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歎

字數:8224   加入書籤

A+A-




    麵對諸葛瑾說出的條件,不得不說,呂布心動了。
    即便現在被劉備一而再,再而三的坑,呂布還是有些心動。
    因為現在的局勢,壽春城就在眼前,而劉備已經掌控了淮北局勢,他現在可是進退不得。
    如果要進,前路被堵,憑他也攻不下壽春。
    如果要退,這一次就算白來,即便他現在背刺劉備,頂多也就出一口惡氣,沒有實際利益。
    反之,隻要劉備的承諾算數,一旦壽春陷落,他就能得到大量錢糧。
    這種條件由不得呂布拒絕!
    可終究還是被坑多了,呂布下意識還是有些抗拒道:
    “先生空口無憑,布實難信也!”
    “須知我軍並無根基於此,若是取下壽春之後,爾等出爾反爾,又當如何?”
    不過他話一出口,諸葛瑾便搖頭道:
    “將軍此何慮也?須知我軍今至於此,乃是奉詔而來,將軍來此,亦為國事!”
    “我等本是友軍,不當交惡!”
    “我軍所以提出此議,乃因我軍獨立難取壽春,須借將軍之力。”
    “兩家共取城池,自當共分所獲。”
    “但因將軍根基遠在下邳,難以在此立足,故我軍方才決議以錢糧酬謝。”
    “事成之後,將軍自可取錢糧而去,我軍自據城池再討國賊,此乃共利兩家之事,我軍為何要反悔?”
    “再者,先賢有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我主自北地而來,及至今日,已是信譽著於四海,將軍不信在下之言,難道還能不信我主信譽?”
    “若是我等出爾反爾,日後便是得了壽春,又如何立足於此?”
    聽著諸葛瑾之言,呂布不由暗自點頭。
    道理也是這麽說的,這是兩家共利之事,劉備沒道理出爾反爾。
    再者,別的不說,劉備這個人的信譽還是可以的。
    至少到現在為止,還沒做出過什麽背信棄義之事。
    至於之前在徐州之事,貌似也是他這邊先發難,劉備也沒有什麽反悔相攻的狀況。
    思來想去,呂布不由再度頷首道:
    “既然劉玄德真欲討賊,吾便應之,不過即是爾等要讓城池,便先把那西曲陽讓出來與我軍容身。”
    “至於討不討賊,先到壽春再說!”
    聽得呂布此言,諸葛瑾麵露笑意道:
    “故知將軍雅量,即是將軍應諾,不妨與一封手書讓在下帶回去,在下此處也有主公手書一封。”
    “如此互遞盟約,將軍也可安心,來日若我軍真有反悔舉動,將軍便可以此書為證!”
    讓呂布給出承諾,這是秦瑱特地要求的,一方麵是為了限製呂布,一方麵是為了方便翻臉。
    但呂布自不知曉秦瑱的心思,一聽要遞交盟約,心裏反倒放心了不少,抬手道:
    “汝將那劉備手書與我一觀,若果然如你之言,吾自當回書一封!”
    諸葛瑾聞之,便將劉備所寫書信遞上,呂布一看,隻見信上所寫之事,與諸葛瑾所言並無差異。
    見得此狀,呂布便令人拿了布帛前來,也寫了一封回信。
    別看呂布是個武人,實際上也頗有文化,以前在丁原麾下還做過主簿,區區公文自然難不倒他!
    如此寫了一封手書,他又交予諸葛瑾觀看,可諸葛瑾看完之後,卻搖頭道:
    “溫侯手書還差一句,取城之後,不能為禍百姓!”
    “須知我軍此番隻取城池,錢糧皆被溫侯所獲,我軍不求府內錢糧,隻願百姓得安,還望溫侯切記約束士卒,不可率兵劫掠!”
    他一語說出,呂布眉頭即是一挑,似侯成等皆是麵露不善之色。
    因為這一條限製的不是呂布,而是他們。
    畢竟這個時代將軍攻城的動力,就是入城燒殺搶掠,這一條一出,他們可算是要白忙活了。
    但眾人終究還是畏懼呂布威勢,不敢多言。
    呂布也知劉備曆來是這個脾氣,也不以為異,將手書取回之後,添上了一句便道:
    “先生再觀,有何錯漏之處!”
