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問題紮堆的出現

字數:8186   加入書籤

A+A-




    天幕上。
    小皇帝懵懂局促的坐在皇位上。
    周邊一片漆黑。
    而在黑暗之中,有三處地方顯露著微光。
    首先,是身白發蒼蒼的老婦人。
    老婦人看著身前的小皇帝。
    眼中透露著一絲無力的憂愁。
    ……
    【在朱祁鎮登基之初,太皇太後張氏對王振等宦官勢力已經有所警惕。】
    【王振雖然可以代替朱祁鎮批紅,但不能擅自更改票擬的內容。】
    【張太皇太後就每天派宦官查票,如果發現不一致,便責罰王振。】
    【公元1437年。張太皇太後召英國公張輔、內閣楊士奇、楊榮、楊溥,禮部尚書胡濙入偏殿。】
    【又命人宣王振,王振進來,便被張太後身邊的侍衛擒住。】
    【張太後本想處死王振,朱祁鎮跪下為王振求情,五大臣也跟著跪下。】
    【此事不了了之。】
    ……
    {要是此時砍死他,說不定就沒後麵的事了。}
    {張太後也沒想到三楊跪得那麽快。}
    {本來從他發跡到登臨宦官之首,就必然得到張太後和輔政五大臣的首肯。}
    {朱祁鎮年幼,可塑性強,他感情上親近誰,生活中信任誰,將來政治上就會離不開誰。}
    {明日的權力之爭,始於昨日,成於今日。}
    {但就像史書評價的一樣“諸臣阿順幼主,為身後計,故而隱忍保全”}
    {三楊等人也知道,如果真的讚同將王振處死,無異於宣布在政治上與朱祁鎮分道揚鑣,在感情上與其決裂。}
    {他們退縮了,感到害怕了,這時張太後也沒辦法了。}
    {畢竟此時的王振就已經是司禮監太監,位列宦官二十四衙門之首。}
    {沒有外朝和小皇帝的讚同,還真砍不了他。}
    {畢竟,老朱明說後宮不得幹政了。}
    ……
    大明。
    馬皇後擦了擦嘴角。
    她看見臉憋成豬肝色的朱元璋,笑出聲來。
    朱元璋不滿的橫了她一眼。
    “你還笑!”
    “就天上那個沒卵子的貨,咱一看就是趙高那樣的人!”
    “大明怕是要完了,你還有心思笑我!”
    馬皇後慢條斯理的挽著袖口。
    “小皇帝還小,掌握不了權力。”
    “但同樣的,那宦官掌握了權力也不會輕易放棄。”
    “等小皇帝長大了,你說會不會奪權?”
    朱元璋本還氣憤著,聽到這番話瞬間想到了晚唐的一件大事。
    甘露之變!
    “咱懂了!”
    老朱一拍桌子,大聲道:
    “這小子奪權失敗被廢了,然後又聯合大臣把位子奪了回來!”
    “所以才說他當了兩次皇帝!”
    “怪不得廟號是英!”
    “原來如此!”
    朱元璋越說越覺得就是這麽回事。
    唐朝的例子就在那擺著呢。
    就是還有個問題想不通。
    既然如此,那朱瞻基後世影響的評績裏怎麽還被朱祁鎮給扣分了呢?
    ……
    天幕上
    老婦人於身後看著小皇帝。
    在小皇帝的右側則是三位垂垂老矣的大臣。
    他們手拿書卷,指著書本對小皇帝說著什麽。
    左側是麵帶微笑的宦官。
    他拉著小皇帝的衣袖,手裏拿著鳩車。
    ……
    【當時,三楊和張輔等分任知經筵事、同知經筵事等職。】
    【他們不僅自己主持經筵日講,而且選拔翰林院的官員,負責日常的經筵日講授課。】
    【通過這種辦法,內閣不僅將對皇帝的教育從宮廷的宦官那裏奪了過來。】
    【而且阻斷了六部與朱祁鎮形成私人關係的機會。】
    【內閣開設經筵,王振則領著小皇帝登上將台,檢閱京師各武官騎射。】
    【他逼著兵部上奏邊務,甚至將無事可報的兵部尚書王驥下獄,過了幾日又放了出來。】
    【朱祁鎮終日生活於皇宮大內,言行起居遵循戒律清規。】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自有尋常少年的心性。】
    【一邊是內閣大臣的經筵說教,一邊是內廷宦官的出遊騎射。】
    【顯然後者更有吸引力。】
    【朱祁鎮對其也越來越信任。】
    ……
    炎漢·桓帝時期
    “和帝鏟除竇氏外戚時是孩子。”
    劉誌對天幕裏的話一半認同,一半不認同。
    “質帝言梁冀跋扈將軍時也是孩子。”
    “朕忍氣吞聲時也是孩子。”
    “有誌者,不以外因而動!”
    我後漢的孩皇帝可多了!
    但也因如此,他更能理解那宦官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
    大唐·武宗時期
    李炎盯著天幕。
    臉上的慍色毫不掩飾。
    就這王振的行為,與仇士良一摸一樣!
    引導皇帝貪玩遊樂不務正事,不讓他閑暇下來。
    不讓皇帝閑時讀書,不讓和有學問的大臣會麵。
    不讓其才智就深遠,讓皇帝隻沉溺於聲色犬馬。
    “惑其心誌,誘其享樂,使其昏昏為用!”
    “好一個惑帝術!”
