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大結局

字數:9682   加入書籤

A+A-


    第957章 大結局
    三月底。
    李衝元的那些明輪船開始趕赴大唐各地。
    隻要有江河的地方,明輪船就會駛往那裏。
    如明輪船到達不了的地方,就由著人力馬車前往。
    不過。
    有著聖旨的廣傳天下,各縣的百姓,根本不需要李衝元的人,以及官府的人前往他們的村寨。
    這些百姓盼了兩年了,早已等不及了。
    一大清早的,就來到了縣城位於碼頭的一側,等候著官府傳來的消息,說高產糧食種子要送達他們的縣,並要在三天之內,發放完所有的高產糧食種子。
    好在李衝元積存的種子夠數。
    再加上全大唐農人百姓並沒有現代的人多,要不然,就李衝元這些種子,還不知道夠不夠呢。
    就當下大唐的人數,除了西域以及大漠的,全部加起來,也就不到兩千萬人口了。
    就算是加上西域以及大漠的人口數,也就三千萬人而已。
    就這點人,農人百姓占比雖大,但也僅僅占這兩千萬人口的七成而已。
    況且,有著李衝元的那些明輪船,又有李恪的聖旨,再加上各地官服的配合,這高產糧食到是發放得很快。
    當然。
    李衝元的這些高產糧食並不能完全滿足大唐所有農人百姓們手中田地的種植,但也足夠他們種上一到兩畝的土地。
    隻要今年種植了一兩畝土地,來年完全夠留種種植了。
    況且。
    李衝元更是向李恪要了一份聖旨。
    高產糧食可種,但必須保留原有糧食的種植,其占比,不得少於一半土地。
    畢竟。
    雖有土豆等高產糧食,但原有的糧食卻是不能直接一網打盡。
    而在這份聖旨下達之後,李衝元更是讓司法寺開始擬定耕種法。
    不管如何。
    高產糧食推廣僅僅隻是讓大唐擁有足夠多的糧食,以及品種種類。
    而原有的糧食種植,一定不能大麵積的消失,同樣,擬定耕種法,也是限製那些世家士族等。
    四月。
    全大唐的農人百姓,已經依照李衝元的耕種方法,種植了高產糧食,日日守護,期盼高產糧食趕緊生根發芽,然後結出一畝能產幾石,幾十石的糧食出來。
    華夏的農人,代代都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雖吃盡了苦頭,甚至以後還要吃無數年,但也絕不了華夏農人對土地的感情。
    五月。
    多瑪傳來消息,吐蕃再次聚集了數萬大軍,欲奪回失去的領地。
    李恪聞消息後,直接詢問李衝元。
    李衝元二話不說,下令自己的明輪船進入黃河,直奔多瑪一帶。
    大船過不去,就坐小型明輪船。
    六月。
    吐蕃國見大唐一些怪異的明輪船出現在自己國家境內,又是召集兩萬大軍,嚴陣以待。
    可隨著大唐五萬大軍出現在多瑪附近之後,吐蕃人害怕了。
    雖害怕,但祿東讚好似不甘心,又增發一萬大軍。
    時至七月,大唐也增發了兩萬將士,總計七萬大軍,與著吐蕃國的八萬大軍對峙。
    七月中旬。
    突然,吐蕃國境內的長江流域,出現明輪船。
    遠在邏些城的祿東讚聽聞長江的上遊金沙江出現那個怪異船隻之後,傻了。
    大唐的將士出現在吐蕃國境內,祿東讚不得不開始增兵。
    可吐蕃國本就人口希少,能出動八萬大軍,這已經使得吐蕃國內有了亂像了。
    即便如此。
    祿東讚也不甘心,開始把各土司等地主的奴隸調往前線。
    又是五萬人。
    不過。
    這五萬人,就是一些烏合之眾,估計一開戰,就得跑路。
    依然是對峙。
    八月。
    本來在長安的李衝元,來到了孫也地區,也就是長江的上遊金沙金一帶。
    雖說,這一段金沙江的水域難以通船,落差實在太大,但出自墨非之手的小型明輪船,在這裏卻是可以通行。
    雖有些小難度,但依然可以通行。
    當李衝元來到孫也地區之後,並且放放讓祿東讚前來見自己後。
    遠在邏些城的祿東讚聞事之後,領著一大票人馬,在金沙江上遊中段,與李衝元會麵了。
