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屯田?傷員的安置

字數:8243   加入書籤

A+A-




    第252章 屯田?傷員的安置
    第252章 屯田?傷員的安置
    “部隊……養殖?”
    聽著秦陽明的話,旅長和政委兩人滿頭的霧水。
    如果說後勤部隊搞搞養殖什麽的,旅長和政委都能理解。
    畢竟後勤部隊不需要時時刻刻進行轉移,可以在一個地方呆很久,也有充足的時間和人手進行養殖。
    但是秦陽明他們不一樣啊,他們是戰鬥部隊啊!
    在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根本就不多,哪裏來的什麽時間去搞什麽養殖什麽的。
    而且他們這四個團現在連後勤人員都嚴重不足,基本上都是戰鬥人員,哪裏來的人手去組織養殖?
    見到旅長和政委兩人滿臉的疑惑,秦陽明就知道了旅長和政委肯定是不知道這些事情。
    實際上對於這些事情秦陽明一向都是交給張掖去負責的。
    但是秦陽明也沒想到,張掖竟然沒把這事往上匯報。
    不過秦陽明不知道的是,張掖把這事告訴了趙剛和鍾誌成之後,以為趙剛或者是鍾誌成會往上匯報來著。
    然後趙剛和鍾誌成知道了這事兒之後,都認為張掖肯定是向上麵匯報過了,畢竟秦陽明等人都是軍事主官,都和李雲龍一個樣,隻管打仗,後勤什麽的全部都是甩給政委來負責。
    加上這事情相對來說不是很重要,而趙剛等人是政治主官,主要負責的是思想和生活方麵的工作,還有一些情報收集,後麵慢慢的,大家就都沒在意這個事情了。
    所以大家夥都沒往上麵匯報過,從而導致旅部根本不清楚四個團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物資。
    “小秦,你仔細說說,部隊養殖怎麽個養殖法?
    你們都是戰鬥部隊,哪裏來的時間和地方以及人手去搞什麽養殖啊?”
    旅長和政委並沒有追究這事兒為什麽沒人匯報,而是開始詢問秦陽明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至於李雲龍,大家直接忽略了。
    很明顯,部隊養殖這種事情肯定不是李雲龍想出來的。
    如果是李雲龍想出來的話,李雲龍早就做了,不會等到秦陽明這邊出現之後才開始。
    所以這個辦法肯定是秦陽明想出來的。
    “旅長,政委,是這樣的,簡單點來說,最開始是我想到了這個辦法。
    打仗的時候部隊之中出現了傷員,有些重傷員就算是救下來了,一些斷了胳膊的還好說,能夠直接往炊事班安排。
    但是一些斷腿的,還有一些不能幹重活的,這些戰士肯定是不能繼續留在部隊的。
    但是就這麽把這些戰士送回家,那這些戰士以後怎麽辦?
    雖然說各地都會給予照顧,但是他們本身的生活能力就已經很低了,再照顧又能怎麽照顧呢?
    所以我就想著能不能找那麽一個安全的地方,在那種地方修建一個養殖場,想回家的,我送他們回家。
    想要繼續留在部隊的,那部隊就養著他們。
    直接把他們送到養殖場。
    我買了大量的雞鴨羊牛狗什麽的動物扔在養殖場。
    兩條胳膊都沒了的戰士可以驅趕羊群放牧。
    腿沒了的戰士可以切割草料。
    眼睛看不見的戰士可以分幫著運送物品什麽的。
    ……
    還有就是有些時候也會購買一部分牲畜寄養在村民家中,讓村民幫忙照顧照顧。
    或者是發動村民幫忙割草料,交給騾馬隊那邊……
    最後就是每一次戰鬥我們得到的那些錢財大部分都被我們拿來買糧食了。
    因為我們繳獲的武器彈藥以及其他軍需物資都很充足,所以我們不需要額外購買這些東西,故而就要大量的金錢去買糧食。”
    秦陽明大致的解釋了一下自己四個團怎麽一回事,以及自己的養殖是怎麽回事,旅長和政委也明白了秦陽明的意思。
    政委若有所思的開口道。
    “怪不得下麵有部隊說有村民往部隊送草料,然後問我們是不是當地黨委安排了村民幫忙割取草料。
    但是黨委那邊又說沒有,合著源頭是在你們這裏啊。
    你們的養殖場在什麽地方?
