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六章 停儀觀水,龍沙高城(求月票)

字數:7792   加入書籤

A+A-


    長風掠雲,俯瞰江天。
    夏日的贛水自南邊的蒼莽群巒間奔瀉而出,如一條掙脫鎖鏈的蛟龍,鱗甲翻湧,白浪滔滔。
    等到流經南昌城西時,或是被大江西岸的萬壽宮仙氣所攝,抑或是被東岸的南昌巨城所伏,滔滔江水在這裏變得緩緩悠悠,同時也成了仙凡兩境的分隔。
    此地兩岸草木蓊鬱,層林疊翠如潑墨,江岸近灘還有蓼花赤若丹砂,蘆葦青如翠幔,仿佛霓霞。
    萬壽宮在望,三清山儀仗逐漸降下雲頭。
    此時,有江中漁夫、江邊釣者以及南昌城人,見到了仙人白日顯聖,紛紛驚詫大叫,隨後便是叩頭讚頌。
    儀仗中,程心瞻正在觀賞贛江,因為每次從三清山到南疆乃至武陵一帶,都會橫跨贛江,所以他對贛江還比較熟悉。贛江又是豫章境內第一大江,滋潤著這一方水土,所以他向來對贛江倍感親切。
    此時,他忽見江心有一沙洲高高隆起,沙磧皎白如新雪,蜿蜒百丈,形似蟠龍飲澗,極富神韻。
    夏日下,沙脊灼灼生輝,似龍鱗映日,洲尾一脈細沙沒入碧波,恰如龍尾曳浪。洲上蒹葭簇簇,隨風伏作龍鬃,偶有鷺影掠過,驚起簌簌青濤。
    咦?
    他看著江心白色沙洲,覺得甚是奇異。
    他記得很清楚,自己第一次路過贛江,是在山中學法一年後下山前往南疆遊曆,那是明四百二十五年的夏季,自己才十六歲,路過此地時未曾見到有沙洲。
    等到修道的第三年,也就是明四百二十七年,那年年初「桃都」在白玉鏡折斷了,自己在山中靜修一年,學習煉法和雷法,年末的時候自己按照約定下山去苗寨送年畫,那是第二次路過贛江。
    那次自己就看見江心有白沙露頭,不過那時才見到白沙一點點。
    第三次過贛江就是自己結丹之後去浩然盟領差事,帶著一批人去苗疆救援紅木嶺,不過那次人多,大家禦空飛掠,很快就過去,倒是真沒注意這江心沙洲的變化。
    沒想到,這第四次過贛江,相比初見沙洲,這都二十年過去了,沙洲也從白沙一點變成了臥江白龍,那龍脊都快與旁邊的南昌城牆齊平了!
    二十年彈指,程心瞻也頗有滄海桑田之感,同時他有些疑惑,這沙洲質色如此白淨,難不成贛江上遊還有什麽白石山在?
    “轟隆隆——”
    這時,正是夏日晴空,忽然驟響驚雷!
    隻是轉眼之間,便是烏雲密布,狂風驟起。
    夏日的雷暴雨說來就來。
    江中漁夫、江邊釣者、兩岸遊人以及販夫走卒,見到馬上就有暴雨來臨,也顧不得再跪拜神仙,紛紛往南昌城以及就近的跨江大橋的橋洞下麵躲去。
    此處就得說一說這造福南昌城以及附近村鎮的跨江大橋了。
    贛江南昌段江麵寬足有五裏有餘,單憑凡人自然是不可能造出這樣的跨江大橋的,此橋實乃仙跡,乃是萬壽宮弟子所築——這既是情理之中,亦是無可厚非。
    三清山應元府會梳理統計每年春雷,以防有邪祟滋生;龍虎山會派弟子下山分發符水,治病救人。那萬壽宮作為天下道門水法第一,自然每年都有弟子山下伐怪築橋。
    即便是殺性之重如蜀中玄門,懷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理念,恨不得天天與人鬥法奪寶,幾乎把蜀地的旁門魔道、妖精蛟龍殺絕了,但也沒聽說過有門下弟子敢欺辱凡人的。相反,往往是有凡人上仙山告狀,說是有鬼怪害人什麽的,那蜀中弟子定是要放下手頭一切事,二話不說下山除怪的。
    要是不為民謀福,還叫什麽名門正派呢?
    贛江上萬壽宮弟子築了很多座橋,至於眼前這座位於沙洲龍頭上遊的古樸大橋,則是萬壽宮所做的最古老的一座橋,連通著西山與南昌,名為壽昌橋,寓意也是極好的。
    此刻,這座千年大橋仍在為民謀福,許多人都躲在橋下的大江兩岸,躲避著突如其來的暴雨。
    暴雨傾落,江麵驟起煙靄,龍形沙洲若隱若現,好似一條白鱗真龍。
    隻是須臾功夫,夏雨便大到天地之間一片蒙蒙,水天蒼茫處,唯聞濤聲裂岸,草木狂舞。
    三清山仙家儀仗,自然不懼風雨,整支儀仗隊伍就是一座法陣,此時整體發著五彩法光,將風雨隔絕在外。
    “停一下!”