    “祿東讚,你多次集兵馬欲攻土穀渾,你是覺得我大唐無人入你吐蕃,還是你覺得你祿東讚有幾十條命,夠本王砍的!”李衝元一見到祿東讚後,很是不客氣。
    自己在長安待得好好的,吐蕃如此不聽話,還想奪回多瑪,這是癡人說夢。
    多瑪現在是大唐的,吐蕃別想拿回去。
    那裏,將成為大唐練兵之地,而吐蕃,也將會成為大唐的領地。
    華夏之地,何以能讓他們這些野蠻人占據。
    祿東讚臨江而望,很是生氣,“大唐李農王,我吐蕃並未與你大唐發生戰事,你何以要占我吐蕃領地。如果大唐不給我吐蕃一個說法,我吐蕃絕不會善罷甘休。”
    “怎麽?你要開戰嗎?那就來吧,本王還想讓吐蕃的奴隸,變成我大唐的百姓呢!”李衝元不想再多廢話了。
    反正也講不通。
    況且,李衝元早已打算,要滅了吐蕃,省得吐蕃以後總是侵大唐。
    戰,還是不戰,祿東讚怕了。
    這裏已經是吐蕃腹地了。
    而多瑪以北,已歸大唐控製,吐蕃國內又亂象環生,祿東讚實在擔心,一旦開戰,自己好不容易掌了吐蕃的權會被這一戰給毀了。
    可李衝元逼他到這個份上了,祿東讚離去後,實在忍不住,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隨著攻擊一開始。
    李衝元的鐵雷子,像是不要錢似的往著吐蕃大軍砸去。
    一種從未有過的打仗法子出一在吐蕃人的頭上後,祿東讚完全怕了。
    什麽使者派了好些個,可大唐就沒停止攻擊過。
    而多瑪一帶,更是傳來他吐蕃的八萬大軍,在那如雷火般的攻擊之下,兩天之內損失了五萬人馬。
    隨著各種消息傳回邏些城之後。
    吐蕃已經不受控製了。
    各種騷亂漸起。
    羊同,象雄一帶,更是聞事之後群起攻伐吐蕃朝廷的將士。
    九月。
    大唐與吐蕃開戰以來,大唐將士勢如破竹般的攻進了吐蕃腹地。
    多彌失了,孫敢失了。
    李恪得知大唐將士攻進了吐蕃境內後,下達大唐全線進攻吐蕃。
    在大唐全線進攻之下。
    與吐蕃各相臨之州,所有的府兵開始向著吐蕃進攻。
    洛窩失了。
    匹播城也失了。
    當大唐的軍旗出現在邏些城之時,已是十月了。
    當大唐大軍攻到邏些城後,打都未打,邏些城門大開,投降了。
    三個月的征戰,大唐將士雖在戰場中沒有死多少人,可在高原之下,卻是死亡頗多。
    不過,從多瑪進攻的大軍,卻是死亡極少,到是全線進攻吐蕃後,各州府兵傷亡很多。
    為此。
    李衝元不得不下令,擇兵而留,所有受傷,且感覺難受的將士退出吐蕃。
    李衝元下達這個命令,說來也是因為吐蕃已經亂了。
    再者,吐蕃投了降,再繼續攻擊已無任何意義。
    隻要留守一些對高原沒有任何問題的將士駐守,就不怕吐蕃還能起來。
    至此。
    再無吐蕃。
    當李衝元回到長安之後,李恪再一次的出城相迎,這讓李衝元身份倍增。
    賞賜越來越多。
    可爵位,卻是沒再提升,依然還是農王。
    李恪上位第五年。
    倭國突然攻擊新羅。
    李衝元上書,派兵攻伐倭國。
    李恪同意,朝堂之上雖有人反對,但大部分人還是同意的。
    隨著李恪一帛聖旨下達後。
    李衝元再一次的掛帥,領兵出征。
    倭國聽聞後,派出遺唐使,欲前來遊說。
    在長安的倭人,更是從這裏跳到那裏,遊說完這個又遊說那個的。
    可是。
    再遊說,也架不住李衝元領著大軍,登上明輪船,攻擊倭國。
    從李衝元出征,到倭國被滅。
    李衝元花的時間很短,僅僅隻用了三個月。
    但李衝元攻下倭國之後,卻並未離開倭國,而是留在了倭國。
    為什麽。
    因為銀子。
    石見銀山,數以億計的儲量,讓李衝元不得不停留在倭國。
    倭國雖滅了,可這銀子卻是不能留給倭國人。
    甚至。
    李衝元為了防止倭國人再起,倭國所有金銀礦所在地,李衝元都派人去探查,然後征召倭國人去開挖。
    年底前。
    李衝元離開倭國,帶著無數銀子回到了長安。
    李恪等人見到李衝元帶回來無數的銀子後,所有人都集體傻了眼。
