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第944章 刺殺

字數:8916   加入書籤

A+A-




    > 第944章 刺殺
    關於孫美人之死的傳聞,似乎隻在暗中有流傳,明麵上完全沒有消息。
    而知道這件事的人,私底下也不是沒有猜測的。有人覺得孫美人在大行皇帝剛駕崩時硬扛著不肯“畏罪自盡”,是斷不可能自尋短見的。可她據說也沒什麽大病在身,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怎會忽然死了?難不成是太皇太後或新太後暗中下了手嗎?但就算是兩位娘娘下的手,也肯定不是明麵上賜死,而是暗中為之,隻不知道用的是什麽理由。
    出殯隊伍還未回京,各種小道消息就在城中流傳開了。如今皇城都空了,除了必須執勤的禁軍官兵以外,其他人若沒有跟著前往皇陵的大隊人馬離開,那便無須再遵守齋宿的規定,可以每晚回家過夜了。這麽一來,關於宮中的消息,也開始一點一點地泄露出來。
    可所有官員都沒聽說宮中娘娘們賜死了孫美人,印象中早在大半個月前,孫美人就沒了消息。也曾有人惦記著打聽了一下,隻說是被關在冷宮裏反省了,不過當事人油鹽不進,完全不覺得自己有罪,還成天笑嘻嘻地,又動不動就破口大罵,看起來確實象是發了瘋的模樣。這樣的孫美人顯然已經廢了,哪怕是新君礙於物議不追究她的罪責,她也幹不了什麽事,注定要老死冷宮。而以新君一直對她不聞不問的架勢,這種事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人們剛感歎完新君仁厚太過,忽然就得知了孫美人的死訊,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什麽好。
    禁軍的人聲稱他們不曾對冷宮嚴防死守,隻是正常執勤罷了。
    太醫院的人聲稱他們已有大半個月沒去給孫美人看診了,顯然她得了瘋病的消息被確認之後,宮裏的貴人就沒再理會過她,由得她自生自滅了。
    禮部的官員則聲稱,給孫美人準備棺木的命令是大行皇帝出殯前幾日才下達的,想來是孫美人去得突然,沒人提前有所察覺。收殮的事也是宮裏人負責,禮部隻是提供了棺木與壽衣罷了,而且都是陳年舊物,匆忙間拿出來應付一二而已。宮裏沒有因此怪罪,他們也鬆了口氣。
    綜合各方麵的消息來看,孫美人估計是在冷宮期間,終於醒悟到了自己的錯處,又得知娘家人罪名深重,已無法逃脫,她注定是翻不了身的,便索性自行了斷,也省得留在世上煎熬,繼續受苦了。她死了不打緊,倒是讓所有人手忙腳亂了一番,真會給人添麻煩。新君不肯追封她的位分,也不給她皇考寵妃應有的體麵,連殉葬的恩典都不曾下,也是對她害死大行皇帝的處罰了。
    沒有人認為新君這麽做不對。孫美人犯了重罪,受點懲罰也是應當的。她不是照樣陪葬皇陵了麽?這已經是極大的恩典了,也算是遵從了大行皇帝的遺旨,新君孝順厚道著呢!
    留在京城的官員官眷們紛紛頌揚著新君的仁厚,隻是也有不少人疑惑,怎麽送殯隊伍一去數日,遲遲不見回返?皇陵距離京城不過數十裏地,就算是隨行人數眾多,行進速度快不起來,再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難以照常舉行儀式,需得改期,那也不至於一拖七八日,都不見有人返回吧?
    難不成是皇陵那邊遇上了大風雪,送殯隊伍隻能滯留當地嗎?
    京中先後派出了五撥隊伍,前去打探消息。到了第十日,終於有人回來報信了。
    送殯隊伍遲遲未返京,是因為新君在皇陵附近遇上了刺殺事件!
