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意思?”
趙尋安輕笑著問,呂輕才感言
“小生也不是第一次接觸名士大儒,即便心中想,可總要推辭幾分,顯示自己並不在乎那些阿堵物。”
“畢竟文人的根骨最重,還是要展現一下自己的矜持。”
“如先生這般在商言商的,小生還是第一次遇到。”
見大胖子滿臉感慨,趙尋安笑了
“才某想要,財某也想要,既然魚與熊掌可兼得,某為何要推?”
呂輕才也是個心思靈巧的,刹那便明了趙尋安話裏的意思,忍不住高高豎了個大拇哥
“如先生這般爽直之人,在文壇真是不多,小生佩服!”
擺擺手止住呂輕才的誇讚,趙尋安提壺與他斟滿酒,認真說
“既然你我已經談開,那便說說,如此相迎的真實緣由。”
“莫再言財,玉京乃我大乾都城,每年往來名士數百,幾個能有我這般待遇?”
說到這裏趙尋安忍不住看了看桌上棉帕,好家夥,擦下的胭脂怕不得二兩重。
“山河先生要聽真話還是假話?”
呂輕才與趙尋安碰杯,再次一飲而盡,趙尋安眉頭微挑,大胖子好酒量,同樣一飲而盡。
“自然是真話,假話萬萬千,可能抵真言一句?”
“家父朝中為官,小生消息自然比他人靈敏。”
“朝中看好先生的王公大臣屬實不少,官家也是讚譽有加,今後必然是宦海一顆冉冉升起的大星。”
“若是有個二三十年的沉澱,入閣為相近乎必然。”
“若能傍上先生,哪怕家父告老,我這種沒有本事的紈絝子弟,也能平平安安過一輩子。”
聽聞呂輕才如此說,趙尋安也是有些驚奇。
大胖子秉性屬實和油膩外貌相駁,說自己爽直,其實他也不差。
既然說開,趙尋安也不與他瞞著,再斟酒一飲而盡,呼著酒氣說
“你且等著,待明日過後,某這山河先生的名號,怕是要再勝上三分!”
“先生可是再有鎮國傳世的好詩詞問世?”
“若有定要交於詩社運作,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錠子!”
滿臉通紅的大胖子倆眼放光,趙尋安咧嘴笑
“怕是比詩詞,還要重些!”
堅決辭掉呂輕才為己安排的淸倌兒,待出了富麗堂皇的樓閣趙尋安才發現,根本不是什麽酒樓,而是一家人來人往熱鬧非常的風月樓。
“哇,那幾位姐姐的胸脯子,為甚那般大?”
站在門前,趙萍兒望著站在二樓揮著帕子招攬客人的妓子連連感歎,時不時還落目看看自己胸前。
趙尋安滿臉黑,扯住她的耳朵便走,死妮子腦袋是越來越秀逗,說來也怨自己,一個大男人,屬實不知該如何與她講解兩性知識。
玉京居,大不易。
尋了個地處偏遠的狹小宅院,一個月的租金竟然花了五十兩,心痛的趙萍兒直絮叨,趙尋安不理她,在屋裏認真填寫文書。
翌日,趙萍兒留在居所打掃收拾,趙尋安騎著雜花馬先到了吏部,遞於門子一封信函轉身離去,並未入內,到了禮部也是如此。
見是這些時日聲名鶴起的山河先生的信函,兩部門子緊忙找到上司說明,門子的上司二話不說尋到兩位主官,把信函奉上。
吏部禮部院子相鄰,期間有小門相連,兩位尚書正在一室飲茶閑談,聽聞此事也是好奇。
長相清秀的吏部尚書方澤如放下茶盅,一邊拆信一邊好奇地說
“時間這般緊了,卻不進來辦待考手續,隻是留封信便走,趙大才子這是什麽意思?”
“不凡之人行不凡之事,春闈這般緊要的事情,說不得是覺得第一次上門不夠隆重,先下拜帖再選個好日子登門。”
胖墩墩的禮部尚書吳沛楊樂嗬嗬的說,方澤如聞言笑了
“不愧是禮部尚書,這般事情都能扯到禮數上去,不嫌荒謬?”
“沒得辦法,幹了半輩子與禮相合的事情,不管啥事都想往那邊套。”
兩位尚書相視一笑,同時抽出信函看了起來。
“……出大事了!”
隻掃了兩眼二位尚書就變了臉色,起身便往外跑
“來人,備車,去皇城!”
