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他在盯著你

字數:3383   加入書籤

A+A-




    軍中人送上的信物,對方不敢小看,更不敢耽誤。
    齊人立想到這點就把信物交給了楊正,“麻煩楊校尉幫我保管。”
    楊正看他給的這樣幹脆,心裏不由琢磨起來,難道是孟大人多想?希望是孟大人多想吧,這個齊大人他還蠻喜歡,沒什麽文人的臭脾氣,衙門裏哪處事忙也知道搭把手。
    有楊正帶來的護衛,齊人立心裏底氣更足,趕路的速度都快了。
    齊人立想,他這邊得快點解決,好讓這班人馬盡早回到孟大人身邊,孟大人身邊人手本就不夠。
    如此想著,一路上就沒有停歇,甚至飯點也沒停,隻各自在車上、馬上吃了帶來的幹糧。
    這等速度,總算在下午到了達州。
    “楊校尉。”齊人立從馬車裏出來,叫住了往達州府衙方向去的楊正,“等一下。”
    楊正調轉馬頭,繞到馬車旁邊停下,“齊大人,前麵就是達州府衙了。”
    “先不過去。”齊人立說,“我想先到紅府村去看看。”
    楊正的視線,從齊人立身上轉到齊祥和齊瑞身上,然後又落回齊人立臉上。
    “好。”
    齊人立覺得楊正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尋常,出於本能的解釋,“孟大人說過,消息一傳到達州,底下縣衙的官員會很快知道,事實究竟如何,我想在這之前搞清楚。”
    楊正說:“齊大人有心了,那麽我們繼續往到道縣去。”
    一行人又接著趕路,在太陽落山前,住到了上次他們落腳的驛館。
    驛官看齊人立又來,上前迎的同時問道:“大人上回沒有找到合適的養蠶人嗎?”
    “已經找到了。”齊人立微笑的回道,“這次過來是為私事。”
    驛官立即就問:“可有小人能效勞的地方?”
    “不是什麽大事。”齊人立示意齊瑞給錢,“上次的房間還在嗎?”
    “在的在的,小人這就帶大人過去。”
    上次入住,齊人立心中記掛著找人的事,對一些小事都不曾留心,但這回再來,就發現這驛館有些奇怪。
    氛圍很奇怪,就例如現在,他們在房間放下東西後聚到前廳吃飯。
    驛館裏除了他們一行人,就沒有別的客人,可齊人立總覺得有目光盯著自己。
    他夾菜的速度慢了下來,正想轉頭四處找找目光來源的時候,卻聽旁邊的楊正咳嗽了兩聲,兩人對視一眼,楊正很是做作的給齊人立夾了一筷子菜,“齊大人多吃點。”
    接著齊人立就聽到楊正極小聲的警告,“驛官在盯著我們,別回頭。”
    齊人立想不通,同樣小聲反問:“他為什麽?”
    “吃過飯再說。”
    涼州北山縣。
    孟長青正在後衙的庫房裏挑選禮品。
    八方和來財把庫房的每個箱子都打開了,他們翻找東西的動靜有些大,文氏和梁啾啾沒辦法休息,幹脆過來看看。
    見三人已經把箱子裏的東西全部翻了一遍,文氏出聲問:“這是要找什麽?”
    三人停下動作回頭。
    孟長青說:“想找個合適的禮品,送給丁大人。”
    梁啾啾對外麵了解不多,一時聽到這個陌生的姓,問道:“是哪位大人?”
    “羅江縣的知縣。”孟長青介紹道,“在涼州,羅江是耕種麵積最大、農作物最高產的縣,相對耕牛也是最多的。
    去年我就是問他們縣借來三頭耕牛,今年也要借,所以我準備挑些合適的禮品。”
    梁啾啾不解,“咱們縣不是養了十幾頭耕牛,我瞧你前兩日都借給百姓了,還不夠嗎?”
    “不夠。”孟長青解釋原因,“今年移居來的人中,有不少老弱婦孺,他們大多沒有可用得上的勞力幫忙。”
    文氏說:“先前聽前衙議論,有人從外縣來幫他們種地。”
    “是有。”
    孟長青的話還沒說完,文氏就接道:“但以整體論,不算多是麽?”
    孟長青點頭。
    “要選個什麽樣的禮品,我們跟你一起拿個主意。”文氏道。
    索性叫來小代,在庫房裏多點了幾盞燈,幾人對著幾箱子的東西,一樣樣挑選。
    這裏麵的東西,多數是孟長青先前在宮中時得到的賞賜,不是太過貴重,就是意義特殊不好贈與別人。
    除開這些賞賜,就是孟長青她爹和三位兄長的遺物,對她母親來說,這些東西就是那些逝去的人,更不好送人。
    庫房裏,屬於孟長青自己的東西,實在沒什麽。
    文氏也是看完這幾個箱子後,意識到自己這些年的不足,看向孟長青的眼中流露出愧疚。
    “不能貴重,又不能是太便宜的東西,還最好是對方需要。”八方嘀咕,“怎麽可能有那樣的東西。”
    孟長青轉了一圈,決心不為難這幾個箱子,扒拉出洞也不會多出合丁愛學心意的東西,“算了,實在不行送錢吧。”
    “也好。”文氏說:“到街麵上選個不出錯的,或是送些小錢,都是可以的。”
    孟長青點頭,“我知道,母親、娘,你們回去休息吧。”
    “我有話跟你說。”文氏開口,孟長青就跟著去了她的屋子。
    文氏說:“前衙的那些親兵都很感謝你,聽說你特意向上求了恩典,準他們的家人來北山縣。”
    “是有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