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第654章 提議

字數:2571   加入書籤

A+A-




    > 第654章提議
    麻尚儀對於海長安帶去的消息感到非常欣喜。
    雖然她心中還是偏向於讓海長安去考武舉,然後以武進士的身份得授官職,但那需要時間。她最近收到的消息是,皇帝有意重開武舉,但那至少是明年秋天時的事了。明年秋天舉行鄉試,後年卻不一定能有會試,還得看內閣是如何安排的。萬一皇帝身體不好,又或是孫閣老鬧出新的夭蛾子,武舉的時間隨時都有可能往後推。
    若海長安僅僅通過了武舉鄉試,獲得武舉人的功名,已經足以在軍中授官。但想要讓常家生出忌憚之心,區區武舉人的身份是不夠的,起步階段的官職也高不到哪裏去。麻尚儀希望海長安能以武進士的身份入仕,如此一來,她在京城的人脈就有把握讓他進入禁軍任職。到時候他背後靠著皇家,哪怕常家背後有紀王府,也得對他客氣三分。慈寧宮的舊人們想要報複常家,也有門路可著手。
    麻尚儀原本以為,自己有這個耐心去等,等待著武舉會試重新舉行的那一日。在那之前,她正好能與同伴們把複仇計劃設計得更周全細致一些。
    可如今,海家若願意讓出名額,讓海長安進入軍中任職,那她就不用等那麽長的時間了!至於當中是否有不合規的地方,那對她而言,根本不是問題。她自會確保無人挑海家與海長安的理!
    同時,麻尚儀也非常欣喜,海西崖能得到陶嶽的青睞,即將升入戶部任職。海西崖是海長安的養父,他的身份地位越高,手中越有權勢,海長安進京後就越有底氣。
    哪怕陶嶽是陶慧太嬪的親侄,而後者與周太後曾經有過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舊怨,麻尚儀也不在乎了。她在宮中多年,深知先帝年間後宮紛爭的許多秘密。陶慧太嬪不過是個被利用的可憐蟲,又死得早,若不是她的舊婢在她死後改奉常貴太妃為主,替後者做了許多壞事,周太後也不會遷怒到她頭上。而陶嶽這幾十年裏一直安分守己,雖是外戚身份,卻是正正經經的科舉正途出身,無論人品還是才幹,都沒什麽好挑剔的。
    周太後對於皇帝的曆任心腹都很有意見,唯獨對陶嶽印象不錯,也讚同皇帝重用這個表弟。母子倆早已達成共識,要起用陶嶽為新君繼位後的內閣首輔,好徹底將孫派的勢力踢出內閣去。雖說眼下陶嶽入閣,時間比麻尚儀預料的要早許多,但她並不感到吃驚。陶嶽入閣後,重新起用謝文載等一幹吳門故生,隻會更有利於新君繼位後的朝堂穩定。
    隻要七皇子與八皇子之間能一直相處融洽。
    如今,陶嶽入閣,惠及海家,對麻尚儀而言是個意外之喜。
    她再三向海長安詢問,確定海西崖雖然要轉入戶部為官,卻還要在陝西逗留幾年,暫時不會搬家,心裏就更加安定了。
    她微笑著對海長安道:“這件事好辦得很。等海都事什麽時候接到調令了,你過來跟我說一聲,我自會把你頂缺的事情辦妥。就連日後你調職入京的事,也都包在我身上。你願意去禦前做侍衛麽?若是願意,可以常到我們家來,尋林侍衛說話。若是你覺得禦前侍衛太過累人,錦衣衛也是不錯的去處。到時候你去塗同知手下做幾年事,他回京時把你稍帶上就完了,根本不必擔心常家能伸手。他們伸不進手來。”
    海長安呆愣了好一會兒,才問:“這些事對您而言,真的沒關係麽?您可千萬別勉強。若您有門路能往京中薦人,為何不先推薦您家中的子侄呢?”就算麻家子弟不想去京城,周家也多的是想進京的人吧?還有唐家等長安將門世家,誰不想進京去掙一份好前程?麻尚儀若推薦這些名門子弟去,隻會更有好處,何必非得看中他這個落魄的常家旁支呢?
    麻尚儀卻擺擺手:“我自有我的道理。你以為孫家在京城橫行三十多年,連皇後皇子都敢殺,當真的是泥捏的不成?有些事,根本不必他們親自過問,便有人先替他們辦妥了。西北的將士要進京,朝中那些大臣一聽說他們是哪裏來的,心裏便先生出忌憚來,隻會把人往外省偏遠之地扔,又怎麽可能把人招進禁軍或是錦衣衛去?無論是周家還是唐家,又或是我們麻家的孩子,都是一樣的結果。可你不同,你是常家人,哪怕是在長安落的戶,也是世人皆知有周家有仇怨的常家後人。即使常家人不想你出頭,旁人卻不會刻意打壓你。常家在京城還沒那麽大的權利呢!”
    海家也是同理。海西崖是從直隸永平府調往長安的,本非陝西坐地戶,三十多年來一直行事低調。哪怕流放到西北的吳門故生大多受過他的恩典,孫家卻從不知情。海西崖多年來刻意壓製自己的官職,在孫永祿離開西北邊軍之前,始終隻是不入流的小官小吏,甚至還辭官閑置十幾年。他的克製使得他始終沒有進入孫家的視野。就算他得陶嶽看重,親自點名提拔進了戶部,也不會有誰對他的名字生出警惕之心,出手阻攔。
    朝中百官隻會認為,他是陶嶽在參與楚胡和談期間偶然認識的不得誌小官員,要拉攏到手下負責辦事的。一把年紀的人了,就算入了朝,也幹不了幾年,完全沒必要攔他的路,打陶嶽的臉。
    麻尚儀向海長安細細說明其中原委,又道:“你若真能進京,興許也是好事。皇上忍耐常家多年,早已不耐煩了。可惜當初皇上曾承諾要寬待紀王、安王及其母族,隻要常家行事不過分,皇上便不好對他們下手。可若是有常家骨肉得皇上信重,那麽常家人中有個別人行事不軌,被皇上重罰,也不算皇上違了當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