就在兩部主官急匆匆趕往皇城的同時,趙尋安已然來到天策府外,把舉人的告身牌子還有昨個填好的文書交給了看守的千總,認真說
“蜀涼行省舉子趙尋安,前來天策府備案登錄。”
“舉人老爺,武舉備考應去兵部備案,來天策府卻是錯了。”
值守千總雙手把牌子文書遞還。
武舉本就是官身,若是春闈上榜,最差也得是個校尉,客氣些總沒錯。
“沒錯。”
趙尋安又把牌子文書推了回去,笑嗬嗬的說
“我是文科舉子,想要轉報武科春闈,必須在天策府備案登錄,這可是傳承數百年的規矩。”
“……您稍等!”
千總大大的咽了口吐沫轉身便走,一個文科的舉人卻要來考武科的春闈,可真是百年難遇的稀罕事!
趙尋安負手站與門外,看著寧靜大路細思量。
大乾開朝兩百年,天下大亂,諸國互相攻伐,百姓民不聊生。
地處必爭之地的大乾被數國攻伐,兵將死傷頗重,時任天策府大將軍的趙懷安號召青年才俊從軍護國。
其時正逢春闈,兩千六百三十一位文科舉子同登天策府,解長衫披鱗甲,投筆從戎護國疆!
一代文才轉武蘊,待九年征戰再回歸,隻餘七人皆白首。
卻換來,大乾六百年平安!
自那以後,大乾便有了文科舉人報武科的口子。
隻是大乾自立國便重文輕武,即成舉人便有了官身,哪怕不參加春闈也是清貴文官,再無一人自降身份走武科。
趙尋安,卻是大乾六百年來第一人。
“你們說的,可是真的?”
聽聞兩位尚書所言,正在禦書房批奏折的官家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方澤如、吳沛楊同時點頭,雙雙奉上信函
“趙尋安信函在此,陛下請看。”
扔下手中地方官呈上的盡是吹捧之言的問候折子,官家拿起信函一看,還真是趙尋安那分外養眼的歐楷。
“簡直胡鬧!”
掃了兩眼信函官家猛拍桌子,氣哼哼的說
“明明有治國安邦的大本事,卻偏要走殺伐護疆的小路子,趙家子這腦殼,莫不是壞了?”
inf。inf
趙尋安輕笑著問,呂輕才感言
“小生也不是第一次接觸名士大儒,即便心中想,可總要推辭幾分,顯示自己並不在乎那些阿堵物。”
“畢竟文人的根骨最重,還是要展現一下自己的矜持。”
“如先生這般在商言商的,小生還是第一次遇到。”
見大胖子滿臉感慨,趙尋安笑了
“才某想要,財某也想要,既然魚與熊掌可兼得,某為何要推?”
呂輕才也是個心思靈巧的,刹那便明了趙尋安話裏的意思,忍不住高高豎了個大拇哥
“如先生這般爽直之人,在文壇真是不多,小生佩服!”
擺擺手止住呂輕才的誇讚,趙尋安提壺與他斟滿酒,認真說
“既然你我已經談開,那便說說,如此相迎的真實緣由。”
“莫再言財,玉京乃我大乾都城,每年往來名士數百,幾個能有我這般待遇?”
說到這裏趙尋安忍不住看了看桌上棉帕,好家夥,擦下的胭脂怕不得二兩重。
“山河先生要聽真話還是假話?”
呂輕才與趙尋安碰杯,再次一飲而盡,趙尋安眉頭微挑,大胖子好酒量,同樣一飲而盡。
“自然是真話,假話萬萬千,可能抵真言一句?”
“家父朝中為官,小生消息自然比他人靈敏。”
“朝中看好先生的王公大臣屬實不少,官家也是讚譽有加,今後必然是宦海一顆冉冉升起的大星。”
“若是有個二三十年的沉澱,入閣為相近乎必然。”
“若能傍上先生,哪怕家父告老,我這種沒有本事的紈絝子弟,也能平平安安過一輩子。”
聽聞呂輕才如此說,趙尋安也是有些驚奇。
大胖子秉性屬實和油膩外貌相駁,說自己爽直,其實他也不差。
既然說開,趙尋安也不與他瞞著,再斟酒一飲而盡,呼著酒氣說
“你且等著,待明日過後,某這山河先生的名號,怕是要再勝上三分!”
“先生可是再有鎮國傳世的好詩詞問世?”
“若有定要交於詩社運作,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錠子!”