    我們以前怎麽都沒見到過?”
    “段家坳那邊有一個,然後就是太嶽山裏麵有一個。
    不過太嶽那邊的那個已經跟著新一團一起搬到福安這邊來了,正在找新的地方進行安排。”
    聽著秦陽明的話,旅長也馬上想到了地方同誌那邊送上來的一則消息。
    說獨立團和新一團這兩個團一直以來都沒請求過地方同誌幫忙安排一下傷員的事兒。
    旅長最開始以為獨立團和新一團自行幫忙安排了,給地方同誌減輕了一下負擔。
    現在看起來,完全是因為新一團和獨立團這邊考慮的更加全麵。
    畢竟地方同誌幫忙安排傷員,也隻能多給一些地,以及糧食補足。
    但是需要安排回家的傷員,基本上都是沒什麽自主生活能力的。
    後半輩子基本上都要靠著其他人扶持。
    那些家裏麵還有其他人的還好,地方負擔不會很重。
    但是那些家裏麵沒其他親人的傷員,就全部都是地方的同誌在養著的。
    甚至各地方都匯報,很多沒有自主生活能力的戰士都出現了極端行為。
    為了不給地方政府增加負擔,選擇了走極端。
    甚至有不少傷員都出現認為是部隊把他們拋棄了,心中有了怨言的情況。
    或者是認為自己活著隻會是給部隊,給同誌們增加負擔,活著根本沒意義……
    為了保證這些戰士不走極端,地方同誌更是要求部隊這邊派出大量的政工人員幫忙做思想工作。
    但是現在秦陽明等人搞的傷兵養殖方式就不一樣了。
    不願意回家的傷員部隊繼續留著。
    上不了前線,跟不了部隊那就去養殖場,繼續為部隊出力。
    眼睛瞎了的戰士可以背著雙腿斷了的戰士行走。
    雙腿斷了的戰士可以做一些切割草料之類的不需要移動的事情。
    放羊,割草,養雞,養豬,裝雞蛋什麽的,總有一件事情是傷員能做的。
    有著事情做,那麽傷員就不會去想其他的東西,傷員會認為自己依然有用,部隊沒有拋棄他,旁邊也有著大量的戰友陪伴,心裏也不會孤單。
    這樣的話那些傷員就不會因為這些事情心裏開始走極端。
    這樣的話這些傷員就都不會認為自己被部隊拋棄了,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沒用的人,更不會因為自己殘廢了被別人看不起。
    把所有的傷員安排在一個地方,到時候隻需要安排少量的正常的人員幫忙看著一點,那麽就能夠直接解決掉大部分的傷員安置問題。
    尤其是開辦養殖場,不僅僅可以解決傷員問題,還能為部隊提供大量的肉食。
    除此之外,養殖場除了能夠提供肉食之外,還能提供大量的其餘物資。
    比如說養羊,那麽就能割羊毛。
    養牛,牛角什麽的還可以入藥。
    此刻旅長看著秦陽明,恨不得把秦陽明的腦袋打開看看,看看秦陽明的腦子是怎麽想的,怎麽能夠想出這麽一個辦法。
    同時,秦陽明的辦法也給了旅長一個很大的啟示。
    既然可以用傷員來開辦養殖場。
    那麽是不是能夠安排部隊進行開荒種地呢?
    部隊不打仗的時候,也用不著天天訓練。
    而部隊之中基本上都是青壯,有些時候完全可以讓部隊開荒進行種地。
    尤其是地方部隊,不需要承擔防守或者是進攻的二線部隊。
    請...您....收藏_6191書1吧六\\\九\\\書\\\吧!)
