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李青會不會還活著?

字數:7200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文華殿。
    內閣四人喝著茶,談論皇帝此舉意在何為?
    翟鑾:“依我看,皇上整這一出,就是為了轉移矛盾。”
    “我不這麽認為,”嚴嵩搖頭道,“皇上不會這麽想當然,真就是有這個想法,也當是論景泰朝的永青侯,而非洪武朝的永青侯。”
    夏言緩緩道:“我與嚴大學士觀點一致,再者,皇上就是論景泰朝的永青侯,也無法轉移矛盾,當下的矛盾根本沒辦法轉移。”
    “皇上如此,肯定有著相當強的政治目的。”翟鑾斬釘截鐵道。
    嚴嵩反問:“一般來說,論是非功過,都是基於評斷不公才會再議。且再議功過,大多是為了政治正確,可洪武朝的永青侯……都死了多少年了?”
    翟鑾一滯,輕哼了聲,不再多言。
    夏言沉吟道:“是挺奇怪的……皇上行事,幾乎沒有平白無故過,此番之舉,太不尋常了……”
    瞥見李本雙眉緊皺,滿臉費解,問,“李大學士怎麽看?”
    “啊?啊。”李本收回心神,怪異道,“諸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嗯…,也不能說奇怪,就是……蹊蹺。”
    “什麽?”
    幾人目光移向他。
    李本:“第一個永青侯叫李青,第二個永青侯也叫李青,不光是姓名、爵位,就連兩人的性格、能力,都如出一轍。”
    三人也是一愣,隨即又納悶兒道,“這代表什麽?”
    “呃…,也沒什麽,就是覺得太巧合了,兩任永青侯有著驚人的相似……”李本忽又想到了什麽,“諸位有沒有發現,李青,沒有字的,兩個李青都沒有字。”
    這時代,尤其是官場之上,莫說文官,就連武將也是有字的,甚至除了名、字,還有號。
    比如王守仁。
    姓王,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
    這才是這時代有成就之人的標配,甚至,許多人的字和號都不止一個。
    永青侯卻不然。
    李青:姓李,名青,
    沒了……
    這很不符合常理。
    三人愕然,驚奇,疑惑……
    “李大學士想說什麽?”
    “咱就是說……有沒有可能,當然,我隻是……一個設想哈,”李本打完補丁,才道,“有沒有可能,兩個永青侯淵源頗深?”
    嚴嵩驚疑道:“你是說……景泰朝的永青侯是繼承了洪武朝的永青侯的衣缽,二人是師徒關係?”
    夏言等人也陷入沉思……
    這不是沒可能!
    李本卻是搖頭。
    翟鑾驚奇道:“難道你以為是……父子?”
    “非也!”
    李本深吸一口氣,道,“昔日,我拜讀太祖實錄,讀到永青侯的《五個橘子》時,驚為天人,然後,我就對有關永青侯的種種,做了深入了解。之後,對與其同名,且爵位也一模一樣的第二任永青侯,也做了詳細了解。再然後……我就迸發出了一個荒謬的念頭。”
    “隻是這想法過於荒誕不經,我一直埋藏心底,可今時皇上如此……”李本深吸一口氣,道,“我有種強烈的直覺,皇上也產生了和我一樣的念頭。”
    三人好奇問道:“什麽?”
    “李青是一個人。”李本緩緩說道,一字一頓,“從始至終!”
    三人驚愕……
    半晌,不約而同地放聲大笑。
    李本沒笑,隻是道:“時下禮部正在詳細整理資料,諸位可多上上心。”
    頓了頓,“若我所料不錯的話,《論·永青侯》結束後,還會再《論·永青侯》。”
    嚴嵩止住笑意,問:“李大學士能說說,為何會有這麽荒謬的想法嗎?總不能就是因為……驚人的相似吧?”
    夏言、翟鑾也投以好奇目光。
    李本問道:“諸位可知永青侯因何緣由進入朝堂?”
    嚴嵩捋了把胡須,沉吟道:“好像是為孝慈高皇後醫病。”
    第(1/3)頁
    第(2/3)頁
    夏言、翟鑾頷首,太祖實錄都讀過,對此有模糊的印象。
    李本再問:“為何他能為孝慈高皇後醫病?要知道,他可不是太醫院的人,隻是一個道士。”
    三人:“……”
    “道士隻是修身養性,好吧,道士確是求虛無縹緲的長生,可不能因為這個……”
    “若是他師父是仙人張邋遢呢?”李本說道。
    三人一時無言。
    良久,
    嚴嵩皺眉道:“貌似張仙人早在永樂朝就故世了吧?”
