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解縉,我大明的神童!

字數:3662   加入書籤

A+A-


    召見任亨泰等人,朱標並未叫夏之白。
    甚至都沒有知會過。
    這是他臨時起意的,還是夏之白之前提醒了自己,要他去找一些自己能用的人,至於朝廷這些官員子弟,朱標自是不太喜歡,因而就把主意打到了這兩年在地方顯名的讀書人。
    洪武十八年科舉後。
    天下又冒出不少青年才俊。
    像是解縉,就曾被茹太素推薦,還有卓敬原本上屆科舉都要參加,不知發生了什麽,沒有參加了,這一次,他也一並叫來了,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從這些書生中,挑選一批能為他所用的、能做實事的人。
    至於找這些人看翰林院編的書,隻是隨便找的征召理由。
    他也沒想過讓夏之白去見這些人。
    夏之白的名氣太大了,需要壓一壓。
    這是他跟陛下的共同看法。
    如今天下很多事,或多或少背後都有夏之白的影子,要是夏之白又參與到他的人員選拔,隻怕夏之白在朝堂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這是朱標也忌憚的,夏之白太聰明了,看事也太過尖銳跟犀利,跟這樣的聰明人打交道並不怎麽能舒服,哪怕這個人或許是自己的盟友。
    至於讓這些士人發表對報紙的看法,其實都是順手之事。
    他也想借此看看,這些士人是什麽心思,是不是真有那個膽子跟心思,他其實也走在了‘求變’的路上,自然是希望能跟隨自己的,都是一群‘誌同道合’的臣子,不然全是劉三吾這般迂腐守舊的臣子,他用著實在是心煩。
    東宮右室偏殿。
    數十名士人齊聚一堂,眉宇間滿是激動跟喜悅。
    為太子召見,這是他們之前很多人不敢想的事,尤其他們絕大多數名聲不算顯,也就在當地有點微名,在他們看來,無論如何也傳不到殿下耳中,但殿下卻知道他們,還將他們征召入京,這又如何不讓他們激動跟感激?
    隻不過經前兩日的報紙一事,解縉跟任亨泰,卻是率先占了先機。
    哪怕進殿後,並沒有人對座次有要求,他們也依舊下意識將最前方的位置,讓給了這兩人,一方麵是兩人前麵的確出了風頭,另一方麵,也是想讓兩人替他們在前麵試試情況。
    解縉跟任亨泰絲毫不謙讓。
    直接坐了下來。
    唯有吳謙跟卓敬臉一直不好看。
    一步錯,步步錯,兩天前的事,讓他們在很多士人心中,名聲落地了,哪怕他們有意挽回,也無濟於事,而且留給他們挽回的時間太少了,不到兩日,殿下就召見了,即便再有心想成為堂上客,也隻能迫於無奈坐到末端。
    望著解縉兩人春風得意,他們心中別提多不是滋味了。
    他們自認自己並不比解縉跟任亨泰的學問差,隻是因一時口無遮攔,犯了一些‘忌諱’,這才不得不收斂鋒芒,不得不屈居次席,但他們還是對自己很有信心,認為殿下若是真考校學問,定然能重新博得殿下的信任。
    論學識,他們絕不弱於人!
    偏殿並沒有太多聲音,皇宮還是太肅穆了,他們心有敬畏,並不敢有造次,隻是心中都在暗暗思索,想著殿下等會要考校他們什麽,以便提前做好準備,博得殿下賞識。
    他們這兩日已統一了意見。
    太子有求變之心。
    不論是太子多次為夏之白說話,還是鼎力支持夏之白的建議,都是在‘求變’,因而他們認為隻要抓住這個關鍵,就很有可能博得殿下的賞識,繼而扶搖直上。
    解縉等人並未等多久。
    “殿下到。”一道尖細的聲音傳來。
    眾人心神一凜,連忙恭敬的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袂,畢恭畢敬的恭迎起來。
    朱標麵帶微笑,緩緩邁入殿內。
    在一陣激動欣喜的歡呼下,朱標落座在主座上,他望著下麵的幾十名士人,滿意的點點頭,這些人都是他冬天兩個多月,精挑細選出來的,都是他認為的可用之才,不過究竟能不能為自己所用,還需要一番考校。
    正如夏之白說的。
    他要的是能替他做實事的人!
    朱標道:“無須這麽多禮,孤聽聞你們都是地方的有名有才有能之人,朝中更有不少官員替孤引薦,恰逢孤的確有一些用人要求,因而便自作主張,將諸位召集過來,事情唐突,還望諸位不要見怪。”
    任亨泰道:“殿下客氣了。”
    “我等為大明子民,殿下有事,我等自當鼎力相助,何來唐突一詞?”
    “殿下盡管吩咐,我等定為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朱標哈哈一笑,看著眼前這方正模樣,已猜到了這人是誰,笑著道:“任亨泰,湖廣襄陽人,曾以薦赴應天以監生中式,廷試條對詳博,以天下為己任,孤可有說錯?”
    聞言。
    任亨泰麵色一喜,他實在沒有想到,殿下竟然知道自己,而且還對自己了解這麽多,心下也不由生出感動,激動道:“草民何德何能能為殿下記住,草民正是任亨泰。”
    朱標點頭,又望向了一旁的青年,看到如此青年模樣,朱標也有些恍神,因為這人年紀似比夏之白還年輕,而這般年輕的人,他這次隻征召來一人。
    朱標道:“解縉。”
    “你可是我大明大名鼎鼎的神通。”
    “二歲能認字,四歲能成詩,六歲能寫文,年紀輕輕就已經遍覽儒家經典,更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這幾年朝中不少官員都有向孤舉薦你,你很不錯。”
    朱標打量著解縉,對解縉頗為滿意。
    他需要這樣的天才。
    解縉臉色微紅,連忙道:“鄉人謬讚,實不敢當。”
    “無須這麽謙虛,孤相信你是有真才實學的。”朱標笑著道,隨後他將目光移向後麵的人,如數家珍般,將到場的士人之名一一點了出來,無一出錯。
    這更是贏得了全場眾人的感激跟感動。
    這可是大明太子啊,竟知曉他們的名諱,還知曉他們的瑣事,這如何不讓他們感到震驚,而這又何嚐不說明了,殿下對他們是青睞有加,不然何以花這麽多心思去記住他們?
    眾人的心徹底安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