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自我懷疑

字數:2659   加入書籤

A+A-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正文卷第六百七十章自我懷疑荊州南陽,宛城。
    諸葛亮讓童兒趕著馬車,在城內尋找落腳的地方,轉了半天,最後才從一個將要遠行的家戶手裏,買下了有幾間茅屋的小院。
    隨行的軍將過來後,見這條街上多是手工賤業之人,頗不理解,說道:“張將軍為人豪爽,禮賢下士,若先生前去拜會,上好大宅總是有的,何須在此風塵流落?”
    諸葛亮輕搖羽扇,微笑道:“市井之音雖然喧鬧,但和山野之幽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軍將心道這人神神道道的,怕不是腦子有問題,哪有大冬天搖扇子的?
    聽說此人名頭還頗為響亮,乃是張繡的謀主賈詡特意指名的,但一路走來,卻未見又如何過人之處,怕不也是士族之間相互捧臭腳吹出來的名聲吧?
    他暗暗搖了搖頭,說道:“既然先生已到宛城,末將便可以向將軍複命了,還望先生早日去將軍府上,免得誤了事情。”
    諸葛亮笑道:“將軍的話,亮記下了,一路奔波,甚為過意不去。”
    那軍將看諸葛亮也沒有留客的意思,當下一拱手,轉身離去。
    黃月英這時才從馬車裏麵出來,對諸葛亮笑道:“總覺像被綁來一樣。”
    “看這些人接人待物的風格,隻怕夫君很難做到獨善其身,不為其所製啊。”
    諸葛亮從車上拿出一條竹帚掃起地來,淡然道:“本來就是被逼出來的,走一步看一步便是。”
    之後幾日,夫婦兩人整理打掃院落,將本來破落的小院打理的有模有樣,又擺上帶來的飾物,時常琴瑟和鳴,倒有了先前山中小屋的幾分韻味。
    兩人又一邊打探消息,宛城地處三州交界,消息傳遞靈通,所以各方的戰事和動向,都能很快傳到。
    然而這些消息,卻讓諸葛亮和黃月英兩人高興不起來。
    廬江孫策遇刺,曹軍攻打冀州,曹操突襲懷城,挾持天子回到兗州,劉備在潁川和袁術曹操交戰戰敗,逃入了南陽。
    這一連串的消息,有些是諸葛亮和黃月英之前預測到的,但有些事情卻是沒有算準。
    黃月英用手指在地圖上點著,“照這麽說,司隸在馬騰韓遂手裏,袁術占據河南尹,曹操在潁川,廬江九江防務空虛,江東暫時無主,無論去哪個方向也不安全啊。”
    諸葛亮點點有頭,“還真是如此,我倒是有些失算了。”
    他本想著潁川尚且安定,從南陽東行,經過潁川到壽春拜訪凶虎,卻沒想到短短數月之內,天下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真是失策了。
    眼下周邊的情勢讓諸葛亮猶豫起來,潁川並不安定,戰事很可能不久後便會波及到南陽,到時候宛城也更加不安全。
    因為在諸葛亮看來,曹操不惜和袁術聯手,是為了穩定司隸局勢,換句話說,其下一步很可能要要吞並南陽,而要作為南陽門戶的宛城是繞不過去的。
    換句話說,不久之後,宛城就要打仗了!
    諸葛亮思索了一下,說道:“要不我們還是回去山中,等戰亂平息再說吧?”
    黃月英卻是心有不甘,嘟囔道:“好不容易出趟遠門,沒想到外麵這麽危險。”
    “不知道什麽時候,天下才能平定啊。”
    “如今宛城遲早生亂,夫君準備何去何從?”
    諸葛沉吟起來,他也是有些不甘心,都走到這裏了,要是南陽打上十年,他還能再從山裏呆十年不成?
    想到至今自己都沒去拜會張繡,諸葛亮心中苦笑,他當時答應那部將,隻是因為寫權宜之計,如今形勢糜爛,難不成真要寄人籬下不成?
    宛城東麵二百餘裏,潁川和南陽的邊界,一支殘軍正緩緩而行。
    領頭的正是劉備,看著身後疲憊不堪的兵士,三兄弟相對無言。
    本來將要占據豫州的大好形勢,結果數天之內,打得家底盡喪!
    三人其實心裏都有些後悔,要是在汝南穩紮穩打,好好經營布置防線,即使麵對袁術和曹操聯軍,劉備軍也是有一戰之力的。
    但卻因為劉備領了衣帶詔之命,北上司隸,遠離了自己大本營,本來他便是孤軍深入,卻沒成想還遭遇了袁術軍。
    隻袁術軍也就罷了,劉備自忖雖然自己兵力不足對方一半,但無論是士氣還是大將,袁術軍都和自己不能相比,算起來勝算大些的,反而是自己。
    所以當初交戰前兩日,劉備還信心滿滿,結果在得到曹軍突然出現,突襲自己側翼的消息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曹軍不是在打冀州嗎,怎麽會回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