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出風頭的太子

字數:4902   加入書籤

A+A-




    各國用著自己的特產與其它國家進行貿易,從而賣錢或是換取自己所需之物。
    要說宣國的人參,為各國瘋搶之物,但產量卻很小,得不到太大的收益。現在有了杜康酒,宣文宗就打起了它的主意,隻是可惜,一樣產量很少,讓他剛生出的希望就此破滅。
    雖然不能用來給國家換取財富,但自己能喝到這樣的美酒,也同樣是幸事一件。
    宣文宗滿意於杜康酒,皇後等妃子同樣也滿意現在正喝的葡萄酒。相比於男人喜烈酒,他們更喜歡這味道溫醇的葡萄酒,甜中有澀,甚是讓人滿意。
    所謂詩酒不分家,有了好酒之後,自然需要有好詩相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如此好詩方能配上杜康之酒,幾位朕的好皇子,你們飲了此酒之後,可作得什麽良詩嗎?”再一次端杯放下之後,宣文宗的目光就落向到六位皇子的身上,嘴上說著,眼中也帶著期盼。
    六位皇子,最大的二十二歲,是大皇子李康成;最小的也有十五歲,六皇子李康恒。
    都是從小就飽讀讀書,被大儒親自教導之人。要說作詩是沒有問題的,興之所來,也可以達到即興賦詩的程度,但現在被皇帝這一問,卻是個個閉上了嘴巴。
    剛有一首短歌行擺在麵前,有此佳作於前,何人會出來獻醜。
    五位皇子都沒有說話,確是因為他們心中有數,知道自己的斤兩,不會貿然的當著眾人麵前露拙。
    太子坐在距離宣文宗最近的地方,年紀二十的他,還是一國之儲君,自有他的風度所在。
    此時,他的目光中帶著一點的小興奮,尤其是目光掃過其它五位皇子,看到他們都有意的將頭低下時,他就更加的高興了。
    要說論作詩,六兄弟之中,尤以三皇子李康書和四皇子李康文最為厲害。他們的母妃賢貴妃,從小就花重金請大儒教授,使得往往遇到這樣的事情,便是這兩兄弟顯本事的時候。
    可是今天嘛,明顯他們被短歌行給震到,他們這是服了。
    很好,他們不敢於表現,那就是自己拔頭籌的時候。無它,在參加宴會的時候,新上任的洗馬就剛教了他一首詩。
    按著佟維興的說法,今天大家暢飲杜康酒,怕是皇上很可能會以此為題要求大家作詩,那有備無患總不是壞事。
    沒成想,竟然真被這位洗馬給說中了,這讓太子越發的高興與歡喜。就在所有皇子們低頭的時候,他卻緩緩開口,“父皇,兒臣不才,喝了杜康之後,略有所感,得詩一首。”
    “哦,太子有何詩作,說出來給父皇聽聽。”原本,看著兒子都低下了頭,他多少感覺到有些掃興。但太子之言,讓他重新變得高興起來。
    做為皇子,很可能就會是宣國未來的繼承人,那就應該有一種不畏艱難的大氣。所謂沒有困難要上,有困難解決困難,還是要上。怎麽可能因為要求作詩就退縮呢?
    如此心性,怎能成就大器?
    又怎麽能讓他放心的將一國之重任交付在他的身上。
    好在的是,太子還是不錯的,至少他敢說敢言。宣文宗已經想好,就算是太子作的詩水平一般,他也要多誇獎幾句,不為別的,就為對方的這種魄力。
    “兒臣遵旨。”太子笑答,跟著緩緩起了身,然後沒有馬上開口,而是開始來回踱步,一副文人起範的模樣。
    詩早就被太子給背了下來,他還要做這些,就是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為了告訴大家,他宣國太子,作詩的能力也是很強的。
    太子走出了桌旁,開始了踱步,看在其它幾位皇子眼中,大家表麵上專注的看著他,可實際上,已經有人在心中開始了腹誹。
    尤其是學問最為出眾的三皇子李康書,心中早已經將這個太子哥哥給罵了好幾遍。“作詩就作詩,裝什麽十三呀。等著吧,如果一會你作的詩不好,看皇弟我怎麽踩你。”
    太子卻有如沒有注意到大家的想法,在又連走了數步之後,這才終於開口說道:惟賢聖之興作,貴垂功而不泯。
    嘉杜康之先識,亦應天而順人。
    擬酒旗於元象,造甘醴以頤神。
    雖賢愚之同好,似大化之齊均。
    出自西晉,張載的《酃酒賦》。大意就是不管是酒還是人,都要順應天命,順從民心。
    以酒寓人,說的也是宣國會萬萬代,宣國的皇帝們,無論以後宣國是否興衰都不會被忘記,曆經百代反而更要被人所懷念。