    新君雖然安然脫險,但隨行的人中有不少受了傷,太皇太後與數位皇考妃嬪也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再加上天氣寒冷,紛紛病倒了。如今大部隊暫且滯留在行宮,內閣首輔陶嶽帶傷向新君建言,催促新君先行趕回京城,舉行登基大典,以免節外生枝。
    太皇太後與新太後都認為陶閣老的建議非常正確,極力勸說新君先行回京。太皇太後與數位皇考妃嬪可以隨後慢行,新太後自願留下侍奉婆母,照顧其他嬪禦,但新君的登基大典日期早定,不能耽誤了吉時。如今他們滯留當地數日,若新君再不返京,隻怕就得將登基的日子往後推了。而歹人膽敢在皇陵行刺,就是為了阻止新君繼位。考慮到京中還有居心不良的孫家人,罪王紀王父子也還在城中,為了避免他們再生事端,還是早些讓新君定下君王名分的好。
    新君經眾人百般勸說,才接受了他們的提議,先行帶著一半禁軍、大半上直親軍以及不曾受傷病倒的文武百官返回京城。內閣首輔陶嶽與禁軍統領塗榮帶傷隨行護送。大隊人馬已經快要回到京城了。
    且不說百官如何在城門外迎接新君,新君如何將大行皇帝的神主位奉迎回宮,馬氏與海棠祖孫倆在家聽說新君遇刺的消息,就立刻擔心開了。
    馬氏連忙扶著孫女去前院尋謝文載說話:“可有法子打聽到受傷的人都有誰?傳聞中連陶閣老都受了傷,也不知道老爺和寶順如何?”
    謝文載也正擔心此事呢:“我已經打發人給陶家送了信,問候陶南山的傷情。等他回到家,一旦有空,想必就會回複了。不過表兄位列戶部郎中之列,並不是什麽高官顯宦,想來刺殺新君的人,離他還遠著呢,他必然是安然無恙的。倒是寶順不知如何。雖說他身為錦衣衛經曆,在宮中值守的是宮門之一,但在送殯隊列中,卻不知會擔當什麽職位。倘若被陶南山調去禦前,又或是錦衣衛全員都被安排去護衛新君聖駕,那可就不好說了。”
    刺客要對新君不利,負責護衛的官兵正是首當其衝,若說有傷亡,那必定也是他們傷亡最重。哪怕不是第一時間擋在新君麵前,追繳刺客時,也少不了與凶徒麵對麵交手的機會。
    謝文載隻希望海礁不曾遇到什麽危險,但考慮到陶南山也受了傷,他實在不敢打包票,甚至還要替金嘉樹多擔心一份。因為金嘉樹據說一直陪伴在新君身邊,倘若新君遇刺,他斷不可能置身事外,隻盼著他也安好無恙才好。
    海棠在旁抿了抿唇,直接打發人去喚了張路榮過來。
    關於行刺事件中受傷的百官與侍衛名單,想必張路榮能從錦衣衛那邊打聽到些消息。
    
    > 第944章 刺殺
    關於孫美人之死的傳聞,似乎隻在暗中有流傳,明麵上完全沒有消息。
    而知道這件事的人,私底下也不是沒有猜測的。有人覺得孫美人在大行皇帝剛駕崩時硬扛著不肯“畏罪自盡”,是斷不可能自尋短見的。可她據說也沒什麽大病在身,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怎會忽然死了?難不成是太皇太後或新太後暗中下了手嗎?但就算是兩位娘娘下的手,也肯定不是明麵上賜死,而是暗中為之,隻不知道用的是什麽理由。
    出殯隊伍還未回京,各種小道消息就在城中流傳開了。如今皇城都空了,除了必須執勤的禁軍官兵以外,其他人若沒有跟著前往皇陵的大隊人馬離開,那便無須再遵守齋宿的規定,可以每晚回家過夜了。這麽一來,關於宮中的消息,也開始一點一點地泄露出來。
