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原來問題出在這裏

字數:4396   加入書籤

A+A-




    inf

 何雨柱張嘴想著打招呼,但小丫頭卻是神情複雜的盯著他,這讓何雨柱摸鼻子的節奏卻是又快了兩分。
    這玩意,尷尬啊!
    終於,半晌,何雨柱都要把鼻子摸脫皮了,婁曉娥這才浮現一抹笑意,對著何雨柱說道:“小何師傅,您好,今天又要麻煩你了。”
    何雨柱也是訕訕笑道:“婁小姐,您好,不麻煩,做菜是我的本職工作。”
    兩人的這番禮貌說辭,卻是讓兩人都別扭。
    關鍵是小丫頭堵著門口,既不讓他進去,卻又不說話。
    把何雨柱逼得扭頭就走的想法都出來了,婁曉娥才像是反應過來。
    婁曉娥卻是讓開了一步,低聲說道:“何師傅,請進。”
    這玩意,這種男女之間的尷尬,後世肯定沒有。
    在婁曉娥來說,何雨柱雖然沒跟她談過戀愛,但卻在譚雅麗麵前承認過喜歡她。
    而她也是對著何雨柱有好感。
    正是青春好動,多愁善感的年歲。
    這種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憂傷,就算小丫頭想隱藏,卻也是隱藏不起來。
    這跟何雨柱的尷尬還不同。
    何雨柱是帶著上輩子的愛意跟寬容,麵對著婁曉娥。
    哪怕這個時候,婁家坐著一個跟婁曉娥相親的對象,何雨柱最多酸一下,更多的也就是關心跟祝福。
    絕對不會跟對方比比誰更優秀,而換成婁曉娥,就是說不定了。
    少男少女的情感,也是讓人無語的事。
    現在的情況是,何雨柱認為他跟婁曉娥一直沒開始,他不過是因為上輩子的情誼,想著這輩子改變小丫頭的人生。
    而婁曉娥,卻是認為何雨柱是愛而不得的悲傷。
    很可能裏麵還有譚雅麗跟何大清的誤會解讀,讓婁曉娥的這種感覺更多更清晰。
    所以婁曉娥每次看到何雨柱,就有一種難過想哭的感覺。
    今天的譚雅麗,倒是沒有詢問何雨柱一些事。
    哪怕譚雅麗因為港島的出乎意料,現在也是心虛的不行。
    但她對於何雨柱對她們母女的關心,卻是沒有懷疑過。
    這也是很簡單的事,她都把家產跟婁曉娥送到何雨柱麵前了,何雨柱那次就沒要。
    那麽何雨柱還能算計她什麽?
    今天又是婁半城請客,現在正是製定第二次五年發展規劃的時候,像婁半城這種敏感者,跳得歡一點也是正常。
    他們都想著把前麵的得利,進行二次投資,以謀求更高的社會地位。
    但這次,這些人可能要失望了,
    不同於幾年前,那時咱們是啥都沒有,所以撿到籃子裏就是菜。
    願意跟咱們合作的人,就是咱們的朋友。
    而現在,像婁半城這種手裏隻有錢的人,已經不被那些大佬看在眼裏了。
    就包括現在港島婁家,也因為咱們這邊安排好了自己的代理人,所以港島婁家的那條渠道,卻是被上麵放棄了。
    這也就是日在山腳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的最好映照!
    當年上麵不是沒給過婁家機會啊!
    隻不過婁半城沒肯答應,這個時候想著二次投資,東山再起,誰搭理他。
    婁半城原本請的七八個客人,就來了兩個。
    看婁半城招呼的態度,也不是他太重視的人。
    反正何雨柱上菜的時候,是一個熟人都沒碰到。
    比如像是楊廠長這些,原本是婁半城這種宴席必請的。
    但今天軋鋼廠領導層一個都沒過來。
    說句實話,要不是李主任打招呼時,說婁半城請楊廠他們吃飯,連何雨柱都不一定過來。
    這玩意說是牆倒眾人推也好,說那什麽也行,總歸是何雨柱現在就不願意靠這些人太近了。
    後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何雨柱沒那麽潮,卻是知道現在人的記憶力不會比互聯網短暫。
    像是現在跟婁家這些人走得太近,哪怕何雨柱能解釋清楚,但仍舊算是麻煩的事。
    何雨柱都沒注意看婁半城的臉色,隻是聽他的腳步聲,就知道這位大佬的心情不是很好。
    腳步卻是比以前沉重了很多,
    客廳裏傳來婁半城含糊的訓斥聲,讓何雨柱想出去告辭都沒辦法。
    這玩意,也是讓何雨柱開了眼界。
    原來抱怨這玩意,不是一事無成的窮人才有。就算大佬,也有這種不開眼的場景。
    也幸好,婁半城還是有點素質的。
    雖然訓斥的聲音高了一些,卻是沒有長久。
    隻是一會兒功夫,客廳裏又安靜的下來。
    不一會兒,一陣急急忙忙的腳步聲傳來。
    推開門的吱呀聲,卻是提醒著何雨柱該走的時候到了。
    何雨柱起身,拎起布包,抬眼看去,卻見譚雅麗也是一副疲倦的神色。
    譚雅麗看到何雨柱,眼見何雨柱眼裏的關心神色,強撐出一抹微笑,卻是說道:“小何師傅,讓您久等了。”
    何雨柱欠身說道:“婁夫人客氣,份內之事。”
    譚雅麗邊遞紅包給何雨柱,邊低聲說道:“柱子,你又猜對了。”
    何雨柱抬眼望去,卻連譚雅麗眼中的疲倦一掃而盡,雙眼閃亮的神色,隻有堅韌二字。
    這玩意怎麽說呢?
    何雨柱當年是說過,婁家想著再發展,再融入,是沒有出路的。
    事實上,對婁半城這些商人而言,最好的機會已經沒有了。
    而譚雅麗現在冒險說這番話,自然不光是確定何雨柱的言語正確。
    她也在跟何雨柱傳遞著她下定決心的信念。
    就像何大清走的時候,其實當時譚雅麗也可以冒險一起走。
    但她當時沒走,一個是不確定外麵是否安全。
    再就是擔心婁半城的報複。
    最後一點,譚雅麗未曾說明,但何雨柱猜到一點,可能就是譚雅麗對婁半城,或者說對社會形勢還沒死心。
    隻是今天這一番應酬,卻是讓她看清了婁半城,也看清了外麵對婁家的看法。
    何雨柱告別而出,今天的婁曉娥也感覺到了不對,在樓上根本就沒有下來。
    這應該有譚雅麗的叮囑。
    很多事情,普通人都得等到事情發生,才會知道事情的原委,按照輿論導向,知道誰好誰壞。
    而何雨柱比其他人好的一點在於,他知道結果,然後現在看到很多事,就更清醒的發現,哦,原來問題出在這裏。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