    諸葛瑾拿回來細細看了一眼,這才點頭笑道:
    “將軍真乃信人,如此在下便可回去複命矣!”
    他這裏一口一個雅量,一口個信人,聽得呂布心中那是一陣舒坦,不由撫須笑道:
    “先生自回去複命,切記讓玄德早些撤出駐軍!”
    諸葛瑾聞之,自點頭道:
    “將軍放心,在下一歸,我軍自會立即交出城池!”
    說完,便對眾人行了一禮,方才離去。
    待得諸葛瑾離去之後,隻見呂布笑容一斂,環顧眾人道:
    “諸位說說,劉玄德此次謀劃,可有算計?”
    眾人聽著,皆是一陣無語,懷疑有算計你先別應啊,現在應了又來問算計又是何故?
    但眾人心裏雖然吐槽,卻還是思考了一會兒。
    想來想去,也沒想出什麽異常,畢竟城池就在眼前,總不能入了城池卻沒錢糧吧?
    如此想著,許汜與王楷相繼出列道:
    “劉備這般行事,應無異常之處!”
    眾將自然也不發言,唯有侯成不滿方才諸葛瑾之態,對呂布道:
    “主公務須小心,末將觀此人巧舌如簧,非信人也!”
    對於侯成的建議,呂布不在意的擺了擺手:
    “無妨,且看看劉備讓不讓城就是!”
    如此論了一番,見眾人也沒什麽建設性發言,呂布自是揮手讓眾人離去。
    他們這裏散會,那邊諸葛瑾行出營後,便一路朝著城內返回。
    見得劉備與秦瑱之後,言說諸事,又將呂布所與手書給出。
    劉備看罷手書,便即勉勵了諸葛瑾一番,又讓其退去,方才對秦瑱笑道:
    “這諸葛子瑜,年紀雖輕,行事卻頗為穩重,可付大事!”
    秦瑱一聽,便知劉備頗為看重諸葛瑾。
    畢竟,劉備的可付大事,可不是什麽人都能領受的。
    心知此事,他即點頭笑道:
    “子瑜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明公願與大事,自無不可!”
    劉備聽著,微微一笑,並未過多言語,隻是拿起手書道:
    “今呂布已經應諾,我軍又當如何行事?”
    見其又說起正事,秦瑱即道:
    “呂布此人曆來無信,故當以信待之,方可取信其人!”
    “即是應了他讓出城池,便令駐軍撤出,先讓呂布入城,再行邀請呂布西進,先至壽春城下,探探敵軍虛實!”
    也是不管什麽陰謀詭計,最終都要落到實處,不去壽春城下看看,就要商議取城,那是空談之語。
    劉備作為大將,自知此意,當即應諾。
    一麵著人前去讓徐盛撤出西曲陽,一麵有令下蔡陳到準備南下,調集兵力,進攻壽春。
    劉備讓出了城池,呂布自是領軍西進,一路來到曲陽城下,便見城門洞開,劉備軍果然已去。
    入得城中,打開府庫一看,又見其中囤放著千石糧食,又有不少錢財輜重。
    見得此狀,呂布自是大悅,對左右讚道:
    “劉玄德真信人也,今即與城池,又留輜重,乃助我軍於此立足也!”
    見劉備這麽給麵子,呂布自也是約束士卒,不準士兵劫掠。
    在他看來,反正都要取壽春劫大戶,這點窮鬼的錢糧,他也看不上。
    如此將歇兩日,又見劉備派來信使,邀請他一道出兵。
    呂布亦是心急想取城內錢糧,便應了劉備之邀,一道朝著壽春城下行來。
    他們這麽一動,消息便朝壽春傳來。
    紀靈一聽兩軍聯合而來,頓時就慌了。
    因為之前袁渙設計之後,他們就聽到了劉備進軍兩縣的消息。
    本以為兩家已經交惡,又見孫策北上,他便安下心來。
    不想孫策還未抵達壽春,劉呂兩家便已經協同而來,他因看不清形勢,急忙叫來袁渙問道:
    “劉備小兒果然難對付,前聞他已取兩城,我還道兩家必然交惡。”
    “不想此人竟然還是能說服呂布一道進軍前來。”
    “現在兩家未曾交惡,這可如何是好?”