    “好一個讀書人!”
    ……
    【而隨著朱祁鎮逐漸長大,王振作為他的親信,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批紅和傳話的時候,慢慢滲透進自身利益,逐漸參與中樞決策。】
    【盡管張太後對王振存有戒心,經常敲打,還是難以改變宦官專權的現實。】
    【一些官僚也紛紛拜倒在其門下,以求仕途發達。】
    【每到接見官員的日子,王振設在宮外的私邸都是車水馬龍,官員來往絡繹不絕。】
    【據說,他府上的門檻是有高度的。】
    【禮金一千兩以上才有資格進入,並且酒食管飽。】
    ……
    大漢。
    “有想到專權,沒想到是這種方式專權。”
    劉邦屬實沒想到大明的進度這麽快。
    大漢在這個時間段……
    好像還是劉徹在打匈奴呢吧?
    呂雉輕哼一聲:
    “要不是那朱瞻基懶了一下,弄出什麽批紅。”
    “事情也不至於進展那麽快。”
    ……
    天幕上。
    小皇帝身後的光芒消失不見。
    右側的光芒也逐漸勢微小。
    隻留那宦官的虛影籠罩著他。
    ……
    【輔政五臣對王振等宦官勢力的膨脹心急如焚。】
    【楊士奇曾上疏讓皇帝選擇那些行止端莊、心思純正的侍者。】
    【對於舉動輕佻,語言褻慢,立心行己不正者,要趁早去之。】
    【若不早去,隨侍時間久了,情誼相洽,不覺其非,言聽計從。】
    【再想去除,其勢難矣。】
    【楊士奇作為輔政大臣、內閣首輔,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無計可施。】
    【對朱祁鎮來說,這樣的說教隻是姑妄聽之,從未引以為戒,更談不上去除其勢。】
    【在朱祁鎮的袒護之下,王振“視勳戚如奴隸,目天子為門生”】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看著朱瞻基目光不善。
    “咱教他們讀書識字是為了處理宮內之事。”
    “你個混賬倒是養出一頭餓狼來!”
    朱瞻基啞口無言。
    朱高煦想過過嘴癮,被朱高熾一肘子懟了回去。
    朱棣瞥了一眼這邊,哼了一聲。
    撩起下擺,大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
    “咱到要看看,你那個好大兒還能幹出什麽來。”
    ……
    大明·宣德時期
    朱瞻基看著小小的孩童深思反省。
    自己是不是太忽視對太子的關心了。
    如果是在自己身邊教導長大,或許不會這麽不辨是非吧。
    ……
    【三楊尚且不能拿王振如何,資曆尚淺的年輕後生更指望不上。】
    【於是,朝廷大權完全落入王振之手。】
    【就連公侯勳戚見了都要喊一聲“翁父”】
    【而內閣三楊麵對王振的咄咄逼人毫無招架之功。】
    【楊榮素有不廉之名,王振唆使言官,彈劾其受宗室靖江王賄賂。】
    【雖有楊士奇立解,還是被都察院和大理寺盯著不放。】
    【不久,年邁的楊榮憂憤而死。】
    【其後,楊士奇也因兒子楊稷殺人一案,受王振要挾,不得不離職。】
    【雖有皇帝降詔慰勉,終至“憂不能起”。】
    【三楊隻剩下楊溥一人,王振更是不放在眼裏。】
    【公元1442年,張太皇太後去世,宮中對王振最後的抑製力量也失去了。】
    【一朝之中,抑製宦官、引導皇帝健康成長的良性政治力量至此終結。】
    【從此內閣、內廷之柄,皆為王振所攘,生殺予奪盡握於其手。】
    ……
    天幕上。
    大同。
    城牆之上布滿戰火過後的傷痕。
    大明的龍旗被馬蹄陸續踏過。
    胡騎叩關。
    ……
    【就在朝堂一片烏煙瘴氣之時,大明疆土也沒得了安生。】
    【在經曆了“仁宣之治”的高度繁榮後,正統年間的大明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
    【首先是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後果就是流民的大量增加,起義相繼爆發】
    【原屬於軍隊衛所的各類軍屯土地也大麵積流失。】
    【原先有百多士兵的軍事重地,逃得隻剩下一兩個人。】
    【而沒逃的部隊,不但戰鬥力低下,且供應嚴重不足。】
    【軍事重地大同當地的駐軍衣不遮體,生活極度困頓。】
    【軍械質量也開始下降,大明最精銳的神機營,領到的兵器盔甲質量都不過關。】
    【而大明最精銳的騎兵三千營,戰馬竟缺兩萬多匹。】
    【但還沒等著朝堂解決這些麻煩時,外患也來了。】
    【公元1449年七月十一日,瓦剌太師也先率軍至大同一帶。】
    【塞外城堡盡陷,明將吳浩、宋瑛、朱冕先後敗死,明軍死傷慘重。】
    【邊關告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