。”
    許青舟倆人也一一打招呼。
    王同和藹地笑著說:“我們知道你們不喜歡麻煩,但開會討論過後,還是認為該有的迎接禮儀必須有,這是對歸國學者最基本的尊重。”
    “您客氣。”許青舟謙虛地笑了笑。
    王同臉上始終保持著平易近人的笑容,說道:“你們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一定累了吧,有什麽話等車上再說。”
    有工作人員已經上來幫著倆人拿行李。
    商務車內。
    許青舟和宋瑤,以及王同和杜昌道一輛車。
    王同最先說話,望著兩個年輕人,笑嗬嗬地問道:“許教授和宋小姐家裏是蓉城的吧。”
    “對。”
    “那是一個好地方啊,我年輕時候也在那邊工作了十幾年。”
    老先生眼神露出回憶,頓了頓,說道:“還請別介意,上了年紀,就是容易感慨。許教授未來是打算研究能源?”
    “是的,能源是未來最熱門的領域。”
    許青舟點頭說道。
    宋瑤安靜地坐著,除了剛開始寒暄的幾句,就沒怎麽說話,看許青舟和兩個身居高位的領導說話,應對自如,不由吐槽這人還說她偽裝,他明明裝得更厲害。
    誰知道私下裏是個變態。
    當然,不說話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多聽多看少說。
    這是她參加各種重要會議總結出的經驗。
    不同的圈層總是能帶來不同的信息,同時也會傳遞出該階層對某個政策的理解,政策在又和經濟民生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