    程心瞻忽然喊了一句。
    萬法經師說話,隊伍自然響應,就在五裏贛江正中心、龍形沙洲之上停了下來。
    “怎麽了心瞻?”
    霍靜言問道。
    程心瞻手指在法袖中掐算,口中回道,
    “董師,院長,我看眼下這夏汛雨水份數極大,很有可能釀造汛洪,雨水來的突然,橋下尚有許多百姓避雨,弟子擔心江水暴漲後恐有江水卷人乃至水漫兩岸、塗炭南昌之禍,要不我們稍作駐足,萬一真有水禍,也好及時出手。”
    霍靜言聞言皺眉,心瞻的雷法他是知道的,當年在龍虎法會上祈晴雨的法術驚豔了所有人,說下幾滴就下幾滴,他現在說恐有水禍,那恐怕真的會發生。
    既然心知可能有害,眼下又有許多凡人在,旁邊又是巨城,那還真不好視若無睹。隻是取經也是大事,要是誤了時辰,那是極為失禮的,偏偏淨明派又是最講禮數,這可不好辦了。
    “就依心瞻,在此等候。”
    這時,董守仁發話了,且道,“事出有因,我想萬壽宮不會怪罪的。”
    於是,取經儀仗就定在贛江上空。
    本來壽昌橋下避雨的百姓們看著江水逐漸漫漲,大雨又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心中難免恐慌。但這時有人看見天上的神仙忽然在江心上停了下來,並朝著橋下看過來,便能猜出神仙們是在有意守候,於是心中大定,憂慮盡散。
    跟在儀仗後麵看熱鬧的人自然也都停了下來,一開始他們有些不解,但等飛近些看到橋下避雨的人,自然也就明白了三清山的意圖,並紛紛交口稱讚。
    於是,一個「停儀觀水」的典故就在口口稱讚相傳間成型了。
    ————
    就在三清山求經儀仗暫停贛江上空的時候,在大江的西邊,淨明祖庭也被夏雨籠罩著。
    西山,又名散原山,是許天師的道場,其景色秀麗自然是不必多說。
    散原山南北走向,綿延數百餘裏,峰巒旖旎,溪漳蜿蜒,穀壑幽深,此刻天上暴雨傾盆,但落在散原山中,卻隻是化作了蒙蒙細雨,給峰巒纏上了嵐霧。
    所謂:翠、幽、俊、奇齊聚,是為散原山。
    此刻,在散原山外,萬壽宮同樣起了仙家儀仗作為相迎,隻見有九尊翼展均逾十丈的彩鸞在空中翱翔飛舞,四五十丈長的尾羽便似九道彩虹當空飛浮。
    金蓮鋪成的法道從散原山裏麵鋪陳到外麵,像是一道金橋懸掛在空中,另外還有魚龍虛影在金橋兩邊跳躍。
    九鸞迎賓和魚龍躍金的儀仗也足可見淨明派對三清山這次求經的重視。
    此刻,在金蓮法橋之上,作為主家,淨明派的人已經在候著了。
    人群中,沈照冥都已經遠遠看到求經儀仗中三清聖像了,天音仙樂也從東方傳過來,正是翹首以盼之際,卻忽然天降暴雨,隨即那求經儀仗也停下來了。
    沈照冥心急,便施展法眼看過去,當然不是眉心豎眼,隻是雙眼瞳術,當他看見江水漫漲,橋下躲著行人,當即就猜到了三清儀仗停下的原因。
    於是他看向身邊人,問道,
    “師尊,正值夏汛,忽降暴雨,是否派遣門下弟子沿江探查,遏洪救民?我們要不要去接一接三清山的道友們?”
    沈照冥的師尊是一個中年道士,儀表堂堂,衣著考究,就是神情有些古板,迎賓人群都站在他的身後,想來在萬壽宮裏的地位很高。
    此人看著暴雨,說道,
    “雖然是夏汛期間,但今天的日子是欽天司挑的,昨夜我也看過了星象和露水,今日不應該有雨。”
    沈照冥首先往最壞的方向想,“那是有人篡改了天時,是想引發江洪,水淹南昌?還是有人不想我萬壽宮與三清山交好,故意延誤取經的時辰?”
    量遠道長聽見徒弟的猜測不由笑了笑,說道,
    “這裏是豫章,不是南荒,又是在我萬壽宮眼皮子底下,哪有人有這個膽子。為師看過了,這雨水完全是天意,沒有人為施法的痕跡,乃是星象測算之外的變數。”
    沈照冥點點頭,“那我們?”