滿臉通紅的大胖子倆眼放光,趙尋安咧嘴笑
“怕是比詩詞,還要重些!”
堅決辭掉呂輕才為己安排的淸倌兒,待出了富麗堂皇的樓閣趙尋安才發現,根本不是什麽酒樓,而是一家人來人往熱鬧非常的風月樓。
“哇,那幾位姐姐的胸脯子,為甚那般大?”
站在門前,趙萍兒望著站在二樓揮著帕子招攬客人的妓子連連感歎,時不時還落目看看自己胸前。
趙尋安滿臉黑,扯住她的耳朵便走,死妮子腦袋是越來越秀逗,說來也怨自己,一個大男人,屬實不知該如何與她講解兩性知識。
玉京居,大不易。
尋了個地處偏遠的狹小宅院,一個月的租金竟然花了五十兩,心痛的趙萍兒直絮叨,趙尋安不理她,在屋裏認真填寫文書。
翌日,趙萍兒留在居所打掃收拾,趙尋安騎著雜花馬先到了吏部,遞於門子一封信函轉身離去,並未入內,到了禮部也是如此。
見是這些時日聲名鶴起的山河先生的信函,兩部門子緊忙找到上司說明,門子的上司二話不說尋到兩位主官,把信函奉上。
吏部禮部院子相鄰,期間有小門相連,兩位尚書正在一室飲茶閑談,聽聞此事也是好奇。
長相清秀的吏部尚書方澤如放下茶盅,一邊拆信一邊好奇地說
“時間這般緊了,卻不進來辦待考手續,隻是留封信便走,趙大才子這是什麽意思?”
“不凡之人行不凡之事,春闈這般緊要的事情,說不得是覺得第一次上門不夠隆重,先下拜帖再選個好日子登門。”
胖墩墩的禮部尚書吳沛楊樂嗬嗬的說,方澤如聞言笑了
“不愧是禮部尚書,這般事情都能扯到禮數上去,不嫌荒謬?”
“沒得辦法,幹了半輩子與禮相合的事情,不管啥事都想往那邊套。”
兩位尚書相視一笑,同時抽出信函看了起來。
“……出大事了!”
隻掃了兩眼二位尚書就變了臉色,起身便往外跑
“來人,備車,去皇城!”
就在兩部主官急匆匆趕往皇城的同時,趙尋安已然來到天策府外,把舉人的告身牌子還有昨個填好的文書交給了看守的千總,認真說
“蜀涼行省舉子趙尋安,前來天策府備案登錄。”
“舉人老爺,武舉備考應去兵部備案,來天策府卻是錯了。”
值守千總雙手把牌子文書遞還。
武舉本就是官身,若是春闈上榜,最差也得是個校尉,客氣些總沒錯。
“沒錯。”
趙尋安又把牌子文書推了回去,笑嗬嗬的說
“我是文科舉子,想要轉報武科春闈,必須在天策府備案登錄,這可是傳承數百年的規矩。”
“……您稍等!”
千總大大的咽了口吐沫轉身便走,一個文科的舉人卻要來考武科的春闈,可真是百年難遇的稀罕事!
趙尋安負手站與門外,看著寧靜大路細思量。
大乾開朝兩百年,天下大亂,諸國互相攻伐,百姓民不聊生。
地處必爭之地的大乾被數國攻伐,兵將死傷頗重,時任天策府大將軍的趙懷安號召青年才俊從軍護國。
其時正逢春闈,兩千六百三十一位文科舉子同登天策府,解長衫披鱗甲,投筆從戎護國疆!
一代文才轉武蘊,待九年征戰再回歸,隻餘七人皆白首。
卻換來,大乾六百年平安!
自那以後,大乾便有了文科舉人報武科的口子。
隻是大乾自立國便重文輕武,即成舉人便有了官身,哪怕不參加春闈也是清貴文官,再無一人自降身份走武科。
趙尋安,卻是大乾六百年來第一人。
“你們說的,可是真的?”
聽聞兩位尚書所言,正在禦書房批奏折的官家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方澤如、吳沛楊同時點頭,雙雙奉上信函
“趙尋安信函在此,陛下請看。”
扔下手中地方官呈上的盡是吹捧之言的問候折子,官家拿起信函一看,還真是趙尋安那分外養眼的歐楷。
“簡直胡鬧!”
掃了兩眼信函官家猛拍桌子,氣哼哼的說
“明明有治國安邦的大本事,卻偏要走殺伐護疆的小路子,趙家子這腦殼,莫不是壞了?”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