    安排部隊進行開荒種地的話,不僅僅可以用開荒種地來代替部隊進行體能訓練。
    還能收獲不少糧食。
    況且大部分的戰士原本就是農民,種地什麽的,都不需要教。
    因為戰爭的原因,不管是上黨地區還是太行太嶽這兩個山區都有不少的地被拋荒了。
    這些地放著也是放著,不如直接讓部隊接手,然後讓部隊開荒種地,若是效果不錯的話。
    說不定部隊直接就能自己滿足自己所需要的糧食。
    這就可以為地方同誌減輕不少的壓力,而且百姓也能少交一部分軍糧,吃的也能更好一點。
    搞不好還能開始屯糧。
    “旅長,說實在的,咱們現在好像真的可以開始屯田啊。”
    旅長能夠想到的事情,政委也能想到。
    無非就是讓部隊進行屯田罷了。
    在華夏,部隊屯田並不是稀罕事,自古以來都有不少朝代會選擇在邊境屯田,減輕壓力。
    以前八路軍之所以不屯田,那純屬是因為小鬼子的掃蕩實在是太狠了,八路軍很多根據地難以抵擋小鬼子的掃蕩。
    而且小鬼子還專門選擇秋天這種收獲的季節進行掃蕩。
    有些時候運氣不好,辛辛苦苦一整年下來的東西就全部都被小鬼子給弄走了。
    所以大家夥也就都沒往屯田方麵考慮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八路軍有信心,有能力,也相信自己能夠擋住小鬼子。
    並且有了上黨地區這麽大的一塊地盤。
    八路軍完全有能力進行屯田了。
    聽著政委的話,旅長點了點頭。
    “嗯,這個可以,等一下派人跟著他們兩個人回去一趟,把你們搞的那個傷兵養殖場什麽的資料全部都給我帶到旅部這邊來,我要把這事匯報給師長。
    讓師長和地方同誌商量一下。”
    “行,沒問題,旅長您要是想要的話,可以直接派人去取,或者是我直接讓孫誌剛過來一趟也行,最開始後勤這塊就是老孫負責的,隻不過是後麵張掖過來了。
    後勤這塊也就直接交給了張掖負責,我隻負責部隊戰鬥方麵的事情,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張掖負責,後勤這方麵,就是張掖和孫誌剛在負責。”
    聽著秦陽明的話,旅長點了點頭,對秦陽明的話表示了肯定。
    而政委在秦陽明說完話之後,便嚴肅的看向秦陽明和李雲龍兩人。
    “你們怎麽搞養殖場我不管,但是要一點我要說明,養殖場裏麵養殖出來的那些肉,你們四個團自己吃可以,送給老百姓也可以。
    但是有一條,絕對不允許賣!
    你們四個團,絕對不允許用部隊去做買賣!
    如果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你們用不完,可以轉交給地方同誌,讓地方同誌幫忙處理,也可以交到旅部,我來幫你們處理。
    但是一條,你們四個團絕對不能經商!”
    政委擔心秦陽明他們幾人利用部隊進行經商自私,提前先給了幾人警告。
    雖然說八路軍也有做生意,要不然也沒辦法養活這麽多的部隊。
    但是那都是有專門的部隊在負責,或者是地方同誌負責的,至少也得是旅長這個級別的才能有資格組建這種專門的部門負責這事兒。
    秦陽明他們還隻是一個團長,尤其是他們幾個還是一線的戰鬥部隊的團長,要是他們經商,其他部隊跟著學,等到時候所有的部隊都開始經商了,部隊還能有戰鬥力嗎?
    政委擔心秦陽明他們幾個人萬一哪一天哪個家夥腦子搭錯了一根筋,提出什麽養殖場養了那麽多的牲畜,我們吃不完,不如拿去賣了吧?
    到時候可就麻煩了。
    一旦其他的部隊有樣學樣,學的會的還好說,就是怕那些沒那個本事,沒那個能力,但是又去學的家夥。
    到時候錢沒賺到不說,還把部隊給搭進去了。
    所以政委提前給兩人打了預防針。
    絕對不允許他們四個團去經商。
    東西多了可以,那就把多餘的物資賣給地方同誌,讓地方同誌負責處理。
    或者是把東西上交給旅部,旅部額外撥款也可以。
    總之就是不允許四個團直接把物資拿去賣。
    萬一著四個團嚐到了甜頭,開始倒賣其他物資……
    尤其是四個團之中三個團家大業大的。
    完全有能力往其他部隊倒賣軍用物資。
    雖然說肉依然是爛在了八路軍的這口大鍋裏麵。
    但是這種行為就是嚴重不行的啊。
    聽著政委的話,旅長也開始琢磨了起來。
    “不行,不能讓四個團這樣幹了,要看看能不能讓師長那邊搞一個大型軍用農場,把所有的傷員,甚至是那些傷員的親屬都聚集起來,專門搞一個軍墾農場。
    這樣的話那些物資就能直接由整個軍區統一分配。”
    看著秦陽明和李雲龍兩個人,旅長心中琢磨著。
    (本章完)