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仙人(大家元旦快樂!)

字數:7195   加入書籤

A+A-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宗裏有些事也已經塵埃落定了。
    前前後後的,自然而然的,一共有十二人宣布閉關,而最早閉關的方為敏都已經出關了。
    在這十二人裏,唯一引起些許波瀾的,就是玉京峰副掌教路篤行宣稱胎動,要閉死關,向掌門請辭副教主之職,潛心參道。
    四境修士胎動,那就是元嬰道胎有變,這變說不上好與不好,或許是道胎不穩,也有可能是有合道機緣,誰也說不準。
    胎動是大事,掌教自然同意,讓路篤行安心潛修。
    這副掌教之位空出來了,又是極為緊要的玉京峰副掌教,所以之前也宣稱胎動辭職的原純陽殿副教主時通玄就又出關了,暫代玉京峰副掌教,玉虛峰峰主尤為徐輔佐。
    至於純陽殿副教主,還是空懸,由元陰殿副教主代管。
    除路篤行之外,十二人中金丹境又占據了一大半。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白虎山的副山主,龐靜鈺。
    這些事程心瞻自然打聽不到,是這一天紀掌教突然來明治山找他,專門跟他說的。
    他就問了,
    “掌教,那三清山的重要機密可有泄露?”
    掌教紀和合頗為痛苦的點點頭,
    “人參果一事龍虎山已經知道了,就是在你們參加龍虎法會的時候,路篤行親自告訴張天師的,至於其他辛秘,幾百年來,零零散散也透露出去不少,我已經讓通玄主持調整護山大陣了。”
    程心瞻很震驚,他真的沒想到被鈐印的人最高能到路教主這個級別。
    “那那些人怎麽辦?”
    他問。
    紀和合愁眉苦臉,說道,
    “這些人,對龍虎山都是心向神往,但是,也不完全是龍虎山的傀儡,三清山對他們不薄,這個同樣篆刻在他們的幽精裏,他們之前最大的心願就是三清山與龍虎山永結同好,成為兄弟之盟,不曾想過把三清山全給賣了,所以這些人輕易打殺不得。”
    “那宣稱閉關是?”
    “都送去三清天秘境了,時間短境界低的,洗掉幽精上的烙印,時間長境界高的,元神都要打碎重鑄。”
    程心瞻緊皺眉頭,宗裏這次真是元氣大傷了,培養一個金丹境出來實在是不容易,先前在龍虎法會上表現的越好,此刻就越讓人揪心。
    “不過我已經聯絡了閣皂山、兵鋒山還有西山的掌教,告知了這件事,讓他們秘除隱患,有了這一樁子事,龍虎山已經是眾矢之的。便是神霄派向來尊崇龍虎山,但這次龍虎山是要奪人道統,這是連兵鋒山也決計無法容忍的。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龍虎山自掘墳墓,一朝事發,這對我們豫章道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過這裏的時間需要把控好,先是道魔之爭,再是東道西玄法統,最後才是豫章道門的內爭,要是這個次序把握不好,福事又是壞事。
    “而且一旦龍虎山陷入險地,拋出人參果這樁子事,那兵鋒山、西山、閣皂山興許又會倒戈相向了,那時恐怕不是豫章內事,天下各門各派都要來湊熱鬧了,所以在做好萬全準備之前,也不能惹惱了龍虎山,在這之前,張天師更想私吞人參果,他定會守口如瓶的。”
    程心瞻聽著這番話,也是一陣頭大,事情遠比他想的更複雜。不過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掌教說的有理,確實要早作打算。
    隻是他聽完後並未去問三清天秘境這個從未聽過的詞,隻是問,
    “通玄祖師調去玉京峰了,那五府山?”
    紀和合聞言則道,“這你不必擔心,三清天秘境有仙人來了,我今天過來,就是引你去拜見。”
    程心瞻聞言一愣,“仙人?”
    紀和合點點頭,“現在天界情勢複雜,仙人駐世不去已經不是稀罕事。你見過的呀,不說散仙和地仙,還珠樓主不就是天仙麽,也不想飛升。”
    程心瞻心中正有疑惑,便問,
    “掌教,飛升這種事,是想不去就不去的嗎?”
