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章 “上帝之手”的創造者!

字數:4252   加入書籤

A+A-


    論基本功,西汀絕對是外科手術的巔峰存在,雖然在醫學界沒有什麽名氣,但是被大家族秘密培養出來的殺手鐧,但在手術室裏,親身領略趙原的手術現場,還是難以避免地感受到了差距。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很多原來的手術標準被趙原所推翻,諸如機器人的智能化、無管技術,還摻雜著諸多華國泰鬥的成名絕技融合在了天睿機器人的係統裏麵,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戰,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不斷地提升效果,高度適配,形成了一種很強勢組合技巧。
    這是來自華國醫生的心血和結晶,看似與西方醫學一脈相承,但早就有了自己的風格與不同。
    西汀能看得懂,但有種學不來的感覺。
    知識體係是從地基開始慢慢打造,地基不一樣,決定著建築物最終的高度。
    西汀從那麽多人競爭中積累的強大自信,堅不可摧的道心,竟然有搖搖欲墜的勢頭。
    “問題比想象中要複雜啊!他為什麽還能繼續往下做。”
    術前通常會進行胸部ct或hrct高分辨率ct增強檢查,或是進行三維重建,主要是看腫物長在哪裏?
    另外腫瘤與周圍組織關係,胸腔內是否有轉移灶,同側肺葉或對側肺葉是否有病變,肺門或縱隔淋巴結是否增大、是否有胸腔積液。
    如果沒有,製定手術切除規範。
    但胸部ct是通過對人體掃描後,再進行電腦處理成像,但對於微小病灶,如米粒大小的病灶,仍無法清晰地顯示出來,另外檢查出來的圖片和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
    按照畫麵的顯示,術前的檢查並沒有查出更深層次的情況。
    腫瘤與血管粘連致密,幾乎無法分離;
    肺門也無法解剖遊離!
    這種情況難道不應該直接中轉開胸嗎?!
    但趙原並沒有按照常規來處理這個環節。
    他通過自己的經驗與機器人的人工智能提示做出匪夷所思的操作,將粘連的部位分開。
    隨著時間逐漸流逝,難度最大的肺門遊離,也被處理好了。
    換位思考,西汀大概率會早一步進行開胸了。
    因為對他來說,手術成功的意義,遠超過手術對病人造成的損害。
    手術失敗,意味著淘汰,被打回原形。
    西汀發現自己和趙原有本質的不同。
    他將病人當成生存的糧草。
    趙原將病人當成一條鮮活的生命在守護。
    技術上的差距以及價值觀的不同,對西汀造成暴風驟雨般的衝擊。
    自己曾被人譽為擁有一雙被上帝親吻過的手。
    但如今他有一個想法,趙原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創造無所不能的“上帝之手”。
    機械臂雖然冰冷,但凝聚了智能、人性的光環。
    伴隨著時間推移,技術不斷更新,早晚會變得無所不能。
    而趙原則是未來醫學的引領者。
    趙原並不知道自己用手術讓冰冷的西汀折服。
    他沉浸在手術當中。
    上一台手術仍有細微的瑕疵,盡管病人的情況更複雜,但自己卻是突破了屏障,宛如將漆黑的夜幕撕開了一道口子。
    那種酣暢淋漓的滋味很難用言語來形容。
    秦怡作為第一助手自然感覺到趙原的升華。
    當然,作為與趙原配合多年的同事,她早就見怪不怪。
    她在觀察趙原的處理細節,如饑似渴地吸收養分。
    外界對老大的個人巡診有諸多看法。
    有人覺得趙原剛評為院士就到國外巡診,似乎有點冒進,應該再沉澱積累幾年,再出去一展風華,才更加穩妥。
    也有人覺得趙原得到讚助商的承諾,為了可觀的收益,才在歐洲配合讚助商走一圈。
    私下裏她和丈夫江靜認為,趙原並非庸俗地為了名利,他有更深的考慮,為了讓自己更進一步,才選擇踏上一條艱難之路。
    沒有一台簡單的手術,全部都在挑戰人類的極限。
    “手術結束,等待病人醒來吧。”趙原走出操作艙,臉上的表情充滿鎮定與自信。
    手術完成度極高,與之前的積累密切相關。
    始終保持沉默的西汀這時開口,“手術完成得很精彩,尤其是淋巴清掃這一塊,沒想到機器人可以做得這麽細膩。”
    趙原愣了一下,回過神來咋,“謝謝誇獎。”
    西汀轉身朝手術室外走去,前往休息室,海默斯正在焦急等待消息。
    當他看到西汀的瞬間,表情變得極為激動,“手術完成得怎麽樣了?”
    西汀如實相告,“手術完成得很順利,比上台手術完成得更加細膩,老夫人很快就能清醒。”
    海默斯如釋重負地坐在椅子上,與身邊的黑衣管家吩咐道,“解除管控。”
    管家道,“遵命!”
    海默斯停頓數秒,“聽說刀客特趙是今年諾獎的候選人?”
    管家點頭,“是的,不過他的競爭對手實力很強,其中有一個是柴爾德家族培養多年的細胞學專家。”
    海默斯皺眉道,“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一定要確保公平、公正!”
    管家連忙道,“我稍後會向評委會主席團告知您的態度!”
    福萊教授沒有看第二台手術,盡管他有資格觀看,但覺得沒有意義。
    對趙原這種頂尖外科醫生,同樣的術式,隻要成功一次,就能成功無數次。
    所以福萊教授早已回到位於瑞國皇家醫院的辦公室。
    他手中有今年進入複審的材料,原本趙原的材料放在最下麵,唯一一個與臨床相關的申報材料,其他幾個評委多半都表示反對。
    電話鈴聲響起,福萊接通,裏麵傳來諾獎評委會主席的聲音。
    “剛接到通知,今年醫學獎的評選重點關注臨床醫學。”
    福萊迅速反應過來,“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趙原的那份申報材料是唯一選擇。
    福萊教授此刻的內心更多的是感歎,他曾經也是個外科醫生,但臨床醫學在幾十年裏沒有重大變革,細胞學說、基因學說及其他與生物科學相關的理論占據醫學獎的半壁江山。
    他也希望有一天臨床醫學能夠大放異彩。
    這一天終於到來,隻是讓人沒想到會被一個來自東方國度的青年打破了常規!
    趙原在酒店裏接到電話。
    電話來自巡回手術下一站——意國傑梅裏大學醫院。
    “刀客特趙,有個病人的情況特殊,能夠邀請您參與視頻會診?”
    副院長馬爾蒂尼語氣誠懇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