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下西晉入仕途徑
字數:3446 加入書籤
第(1/3)頁
> 首先,這都是製度層麵的,實際因為社會風氣等因素,不一定執行,或被選擇性執行。
這其實也是我自上一本書一直強調的。
很多人隻考慮製度,認為製度萬能,但忘了執行製度的是人。
事實上,製度、風氣缺一不可。
風氣這個東西太容易被人忽略了。
風氣影響人的價值觀,進而扭曲製度,讓其名存實亡。
下麵進入正題。
一、中央選舉係統
1、皇帝選舉
1.1、詔
皇帝以“詔”這種文書形式授官,一般針對中層、高級官員;
1.2、策
皇帝以“策”這種文書形式授官,一般針對高級官員;
2、朝廷選舉
2.1、吏部選舉
主要針對中、低級官員,名目眾多。
“征拜”、“辟除”、“詔舉”、“舉上計吏”、“尚主入仕”、“以父兄任”、“外戚入仕”等等,每一個名目都是一條當官途徑。
2.2、朝堂高官選舉
主要是“八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即開府的中央官員,其自辟僚屬,從事中郎(視六品)以上報吏部批準。
不開府的九卿及其他高官亦有除官權,但官職低微,數量很少。
第(1/3)頁
第(2/3)頁
2.3、太子、王侯選舉
主要是他們自己的屬官,如師、友、文學等。
二、地方選舉係統
3、開府都督、刺史
同八公開府,主要是自辟僚屬,並通過他們管理郡縣。
4、州舉秀才
一般每州、每年1-2人。
5、郡察孝廉
按人口,一般來說,每郡每年2人,1人或3人的情況比較少,要麽戶口很少,要麽戶口很多。
三、官學係統
太學、國子學。
上一章講過,要考試。
四、門蔭入仕
具體多少名額,不好說,但很常見。
五、其他
這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什麽“先賢後人”、“國賓”、“隱士”之類。
詔舉:“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舉勇猛秀異之才”、“舉將帥”、“舉任邊郡者”、“舉清能、拔寒素”、“舉守令之才”等等。
誰來舉?一般是台閣重臣,主要是尚書左右仆射、吏部。
舉的名目很多,甚至你可以自創名目,沒問題,隨意性很大。
第(2/3)頁
第(3/3)頁
“尚主入仕”:軟飯王,偉大、無需多言,都是世家大族,西晉史上有傳者四位,皆以駙馬都尉入職,分別是王濟(侍中)、華恒(太常)、盧諶(散騎)、王敦(大將軍)。
“以父兄任”:即子弟以父兄任為郎,你父兄做了大官,可舉薦、保舉自家子弟,不占門蔭入仕名額。
“舉上計吏”:入京匯報情況、述職叫“上計”,顧名思義。
羊祜:“郡將夏侯威異之,以兄霸之子妻之。舉上計吏,州四辟從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親多告絕,祜獨安其室,恩禮有加焉……”
其他還有一些名目,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世家大族其實不太需要地方選舉係統,他們當官的途徑太多了。
一個“友於兄弟”、“信義可複”都能成為你當官的理由,馬上被吏部“詔舉”。
隨意性非常大,主觀性非常強。
拿本書來舉例,梁芬是吏部尚書,他想提拔一個人,先裝模作樣派人去考核,或者讓他來見一麵,“驚聞”此人“孝敬盡禮”,肅然起敬,馬上給他一個官——當然,需要吏部考核包括門第在內的各種標準,但並非不能降低要求。
但這個人覺得給的官缺不滿意,“不就”。
梁芬還想用他,於是發現他居然推辭做官,這不是“廉讓衝退”嗎?又是一個好品德,再“詔舉”。
人家還覺得不滿意,繼續不就。
梁芬大驚,兩次給官都不來,視官位如糞土,這不是“清節俊異”嗎?又是一個“詔舉”的理由。
結果人家就是不來。
梁芬再驚,這是“異行”啊,又是一個堂而皇之的“詔舉”理由。
總之,想讓你當官,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總能找到理由。
想到哪寫到哪,就到這吧,配合上一章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