    紀和合笑了笑,他今日過來就是為了跟程心瞻說這些事的。
    他這段時間一直在忙著處理受印之人的事,沒空管程心瞻,等把事了了,一打聽,才知道程心瞻在修心養性,暫緩修行。
    這讓紀和合無比開心。
    比程心瞻上兩次南鬥榜更讓他開心。
    隻有心存高遠、瞻眼未來之人才能不急於腳下一時的快慢,過程和積澱很重要,急於求成的人,過金丹劫都很困難,更別提孕育道胎和合道天地了。
    所以他聽聞後,是專程過來和程心瞻說這些事的,早些知道宗裏的大事,眼光就不要拘泥在個人身上,要放眼到宗門、法統乃至天下上去,至於毀人道途、滅人法脈,更不必打打殺殺,有的是更陰狠的法子。
    而討論仙人,自然是為了把程心瞻的眼光放到仙人境上去,是要讓他知道,仙人並不遙遠,眼裏有了更高的境界,心態就能再上一層台階,才能交付更大的事。
    “仙分四類,散仙,屍解仙,地仙,天仙。五境合道時就要定仙路,合天機為天仙,合地氣為地仙,其餘另辟蹊徑之法均為屍解仙。成仙就要渡劫,天仙和屍解仙渡劫功成後即飛升天界,唯有地仙渡劫功成後留在人世。
    “天仙劫若未過,隻要一息尚存,便可轉為散仙,散仙留在人世,需再渡散仙劫,九轉功成後才可重登天仙果位,但隻要一次未過,便是身死道消。
    “地仙劫若未過,隻要一息尚存,便可轉為鬼仙,但鬼仙算不得真仙,再無重返仙路之機,所以不在四仙之列,隻要壽元一到,便是身死道消。
    “屍解仙劫隻要未過,立即就是橫死當場,無半點回旋餘地。
    “所以從退路上來講,人將四仙分為四等,天仙高於地仙,高於屍解仙,高於散仙,但是從法力上來講,四者並沒有高低之分。”
    程心瞻點點頭,原來如此。
    “天仙與屍解仙渡劫後,天門開,便可進入天界,但成仙後,天仙與屍解仙依舊可以下界,但法力會被壓製,也無法久留,呆久了,身上的清氣就會被地氣侵蝕,輕則天人五衰,重則墮境。”
    “但地仙和散仙永遠無法過天門,飛升天界,但散仙還有轉機,地仙則需永駐人世。
    “所以從逍遙自由上看,有些人又認為天仙高於屍解仙,高於散仙,高於地仙。”
    “所以無論怎麽看,天仙都是最優解,這也就是為何人人都想成天仙,但在五境時合道天機又是最難的,多少人等到壽元耗盡也未能合道天機,所以這也需要抉擇。
    程心瞻恍然大悟。
    “心瞻,你仔細想想,這一點不光是選仙路,在成仙前的每一境都有體現。要是一境走的快,那五行體悟就要差些,但要是一境走得慢,那壽元也在被損耗。要是在二境時,開竅和罡煞敷衍,那金丹品質就差,要是過於在意開竅和罡煞,那留給三境的壽元又不夠。到了三境,要是金丹品質差,那前路就被堵死,無法再進一步,可要是金丹品質太好,洗丹劫越多,同樣損耗的壽元就多,可能都等不到孕育道胎那一天。四境五境都是一樣,所以心瞻,你走的每一步都要想清楚,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方向,還要時刻盯著你絳宮裏的命輪。”
    程心瞻若有所悟,對紀和合行了一禮,
    “多謝掌教指點。”想了想,他又問了一句,
    “不知前來坐鎮五府山的前輩是?”
