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連蒙帶騙

字數:2912   加入書籤

A+A-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正文卷第二百四十二章連蒙帶騙<>最新網址:陳珪陳登相視一眼,袁熙來之前,他們早就商量過了很多事情了。
    其實陳家的祖業在徐州治所下邳,就注定陳家將來的成就有限。
    一方諸侯選擇一地作為根基,肯定是要拉攏當地豪強士族,但拉攏的程度,絕不會是無條件的信任與拔高。
    現實往往會截然相反,在拉攏的同時,進行暗暗地打壓。
    這其實很正常,沒有哪個諸侯,想把自己家人至親所在的大後方,交給一個地頭蛇來喧賓奪主。
    所以陳家麵臨著和袁紹手下冀州士族一樣的困境,即使他們盡心效忠,但主公也不會完全對其交心。
    今日劉備和袁潭袁熙三方談妥,陳登趕回來見陳珪,說自己迫於當時情況,隻能當場做出選擇,也不知道之後會不會牽連陳家。
    陳珪聽了,說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換個地方,倒不見得是壞事,何況袁使君還有恩於你。”
    陳氏父子計議已定,也做好了將祖業遷走的打算,此時糜芳上門,卻談起購買田產的事情來。
    陳珪等陳登送走糜芳,說道:“此人時機倒是看得準,隻可惜囿於蠅頭小利,真是本末倒置。”
    陳登點頭讚同,他和糜竺交好,知道糜家底細,糜竺過於守成,糜芳過於逐利,作為商賈之家尚可,但是作為諸侯臂助,就差些意思了。
    父子正說話間,門衛報袁熙到了,陳登連忙將華佗也請了出來。
    華佗此時正在撰寫自己畢生所學,想要編纂成書,他本來覺得的自己的求醫之道,乃是求索之路,和怪力亂神的讖語無關,他覺得那種經學之道,是無法救治病人的。
    但華佗聽到陳登說有善於觀星之士,能預測從未見麵之人的身體狀況後,不禁產生了懷疑,這豈不是說,自己先前的想法是錯誤的?
    所以袁熙說道隱虎之事時,華佗便急著開口,將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
    袁熙一聽就知道壞了,他自然明白,華佗治病救人,在實踐中完善醫術的想法,是非常正確的。
    反而自己造的觀星之謠,實在是無稽之談,要是華佗當真信了,那以後可就麻煩了,說不定世間就少了位名醫,多了位神棍!
    想到這裏,他趕緊道:“那隱虎也未見是單憑觀星,就得知文龍先生病情的。”
    華佗聽了,說道:“公子何出此言?”
    袁熙隻能硬著頭皮胡謅下去,“據那隱虎所言,觀星得窺天機,極為影響壽數,他和文龍先生並無深交,何至於損耗壽數,預測對其來說並不相幹之事?”
    “熙以為,很可能他懂些觀星之事,但更有可能是了解百家之道。”
    “其可能如華佗先生一樣,精通醫術,也知道食魚膾者體內生蟲之事,也從別處聽說了文龍先生習慣,故能做些推測。”
    “否則其和我談論了數十人,還能一一觀星,折損自己壽數不成?”
    “故熙覺得,華佗先生身體力行,鑽研醫術之路是正確的,觀星並不能代替醫術。”
    “當然,隱虎在幽州隱居,若先生有意,可當麵一問。”
    這時袁熙開始使壞了,嘴上正義凜然,實際是暗戳戳勾引華佗去幽州。
    華佗聽了,感歎道:“公子竟能如此理解老夫,真是不勝唏噓。”
    華佗此言,是有原因的。
    雖然彼時醫士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之舉被民間普遍稱頌,但在士族間,醫士卻屬於相對卑賤的肮髒雜業,很少有士族甚至良家願意做去做,唯恐之不及。
    因為在漢代重士輕醫,醫生被劃歸為方士,類似太平道中的丹士一類,地位甚至不如巫師巫女。
    同時期的張仲景醫術成就斐然,且做到了長沙太守,但因為行醫乃是賤業,所以張仲景的事跡,不被記載於經傳。
    而華佗之所以出名而留下記載,大部分原因也不在於其醫術,而是因為華佗為曹操等權貴治病的緣故。
    所以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憤憤不平寫道:“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
    袁熙見華佗被自己蒙混過去,趁機說道:“先生以一人之力,行醫拯救蒼生,熙固然佩服,但想天下之眾,何止百萬,先生救得過來嗎?”
    華佗歎道:“怎麽可能,隻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老夫隻想在有生之年,將畢生所學著書流傳下去,便已心滿意足。”
    袁熙見時機成熟,說道:“元化先生有沒有想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若先生廣收門徒,未必不能像孔子一樣,門生遍天下。”
    華佗搖搖頭道:“太難了,如今方士不如巫士,誰肯學?”
    袁熙正色道:“熙有辦法,要不隨後我和先生詳談?”
    華佗明白袁熙此次來,就和陳登父子談事情的,自己有些喧賓奪主了了,當下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