    “好,好詩,太子果然是朕的麒麟兒。”宣文宗喜愛讀書,對於詩詞的鑒賞能力也是極強,這就很快弄懂了其中的意思,當下對於這多少有吹捧自己的詩句,自是大加讚賞。
    “多謝父皇對兒臣的肯定。”太子聞聽麒麟兒三字,也是雙眼放光,連忙抱拳向宣文宗行禮。
    這一幕落在其它人眼中,那是羨慕、嫉妒、恨三者皆有之。
    倒是呂皇後,眼看自己兒子得了頭彩,也是跟著高興,借此機會,她也出言道:“皇上,太子即是麒麟兒,當得重賞才是。”
    “哦?皇後之言甚是。嗯,這樣吧,太子有如此詩才,那今年中秋的六國詩會就由太子來承辦吧。”宣文宗正在興頭上,被皇後這一提醒,便笑嗬嗬的做出了一項決定。
    六國詩會,每十年一次。
    比得就是各國的文化,比得就是讀書人的能力,因為詩會要求,參加者必須都是未冠少年,也就是二十歲以內。所以,更多人把這項活動,看成是一國未來之底蘊。
    若是誰可以得了冠首,便證明哪一個國家的未來更有希望,年輕一代也是人才輩出,會因此而給獲勝國的百姓打上一劑強心針,會給全國上下鼓舞之心。
    可更重要的是,有此名頭,也會很容易吸引來其它國家的棟梁之才。
    十年一次,今年正輪到了宣國承辦。而這也是宣文宗當了皇帝之後,所承接的第一次六國大賽。加上他自號文宗,所以這一次他的要求是許勝不許敗。
    他可不想當著天下人的麵被打臉,被人說自己與文宗之號名不符實。
    宣文宗對於這次詩會的看重程度,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像是為了詩會所建的文華殿可是三年前就動了工,現在已經基本上完成。那是一次性可以容納上千人的殿堂。
    投入如此之大,哪位皇子若是能夠主持這項事物,一旦辦好了,必然會在皇帝心中加上了不少的分數。
    更重要的是,誰來主持這一次大會,也代表著更受皇帝的看重,也會因此與其它五國的代表有更多的交集,為自己積攢更多的人脈,為自己在天下人麵前揚名。
    可以說是名利雙收的好事。
    大家都能看到的好處,那自然競爭的就極為激烈。不僅是六位皇子在使勁,便是他們的母妃也一並跟著使勁。但宣文宗就是久久沒有定下最終人選,讓大家越發內心急燥。
    現在好了,寒食節的一場皇族聚會而已,竟然就讓太子有了表現的機會,跟著就接下了潑天的富貴。這一刻,好幾位皇子在看向太子的時候,眼中露出的不僅僅是妒忌,還有一絲的恨意。
    太子卻根本不管這些看向自己的目光,他隻知道,自己達成所願,終可以主持六國詩會大賽,這才是最重要的。
    他可是宣國的太子,像是這般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是由他來主持的話,那民間也好,其它五國也罷,怕是都會有所非議。這是當太子的他絕對不想看到的事情。所以這個差事他必須要拿到手。
    隻是之前他做了不少的努力,不管是皇後還是朝中的大臣們都使過力,卻是一直沒定下來。
    現在好了,父皇終於開了金口,大事已定,他終於可以放下心來。接著,隻要辦好這次大會,隻要宣國得勝,便可名揚天下,到那個時候,自己的儲君之位將會越發的穩固。
    太子的高興,與其它皇子的不喜,這一切的一切,都落在了同樣參加宴會,但一直隻是看,沒有出聲的李弘銳眼中。
    李弘銳,宣國皇帝宣文宗李弘澤的八弟,眾皇子稱為其八皇叔,被封賢王。又因此人頗有賢名,外人又稱八賢王。
    這一次皇帝家宴,做為賢王的他自然也是參加了,然後就看到了這頗為有意思的一幕。
    太子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能力如何,自然是一清二楚。
    要說太子從小也是被大儒們教導成長,讀得書也不算少,隻是說到真正讀書,那是需要天賦的。太子在這方麵終還是差了一些,就像是比起三皇子和四皇子就有一定的差距。
    即興作詩,卻可以碾壓其它皇子,這一切是那般的不合情理。但事情還是發生了,那就隻能證明一點,此事會發生,應該是有人在背後給太子出了招。
    對於太子的表現,八賢王不作評價,但對於那個出招之人他來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