    量遠道長轉頭對身側的人交待了幾句話,然後再來回答沈照冥,
    “防洪肯定是要的,為師已經提醒治洪司的同門準備去了,不過我們先不必動,天意忽然降雨,定然也有道理,興許就是對取經的法劫考難,我等看看再說。”
    沈照冥雖然擔心好友,但聽著師尊的話也覺得有道理,便隻好候著。
    ————
    狂風呼嘯,暴雨是越下越大,沒有一點收小的跡象。
    程心瞻麵色沉重,江水漫漲,逼得在橋下躲雨的百姓一直在往橋根高處走。
    “轟隆——”
    又是一陣巨響,可這次,聲音卻不是從天上來的,而是在地上,程心瞻臉色劇變,看向了贛江上遊,即便是在暴雨之下,依舊可見那裏騰起了大片的煙塵。
    上遊的河道兩岸有山體塌方了!
    緊接著,便看見洪水如龍,巨浪如山,浩浩蕩蕩奔向下遊。
    程心瞻如離弦之箭,離開了儀仗,直奔上遊。
    “救人。”
    董守仁言簡意賅。
    於是儀仗中所有弟子包括霍靜言在內全動了,留著幡旗、樂器、經轎等儀仗懸在原地,紛紛飛至大江兩岸,抓起慌亂的人們遠離大江,用法力送到南昌城頭。
    董守仁坐鎮在儀仗隊伍裏,守著三清聖像沒有動,同時注意力都在程心瞻身上,準備隨時出手。這時,他心裏的想法和量遠道長的不謀而合。
    或許,這測算之外的雨水就是對求經的法劫考難,說不定就是許天師的旨意,該是心瞻去扛的。
    不過程心瞻此刻卻是沒有想太多,他見到雨水引發了塌方山洪,於是就第一時間衝上去,就是這麽簡單。
    等到衝出去後,他才想起來,雖然前些日子自己已經以爽靈元神夜遊湘西,取回了蓮花法身、龍虎金丹以及一應寶物,但今日自己為表尊敬,是特意以肉身本尊出門迎經的。
    然而此時肉身裏劫雷還沒煉化消解幹淨,法力運行不暢,能踏空飛行已是不易,要想施展大法力來接下山洪那還真是力有不逮。包括此時身上的各件法寶,也都還在經受劫意淬煉,同樣不好出手。
    這時,他低頭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如意。
    好像就這個能用了。
    青黃兩色,水火相濟,龍虎之形,這一看就知道是掌教特地為自己挑的法寶。
    擇日不如撞日,今日便以你來治水吧!
    程心瞻心中這般想著,便運轉金丹,從金丹裏調取雨罡和地煞二氣附到龍虎玉如意上,同時手掐五嶽印指向如意,心生靈犀,口中便現念了一段咒語,
    “地煞化龍,坤元為形;
    玄水生虎,坎炁通靈;
    龍鎮九淵,虎攝滄溟;
    玄黃交徹,山海可平;
    敕鎮洪峰,——急急如五嶽四瀆律令!”
    隨著咒語落下,龍虎玉如意便崩解為兩團靈光,並化作龍虎之形迎向山洪,龍虎在飛馳的途中又在變換著形態,黃龍化作山嶽之形,鎮壓洪峰,青虎化作一團水浪,逆流而上。
    而等到龍虎與洪峰相觸時,又並非眾多觀望者預想的那樣龍虎撞碎巨浪或是巨浪拍碎龍虎,龍虎隻是如遊魚一般融進了洪峰之內,化作了陰陽二氣緩緩旋轉,化解著洪峰一路開山破河而來的力道。
    同時,黃龍牽引著山石沙礫快速沉降,青虎引導著清澈的江水緩緩往下遊流淌。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陰陽相濟,分化牽引,程心瞻這是用上了真武太極的法意。
    隨著黃龍青虎不斷順勢後退,洪峰也逐漸被化解於無形,等到來到壽昌橋時,水位已經不再漫漲。
    而程心瞻為了防止太多山石沙礫堆積在江底造成懸江,便以黃龍牽引著這些雪白色山石沙礫都堆積到江心龍興沙洲上來,並以地肺玄黃氣夯實,把江心沙洲變成了一座江心雪山。
    這樣以後即便是贛江再發山洪,等到了南昌城附近,洪峰也會被此山所擋,山洪被一分為二,水勢便會由急變緩,給下遊人爭取逃命之機。
    此時,江心雪山上盤著黃龍,山頭比江邊南昌城的城頭還要高。
    程心瞻鬆了一口氣。
    而此刻,散原山外,親眼目睹這一切的量遠道長卻是身子止不住的顫抖,口中反複說著一句話: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沈照冥不解,自家兄弟手段確實高明,但也不應該使師尊如此失態呀?
    也就在這時,一道聲音響徹散原山,也震散了天上的烏雲,這道聲音威嚴至極,沈照冥一聽就分辨出,這是掌教保元真人的聲音,但今時不同往日,這道威嚴的聲音裏又帶著難以掩飾的喜悅,
    “大開山門!所有在山三境以上弟子,隨我出山迎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