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劉徹的豐功偉績

字數:5096   加入書籤

A+A-


    兩人邊走邊聊,從天文奇觀,聊到自然災害。
    劉章也是謹慎地回答,他所知道的都是從書中看到的。
    自然比不上專業的人所得到的知識,兩人很聊得來。
    “對我們來說地震的破壞最嚴重以往都是地震發生之後才知道的。”
    “其實地震發生之前,是有預兆的。我當你提出在各郡縣放置地動儀,有沒有效果?”
    “確實有效果,地震發生之前。地動儀就有反應,當地人提前離開危險區。”
    也減少了傷亡,一些財物不可避免地損失。
    “有點用就好,自然的力量是我們難以想象的,盡量不破壞自然環境。”
    事實證明,對大自然破壞太大,就會遭到懲罰。
    其實古人也有環保意識,在有些季節,不能獵殺野生動物。
    也不能破壞植物,讓動物和植物繁衍生息。
    劉章穿越過了十多年,看過了漢朝律法。
    上麵規定得很詳細,可不是二十二世紀那樣認為古人不注重環保。
    “若是遇到自然災害,第一想的不是求神,而是想辦法解決困難。”
    司馬遷聽了之後點頭認可他的觀點,自古以來,凡是遇到天災。
    人們都想著如何去解決天災,對大多數地區而言。
    最可怕的天災就是洪水、幹旱、蝗災,而且這幾年三大災害越來越嚴重。
    劉徹多次跟司馬遷談過此事,作為太史令,研究天象天氣。
    應該能總結出災害的預兆,從而想出解決辦法。
    “這些年旱災、洪災、蝗災讓百姓苦不堪言,陛下為此憂心忡忡。”
    當然希望劉章能夠想辦法解決,總覺得他無所不能。
    “你不會是想讓我想辦法解決吧?我是人,不是神。做不到呼風喚雨,真的不是我不想幫忙。”
    劉章作為二十二世紀穿越者,也知道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多麽大的損失。
    “我真的無能為力,我是行軍打仗。或者治理地方,我還行。讓我解決各種災害,真是太難為我了。”
    劉章輕輕擺手,他真的做不到。
    “隻是隨便聊聊,關於各地的天災,自有各地官員想辦法解決。”
    司馬遷也知道這對劉章來說太難了,剛才隻是跟他隨便聊。
    兩人聊了很久,然後各自回到住處。
    就這樣過去了兩天,終於到了封禪大典這一天。
    今天刮著小風,天氣有點陰沉。
    封禪大典所用之物準備齊全,參加祭拜的達官顯貴準時到達。
    所有人內心很激動,這是有史以來最隆重的祭祀大典。
    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即使下雨了,也不會阻礙封禪大典的進行。
    劉徹穿著袀玄,手持玉圭,鄭重向天拜。
    其他人也跟著祭拜,大家神情嚴肅。
    劉辟彊朗讀豐泰山書,在風的作用下,他的聲音在山間回蕩。
    周圍的旌旗獵獵作響,天空烏雲翻滾著。
    如果今天是個晴朗的天氣,那就更美好了。
    好在沒有下雨,也不影響祭祀大典。
    過了一會兒,天晴了,眾人心中很是喜悅。
    這可是個好兆頭,一抹陽光從雲端中照在劉徹身上。
    眾人認為這是祥瑞之兆,同樣一抹較弱的陽光照在劉章身上。
    其他人身上沒有被陽光照射,這就有點奇怪。
    陽光照在皇帝身上,那也說得過去。
    他畢竟是大漢天子,可劉章連諸侯王都不是。
    更不是皇室直係,陽光照在他身上,莫非有其他含義。
    不少人看到陽光照在劉章身上,就有各種猜測。
    劉章看他們投過來的目光,感到有點不自在。
    現在還不能說話,祭祀大典還沒有結束。
    可能有人借此事做文章,認為他有不誠之心。
    是不是想著當皇帝,劉章的威望越來越高。
    隻要給他一次掌兵權的機會,極有可能謀奪皇位。
    跟劉章有仇的達官顯貴心裏樂開了花,這事有的搞。
    最好讓一首對劉章不利的童謠在全國傳開,讓皇帝猜忌。
    “我真的感到無語,這些人就是想辦法弄死我。不過是一抹陽光照在我身上,就認為我有當皇帝的想法。”
    劉章在心中想著,他從來沒想過當皇帝。
    剛才不過是烏雲逐漸散開,陽光照在身上。
    很多人認為這是祥瑞之兆,可偏偏有一抹陽光照在劉璋身上。
    這種特殊的情況下,難免不讓人想到一些不好的事。
    就在此時,一陣似龍鳴之聲,而且持續的時間不短。
    眾人欣喜與震驚,有人抬頭看向天空,有一朵雲形狀像飛舞的龍。
    等劉徹祭拜禮完了之後,身邊的人小聲對他說著。
    他抬頭看向天空,確實有一條龍栩栩如生。
    剛才也聽到了龍叫,確實沒有出現幻聽。
    這或許是上天給他的回應,劉徹心情大好。
    並決定改年號,他早已想好了年號。
    泰山封禪大典持續了大半天,大家感覺很累了。
    大半天都不敢說一句話,這樣做也是對泰山諸神的尊敬。
    “陛下,在祭拜過程中。一道祥瑞之光罩在陛下身上,另一道照在紅侯身上。”
    公孫賀將此事告訴劉徹,讓他來決定怎麽做。
    “吾是大漢天子,劉章是大漢的常勝將軍。這是上天的賜福,不必大驚小怪。”
    劉徹不會在意這些,他也清楚在場的一些達官顯貴心裏想什麽?
    他們隻是想借此事向劉章發難,最好把他免官削爵。
    “剛才有龍聲,眾卿對此有何看法?”
    他想聽聽大家怎麽說,反正今天發生的祥瑞之事太多了。
    第一次封山大典很成功,也出現了好幾種祥瑞之兆。
    劉徹看向劉章,希望她說出自己的見解。
    “龍自上古就有,能夠呼風喚雨。能掌握時間與空間,剛才的龍叫,乃是祥瑞之兆。”
    劉章隻能這麽說了,總不能說這是風在山間流動,才形成了龍叫聲。
    說了未必有人相信,還是說一些好聽的。
    說話是有技巧的。大家也很開心。
    “你所言甚是,吾決定改年號。已經想好了,年號為元封。”
    從去年開始,劉徹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每隔六年,就會以祥瑞之名改年號。
    這是他繼未來使用的第六個年號,也希望新年號給大漢帶來好運。
    “天佑陛下,天佑大漢!”眾人齊聲道。
    他們的聲音在山中回響,劉徹高興地笑了。
    準備了這麽久,目的也達到了。
    這也是向上天表達自己的豐功偉績,自繼位以來,做出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
    他認為自己的功績不亞於秦始皇,把匈奴趕到漠北。
    又滅了周邊一些國家,讓漢朝開疆拓土。
    讓百姓安居樂業,漢朝以前的君主都不曾做到的。
    如今漢朝大一統,自己的功績也超過了漢朝前幾位皇帝。
    眾人齊聲恭賀,也讓劉徹很滿足。
    “吾甚是高興,決定大赦天下。天下萬民爵升一級,重卿有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