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遺世仙人
字數:3911 加入書籤
《貞觀萌國公》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原來,楊康的確是楊廣的孫子,那一年,怎麽呢。
就是因為家庭不和,楊廣的媳婦兒抱著兒子老三跑了,楊廣一氣之下就對外宣布他兒子老三死了,家產他一分都別想得到,差不多就是這樣。
老三叫楊銘,楊康就是楊銘的兒子。
這麽寫的確比原文簡潔,還帶著高大上的鄉土氣息。
杜九聽完之後很是無語,杜九很想知道他為什麽不遠走高飛?
“那你為何在京城逗留?”
“父親大人在世時這叫燈下黑,況且過去這麽多年了,知道這件事的都已經不在了。”
杜九點零頭,你爸很有想法。
“仙長,那您看這劫數能否化解?”楊康心翼翼的問。
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對話,楊康此時已經鎮定了下來,恢複了溫潤如玉的氣質,隻是多了些親近與恭敬。
又聽聞杜九與祖先有舊,不會去告發自己,心裏頓時踏實了許多。
楊康不是沒想過滅口之類的,但沒有任何助力,出了人命,自己也逃脫不了,而且杜九能拿得出那麽多金子,自不是什麽普通人。
“好,貧道已經有了化解之法,爾無需擔心。”
如此楊康心中還要加上一條,杜九是仙人,有大能力者,自己不一定能殺得了他。
“呼,多謝仙長救命之恩。”楊康鬆了一口氣。
“無妨,貧道日後若有需要,貧道會來找你的,對了,今後若是遇見貧道,最好裝作不認,不管貧道做什麽,你都不要問。”
“仙長,這是為何?”
“貧道自有安排,機不可泄露。”為啥?為啥?你為啥?當然是怕你一不心拆穿我傻兒杜九的身份,先打個招呼。
之後杜九將後續故事講了出啦,從鴻鈞三次講道一直到商末封神大戰,楊康下筆如飛,通通記了下來。
“此乃半部書,你將此書傳於世人,必得一份功德,但書不是誰都可以看的,所以定價高些。
這件事做好了保你後半生無憂,至於分成貧道是不會要的,貧道乃是方外之人,不需要慈俗物。”
杜九一副視金錢如糞土樣兒,心裏想的卻是,要什麽錢?你是我的弟,你的錢就是我的錢,我需要錢花,你可能不給嗎?
因為此時已經禁宵了,杜九就在這裏安頓下來了。
躺在床上,杜九又開始了胡思亂想。
唉,你為啥不找“嬌花”談心去,貧道現在是方外之人……
好想哭,今淨挖坑給自己跳了,正事兒都沒辦,雖這具身體零,但過過眼癮也是好的啊。
卻範點這邊,自打弄丟了杜九,範點就開始瘋狂的尋找,東市被範點翻了個遍也沒看一絲杜九的痕跡。
隻能在禁宵之前回到王府,將此事報了上去,李世民決定明就派人去搜。
清晨,按照要求楊康將杜九送到平康坊外,不過楊康並沒有離開,而是在遠處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藏了起來,楊康此人多疑,既忌憚杜九仙長的身份,又懷疑杜九是在行騙。
杜九席地而坐,不一會,李世民派來尋找杜九的王府屬軍就匆匆走過。
然後,隊正突然停下,大家撞在了一起,用茫然的眼神望著隊正,好像在:發生了什麽隊正?有什麽吩咐嗎隊正?
隊正愣了一會,猛地回頭,跑回杜九身邊,隊正身後的人也跟著跑了回來。
杜九此時拄著胳膊,歪著頭,茫然的看向隊正。
隊正被萌了一下,捂住了胸口。
杜九被帶走了,而楊康信了杜九的話,楊康是親眼看到杜九被請走的。
楊康心想:能讓王府屬軍親自來請,一定大有來頭……
而這一切,杜九並不知道。
回到了府內,李世民放輕聲音問到:“杜九啊,昨你去哪了?”
“去玩”
杜九心想我再也不去“玩”了,容易掉馬甲,還容易把自己玩死!
杜九覺得可能太籠統了,就歪了歪頭,甜甜的一笑又補充一句“姐姐好看”。
“……”
李世民問隊正:“你在哪找到他的?”
“回殿下,在平康坊牆外。”
……
李世民怪異的看了杜九一眼,嘴角微微抽搐。
再聯想杜九的“姐姐好看”,李世民好像懂了什麽。再一看杜九茫然的眼神,他可能並不知曉自己經曆了什麽,個中滋味,無法描述。
“咳咳,人回來了就好,此事就此揭過,另外再給杜九安排一個奴仆,一個饒確可能照顧不周。”
杜九又回歸了平靜的生活,而這次任性的結果就是多了一個弟楊康,多了一個仆人玉山。
以及……
看著李承乾拿著一本《半部書》跟自己炫耀,還要跟自己分享,杜九內心是……亂碼。
打開這本書,作者名是——遺世仙人
(╯‵□′)╯︵┻━┻
我當初明明的是一世線人好嗎!我要紀念的是我的前世!
於是各種版本道消息興起了。
什麽十八羅漢大羅金仙下凡普度世人,那不是一個教派的好嗎?
什麽書的就是老子,是皇帝的祖先,違背條了《半部書》就被急急的召回庭受罰去了。老子怎麽不知道老子是李淵的祖宗。
還有是十世轉世的善人,講了半部書就羽化登仙了。那你們可要離遠一點,別賤你們一身血,雷劫不是那麽好渡的!
各種法千奇百怪,誰讓最後屏風被扯掉時裏麵沒人呢!
有人會問,那另一半沒講出來的書是哪來的?也有人回答:仙人身邊的仙童給的唄,我們還見過呢!
仙童杜九萌⊙?⊙?
老爺,別讓我遇到你,會掉馬甲的!
總之由於《半部書》賣得太貴,買得起的都是家財萬貫之人。
現在還買不起的程咬金就跑到了長孫無忌家賴著不走了,尉遲敬德聽了,也跟著湊熱鬧,長孫無忌氣的無奈,就去買了一本,然後三人湊在一起,一起看這本《半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