    可所有官員都沒聽說宮中娘娘們賜死了孫美人,印象中早在大半個月前,孫美人就沒了消息。也曾有人惦記著打聽了一下,隻說是被關在冷宮裏反省了,不過當事人油鹽不進,完全不覺得自己有罪,還成天笑嘻嘻地,又動不動就破口大罵,看起來確實象是發了瘋的模樣。這樣的孫美人顯然已經廢了,哪怕是新君礙於物議不追究她的罪責,她也幹不了什麽事,注定要老死冷宮。而以新君一直對她不聞不問的架勢,這種事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人們剛感歎完新君仁厚太過,忽然就得知了孫美人的死訊,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什麽好。
    禁軍的人聲稱他們不曾對冷宮嚴防死守,隻是正常執勤罷了。
    太醫院的人聲稱他們已有大半個月沒去給孫美人看診了,顯然她得了瘋病的消息被確認之後,宮裏的貴人就沒再理會過她,由得她自生自滅了。
    禮部的官員則聲稱,給孫美人準備棺木的命令是大行皇帝出殯前幾日才下達的,想來是孫美人去得突然,沒人提前有所察覺。收殮的事也是宮裏人負責,禮部隻是提供了棺木與壽衣罷了,而且都是陳年舊物,匆忙間拿出來應付一二而已。宮裏沒有因此怪罪,他們也鬆了口氣。
    綜合各方麵的消息來看,孫美人估計是在冷宮期間,終於醒悟到了自己的錯處,又得知娘家人罪名深重,已無法逃脫,她注定是翻不了身的,便索性自行了斷,也省得留在世上煎熬,繼續受苦了。她死了不打緊,倒是讓所有人手忙腳亂了一番,真會給人添麻煩。新君不肯追封她的位分,也不給她皇考寵妃應有的體麵,連殉葬的恩典都不曾下,也是對她害死大行皇帝的處罰了。
    沒有人認為新君這麽做不對。孫美人犯了重罪,受點懲罰也是應當的。她不是照樣陪葬皇陵了麽?這已經是極大的恩典了,也算是遵從了大行皇帝的遺旨,新君孝順厚道著呢!
    留在京城的官員官眷們紛紛頌揚著新君的仁厚,隻是也有不少人疑惑,怎麽送殯隊伍一去數日,遲遲不見回返?皇陵距離京城不過數十裏地,就算是隨行人數眾多,行進速度快不起來,再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難以照常舉行儀式,需得改期,那也不至於一拖七八日,都不見有人返回吧?
    難不成是皇陵那邊遇上了大風雪,送殯隊伍隻能滯留當地嗎?
    京中先後派出了五撥隊伍,前去打探消息。到了第十日,終於有人回來報信了。
    送殯隊伍遲遲未返京,是因為新君在皇陵附近遇上了刺殺事件!
    新君雖然安然脫險,但隨行的人中有不少受了傷,太皇太後與數位皇考妃嬪也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再加上天氣寒冷,紛紛病倒了。如今大部隊暫且滯留在行宮,內閣首輔陶嶽帶傷向新君建言,催促新君先行趕回京城,舉行登基大典,以免節外生枝。
    太皇太後與新太後都認為陶閣老的建議非常正確,極力勸說新君先行回京。太皇太後與數位皇考妃嬪可以隨後慢行,新太後自願留下侍奉婆母,照顧其他嬪禦,但新君的登基大典日期早定,不能耽誤了吉時。如今他們滯留當地數日,若新君再不返京,隻怕就得將登基的日子往後推了。而歹人膽敢在皇陵行刺,就是為了阻止新君繼位。考慮到京中還有居心不良的孫家人,罪王紀王父子也還在城中,為了避免他們再生事端,還是早些讓新君定下君王名分的好。
    新君經眾人百般勸說,才接受了他們的提議,先行帶著一半禁軍、大半上直親軍以及不曾受傷病倒的文武百官返回京城。內閣首輔陶嶽與禁軍統領塗榮帶傷隨行護送。大隊人馬已經快要回到京城了。
    且不說百官如何在城門外迎接新君,新君如何將大行皇帝的神主位奉迎回宮,馬氏與海棠祖孫倆在家聽說新君遇刺的消息,就立刻擔心開了。
    馬氏連忙扶著孫女去前院尋謝文載說話:“可有法子打聽到受傷的人都有誰?傳聞中連陶閣老都受了傷,也不知道老爺和寶順如何?”