    “天仙,那是我的師祖,善字輩,到了地方,你喚一聲曲祖就是了。我三清山有洞天秘境,可以遮掩天機,將天仙、屍解仙存世的時間延長。”
    程心瞻稱是。
    於是,紀掌教施展虛空法,一步跨過,就帶著程心瞻來到了五府山。
    這下,他又被五境的大修士帶飛過了。
    這次,反而一點暈眩的感覺都沒有。
    到了人參果苗處,便見一個道人坐在通玄師祖搭的廬蓬裏。
    道人中年模樣,麵相和藹,麻衣芒鞋,頭頂五鬥冠,掌裏撥弄著一對陰陽環,環上陰陽玄光交錯,如切如磋。
    紀和合帶著程心瞻上前,口稱師祖。
    程心瞻側俯身一拜,
    “弟子心瞻,見過曲祖。”
    曲仙看著程心瞻,見他一身氣息內斂,根基牢固,麵色紅潤有光澤,再定睛細看,他胸口處又有五色華光交織成團,這是養生有術、修行有果的表現。
    曲仙點點頭,眉眼含笑,
    “你的事,我都聽說了,好孩子,你對宗門是有大功的。”
    程心瞻連道不敢。
    “你是在二境吧,容老道看看,還缺什麽,唔,開辟的竅穴有些少了,還得用用心呐,怎麽連麵上的七竅都還沒開齊呢,這不好。看看眼睛,左陽右陰,陽殿倒是有模有樣,陰殿怎麽沒有動靜。來,老道送你一份瞳術,可以憑此煉瞳秘法開陰殿,剛好還和你的陽殿相配。”
    不等程心瞻說什麽,曲仙伸出手虛空一點,一抹靈光就竄進了程心瞻的紫府,他內視一看,發現是一篇瞳術道法。
    “此瞳術喚做《通幽照神碧睛》,也叫做判官眼,相傳最早是得自古地府的判官,煉成之後,隔山看牛纖毫畢現,隔土望脈分毫不差,還能洞察魂魄元神,對鬼屬遊魂有厭勝之效。”
    老祖已然傳法,容不得程心瞻推辭,他隻好再躬身道謝。
    “和合,這孩子在宗內可有什麽職位呀?”
    曲仙又看向紀和合。
    紀和合則答,“心瞻初入二境,尚無安排。”
    曲仙擺擺手,言語裏略帶責怪,“二境又如何了,晚輩們有本事,你還不知道加加擔子,我看這樣吧。”
    紀和合立即俯首聽命。
    “糾察府糾氛司一直有個白虎使的職位,我看就很適合心瞻,判官眼通幽照神,也很適合他修行瞳術。至於得罪人,趁著年輕些無妨,等後麵位置高了反而不好做,你看如何呀?”
    “弟子覺得極好。”
    紀和合應和一聲,隨後又看向程心瞻,問道,
    “心瞻,沒什麽問題吧?”
    他心中驚歎師祖的魄力,白虎使的法袍與俸祿歸白虎山糾察府出,但其職權卻遠遠超出了白虎山,放眼乃至整個三清山都是極為特殊的。
    下至記名弟子,上至五位掌教,白虎使皆可麵刺其過,提點整改,還能指派應元府和糾察府的人來鎖拿過錯者,或幽閉,或用刑。
    而且除了糾察之職權,白虎使還可調閱宗內幾乎所有卷宗典籍,自由出入宗內禁地。
    因為太過特殊,所以三清山雖然設此職位,但曆來少有人履職,即便是有履職的,也多是純陽殿副教主或是白虎山主兼任,從來沒有授予一個二境弟子的。
    他如果要推動此事都有不小的阻力,但是現在有老祖發話,他隻需順水推舟即可。
    程心瞻還不知道白虎使意味著什麽,隻是他知道糾氛司是做什麽的,監察同門的,這個活很重要,可是大家也都不願意幹,這個白虎使應該也差不多。
    不過此時曲祖和掌教都看過來了,自己在山裏也不能隻享受不幹活,那就應了吧,曲祖說得對,趁著自己年紀小,做一段時間的糾察就退下來,應該也不會有人記恨。
    於是他拱拱手,道,
    “弟子謹遵法旨。”
    曲仙和掌教都笑了。
    隨後曲仙又提點了程心瞻一些修行上的事,紀和合就帶著程心瞻離開了五府山。
    臨走前,程心瞻特地看了一眼幼苗,可以說長勢喜人,已經生了兩片葉子,有半尺高了。
    ————
    出了五府山,紀和合便問程心瞻知不知道什麽是白虎使。
    程心瞻回他,難道不是糾氛司的同門都是白虎使嗎?
    他平時很少打聽糾氛司的事。
    紀和合聞言哈哈大笑,笑完之後,才告訴他白虎使的職權。
    程心瞻驚呆了。
    紀和合還說,宗門給了白虎使這樣大的職權與便利,對白虎使的考核自然也高,述職時要考察白虎使到底麵刺了多少過,處理了多少人的,要是玩忽職守,不光是革職,還要罰俸。
    程心瞻懇請掌教收回成命。
    紀和合大笑,“這是仙人法旨!心瞻你且回山等候任命,抓緊最後的休息時間,我這就要把仙人法旨通報到群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