    在得知李衝元滅了倭國之後,發現巨量銀子之後,李恪等朝中所有人都驚了。
    甚至。
    各世家也開始動了。
    李衝元故意而為之,為的就是讓世家士族也去倭國。
    倭國別看被李衝元滅了,可倭國依然很亂。
    而隨著金銀礦的出現後,倭國更亂。
    亂不亂,李衝元根本不會去處置,因為,那是李衝元故意設下的陷阱,為的就是吸引大唐的那些世家士族派人前去。
    把世家士族拖下水,然後慢慢消耗他們的實力。
    隻有如此。
    大唐農人百姓的土地,才會不因為大唐走下坡路,而被他們兼並了土地。
    即便土地法是李衝元未來這些年要做的事情,但李衝元依然還是想用這樣的一個名頭,消耗世家士族的實力。
    十年後。
    李衝元已四十有幾了。
    如今的他,早已成為大唐左仆射,位高權重。
    兒子女兒也有數個。
    而司法寺,更是成為了大唐最有權力的機構,無人能撼動。
    世家士族在李衝元十年前布的局,永遠的陷進了倭國,打打退退,為了他們的銀礦。
    而李衝元卻是為了大唐,把石見山等重大金銀礦上交給了朝廷,由著朝廷去開挖。
    李衝元這麽做,也是因為自家銀子已經堆成了山。
    陳娟在李衝元無數次的勸說之下,也已嫁了人,做了母親。
    陳環同樣也嫁了人,兒子都有兩個了。
    陳娟陳環她們,曾與李衝元征戰數國,滅數國,早在十年前,就授了爵,而且還是正正經經的爵位。
    陳娟授的是郡公爵,陳環授的是縣公爵,這可是大唐有史以來,以女人的身份被授了正正經經的爵位。
    而陳娟陳環她們更是大唐有名的兩位女將軍。
    同樣。
    多次隨李衝元征戰的蘇定方,其職更是升了又升。
    如今的他,已成為大唐的上將軍,且爵位也升到了國公爵位。
    就連曾經被李衝元點了將的許奕也都如此。
    而李衝元身邊的那些人,那更是如此。
    雖依然以侍衛的身份出現在李衝元的身邊,但誰也無法無視他們的存在。
    就如唐力劉向二人。
    他們二人早已授了爵位,雖說僅僅隻是縣子,但也是爵位不是。
    而行八他們更是如此,也有了縣男的爵位。
    至於一直代替李衝元在蘇州處理政事的姚空,爵位被授了縣男之外,如今的姚空,已是一州之刺史了。
    向家的一些人,同樣如此。
    原本喜歡到處遊曆的墨非,因兩名弟子嫁了人,而且又有了娃之後,留在了長安。
    老夫人向婉,從原來的從二品郡夫人,提到了國夫人。
    李衝元的大哥李衝寂,依然如以前一樣,處事小心,爵位依然是縣公,官職到是做到了禮部尚書。
    二哥李衝玄,因曾跟李衝元出征,升了爵,官職也如李衝元一樣,又文又武的,繼承了其父曾經做過的官職,散騎常侍。
    三哥李衝虛,宗正寺少卿,以後,怕是要繼李孝恭一樣,掌宗正寺。
    而李衝寂的兒子李尚武,早已做了官。
    雖說官職不大,但他卻是代表著李家的第三代。
    而李淵。
    依然活著。
    依然喜歡住在李莊。
    某年某日。
    李淵百歲大壽。
    李衝元把李淵接到了長安,並入住宮中。
    李淵百歲大壽,這對於大唐來說,這是一個異數,也是一個奇數。
    所有大唐百姓,聽聞開國皇帝太上皇要過百歲大壽,無不歡雀慶祝。
    李恪等皇孫皇室,在李淵大壽之日,全部前來給李淵祝壽。
    各朝臣京官,更是如此。
    壽宴結束後之夜。
    李淵突感不適,急忙叫來李衝元,“元兒,叔公不行了,怕是要去見我李家的列祖列宗了。”
    “叔公你可別說這番話,叔公你可是要活萬歲的人。”李衝元慌了。
    李淵呼吸加重,好似真的要去了,急聲道:“元兒,我大唐有你在,叔公放心。可惜叔公不行了,但叔公有話要與你說,你附耳過來。”
    李衝元依然寬慰,腦袋貼了過去。
    “元兒,你可知道,你並非你父親之子,你乃我兒。如李恪以及其子不能讓我大唐強盛,你可替而代之,這是我的遺詔。”李淵話說完,直接就去了。
    李衝元傻了。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