    而袁渙一聽這話,卻是眉頭一皺道:
    “將軍可知劉備如何說動的呂布?”
    紀靈聞言,頓時搖頭道:
    “說來也是奇怪,那劉備本已奪取陰陵與西曲陽二城。”
    “呂布本來夾在其中,進退兩難!”
    “我本以為兩家會就此交惡,不料前日忽聽呂布進駐西曲陽,而後便聽兩家合軍而來,屬實不知何故!”
    聽著紀靈之言,袁渙思慮了一會兒,便即長歎道:
    “若果是如此,我軍恐怕是盼不上孫策了!”
    紀靈一聽,自是一臉奇怪:
    “先生此言何故?雖是劉、呂兩家未曾交惡,可現在不還有孫策未至?”
    “眼下孫策已經自合肥北上,至多五日便可抵達壽春,何言我軍之謀斷難成也?”
    見紀靈不知其意,袁渙就是一臉苦澀:
    “將軍有所不知,我軍動三家之謀,在於三家之利相同,故以城池謀孫劉,以錢糧謀呂布。”
    “而現在劉備如此,可見已經勘破我軍之計!”
    “他先取城池,乃因不懼與呂布交惡,即是如此,為何又與之?”
    “必是劉備軍已探知孫策北上,看出了我軍算計,提前交好呂布,用以破解我軍引三家相攻之策!”
    “彼等既然能說動呂布,便能說動孫策!”
    “若劉備真能說動孫策,那我軍又如何能用孫策?”
    紀靈一聽這話,就是一陣驚訝:
    “劉備安能為此?他能以城說動呂布便罷,又當如何說動孫策?”
    “無非便是承諾助孫策取合肥!”
    袁渙想也不想便搖頭道:
    “要破我軍之計的唯一辦法,就是劉備承諾把合肥交給孫策。”
    “現在孫策北上,是因合肥難取。”
    “而劉備現在於此,也難取壽春,若劉備承諾與孫策取合肥,讓孫策助自己奪壽春,則兩家之難頓解!”
    說到此處,他不由感慨道:
    “劉使君這回算是得了一能人啊,有此人在,我軍便是再謀,也無大用!”
    直到現在,他還沒探清楚劉備的軍師是誰。
    但他可以肯定,這貨就是屬泥鰍的!
    看著貌似都要入網了,竟然又被對方給鑽出來。
    有這種人當對手,著實讓他束手無策!
    不過有一點他想不通,從劉備的種種行徑來看,分明就是想要全據淮南。
    不然之前就不會冒著和呂布交惡的風險奪取陰陵。
    可現在一見孫策北上,劉備軍就換了一種態度。
    難道是準備與孫策平分淮南?
    亦或是說,劉備還有後手,可以讓孫策把地盤給吐出來?
    這一點,他有些想不通透。
    如果是前者,那不符合劉備軍的利益,不取合肥,就取不了廬江,頂多控製淮河一線。
    如果是後者,那恐怕劉備軍布的局,比現在看起來要大的多!
    可以想見,劉備多半是在下一盤大棋,而整個淮南,貌似都是棋盤,而他們這些人,不過都是棋子。
    但他們即是棋子,誰又才是與劉備奕棋之人?
    孫策?呂布?陳瑀?亦或是曹操?
    袁渙正在思慮之時,卻聽紀靈問道:
    “現在即是謀之無用,我等又當如何處之?”
    相比袁渙來說,他現在壓力更大,因為袁渙隻是出謀劃策,謀劃失敗,那沒什麽影響。
    但他卻是壽春城內主將,敵軍兵臨城下,沒有辦法應對,那是要壞大事的。
    不過袁渙顯然不是那等不負責任的人,見紀靈如此,他便對紀靈道:
    “將軍莫急,敵軍雖不中計,我軍城內卻還有兵馬,尚可軍爭。”
    “如今敵軍未至,可先派探子探探敵軍動向,再行議對敵之策!”
    紀靈聞之,心想空談也不是辦法,索性派出探子外出探查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