    “成祖不找張仙人,張仙人無恙,成祖一找張仙人,張仙人就故世,這對嗎?”李本反問,
    “還有,張仙人故世從無實證,是李青上下嘴唇一碰,隨口說出來的。”
    夏言搖頭道:“一個人不可能沒品到這個份兒上,那可是他師父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突然,夏言不說了。
    無他,因為這個人是李青。
    哪怕沒生活在那個時代,可僅是口口相傳,以及實錄記載,便足以證明李青有多麽百無禁忌!
    “嘶~”
    夏言突然想到了什麽,倒吸一口涼氣,再看翟鑾、嚴嵩,也是麵色難看。
    一個荒誕的念頭在腦海中升起……
    ——有沒有可能,李青,還活著?
    念及於此,夏言再也坐不住了,起身便走。
    李本:“夏首輔去哪兒?”
    “禮部!”
    嚴嵩心思電轉,也起身往外走。
    “嚴大學士……”
    “禮部!”
    “翟……”
    “禮部!”
    李本:“……”
    活不能讓我一個人幹吧?
    我也去!
    ~
    禮部,四大學士齊聚,上來就要有關洪武朝永青侯李青的所有資料。
    這讓禮部上下悲憤又無奈。
    這不是欺負人嘛!
    俺們剛整理出個眉目,你們就來竊取勞動果實,這都搶,還要不要臉?
    說好的伐冰之家不蓄牛羊呢?
    奈何,如今內閣是絕對的霸主,尚書侍郎等一眾官員,個個敢怒不敢言,眼瞅著各種史料被打包帶走,那模樣……就跟被糟蹋的小媳婦兒似的。
    …
    隨著深入了解,永青侯李青的形象愈發鮮活、立體……
    沒品兩個字,在內閣幾人心中油然而生。
    本事是有,且不小,可品性簡直不忍直視。
    太祖那樣一個人,都能被其氣的罵娘砍人,實令人無法想象……
    同時,對李本的說法,不再嗤之以鼻。
    那般沒品的永青侯,可是太遭人恨了,明的暗的各種攻擊不斷,可李青就是不死。
    就連亡命之徒持凶器趁夜殺到家中,都沒能要了他的命,反而一個沒跑掉,實在不可思議。
    不由得,幾人想起正統年間,關於第二個李青的一件事來。
    第(2/3)頁
    第(3/3)頁
    那時,那個李青還不是永青侯,群臣殺上門……正統李青的選擇,跟洪武李青毫無二致。
    ——殺!
    殺了好幾個官兒。
    幾人越看越覺得邪性……
    該不是真被李本言中了,兩個永青侯就是同一個人吧?
    不過,退一萬步講,即便李青修道有成,壽祿奇長,這年齡也對不上啊。
    那時,第二個李青還是弱冠之年的形象呢。
    要知道,就連口口相傳的張仙人,都是一副老人模樣,李青何德何能?
    李本卻是更加堅定想法,道:“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
    似乎是為了驗證李本的猜測,僅又兩日,皇帝再提《論·永青侯》,這次論的是第二個永青侯。
    理由與第一個毫無二致。
    ——永青侯之名,不足以彰顯永青侯之功。
    六部九卿被皇帝的這迷之操作,整的暈頭轉向,內閣幾人卻是有種荒誕即將照進現實的荒謬感。
    於是乎,
    第一個永青侯的生平,還未發掘徹底,第二個李青的生平種種,也提上了日程……
    接著,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本官要的是景泰朝李青的資料,不負責查閱洪武朝李青的生平。”
    “大人,這就是景泰朝的李青啊。”
    反之,亦然。
    李青,李青,傻傻分不清楚……
    隨著持續展開,實錄中沒有記載到的東西,在大明曆代帝王起居注中,得到詳細補充……
    像,太像了。
    兩個人的相似度之高,簡直如同一人。
    同樣醫術高明,同樣武藝超強,同樣政治手腕高超,同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同樣在皇帝跟前自稱道士……
    就連說話氣死人不償命的性格,都如出一轍!
    甚至‘欺朕太甚’這個詞,貫穿大明曆代皇帝。
    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祖。
    畢竟,太祖人狠話不多,通常都是直接砍人。
    越查越像,越像越像……
    荒誕的念頭不再局限於沈煉,以及內閣四人,逐漸蔓射、蔓延……
    同時,一些個敏感的大員,又發現了一個值得被注意,卻一直被忽略的人來。
    ——李長青!
    此人不是永青侯,也不叫李青,可其性格、技能……也與永青侯李青十分相像。
    完美彌補了因兩任永青侯離去,形成的空白。
    不同的是,隨著正德皇帝的離去,李長青便也很快隨之消失了,並沒有攪動大明風雲。
    可這個李長青,卻給他們一種極強的李青既視感……
    若第二個永青侯和第一個永青侯是同一人,那麽,李長青會不會也是他的‘分身’呢?
    如若真是如此,那麽……他的真實年齡又是幾何?
    還有……
    李青會不會還活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