    謝文載也正擔心此事呢:“我已經打發人給陶家送了信,問候陶南山的傷情。等他回到家,一旦有空,想必就會回複了。不過表兄位列戶部郎中之列,並不是什麽高官顯宦,想來刺殺新君的人,離他還遠著呢,他必然是安然無恙的。倒是寶順不知如何。雖說他身為錦衣衛經曆,在宮中值守的是宮門之一,但在送殯隊列中,卻不知會擔當什麽職位。倘若被陶南山調去禦前,又或是錦衣衛全員都被安排去護衛新君聖駕,那可就不好說了。”
    刺客要對新君不利,負責護衛的官兵正是首當其衝,若說有傷亡,那必定也是他們傷亡最重。哪怕不是第一時間擋在新君麵前,追繳刺客時,也少不了與凶徒麵對麵交手的機會。
    謝文載隻希望海礁不曾遇到什麽危險,但考慮到陶南山也受了傷,他實在不敢打包票,甚至還要替金嘉樹多擔心一份。因為金嘉樹據說一直陪伴在新君身邊,倘若新君遇刺,他斷不可能置身事外,隻盼著他也安好無恙才好。
    海棠在旁抿了抿唇,直接打發人去喚了張路榮過來。
    關於行刺事件中受傷的百官與侍衛名單,想必張路榮能從錦衣衛那邊打聽到些消息。
    
    > 第944章 刺殺
    關於孫美人之死的傳聞,似乎隻在暗中有流傳,明麵上完全沒有消息。
    而知道這件事的人,私底下也不是沒有猜測的。有人覺得孫美人在大行皇帝剛駕崩時硬扛著不肯“畏罪自盡”,是斷不可能自尋短見的。可她據說也沒什麽大病在身,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怎會忽然死了?難不成是太皇太後或新太後暗中下了手嗎?但就算是兩位娘娘下的手,也肯定不是明麵上賜死,而是暗中為之,隻不知道用的是什麽理由。
    出殯隊伍還未回京,各種小道消息就在城中流傳開了。如今皇城都空了,除了必須執勤的禁軍官兵以外,其他人若沒有跟著前往皇陵的大隊人馬離開,那便無須再遵守齋宿的規定,可以每晚回家過夜了。這麽一來,關於宮中的消息,也開始一點一點地泄露出來。
    可所有官員都沒聽說宮中娘娘們賜死了孫美人,印象中早在大半個月前,孫美人就沒了消息。也曾有人惦記著打聽了一下,隻說是被關在冷宮裏反省了,不過當事人油鹽不進,完全不覺得自己有罪,還成天笑嘻嘻地,又動不動就破口大罵,看起來確實象是發了瘋的模樣。這樣的孫美人顯然已經廢了,哪怕是新君礙於物議不追究她的罪責,她也幹不了什麽事,注定要老死冷宮。而以新君一直對她不聞不問的架勢,這種事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人們剛感歎完新君仁厚太過,忽然就得知了孫美人的死訊,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什麽好。
    禁軍的人聲稱他們不曾對冷宮嚴防死守,隻是正常執勤罷了。
    太醫院的人聲稱他們已有大半個月沒去給孫美人看診了,顯然她得了瘋病的消息被確認之後,宮裏的貴人就沒再理會過她,由得她自生自滅了。
    禮部的官員則聲稱,給孫美人準備棺木的命令是大行皇帝出殯前幾日才下達的,想來是孫美人去得突然,沒人提前有所察覺。收殮的事也是宮裏人負責,禮部隻是提供了棺木與壽衣罷了,而且都是陳年舊物,匆忙間拿出來應付一二而已。宮裏沒有因此怪罪,他們也鬆了口氣。
    綜合各方麵的消息來看,孫美人估計是在冷宮期間,終於醒悟到了自己的錯處,又得知娘家人罪名深重,已無法逃脫,她注定是翻不了身的,便索性自行了斷,也省得留在世上煎熬,繼續受苦了。她死了不打緊,倒是讓所有人手忙腳亂了一番,真會給人添麻煩。新君不肯追封她的位分,也不給她皇考寵妃應有的體麵,連殉葬的恩典都不曾下,也是對她害死大行皇帝的處罰了。
    沒有人認為新君這麽做不對。孫美人犯了重罪,受點懲罰也是應當的。她不是照樣陪葬皇陵了麽?這已經是極大的恩典了,也算是遵從了大行皇帝的遺旨,新君孝順厚道著呢!
    留在京城的官員官眷們紛紛頌揚著新君的仁厚,隻是也有不少人疑惑,怎麽送殯隊伍一去數日,遲遲不見回返?皇陵距離京城不過數十裏地,就算是隨行人數眾多,行進速度快不起來,再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難以照常舉行儀式,需得改期,那也不至於一拖七八日,都不見有人返回吧?
    難不成是皇陵那邊遇上了大風雪,送殯隊伍隻能滯留當地嗎?
    京中先後派出了五撥隊伍,前去打探消息。到了第十日,終於有人回來報信了。
    送殯隊伍遲遲未返京,是因為新君在皇陵附近遇上了刺殺事件!
    新君雖然安然脫險,但隨行的人中有不少受了傷,太皇太後與數位皇考妃嬪也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再加上天氣寒冷,紛紛病倒了。如今大部隊暫且滯留在行宮,內閣首輔陶嶽帶傷向新君建言,催促新君先行趕回京城,舉行登基大典,以免節外生枝。
    太皇太後與新太後都認為陶閣老的建議非常正確,極力勸說新君先行回京。太皇太後與數位皇考妃嬪可以隨後慢行,新太後自願留下侍奉婆母,照顧其他嬪禦,但新君的登基大典日期早定,不能耽誤了吉時。如今他們滯留當地數日,若新君再不返京,隻怕就得將登基的日子往後推了。而歹人膽敢在皇陵行刺,就是為了阻止新君繼位。考慮到京中還有居心不良的孫家人,罪王紀王父子也還在城中,為了避免他們再生事端,還是早些讓新君定下君王名分的好。
    新君經眾人百般勸說,才接受了他們的提議,先行帶著一半禁軍、大半上直親軍以及不曾受傷病倒的文武百官返回京城。內閣首輔陶嶽與禁軍統領塗榮帶傷隨行護送。大隊人馬已經快要回到京城了。
    且不說百官如何在城門外迎接新君,新君如何將大行皇帝的神主位奉迎回宮,馬氏與海棠祖孫倆在家聽說新君遇刺的消息,就立刻擔心開了。
    馬氏連忙扶著孫女去前院尋謝文載說話:“可有法子打聽到受傷的人都有誰?傳聞中連陶閣老都受了傷,也不知道老爺和寶順如何?”
    謝文載也正擔心此事呢:“我已經打發人給陶家送了信,問候陶南山的傷情。等他回到家,一旦有空,想必就會回複了。不過表兄位列戶部郎中之列,並不是什麽高官顯宦,想來刺殺新君的人,離他還遠著呢,他必然是安然無恙的。倒是寶順不知如何。雖說他身為錦衣衛經曆,在宮中值守的是宮門之一,但在送殯隊列中,卻不知會擔當什麽職位。倘若被陶南山調去禦前,又或是錦衣衛全員都被安排去護衛新君聖駕,那可就不好說了。”
    刺客要對新君不利,負責護衛的官兵正是首當其衝,若說有傷亡,那必定也是他們傷亡最重。哪怕不是第一時間擋在新君麵前,追繳刺客時,也少不了與凶徒麵對麵交手的機會。
    謝文載隻希望海礁不曾遇到什麽危險,但考慮到陶南山也受了傷,他實在不敢打包票,甚至還要替金嘉樹多擔心一份。因為金嘉樹據說一直陪伴在新君身邊,倘若新君遇刺,他斷不可能置身事外,隻盼著他也安好無恙才好。
    海棠在旁抿了抿唇,直接打發人去喚了張路榮過來。
    關於行刺事件中受傷的百官與侍衛名單,想必張路榮能從錦衣衛那邊打聽到些消息。
    
    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